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其除了银屑病,还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性疾病、严重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等。MTX通过竞争性抑制叶酸合成,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和有丝分裂,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MTX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血液毒性、肝毒性和生殖毒性。在使用MTX的过程中应适量补充叶酸,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2.
甲氨喋呤(MTX)在皮肤科和风湿病科中常以每周小剂量口服治疗银屑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在肿瘤科应用时则剂量较大。在应用此药时应注意肝纤维化、骨髓抑制、MTX肺炎等不良反应。MTX引起的骨病首例报道见于大剂量MTX治疗白血病患儿。其表现为三联征:骨痛;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绝大多数患者发生于胫骨远端。近来发现2例长期低剂量口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IX)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生成细胞因子的影响,加深对MTXI治疗银屑病机的了解。方法:全血培养法诱导细胞因子生成,ELISA法测定MTX对植物血凝素(PHA)诱导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生成IL-10和IFN-γ的影响。结果:MTX可明显抑制IFN-γ的生成,对IL-10生成的影响可表现为抑制和促进作用。但抑制程度明显低于对IFN-γ的抑制,因而IL-10和IFN-γ的比率  相似文献   

4.
文山州第三年的麻风血清学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山州麻风病人的家属及一般居民做了第3年的血清学随访;共756人,其中初次抗体阳性的居民和病人家属分别为184人和135人,初次抗体阴性的居民和家属分别为317人和129人。本次随访中初次抗体阳性的居民和病人家属分别有55人(29.9%)和20人(14.8%)仍为阳性;初次阴性的居民和家属分别有47人(14.8%)和11人(8.52)变为阳性。随访3年共有11人发病,其中BT3人,BL8人。8例BL发病时抗体均为阳性,其中7例初次检查抗体亦阳性,6例滴度逐渐升高;出现阳性分割值到发病的平均时间为26个月;3例BT中1例初次抗体阳性。但发病时均为阴性。作者认为在发病率较高的村庄,以血清学初筛加上对高滴度抗体者做皮肤查菌,隔2年左右再对初次抗体阳性者做血学随访,可能有助于发现多菌型病人,但在现场作为常规也许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5.
对文山州麻风病人的家属及一般居民做了第3年的血清学随访;共756人,其中初次抗体阳性的居民和病人家属分别为184人和135人,初次抗体阴性的居民和家属分别为317人和129人。本次随访 次抗体阳性的居民和病人家属分别有55人和20人仍为阳性:初次一的居民和家属分别为47和11人变为阳性。随访3年共有11人发病其中BT3人,BL8人,8例BL发病时抗体均为一,其中7便初次检查抗体亦阳性,6例滴度逐渐  相似文献   

6.
瘤型麻风化疗上有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砜类药治疗的近期疗效是令人鼓舞的,但远期疗效则令人很不满意;二是虽然形态指数在治疗初期即迅速下降,约在治疗4个半月后即降到基础线水平,或治疗约3个月后取材接种鼠足垫即无繁殖,但即使治疗多年后仍可出现伴随临床复发的细菌再活动。过去10年的临床经验见到,复发病例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持续砜类药治疗下出现砜类抗药性的复发;一种是停药后由于砜类药敏感菌株的存  相似文献   

7.
只有神经损害而没有任何原发性皮肤改变的麻风病人,被称之为神经炎型(或纯神经炎、原发性神经炎型)麻风。由于这些病人麻风菌素(光田氏)反应多为阳性、皮肤涂片查菌均为阴性,通常被列入麻风光谱的结核样型端。从现场管理出发,近年来则被作为少菌型的一部分,尽管报告有少数病例组织学示界线类和瘤型麻风特点,神经内查菌强阳性,因此,进一步详细研究,严密地确定它们是否都属于同一类型是必要的。作者对在流行区陆续发现的108例未经治疗的神经炎型麻风进行了研究,以期发现患者受累神经的数目和临床表现,能否提供神经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作者应用荧光麻风抗体吸收试验(FLA-ABS)和Dharmendra抗原的麻风菌素试验进行的麻风亚临床感染调查的8年随访观察结果.随访对象为1069名麻风健康接触者,其中多菌型麻风接触者702人(0~5岁者117人,6~10岁者170人,11~15岁者148人,15以上者267人),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甲氨喋呤(MTX)诱发的心包炎和心包积液病例。患者女,22岁。葡萄胎妊娠,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水平6295IU/L(正常<7),经扩张及刮除术,去除了一个完整的良性葡萄胎。术后2个月CT扫描示肺部单个结节,BHCG水平仍高,始用MTX肌注,连  相似文献   

10.
对抗胞浆抗原抗体的检测及方法学的改进有助于确定SLE的亚型.最近证实存在抗Ro抗原的抗胞浆抗体的一组病人中,用鼠肝作为底物试验时抗核抗体(ANA)为阴性,而用人的底物试验时则通常为阳性.此型病人通常有全身症状,一项或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色素痣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方法 分析85例无色素痣患者的发病年龄、类型和皮损特点,并对部分患者行皮肤色素测定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对其中17例患者的皮损区和正常区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检查,透射电镜观察皮损区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区和正常皮肤处酪氨酸酶(TYR)、HMB45、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TRP-2和CD117表达。结果 85例无色素痣患者中,23例(27.1%)出生时发现皮损,21例(24.7%)出现于3岁以后,最大发病年龄为29岁。皮损分布于躯干部25例(29.4%),颈部13例(15.3%);72例(84.7%)皮损边缘不规则,54例(63.5 %)仅有1处皮损。19例无色素痣患者患处的黑素指数(186.56 ± 52.86)和相对黑素指数(80 ± 11)低于正常人皮肤(分别为223.88 ± 63.19和100),高于12例白癜风患者皮损处(分别为128.57 ± 64.31和60 ± 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示,无色素痣皮损中含黑素细胞数量减少,亮度减低,黑素分布均匀,皮损区与正常皮肤分界区常不清晰。皮损区Fontana-Masson染色示皮损区黑素强度为1810.12 ± 327.96,较正常区(2064.24 ± 260.41)明显减弱。电镜下发现黑素细胞数量减少,黑素小体减少,黑素细胞胞质和树突以及角质形成细胞中可见Ⅱ、Ⅲ期未成熟的黑素小体,角质形成细胞中可见聚集成团的黑素小体。17例患者正常区TYR表达水平为1827.35 ± 307.09,TRP-1为6102.54 ± 1642.64,而皮损区TYR(1477.35 ± 224.05)和TRP-1(5322.33 ± 1565.26)表达下降,正常区与皮损区比较,P均 < 0.01;HMB45、TRP-2、CD117表达两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无色素痣是一种早期发病、非家族聚集性、稳定的不规则色素减退性疾病,其皮损中黑素细胞和黑素小体数量均减少,可见未成熟黑素小体。相对黑素指数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可作为诊断无色素痣的无创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红皮病患者的预后和死因由于病因及随访期的不同,各家报道不一;且大多数患者年龄均较大,平均年龄约60岁;因此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其间属自然死亡。红皮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的存活率尚未见报道。该文收集1977~1994年间102例红皮病患者的病程记录,包括临床、实验及随访资料进行了分析。患者的年龄从初生至87岁(平均61±1 7岁),男72例,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0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方式,肌注1mg/kg甲氨喋呤,口服米非司酮75mg/次,两种药物都是1次/d;对照组使用甲氨喋呤单药治疗,肌注1mg/kg甲氨喋呤,1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β-HCG及包块大小、不良反应等病情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β-HCG及包块大小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一例患者出现高烧恶心的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自行消失;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转移酶增长以及腹泻头痛的症状,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自行恢复。结论: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IL 10是一种重要的抗炎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 ,主要影响着皮肤调节机制在内的几种免疫反应。IL 10通过抑制T细胞产生IFN γ ,部分抑制辅助细胞产生IL 12 ,抑制抗原递呈细胞递呈抗原和促炎因子的产生 ;促进Th2型细胞因子模式的发展。有证据表明重组人IL 10对克隆病、移植排斥反应、银屑病有治疗作用。该实验为进一步明确IL 10的作用模式和它对皮肤免疫系统的治疗作用提供了依据。材料与方法 :10例成年慢性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 ,5例皮下注射IL 10 8μg/kg/d ,5例皮下注射IL 10 2 0 μg/kg ,每周 3次 ,连续 4 9天…  相似文献   

15.
儿童时期发病的SLE的临床、血清学和免疫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儿童时期发病的SLE患儿的临床表现,并检测了其自身抗体和HLAⅡ类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 病例:80例儿童SLE,发病年龄均<18岁,其中38例为白人儿童(男7例,女31例),29例黑人儿童(男4例,女25例),13例亚洲儿童(男1例,女12例)。根据发病年龄将患儿分为<11岁组(27例中男2例,女25例)和11~18岁组(53例中男10例,女43例)。另外对213例成人SLE,发病年龄≥18岁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全部患者均具备美国风湿病学会(ARA)制定的SLE诊断标准中的4条或4条以上。观察下列SLE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比甲氨喋呤与阿维A治疗头部银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收治的72例头部银屑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n=36)与B组(n=36),A组使用甲氨喋呤治疗,B组使用阿维A,两组均外用去炎松尿素霜,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PASI指数相比,差异不明显(P 0.05),A组治疗后2、6、12周PASI指数下降百分比与B组相比,均相对更高(P 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与B组75.0%相比,相对更高(P 0.05);A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率为8.33%,与B组25.0%相比,相对更低(P 0.05)。结论与阿维A相比,甲氨喋呤用于头部银屑病治疗中效果更为显著,可降低皮损指数,缓解临床症状,提升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1例新诊断的和1例复发性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进行了上胃肠道的内窥镜检查。其中女9例,男3例,年龄25~85岁。除1例外,均不接受全身性治疗。活组织检查标本取自食道下、上段(分别为35和20cm处)。每份标本一分为二,一份供组织病理学检查,另一份冰冻切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DIF)。皮肤活检标本应用同样技术作DIF。病人血清标本作间接免疫荧光检查(IIF),查IgG类天疱疮抗体。结果:内窥镜检查显示5例患者食道受累,3例食道上端有水疱或糜烂,2例整个食道有纵行的线状红斑。这5例中3例有食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一例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儿童移植骨髓后所发生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的组织学,免疫学和超微结构所见。患者女,7岁,接受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后,从其HL-A相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相适应的姊妹身上移植了骨髓。以后患者发生了轻度急性GVHR,表现为易消退的斑疹、肝酶增高和腹泻。在移植5个月后,患者颜面、躯干和臂部发生了红斑和色素性脱屑性皮炎,颜面呈硬皮病样外观。患部皮肤取材并经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为: 1.皮肤组织病理学:示真皮乳头血管周围有轻度小淋巴细胞浸润,表皮萎缩,伴有角栓及由于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1例色素性荨麻疹(U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以及两者间关系进行观察,并应用形态学计点测量技术对肥大细胞作定量检测,21例UP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发病年龄从出生时至50岁(平均12.7±15.1岁).2例婴儿系孤立性结节,其他病例的皮损为色素沉着斑(19例)或结节(3例),仅1例有大疱形成.18例Darier征阳性.10例测血清组胺水平,除1例升高外,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内.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21例中有8例肥大细胞浸润限于真皮浅层,18例为弥漫性浸润,3例为血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病例分为二组,第一组共45例系在原发肿瘤切除后存活在10年以上者,称预后良好组。第二组也是45例,这些病例虽初次检查时无淋巴结肿大,但于2年内死亡,称预后不良组。开始就有淋巴结肿大的病例均不列入,因已明确其预后极度严重,影响其它标准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