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D105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标记物CD105在人脑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分别以CD34、CD105为指标检测28例人脑垂体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及两者的特异性.结果 CD34、CD105在非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强度即MVD分别为(36.21±19.96)、(17.61±15.51),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强度MVD为(48.59±16.53)、(21.92±14.83).2者的表达强度均与肿瘤的侵袭性无关(t=0.184, P>0.05,及t=0.632, P>0.05).CD105无论在非侵袭性垂体瘤或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CD34(t=1.63,P<0.05及t=4.92,P<0.01).结论 MVD与垂体瘤的侵袭性无关.作为一种新生血管内皮标记物,CD105较泛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是一种更好的MVD计数指标.  相似文献   

2.
CD105(endoglin)为内皮细胞表达的糖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超家族的组成成分。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CD105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标志之一,同时直接参与血管生成,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脑肿瘤为常见的富血管性实体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深入研究CD105在颅脑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肿瘤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可能成为颅脑肿瘤的诊断、预后、治疗的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105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58例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05蛋白表达情况,同时与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表达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①正常脑组织CD105蛋白表达阴性,而各级胶质瘤组织均有CD105蛋白阳性表达。高倍视野(×200)下Ⅰ~Ⅳ级胶质瘤组织CD105标染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分别为(6.33±2.97)个/视野、(10.69±2.88)个/视野、(19.13±5.14)个/视野和(25.13±5.51)个/视野,随病理分级提高逐渐增高(r=0.834,P<0.01),且不同级别各组间均差异显著(P<0.01)。②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均有CD34蛋白阳性表达。高倍视野(×200)下Ⅰ~Ⅳ级胶质瘤组织CD34标染的MVD(CD34-MVD)分别为(10.60±4.72)个/视野、(16.65±4.40)个/视野、(28.53±7.72)个/视野和(38.95±7.98)个/视野,随病理分级升高逐渐增高(r=0.571,P<0.05),除Ⅰ级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9.80±3.52)个/视野]及Ⅱ级胶质瘤间CD34-MVD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他不同级别胶质瘤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③CD105-MVD较CD34-MVD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具有更紧密的联系(u>1.96,P<0.05)。结论CD105优于CD34,可作为胶质瘤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并用于测定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背景:造血干细胞具有良好的自我复制和更新的能力,CD34+细胞具备有造血干细胞的标志。 目的:分析影响外周血CD34+细胞纯化的因素。 方法:90例患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 μg/(kg•d)动员1~3 d后,应用COBE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液80~100 mL,经Clini MACS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CD34+细胞。 结果与结论:90例CD34+细胞平均数为(1.73±1.15)×107,经流式细胞仪分析,CD34+细胞阳性率大于80%。COBE血细胞分离机单次收集的循环血量在980~1 100 mL时,利于CD34+细胞收集(P=0.005);动员后白细胞浓度在(16~21)×109 L-1时,利于CD34+细胞收集(P < 0.05);中间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比例超11%时,利于CD34+细胞收集(P < 0.05);单个核细胞液血小板小于2 100×109 L-1时,利于CD34+细胞的收集(P < 0.05);年龄小于16岁,CD34+细胞数高(P=0.003);CD34+细胞抗体的温度、磁性标记及细胞处理时离心力的大小,均有影响。结果提示,经Clini MACS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技术纯化的CD34+细胞能满足临床需要,实验稳定性好,重复性好;注重相关因素的影响,可提高纯化的CD34+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5.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34+细胞是否存在异常目前仍有争议。 目的:以健康人为对照,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比较二者外周血CD34+细胞形貌特征。 设计:病例-对照分析。 对象: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男3例,女3例,平均年龄26.3岁,平均病程19.0个月,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两组对象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静脉注射环磷酰胺4 g/m2,白细胞<1.0×109 L-1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 μg/kg,待白细胞> 5.58×109 L-1及CD34+>2%时采集外周血干细胞。3例健康志愿者采取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动员方案。向外周血干细胞中加入CD34 MicroBeads FcR和FcR Blocking Reagent制备细胞悬液,离心弃上清,重悬后过滤,应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技术纯化CD34+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形貌,每例患者随机测20个细胞,每个细胞不同部位做2 μm×2 μm图像5幅,将5幅图像的直径、平均粗糙度、均方根粗糙度、平均高度的均值作为该细胞的参数。 结果:成像范围在12 μm×12 μm时,可将细胞整体模拟成像。成像范围在2 μm×2 μm时,两组细胞表面均可见大小、深浅不一的凹陷及椭圆形球状突起,粗糙不平。与健康志愿者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的直径、平均粗糙度、均方根粗糙度、平均高度等参数经单向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203~4.553,P均> 0.05)。 结论:应用原子力显微镜选择成像范围在2 μm×2 μm时可清晰观测外周血CD34+细胞的表面结构,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CD34+细胞形貌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6.
背景:CD34+细胞和许旺细胞在单独移植情况下均有促进脊髓修复的功能,且各自分泌和表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及配体。 目的:探讨CD34+细胞与许旺细胞联合移植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的后肢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观察体内移植后细胞的存活、迁移、分化及表型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09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 材料: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免疫对照组、CD34+细胞组、许旺细胞组、细胞联合组,12只/组。SPF级6~8周龄ICR小鼠2只,用于分离培养骨髓CD34+细胞。SPF级一两天龄ICR新生鼠30只,用于分离培养许旺细胞。 方法:各组大鼠均建立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造模后2周,CD34+细胞组、许旺细胞组将体外培养并荧光标记好的对应细胞悬液经多点注射入横断瘢痕及瘢痕上下各一个脊髓节段,共6个注射位点,每点注射5 μL,每只大鼠共移植60万个细胞量;细胞联合组移植方法相同,但CD34+细胞、许旺细胞注射量各60万个。移植后除模型对照组外,余4组均使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腹腔给药。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BBB评分判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测定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的变化,形态学及组织学鉴定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分化、表型变化。 结果:移植后12周内CD34+细胞组BBB评分最高(P < 0.05),至移植后24周时细胞联合组BBB评分最高,恢复效果最佳,许旺细胞组次之,CD34+细胞组最差(P < 0.05)。与CD34+细胞组比较,移植后12周细胞联合组热痛阈值明显降低(P < 0.05),随移植时间延长,各组机械痛阈值均明显降低(P < 0.05),但热痛阈值没有发现类似规律。CD34+细胞在有许旺细胞参加的情况下存活数量较多,在移植后12周尤为明显。移植后4周荧光细胞集中在针道附近,第12周荧光细胞迁移到瘢痕上下一两个节段,且较集中分布于脊髓灰质,白质中少见。与CD34+细胞组比较,移植后4,8,12周细胞联合组成熟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Neu-N阳性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 < 0.05),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APC阳性率明显下降(P < 0.05);CD34+细胞组、细胞联合组早期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O4阳性率均明显下降(P < 0.05)。移植后4,8,12周,许旺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 结论:CD34+细胞联合许旺细胞移植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功能及感觉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纯CD34+细胞移植,并得到了体内实验的证实。  相似文献   

7.
CD105(endoglin)为内皮细胞表达的糖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超家族的组成成分.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CD105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标志之一,同时直接参与血管生成,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腑肿瘤为常见的富血管性实体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深入研究CD105在颅脑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肿瘤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可能成为颅脑肿瘤的诊断、预后、治疗的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膜瘤中CD133与CD166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40例脑膜瘤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133和CD166标记物的情况。结果 CD133和CD166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表现为簇状或散在的聚集分布。CD133、CD166积分光密度(IOD)值在级别不同脑膜瘤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Z=-4.080,P=0.000;Z=-4.657,P=0.000),2个指标均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而上升,表达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706,P=0.000)。结论组织病理级别与CD133和CD166表达密切相关,CD166可能是脑膜瘤干细胞的一个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背景:迄今为止,人们利用基因芯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CD34+和CD133+干细胞分化后细胞生物学性状、功能调控、基因变化及其表达差异等方面的认识尚不足,有待深入研究。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比较脐血CD34+和CD133+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并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诱导脐血CD34+和CD133+造血干/祖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变化,及其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反应性差异。 方法:利用MiniMACS免疫磁珠法从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出CD34+和CD133+干/祖细胞,经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的DMEM/F12细胞营养液培养10~15 d,提取培养前后细胞总RNA,利用Oligo GEArray®芯片和GEArray表达分析软件进行芯片数据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和CD133+造血干细胞回收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前后CD34+、CD133+细胞形态变化。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RNA浓度和纯度。基因芯片检测结果。 结果与结论:①对20份脐血分别进行CD34+和CD133+细胞分选,分选CD34+细胞纯度为(77.52±5.06)%,回收率为(2.74±1.59)%;CD133+细胞纯度为(79.16±3.37)%,回收率为(1.12±0.94)%。②新分选出的CD34+细胞呈球形,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15 d后,多数细胞形态未发现显著变化,部分细胞出现贴壁生长,可见突起和梭形细胞。CD133+细胞呈球形,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15 d后,细胞明显扩增,由圆球形变为不规则形,部分细胞出现贴壁生长。③CD34+干细胞培养前后总RNA提取质量分别为2 236 ng和1 796 ng;CD133+干细胞培养前后总RNA提取质量分别为2 518 ng和2 191 ng。④在所检测的263个干细胞相关基因中,脐血CD133+细胞与CD34+细胞基因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基因有10种,其中5种基因表达前者高于后者,5种基因表达前者低于后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培养后,CD133+细胞有32种基因表达显著高于CD34+细胞,在检测的263个基因中,未见低于CD34+细胞的基因。证实脐血中新分离的CD133+细胞和CD34+细胞基因表达仅有少数基因存在差异;CD133+细胞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反应性显著强于CD34+细胞,表现为细胞周期调节、信号转导和分化等基因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0.
背景:随着磁分选技术的完善,体外分选、扩增足量的对移植抗原具有特异性的细胞已成为可能,但就其在体内应用剂量及免疫耐受的效能问题目前鲜有报道。 目的:探索供体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在体内应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量效关系。 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肾移植动物模型;体外分选、富集Wistar大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并诱导其对SD大鼠供体抗原的特异性表型;根据不同数量(2×105、5×105、1×106、2×106)供体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在肾移植中单剂量尾静脉注射,并以未注射组为对照。术后15 d分析移植肾脏存活状况。术后4,9,15 d采血检测各组肌酐水平,同时进行移植肾脏病理检查,按照Banff Schema标准进行诊断,并根据Watanabe的方法进行半定量评分。 结果与结论:术后15 d内对照组死亡率最高83.3%,2×105组次之66.7%,2×106组为58.3%,5×105组为33.3%,1×106组则全部存活;各实验组术后4,9,15 d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术后第9,15天,2×105组、5×105组血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1×106组、2×106组(P < 0.05);术后第4,9,15天移植肾脏病理检查的半定量评分结果显示,各时间段5×105组、2×105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时间段1×106组与2×106组优于对照组 (P < 0.05)。结果初步证实供体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受体内应用能够改善大鼠移植肾功能,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1×106为相对理想的单次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脊髓内单个核细胞CD4、CD8、CD28及CD152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临床症状评分、病理学检查和流式细胞术,观察LMS处理和非处理条件下豚鼠全脊髓匀浆诱导的Wistar大鼠EAE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脊髓内单个核细胞CD4、CD8、CD28及CD152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LMS同时给药促发组和预处理组EAE大鼠脊髓内单个核细胞CD4、CD2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LMS处理的EAE模型组(P〈0.01),病理变化更加明显。而CD8、CD15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MS可促进EAE大鼠脊髓内单个核细胞CD4、CD28的表达,提示LMS上调CD4、CD28的表达可能与LMS诱发炎性脱髓鞘白质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4+CD25+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MS急性期患者GC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4+CD25+T细胞阳性率,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比较MS患者治疗前后扩展功能障碍状况量表(EDSS)评分的变化。结果M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的阳性率[(5.031±1.782)%]较正常对照组[(6.436±2.035)%]明显下降(P<0.05),经GC治疗后CD80的阳性率[(6.467±1.882)%]明显增高(P<0.01);CD4+CD25+T细胞阳性率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DSS评分[(3.64±1.79)分]较治疗前[(4.26±1.68)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GC可上调MS患者淋巴细胞CD80的表达,抑制细胞免疫,促进MS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1c/CD18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CD11c/CD18表达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标记测定28例AIS患者(AIS组)发病72h内及病程第7d2次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和单核细胞(MNL)表面CD11c、CD18的表达量,以平均荧光强度(MFI)表示其相对含量,并与2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AIS组发病72h内外周血PMN表面CD11c、CD18MFI分别为20.82±5.88、218.25±89.00;病程7d时为18.60±5.52、185.52±68.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11c、CD18MFI(15.63±3.01、150.76±41.20);发病72h内外周血MNL表面CD11c、CD18MFI分别为34.78±14.56、286.75±95.50,病程7d时为31.97±14.47、247.00±88.0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11c、CD18MFI(20.20±8.50和186.38±52.97)(P<0.05~0.01);发病7d时CD11c、CD18MFI虽有所下降,但与发病72h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IS时激活的PMN、MNL表面β2整合素CD11c、CD18表达上调,CD11c、CD18可能参与了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15.
背景:越来越多的实验在分析免疫耐受标志,以期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进行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方法:采集62例肾移植后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移植稳定组40例)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抗凝血,经免疫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占CD4+ T细胞百分含量,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10的质量浓度。 结果与结论:移植稳定组中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占CD4+ T细胞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急性反应排斥组(P < 0.01);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含量与白细胞介素2呈显著负相关(P < 0.05),与白细胞介素10呈显著正相关(P < 0.01)。提示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后免疫耐受的机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协同刺激分子CD40/CD40L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PM/D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CD40L的表达,并与正常健康人对照。结果:CD40、CD40L在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几乎无表达,但在PM/DM患者表达增高,PM患者CD40平均荧光强度为10.24±4.15,CD40L平均荧光强度为1.35±0.77;DM患者CD40平均荧光强度为13.67±5.83,CD40L平均荧光强度为1.73±0.98。PM/DM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0/CD40L的表达可能参与了PM/DM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血CD4+CD25+T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血CD4 CD25 T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豚鼠全脊髓匀浆(GPSCH)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的动物模型,采用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EAE和正常大鼠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的细胞数并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大鼠行为学及脑和脊髓的病理改变确定EAE。结果EAE模型大鼠的成功率为48.9%,EAE大鼠外周血CD4 CD25 T淋巴细胞数(5.29±4.00)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2.61±2.24)(P<0.01)。结论EAE大鼠血CD4 CD25 T细胞数明显减少,CD4 CD25 T淋巴细胞对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一种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 I组血小板表达CD31、CD62p[(90.91±15.39)%,(7.00±2.96)%]明显高于易患因素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01);AC I组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高于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均P<0.01);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与脑梗死体积正相关(r=0.39,P<0.05;r=0.63,P<0.01)。结论AC I发病后血小板表达CD31、CD62p显著增高,其表达程度与脑梗死体积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8+CD28-调节性T细胞在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确诊未破裂动脉瘤患者20例,破裂者1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含量;并选择16例正常人及12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对照。对未破裂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观察CD8+CD28-T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健康对照组的CD8+CD28-T细胞含量为27.82%±3.59%,胶质瘤患者的含量为23.71%±8.21%,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为13.87%±4.17%,而破裂者为6.93%±2.08%。破裂患者的CD8+CD28-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未破裂者(t=-1.865,P=0.041),且两组动脉瘤患者均低于正常人(均为P<0.01),但胶质瘤患者与正常人与无统计学差异(P=0.117);经过2年随访,共有5例患者失访,在余下的15例患者当中有3例发生破裂(分别在第16、18及22个月发生破裂),此3例患者第1年末的CD8+CD28-T细胞含量已明显低于随访前(P<0.05),且发生破裂后该细胞的含量显著低于第一年末(P<0.05)。结论 CD8+CD28-调节性T细胞减少可能与动脉瘤发生破裂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