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冯令娇  杨素清 《河北中医》2024,(1):158-161+166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瘙痒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儿童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常规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明显,复发率较高。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患儿减轻皮损、缓解瘙痒、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近年中医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中医诊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特应性皮炎(AD)作为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疾病,其剧烈瘙痒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医内治法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回顾近7年中医内治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文献,从脏腑、外邪、气血津液、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方面对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论治方法进行总结,发现当前中医内治法对该病辨证论治方法多样,临床疗效确切,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特应性皮炎35例的疗效。方法:中医辨证分型治疗35例与西医对照组33例对比观察。结果:中医治疗组有效率为82.8%,明显高于对照组45.4%,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刘静  傅杰  喻桃 《江西中医药》2009,40(7):75-77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病,与中医学的"胎敛疮"、"奶癣"、"湿疮"、"四弯风"、"血风疮"等相似,近年来中医药对其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型、辨证论治及相关实验方面的最新研究,认为特应性皮炎是由于脾肾亏虚,外加风、湿、热诸邪,相搏于皮肤而发病.其证型相当复杂,应根据皮损和全身症状、发病不同年龄阶段、急性期和慢性期等不同而进行辨证论治.并指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研究应该更加规范化,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特应性皮炎证治体系.  相似文献   

5.
特应性皮炎又叫特应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中医病名奶癣,胎敛疮,血风疮,四弯风等与之相似.魏跃钢从事皮肤科科研、教学、临床工作30余年,对于此病辨治经验丰富,临证效果较佳.笔者有幸师从魏教授临证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验案2则,经验介绍如下,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认为特应性皮炎多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而素体热盛;或后天调摄不当而致脾虚湿滞,复感风、湿、热邪,合而发病。近年来,通过辨证论治、应用经验方、针灸治疗、开发有效颗粒剂、中药外治等治疗方法,使中医药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加,并在治疗和防止复发方面,显示出比单纯应用西药更明显的疗效,而且可以更好地保障显著的近期疗效和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实验室研究也提示血清总IgE及IL-4的水平高低可作为特应性皮炎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温晓文  陈达灿 《中医杂志》2011,52(15):1336-1338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习与实践的主要难点。辨证统一体系作为一种科学性较强的中医辨证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证素辨证。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有一定优势,但现有的临床辨证标准不能囊括,证名异同难辨,阻碍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应用及发展。因此,有必要从证候要素和应证结合角度对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为特应性皮炎辨证论治规范化奠定基础,提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聚类分析和频数分析,得出以临床为依据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特应性皮炎临床中医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临床上特应性皮炎患者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以风湿蕴热型、湿热蕴结型、脾胃虚弱型、血虚风燥、气滞血瘀型常见,其每一型均有好发年龄段。结论立足于临床研究的临床辨证分型为特应性皮炎临床中医标准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为异位性皮炎,是具有与遗传过敏素质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四弯风"等范畴.近年来,AD发病率上升,尤其是发达国家及快速城市化、西方化地区[1].本文阐述对AD的认识和应用中药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特应性皮炎是儿童常见的皮肤病,具有发病率高、临床特征明显、病程缠绵难愈的特点。特应性皮炎是现代医学术语,古代医学并没有特应性皮炎的确切病名,古文献只是记载了类似的疾病但命名繁杂。故主要对多部古籍进行系统研究,对中医古籍中与特应性皮炎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和分析,从古代病名的源头、发展、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发病特点等进行深入探讨,归纳古代相关皮肤病证与特应性皮炎的异同,为该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到目前为止,AD的病因尚不明确,使得其预防和治疗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已有研究表明AD可能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与糖脂代谢和能量代谢有关。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仅与机体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还与人体的衰老密切联系。该文拟分析代谢与AD,脾与代谢之间的关系,以及健脾方对AD的作用,旨在从调控代谢的角度,分析中医"从脾论治"治疗AD的可能机制,挖掘健脾中药在治疗或预防AD中的潜在价值,为探索AD的药物研制和中医疗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代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衰老过程中能量代谢障碍导致正气亏虚,中医药以补肾、健脾、活血等有效防治AD。本文从AD与能量代谢、AD的三大物质代谢特征及中药调节代谢防治AD方面论述,为A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并且呈现进行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的紊乱与AD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调节肠道微生态对AD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治疗干预AD的目标之一.部分中药复方已被实证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的作用,提示通过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可望对AD起到防治作用.同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脾虚湿蕴型AD患儿,分为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时分别记录病情评分。结果:2周后病情评分即有降低,4周后评分进一步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脾化湿法治疗AD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脑为元神之府,是主宰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重要器官,乃神明之主。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脑髓充养之源,是"神"清明的重要基础。生理上脾与脑相互关联,病理上互相影响。因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引起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目前最常见的老年痴呆,且发病率不断上升。本文从脾与脑关系入手,结合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论述脾虚则髓海不足脑神失养的关联性,并提出通过扶脾益脑治疗AD方法,为AD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归属于中医"痴呆""呆病""健忘"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此病多以肾精失养,髓海空虚为主要病机,治疗多从脾、肾两脏着手,鲜有提及从胆论治。从中医学"凡土脏取决于胆"理论切入,以土脏与AD发病的关系为着眼点,并结合胆内藏精汁,助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胆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胆内寄相火,参与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和特性,阐述从胆论治AD的理论基础,以期为中医临床更加有效的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痴呆(脾肾两虚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痴呆(AD)(脾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治疗组30例予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MSE、ADAS-cog,ADL以及CIBIC-plus量表的评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3.34%(P<0.05)。治疗前后两组评分比较,治疗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聪明汤加减可以改善脾胃两虚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外感风、湿、热邪,病机为脾虚湿盛。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蕴结于肌肤表面,致皮毛腠理不密而发为此病。湿邪为AD发病的核心病因,脾脏是脏腑辨证的关键所在。肠道微生物稳态与中医"脾"功能密切相关,是脾运化功能正常的重要保障,肠道微生物稳态失衡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的关系颇为密切,应用健脾法调控肠道微生物稳态平衡,可以改善皮肤免疫功能,进而治疗AD。近年来,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通过运用宏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等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有望揭示中医药健脾疗法对肠道微生物稳态平衡保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特应性皮炎(AD)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儿童AD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分析AD患儿中医证候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患儿多表现为脾虚湿蕴型、湿热蕴结型,其次为血虚风燥型。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4%)显著高于对照组(55.6%)(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SCORA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SCORAD评分(29.61±12.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8.52±10.29)分(P0.05)。两组患者EOS计数均显著改善,研究组E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g E(115.32±63.27)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144.25±102.34)Iu/ml(P0.05)。研究组4例患儿出现腹泻,随症中药加减后症状消失。对照组5例出现嗜睡,不影响治疗。结论儿童AD中医证型复杂,多表现为脾虚湿蕴型、湿热蕴结型,中药治疗血虚风燥型儿童AD能够改善患者各项症状及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近5年期刊文献中治疗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方剂的组方用药差异,寻找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近5年来治疗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构建方剂数据库,利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比较治疗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方剂中的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常用药对、潜在药对及挖掘得到新方的差异。结果: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方剂中前20位高频使用中药中共13味一致,各有7味不同。同主要体现了虚瘀痰互结为二者的共有病机,异体现了老年痴呆以脾肾亏虚、精血不足为病机侧重点,而血管性痴呆以痰瘀互阻、浊毒阻络为病机侧重点;性味二者均以温药为主,但老年痴呆以甘温为主,其次为平性和寒性,血管性痴呆以苦温为主,其次为寒性和平性;归经均以肝经为主,其次依次为心经、脾经和肾经,具有一致性;此外挖掘分别发现了潜在药对和新方分别为16个、7个和26个、13个。结论: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处方用药同中有异,各有侧重,提示前者治疗重在温阳健脾,后者重在化痰逐瘀、泄毒醒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