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伤椎置钉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影像学指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开放伤椎置钉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经皮伤椎置钉治疗,比较两组的影像学指标(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间隙高度)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机体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观察组行经皮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进行影像学检查测量伤椎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同时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伤椎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CK、CRP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皮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机体应激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41例与观察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56例,观察两组病例围术期表现与远期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术后7d与3个月的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减轻患者损伤程度,减少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组间匹配的原则在不同手术方法中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为对照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在数据结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d,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骨水泥渗漏总发生率分别为20.0%和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5个维度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手术效果和预后效果均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7,(12):1827-1829
目的研究"手摸点按法"复位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试验组则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手摸点按法"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后凸Cobb角、术后1天及3天VAS评分。结果试验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后凸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手摸点按法"复位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复位,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缩短手术时间,出血少,缩短住院时间,操作简便,减少医生与患者的X线照射时间,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5):359-361
目的:探究骨水泥椎体成型术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6~2019-11在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保守治疗)42例和观察组(采取骨水泥椎体成型术治疗)43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1天,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评分及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天,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生活质量比治疗前1天高(P 0.05)、Cobb角和ODI评分比治疗前1天低(P 0.05),且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Cobb角和ODI评分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以及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两种微创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s)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8月回顾性分析64例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PVP组33例,采用PVP治疗,PKP组31例,采用PKP治疗,观察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对比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以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度(Cobb角)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对比观察两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s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比较均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VP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44.12±7.21)min、(2.21±0.39)万元]与PKP组[(58.84±6.67)min、(3.92±0.47)万元]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VP组与PKP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7 d VAS评分分别为(9.12±0.54)、(5.02±1.13)、(3.11±0.87)分,PKP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7 d VAS评分分别为(9.08±0.57)、(5.10±1.16)、(3.04±0.69)分,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VP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为(14.51±3.43)mm,伤椎Cobb角为(12.69±3.66)℃,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为(19.90±4.47)mm,伤椎Cobb角为(7.09±2.87)℃,后凸畸形矫正率为(44.13±5.79)%,PKP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为(14.64±3.65)mm,伤椎Cobb角为(13.03±3.72)℃,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为(19.32±4.55)mm,伤椎Cobb角为(7.15±2.59)℃,后凸畸形矫正率为(44.12±6.09)%,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和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10例(30.30%)骨水泥渗漏,PKP组1例(3.23%)骨水泥渗漏,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两种微创椎体成型术治疗OVCFs在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方面无明显差异,PVP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而PKP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两者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20,(2):153-154
目的观察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胸腰段Chance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段Chance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试验组行微创脊柱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椎体高度丢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术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伤椎前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胸腰段Chance骨折的疗效优于开放性手术,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高度丢失及伤椎前缘高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OVCF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8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试验组);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48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Cobb角的变化,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骨髓泥渗漏率。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Cobb角测定结果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较术前显著的增加(P0.05),Cobb角测定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d、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入骨水泥量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在老年OVCFS患者治疗中与球囊扩张成形术相差不大,但是术后骨水泥渗漏风险稍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空心椎弓根钉和椎间盘镜辅助下经皮实心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以选择的椎弓根钉类型为分组依据,使用实心椎弓根钉患者为观察组共22例,使用空心椎弓根钉患者为对照组共2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以及两手术费用和住院总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vs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8.1±20.4 vs 102.0±22.3)min,术中出血量(72.9±18.2 vs 78.4±12.6)m L,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43.7±3.4)和矢状面Cobb角(12.9±1.3)恢复至术后(82.7±2.9),(3.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术前vs术后(47.3±2.9 vs 81.3±3.1);矢状面Cobb角术前vs术后(13.1±2.1 vs 2.9±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和矢状面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费用(3.2±1.2)万元明显比对照组(5.3±1.0)万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经皮空心椎弓根钉和椎间盘镜辅助下经皮实心椎弓根钉进行手术治疗,能够取得相同的治疗效果,但是使用椎间盘镜辅助下经皮实心椎弓根钉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周致能 《医疗装备》2020,(6):115-116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MIPPSO)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家属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内固定手术(OPSF)处理,试验组实施MIPPSO处理,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脊柱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ISA)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VAS评分、AISA等级较术前均有改善,两组术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改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VAS评分和AISA等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有效手段,但相较于传统的OPSF,MIPPSO对患者影响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且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2—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肢体功能、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缩短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内固定节段长短不同,将6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长节段组(伤椎相邻上、下各2个椎体)35例和短节段组(伤椎相邻上、下1个椎体)3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短节段组比较,长节段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长节段组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均较短节段组明显改善(P0.01),且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及Cobb角矫正丢失度较短节段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术后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虽劣于短节段固定,但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经伤椎与跨伤椎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远期疗效,为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64例胸腰椎单一体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跨伤椎固定(对照组)和经伤椎固定(观察组)2组,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后凸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的变化及随访1 a丢失情况,统计Denis疼痛评分和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后凸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 a丢失量少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eni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1 a 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远期固定和复位状况,明显减少远期随访丢失量,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脊椎骨折患者运用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38例(2019年5月-2021年5月)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1∶1分组形式分两组,其中19例采用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1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指标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椎体前缘高度比、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对、Cobb角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对比价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皮质醇、椎体前缘高度比、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对、Cobb角各项指标更优,组间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观察组5.26%,并发症对照组26.32%,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价值存在(P<0.05)。结论脊椎骨折患者选择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更优,安全性良好,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松 《医疗装备》2021,(4):96-97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治疗的76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试验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中线高度及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椎体畸形,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无需椎管减压、无神经症状的急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8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肌间隙入路方式疗法,对照组进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方式疗法,比较两组的术后Cobb角纠正情况、手术前后VAS评分、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Cobb角纠正率(%)、术后引流量(mL)、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患者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情况等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需椎管减压、无神经症状的急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肌间隙入路疗法,可有效促进病情的康复,术中出血少,高度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体外复位结合单通道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78例于秦皇岛市工人医院接受手术的骨质疏松性椎骨坏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体外复位结合单通道穿刺PVP术,对照组行单通道PVP术。记录两组围术期情况,监测术前、术后3 d、3和6个月骨密度,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双侧椎弓根穿刺率、骨水泥渗漏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VP术时间、术中X射线暴露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6个月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 d、术后3和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患者行体外复位结合单通道穿刺PVP较单纯PVP能促进骨水泥弥散,减少双侧椎弓根穿刺率及骨水泥渗漏率,对患者椎体高度及Cobb角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增加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从2015年7月-2016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中选取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64例,其中试验组患者接受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方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方案治疗,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各评估指标的影响。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在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刀口长度以及术后VAS疼痛评分明显占据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后凸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具有明显改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两组患者后凸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选择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方案治疗,操作简单方便,在缩短手术用时的同时减少术中失血量,利于患者术后病情康复,而且复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17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A组),15例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内固定(B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植骨融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高度和后凸畸形(Cobb角)的纠正与随访丢失、术后下腰痛的Denis评分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9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涉及椎体、术前伤椎高度和Cobb角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椎高度、Cobb角恢复,术后远期伤椎高度、Cobb角丢失程度,Denis评分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经伤椎置钉可有效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纠正的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