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为加强医院ADR监测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1—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200例,采用Excel软件从ADR类型、患者基本情况、ADR涉及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与系统、临床表现、ADR上报科室及上报人员身份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ADR报告中,一般ADR 125例(62.50%),严重ADR 67例(33.50%),新的ADR 8例(4.00%);涉及患者男103例(51.50%),女97例(48.50%);>60岁老年患者发生ADR较多(30.50%);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最多(32.50%),其次为抗肿瘤药物(26.00%)。65例抗感染药物中,引起ADR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43.08%),其次是喹诺酮类(30.77%);静脉给药发生ADR最多(71.50%);200例ADR报告中,ADR累及器官与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多见(31.50%),其次为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15.50%);上报ADR排名前5位的科室为药学部、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儿科。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征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尽量预防和避免ADR的重复发生,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常州地区ADR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我们对2005年常州地区在线呈报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并对ADR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对964 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2015 年我院ADR 报告964 例,从发生ADR的患者年龄、损害系统、ADR涉及的主要药品种类、严重ADR 占比等进行分析。结果: 964 例ADR 涉及的前十位药品中抗感染药有7 种。主要损害系统:皮肤及其附件415 例(43%)、消化系统216 例(22.4%)、全身性186例(19.3%)、呼吸系统55 例(5.7%)、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44例(4.1%)、心血管系统20例(2.1%)等。其中严重ADR 38 例(3.94%)。结论: 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ADR的监测力度,特别注意对出现的新的和严重的ADR的监测,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s,ADR/ADE)发生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上报的254例ADR/ADE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254例ADR/ADE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生例次为首位,占37.66%;中药注射剂次之,占15.82%。静脉滴注是引发ADR/ADE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8.99%;ADR/ADE累及的主要系统-器官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以皮疹、瘙痒为主。结论:应加强ADR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ADR/ADE监测工作的认识,增强上报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征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尽量预防和避免ADR的重复发生,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常州地区ADR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我们对2005年常州地区在线呈报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并对ADR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加以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ADR患者入选涉及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不包括用药错误或依从性不良(对处方剂量的多用或少用)、意外性药物中毒与药物滥用引起的不良事件。研究资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翁舜章  庄勉航  辛淑波 《河北医药》2010,32(8):1003-100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分析ADR监测工作中的不足,探讨改进的办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2006至2007年收集的57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57例ADR报告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以静脉滴注方式引起的ADR共有48例,占84.2%;口服制剂引发的ADR共9例,占15.8%。对于严重不良反应能及时上报,对一般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存在家族史、既往史等资料填写不全。结论我院应加强ADR报告和监测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扩大报告监测的覆盖面,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2):225-22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3年我院上报的19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192例ADR报告中,ADR发生最多的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42.18%;引起ADR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占92.71%;引起ADR最多的是抗感染药,有65例,占33.85%,其中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占26.15%;累及器官或系统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7.50%。结论:临床应加强抗感染药及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的监测,重点关注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及ADR对其皮肤及其附件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安全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26):3669-3671
目的:了解西安市二级以上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并分析西安市36家二级以上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6月收集并上报的有效ADR报告1 372例。结果:1 372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407例,占29.67%);引发ADR最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所占比例最高,达45.77%,其次为中药制剂(15.82%)以及循环系统药(9.55%);注射剂是引发ADR最多的药物剂型,共1 210例,占88.19%;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4.16%;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引发ADR最多的药物,共95例。结论:掌握该地区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有助于管理者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200例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文滨  扶玲 《中国药房》2010,(31):2954-2955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惠州地区200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ADR报告中,男性133例,明显高于女性67例(P<0.05);中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ADR150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的50例(P<0.01);一般的ADR发生率(60.0%)明显高于严重ADR发生率(7.5%)(P<0.01)。200例ADR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高于循环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骨骼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P均<0.01)。10~30min发生的ADR(33.5%)明显高于10min以内发生的ADR(12.0%)(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ADR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涉及药物品种较多,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2.
我院9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我院药物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通过 97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药物不良反应中 ,抗生素占首位 ( 37 1% ) ,中药制剂其次 ( 2 7 8% ) ,主要表现类型为皮疹。结论 :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 ,也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 ,危害人类健康 ,临床医生应注意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不良反应809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斌  沈鸿  蒋利亚 《中国药师》2009,12(4):488-490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嘉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年收集的809例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发生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曲松钠;与合并用药有关的ADR占总例数的40.30%,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加强抗感染药临床合理应用,重视ADR监测工作,保障公众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汪慧芳  江佳  赵心同 《中国药房》2014,(26):2457-2459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上报的抗菌药物致ADR 54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ADR分级、ADR转归、ADR涉及药品、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结果:ADR发生集中在4150岁年龄段,女性比男性发生ADR的比例高;新的、严重的ADR分别占总数的0.73%、5.12%;其中,静脉滴注367例(占67.09%),口服给药153例(占27.97%);左氧氟沙星引发ADR比例最高(占23.40%);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4.90%)和消化系统损害(占27.84%)为主。β-内酰胺类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抗菌药物。结论:抗菌药物致ADR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金菊庆 《中国药房》2014,(10):920-922
目的:分析降糖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3年8月上报的降糖药致ADR报告359例,并对患者性别与年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多为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涉及降糖药7类23种,其中磺酰脲类引发ADR最多,共90例,占25.07%;口服是ADR病例的主要给药途径;造成的损害累及10个器官或系统类型,胃肠道反应所占比例最大(占30.08%);给予相应处理后痊愈或好转的患者共341例,占94.99%;68.25%的ADR报告关联性评定为"很可能"。结论:降糖药引发的ADR较为常见,临床应用时应加强监护、及时处理,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6.
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47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蓉  董利红 《中国药房》2014,(10):926-928
目的:考察抗肿瘤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上报的473例抗肿瘤药致ADR报告,从患者的基本情况、涉及药品、给药途径、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ADR报告涉及抗肿瘤药8大类,其中顺铂居首位;涉及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ADR多发生在给药后1 d以内,累及11个器官或系统类型,以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损害为主;多数ADR给予相应处理后能痊愈或好转。结论:临床应用抗肿瘤药时,应加强监护以减少ADR的发生,及时正确地处理以降低其危害,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布状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我院使用的36种抗菌药物共报告药品不良反应251例,男性119例(47.41%),女性132例(52.59%)。50岁以上老年患者166例(66.14%),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严重病例16例(6.37%),一般病例235例(93.63%)。静脉给药242例(96.41%),口服给药9例(3.59%)。头孢菌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135例,53.78%),青霉素类次之(79例,31.4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129例,51.39%)。结论:应重视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院396例药物致皮肤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燕琼  林维嘉 《中国药房》2010,(38):3620-3621
目的:了解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皮肤科2004~2008年收集到的396例药物致皮肤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396例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药物共有149种,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有211例(占53.28%),其次为中药制剂,有49例(占12.3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有213例(53.79%);一般不良反应345例,严重不良反应51例,其中新的不良反应17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预防和减少药物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8,(4):508-511
目的:了解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6年12月108家医院上报至解放军ADR监测中心的抗肿瘤药致ADR报告,对ADR报告类型、患者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抗肿瘤药类别、患者罹患肿瘤情况、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转归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 183例ADR报告中,新ADR有462例,严重ADR有2 873例。男性8 039例(52.95%),女性7 144例(47.05%);其中女性严重的ADR发生比例(20.00%)显著高于男性(1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90.53%),且多发生于用药后2~<7 d(23.00%)。共涉及抗肿瘤药117种,排名前3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金属铂类(25.63%)、植物来源及衍生物类(24.42%)和抗代谢类(18.50%)。男性患者罹患肿瘤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女性患者为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ADR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胃肠系统、血液系统和全身性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皮疹和发热。92.57%发生ADR的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和好转,但有5例患者死亡。结论:抗肿瘤药致ADR较多,且危害严重。临床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药物的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祥  陶涛  王宏 《中国药房》2014,(18):1690-1692
目的:了解广东省基层结核病防治机构抗结核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结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2012年度收集的省内基层结核病防治医疗机构上报的抗结核药ADR报告22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3例ADR报告以男性患者为主(69.06%);口服制剂引发的ADR居多,占93.72%;各类抗结核药引起的ADR以药物性肝功能损害为主(占79.84%),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8.23%);严重的ADR有47例(占21.08%);大部分ADR都有较好的转归,对原患疾病的影响也较小。结论:抗结核药引发的ADR较多,长期的服药将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临床应重视ADR并及时发现和治疗,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