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宁  黄甡 《河南中医》2023,(1):28-32
黄甡教授认为,小儿湿疹病位在心、肝、脾、肺,外因为风、湿、热三邪蕴于皮肤,将小儿湿疹分为风热蕴肤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血虚风燥证4个证型。风热蕴肤证疏风散热,方用消风散加减治疗;湿热内蕴证清热利湿,选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证健脾化湿,方用小儿化湿汤加味治疗;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方用土苓二术汤治疗;血瘀明显者,方用土苓二术汤加乌蛇荣皮汤加减治疗。自拟湿疹散、湿疹膏、五倍子油膏外用,常配合针灸、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2.
庞景三系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09年荣获第一批河南省"名中医"荣誉称号。庞教授善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皮肤疾病,他把瘾疹证型分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血虚生风证、胃肠积热证、表虚卫弱型5种证型。风寒束表证治宜疏风解表止痒,方用三拗汤加味;风热犯表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血虚生风证治宜养阴清热、驱风止痒消疹,方用自拟清养消疹汤加减;胃肠积热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通府泻热,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表虚卫弱型治宜益气扶卫、养血祛风,方用玉屏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方法:AD患者风湿蕴肤证20例,血虚风燥证34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法检测不同证型AD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CD8~+、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AD患者CD4~+、IL-4、IL-17表达均高于对照组,风湿蕴肤证及血虚风燥证组CD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虚风燥证CD8~+、IL-10表达高于风湿蕴肤证组及对照组,风湿蕴肤证及血虚风燥证组Treg表达均低于对照组,风湿蕴肤证Treg及IL-12表达低于血虚风燥证组,IL-4及IL-17表达高于血虚风燥证组。结论:可根据IL-4、IL-12、IL-17、IL-10水平及CD4~+、CD8~+、Treg数量初步判断病情阶段及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4.
尤佳  汪红兵 《北京中医药》2021,40(9):973-974
李乾构教授临床诊疗扁平苔藓(OLP)基于"补土法",首先注重"脾胃为后天之本",治疗上注意顾护患者脾胃,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其次重视辨证论治及兼症,临床上多分为虚实两证,实证多为心脾蕴热、气滞血瘀证,治宜清心脾热、理气化瘀;虚证多为阴津亏虚、血虚风燥,治宜滋阴养血、疏风润燥.在用药方面,加用金银花、金莲花、绿萼梅、野菊花、蒲公英等花类药物,取其质地轻扬的特性.重视中医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外界环境的统一,内治服药与外治调护相结合,关注患者生活习惯,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慢性荨麻疹是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之一,成肇仁教授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总结,认为本病的病机为邪蕴肌肤,血分失和。邪以风邪为首,常兼湿热为病;病久伤及血分,易致血虚风燥。临床擅用当归饮子加减以养血祛风为法,灵活化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四川文氏皮外科流派对慢性湿疹的认识,认为慢性湿疹的病机是脾不运湿为其本,风湿热邪袭表为其标,日久血虚风燥,临床特点为"痒、湿、烂、顽、变",分湿热蕴肤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三型,并详诉其方药和用药体会。  相似文献   

7.
指出引起扁平苔癣,湿热内蕴与血虚风燥是重要因素。证属风湿热郁于肌腠,血瘀气滞,经络阻隔。风湿热毒侵袭,治宜疏风清热、活血通络除湿;气血营卫不和,瘀而发热、阻滞肌腠,治宜化瘀通络,养血润燥;风湿热邪郁阻,脾胃不和,治宜滋补肝肾,滋阴降火。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临床文献报道探讨老年瘙痒症证素分布规律和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建立老年瘙痒症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提取证型总数306个,以血虚风燥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最为常见。病位证素依次为肌肤、肝、肾,与表、经络相关。病性证素以血虚、内风、阴虚、气虚为常见,以血虚为首。结论:老年瘙痒症症状表现在肌肤,与肝肾关系密切,以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发病基础,日久动风、化热、生瘀,治疗以养血益气、滋阴填精、活血祛风,当归饮子为血虚风燥证、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湿热蕴肤型、血虚风燥型、脾虚湿蕴型湿疹样病变豚鼠证候表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湿热蕴肤组、血虚风燥组、脾虚湿蕴组,每组8只。湿热蕴肤组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丙酮溶液刺激2周,血虚风燥组采用DNCB丙酮溶液刺激4周,脾虚湿蕴组采用DNCB丙酮溶液刺激联合番泻叶灌胃4周。建模结束后使用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定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流失量;HE染色观察评价皮损区皮肤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和CD4+、CD8+浓度,计算CD4+/CD8+。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湿热蕴肤组、血虚风燥组、脾虚湿蕴组豚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降低(P均<0.05),经表皮水分流失量和皮肤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gE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L-17水平和CD8+浓度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虚风燥组豚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  相似文献   

10.
单玮  阙华发 《世界中医药》2014,9(9):1238-1240
目的:制订窦道中医诊疗指南。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编制《窦道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35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轮问卷专家积极系数(回收率)分别为94.59%、100%;窦道证型指标中,余毒未清证、气血两虚证的均数、满分比高,变异系数小;辅助检查的指标中疮面窦道探查、B超检查、窦道CT造影+三维重建的均数、满分比高,变异系数小;外治法的指标中药线引流法、滴灌法、窦道切除缝合术、纱条引流法四种外治法的专家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较高。结论:运用德尔菲法评价和筛选窦道中医诊疗指南的指标框架,使专家对于窦道的诊治意见逐渐达成共识,为建立临床实用、科学的窦道中医诊疗指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类、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5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本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得出本组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9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脾、肠、肾、肝,病性证素主要涉及气虚、湿、热、阳虚、寒、气滞;采用因子分析35个证候条目,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6类中医证型: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采用聚类分析得出上述证型的分布比例,依次为脾胃气虚证28.16%(58/206)、大肠湿热证23.30%(48/206)、脾肾阳虚证21.84%(45/206)、肝郁脾虚证13.11%(27/206)、阴虚肠燥证8.74%(18/206)、血瘀肠络证4.85%(10/206)。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型有六类,以气虚证、湿热证、阳虚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前瞻性研究长沙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病状特点、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在长沙地区选择4家中医院,对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人口学、症候学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以频数分析方法研究各症状的分布规律,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探讨各辨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聚类分析归纳出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结果:调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4例,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肝肾亏虚,筋骨不强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寒"、"湿"、"瘀"、"虚"、"热"所致筋骨瘀滞是其基本病理,从病状归纳出肾阳虚、血瘀、寒湿、肾阴虚、肝阴虚、痰浊、湿热、风、脾虚等9种辨证要素,聚类分析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阳虚寒凝、湿热郁结等几种主要中医证型。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个多病因的疾病,"瘀"、"寒"、"湿"、"虚"、"热"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因病机因子,其病因病机责之于肝肾之虚和寒、湿、瘀、热之实。肾阳虚、血瘀、寒湿、肾阴虚、肝阴虚、湿热是膝关节骨关节炎主要的辨证要素。肝肾阴虚证、阳虚寒凝证、气滞血瘀证、湿热郁结证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3.
滕汝枫  梁凤霞 《河南中医》2020,40(5):729-732
梁凤霞教授将湿疹辨证分型为:血虚风燥证、阴虚湿热证、脾虚湿蕴证、湿热蕴肤证。梁教授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临证时强调,4个证型可单独为病亦可夹杂为病,若患病迁延日久,可见瘀象,以舌质暗淡,舌下脉络迂曲青紫怒张,或肌肤甲错等为主要症状。梁教授在清热利湿,润燥熄风的治疗总则下注重标本同治,内调脏腑,强调针灸临床诊治湿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并举;标本兼顾,急治其标,缓治其本;调心神与调他脏同施,善用背俞穴;多种针灸方法并施。  相似文献   

14.
卢传坚  曾召  谢秀丽  宁江 《中医杂志》2012,53(11):959-961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查找1979-2010年寻常型银屑病文献,筛选出证候文献,利用Excel建立证候名称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探索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 最终筛选合格文献920篇,证候出现2 033次,规范后整理中医证候分布按频率(占总证候的百分率)大小依次排序,百分率大于1%的有9个证候,占所有证候比例的95.97%,分别是血热证(32.86%)、血燥证(23.56%)、血瘀证(19.43%)、风热证(6.34%)、湿证(4.87%)、血虚证(3.30%)、热证(2.51%)、风湿证(1.72%)、脏腑亏虚证(1.38%),排前3位的证候血热证、血燥证及血瘀证所占比例为76.8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以血分辨证为主,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是其基本证候.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变腹水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56例肝硬变腹水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SAAG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滞湿阻证SAAG值较低,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寒湿困脾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血瘀证与脾肾阳虚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困脾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与其他证型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变腹水中医证型与SAAG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宋群先 《河南中医》2021,41(2):205-210
冯宪章教授擅用中医四诊八纲、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治疗皮肤科的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疗效颇佳.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冯教授认为,带状疱疹病机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急性期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证候要素及单证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奠定基础。方法:收集709例乳腺癌患者的四诊信息,保留出现率≥10%的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由2名中医肿瘤专业主任医师对公因子辨证,作为乳腺癌的证候要素。结果:经因子分析提取出19个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为7个:肝、脾、肾、心、络、肺、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为12个:气滞、热、血瘀、湿、气虚、湿热、痰热、阴虚、阳虚、精亏、血虚、风湿。相对应的单证有21个:湿邪困脾、肝气郁滞、肝热、血瘀、风湿阻络、痰热阻肺、胃热、心火亢盛、湿热、脾气虚、肝阴虚、肾阴虚、肾精亏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肾虚(可能为肾阴阳精气虚)、肾阳虚、心血虚、肝血虚。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肝气郁滞直接相关,在肝气郁滞的基础上发展为肝热、血瘀、痰湿阻滞、进而损伤肝肾阴阳精血,同时肝木克土则产生脾虚、胃热等证。所以治疗乳腺癌总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沈瑞南 《河南中医》2012,32(1):43-44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各中医证型与血清GLO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GLO检测。结果:常见的证型依次为湿热内蕴型、肝气郁结型、脾虚湿盛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GLO水平在肝肾阴虚型中最低,与其他四型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GLO对于判断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病情、疾病所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