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克唑替尼是针对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ROS-1重排等靶点的药物.本文观察克唑替尼治疗ALK/ROS1重排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北京肿瘤医院开始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40例相应靶点阳性的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0例,39例为腺癌或腺鳞癌,包括印戒细胞癌、腺泡型、乳头状腺癌等特点.中位年龄49.5岁,治疗总有效率62.5%,疾病控制率为95.0%.全组中位随访1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 7.5个月,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尚未到达,1年生存率77.4%.第一、二线较二线后治疗者中位PFS、OS有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FS:9mo vs 6mo,P=0.06; OS:21.5 mo vs 14.6 mo,P=0.12).20例进展者以脑转移为进展部位.进展后接受二代/三代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患者表现出疾病控制、生存延长的疗效.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转氨酶升高、特征性的视觉异常等.结论 本组克唑替尼治疗相应靶点阳性晚期NSCLC临床特点、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国际报道相近.脑转移进展是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的常见形式,克唑替尼耐药者给予二代/三代ALK-TKI可延迟进展.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克唑替尼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具有显著疗效,但在治疗中往往出现脑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克唑替尼在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中的治疗疗效和治疗模式。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8月在解放军八一医院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6例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克唑替尼治疗前基线有脑转移患者,颅内疗效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2例;第1次服用克唑替尼治疗至第1次出现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的中位时间为5.7个月,且第1次疾病进展的部位均为脑。6例患者脑病灶进展接受放疗后继续服用克唑替尼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4.0个月,其中1例患者继续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PFS达23.3个月,颅内病灶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结论: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有效,且对于单纯颅内病灶进展放疗后,继续接受克唑替尼治疗仍然有效,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最为常见的组织学类型。近些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让我们对NSCLC的认识从组织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是NSCLC患者最为重要的两个肿瘤驱动基因。针对它们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显著改善了带有这类分子特征的NSCLC患者的生存。不幸的是,目前几乎所有针对这两种突变的初始靶向治疗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问题。有关EGFR-TKIs的耐药机制及其应对策略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阐述,而对于ALK TKIs治疗后出现耐药问题的机制和相应的治疗策略还未曾有过详细的综述。因此,本文针对一代ALK TKI(克唑替尼)治疗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ALK+NSCLC)后引起耐药问题的机制和有关后续治疗策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克唑替尼联合化疗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0例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化疗,观察组予以化疗联合克唑替尼靶向治疗,两组患者均定期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2.22%(19/45),与对照组患者的48.89%(22/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克唑替尼联合化疗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4)
目的探讨克唑替尼和化疗在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克唑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卡氏(KPS)生存质量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FS及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的PFS及O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化疗法相比,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疗效更佳,可延长患者的PFS及OS,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克唑替尼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71例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6),观察组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多西他赛化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克唑替尼治疗后影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2.86%,高于对照组的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5.71%和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40岁是影响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14,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74.29%,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年龄≥40岁是影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来替尼治疗三线及以上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阿来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的2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经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ALK阳性,均接受二线及以上化疗后病情进展,ECOG评分0~2分,年龄45~70岁。结果 阿来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6.0%和88.0%,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5个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常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便秘、恶心、口腔炎、肌痛、皮疹、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Ⅲ、Ⅳ度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2例、贫血1例、肝损伤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有好转,仅1例患者因出现重度肝损伤导致停药。结论 阿来替尼治疗三线及以上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克唑替尼治疗中国 ALK 融合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名患者接受至少4周的克唑替尼(250 mg,q12h)治疗,以评价治疗后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口服克唑替尼治疗后,11例(91.67%)获得部分缓解,1例(8.33%)获得疾病稳定,客观缓解率为91.67%;在生活质量评估中,患者的疲乏、气短、睡眠等均得到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其次是谷丙转氨酶升高(64.29%),视觉障碍(57.14%),大部分为1~2级。结论克唑替尼作为 ALK 融合基因阳性的 NSCLC 患者的靶向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可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发生重排,导致ALK激酶域信号传导失调。布格替尼是一种强效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于2022年3月在中国获批上市,适应证为ALK重排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临床研究显示,与克唑替尼相比,布格替尼显著提升了患者生存和颅内疗效,改善了生活质量,且总体安全性良好,成为ALK阳性NSCLC的治疗优选,同时也为患者带来更多选择。肺部毒性反应是TKIs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之一,虽然发生率低,但需要临床医生予以重视。布格替尼治疗期间报告的肺毒性反应呈现出独特的临床表现,如早发性(中位发生时间2 d)、发生率与起始剂量相关、患者可快速耐受、症状可逆等。鉴于此,在递交审批过程中提出并确立了早发性肺事件(early-onset pulmonary events, EOPEs)这一概念。本文着重对布格替尼相关的EOPEs临床表现、潜在发病机制、临床... 相似文献
10.
肺癌中的一大部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克里唑替尼作为ALK和MET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一种小分子靶向ALK突变的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抑制ALK突变而产生抗NSCLC的作用。克里唑替尼通过抑制NSCLC中ALK激酶与ATP的结合及结合后的自身磷酸化而抑制激酶的激活,进而降低激酶活性,起到抗肿瘤作用。克里唑替尼以其高有效率已经获得FDA批准进行III期临床试验,是目前最早也是唯一一个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的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大多数的不良反应如一过性视觉障碍、胃肠道反应、疲惫等多处于比较轻微的1-2级水平。耐药情况的出现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对于其耐药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尽早研制出二代ALK抑制剂,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目前ALK突变的3种主要检测方法为:Break-apart FISH,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局部晚期未手术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按纳入标准搜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的未手术、局部晚期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患者162例.对相关预后因素分别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中位年龄73.6岁,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9.4个月,1年生存率为71.0%,2年生存率为35.9%.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示:年龄(x2=7.94,P=0.00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x2=42.12,P=0.000)、放化疗联合与否(x2=14.99,P=0.000)是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示:ECOG评分(HR=0.30,95% CI为0.19 ~0.46,P=0.000)、N分期(HR =0.65,95%CI为0.44 ~0.95,P =0.026)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ECOG评分和N分期是影响未手术、局部晚期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强有力的致癌驱动基因之一,伴ALK重排的NSCLC患者应用第一代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的治疗疗效要远远优于化疗.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ALK抑制剂在伴有脑转移的NSCLC患者中的颅内有效率.然而尽管第一代ALK抑制剂治疗ALK阳性NSCLC脑转移有初步的临床数据,但在获得性耐药后,肿瘤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给肿瘤患者的后续治疗带来新的挑战.新一代ALK抑制剂如艾乐替尼、色瑞替尼、AP26113和PF-06463922的相继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紫杉醇(泰素)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多西紫杉醇(泰素帝)二线治疗后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多西紫杉醇二线化学治疗的15例NSCLC患者。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随访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及总生存期(OS)。结果 15例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66.7 %,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3个月,1年生存率达到63.3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8例(53.3 %),胃肠道反应8例(53.3 %),呃逆6例(40 %),均属可耐受范围。结论 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在紫杉醇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中显示了良好疗效,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4~6个周期含铂类的一线化疗方案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的标准治疗,但对一线治疗后有效和稳定的患者,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来拓展一线治疗疗效及带来进一步的临床获益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就以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作维持治疗的临床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水平,及其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60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ERCCI mRNA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与Cox多元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NSCL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相应正常组织中ERCCI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85 4±3.86和-11.194±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3,P=0.000).60例NSCLC中,ERCCI mRNA 高表达43例(71.6%),低表达17例(28.3%).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ERCCI mRNA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P=0.0003),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26),有肿瘤家族史患者的生存率低于无肿瘤家族史患者(P=0.049),病理分级高的患者生存率低于病理分级低的患者(P=0.03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RCCI mRNA表达水平、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是否吸烟是影响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SCLC组织中ERCCI高表达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较短.ERCCI mRNA表达水平、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肿瘤家族史和是否吸烟可作为评价NSCLC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ERCC1 mRNA express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Methods The level of ERCC1 mRNA expression was quantified in sixty pair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issue and their matched normal lung tissues by real-time PCR assay.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as analyzed by univariate Kaplan-Meier and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level of ERCC1 mRNA expression in cancer tissues ( -7.85 ±3.8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atched normal ones ( - 11. 19 ±5.03;t=3.973, P=0.000). Up-regulation of ERCC1 mRNA was found in 43 of 60 (71.7% ) lung cancer tissue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matched normal lung tissues (17 of 60, 28.3% ). The univariate survival analysis by Kaplan-Meier method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high ERCC1 mRNA express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atients with low expression of ERCC1 mRNA (P=0.000).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smoking, cancer family history, or high pathological grade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survaival time than those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smoking, cancer family history, or with low pathological grade. Cox regression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ERCC1 mRNA expressi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smoking, and pathological grade were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rvival rate. Conclusion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up-regulated ERCC1 expression have a poor survival. The expression of ERCC1 mRNA, lymph node metastasis, pathological grade, cancer family history and smoking can be used as prognostic indica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相似文献
16.
切除交错互补修复基因、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单位、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表皮生长因子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许多研究对上述因子的多态性与NSCLC疗效及预后进行相关探讨,其基因多态性有望成为NSCLC患者的预后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及全脑放射治疗(WB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东北国际医院接受放疗的140例NSCLC脑转移患者,根据放疗方式不同分为WBRT组(59例)和SRT组(伽马刀,81例)。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后3个月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绘制Kalpan 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SRT组的总有效率高于WBRT组(7531% vs. 5085%),SRT组的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7531% vs. 8983%)、昏迷(7037% vs. 8474%)及急性放射性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7901% vs. 9322%)显著低于WB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RT组的中位OS、PFS分别为140(75,285)、75(30,210)个月,均长于WBRT组的60(35,105)、30(15,5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A评分低、有颅外转移和颅脑放疗方式WBRT均为NSCLC脑转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伽马刀放射治疗NSCLC脑转移的近期疗效显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并减少不良反应,对具有良好预后因素的患者施行伽马刀放射治疗可能会收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当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趋势是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的关键是根据生物学标志物和临床标志物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目前靶向治疗药物的生物学标志物包括EGFR蛋白表达、 EGFR突变、EGFR基因拷贝、k-ras突变、EML4-ALK基因融合、c-met基因等,临床标志物包括皮疹及病理学类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