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脑论治顽固性失眠,分三型:脑精亏乏、脑神失养,治宜益髓填精,充养脑神,方用首鸟黄精汤加减;痰瘀内阻、热扰脑神,治宜清热化痰,活血化瘀,镇静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肝郁气滞、脑气失用,治宜疏肝清热,解郁安神,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相似文献   

2.
罗玮  刘玲  艾乐 《光明中医》2012,27(10):2070-2071
随着帕金森病发病率的增高,其伴发的失眠得到广泛关注,中医从其病因病机出发,主要责之肝肾亏虚、肝血不足,故从肝论治帕金森病伴发失眠常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类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复杂性神经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具有代表性的疾病。临床中发现,ASD患儿多属阳虚体质,生长发育滞后,多静少动,面白易乏,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肌肉松软不实,并可伴有遗尿。据此,笔者认为先天阳气不足是ASD发病的主要内因。阳气虚衰,涉及心、肝、脾、肾多脏,心气失和,心窍不通;肝失疏泄,升发不利;脾虚失健,内生痰浊;肾精亏虚,神失所养;阳气温化无力,气、血、津液生化输布异常,形成痰、瘀等病理产物阻滞脑络,使道不通,发为本病。痰瘀互结,进一步阻遏机体气血运行,脏腑失养,导致ASD病情缠绵反复,影响病情发展及预后。根据其病因病机,笔者提出温扶阳气治疗ASD的大法,或温阳以养脏,或温阳以通络,温补与温通并重。具体药物选择上,重用辛温类药物,佐以化痰祛瘀、养阴填精之品,方能剑指沉疴,获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曹建雄教授认为失眠的主要病机是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病性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慢性失眠,病程较长,久病及肾,肾阳是阳气之根本。在诊治过程中,曹建雄教授遵循"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四逆汤为基础方治疗失眠,现将以1例病案诊治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失眠是更年期女性的常见症状之一,该文基于“阴虚火旺”对更年期失眠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该病主要责之于心、肝、肾三脏,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精血亏损,虚火上炎,热扰心神,治疗以滋阴降火、养血宁神为主,注重心理疏导,调畅情志。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66-1868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一句历代存在着不同见解,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精"与"柔"的理解上。"精"当理解为精神爽慧,"柔"当理解为筋肉柔和。阳气具有温煦之性,能够温养神与筋,使精神爽慧、筋肉柔和。  相似文献   

7.
“肝藏血,血舍魂”溯源于《黄帝内经》的藏象学说,依据对该理论的解读,发现失眠的发病与肝紧密相连,其病因病机之本质在于“肝不藏魂”。本文首先从魂与阴阳出入、营卫运行及肝脏气血三个角度论述了“肝魂”与失眠中医病机的相关性,且发现当代学者的研究结果与之相契合;其次现代实验研究探索更进一步验证了基于“肝藏血,血舍魂”论治失眠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最后本文分别从和气血安肝魂、畅气机调情志及心肝神魂同治三条思路来论治失眠,并介绍导师运用自拟滋水清肝饮治疗阴虚肝郁、血不养魂型不寐的处方与治法,以期对后世学者运用中医药治疗失眠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此语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其释义历代医家意见不一。杨上善注曰:“卫气之精,昼行六腑,夜行五脏,令五神清明,行四支及身,令筋柔弱也。”王冰注曰:“此又明阳气之运养也。然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后世注者多以王冰为是。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兹述浅见于下,期就正于高明。《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他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阳气者,大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痴、呆、愚,以脏腑、气血津液辨证为主。本病病因繁杂,中医认为老年性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常责之风、血、痰、瘀、火等郁阻络脉,循行上扰脑窍或脏腑阳气亏虚,终致元神失养。《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并不常用,从少阴经的辨证思路作为探析老年性痴呆的切入点,从少阴经条文出发探析少阴经的中医生理病理内涵,再结合少阴心经和少阴肾经探析心肾两脏与老年性痴呆的关联趋同性。少阴病条文之主症"脉微细,但欲寐也"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相似,"当温之"以温阳法调理少阴,激发阳气,为治疗老年性痴呆提供了方法,以《伤寒论》的少阴经脉为核心,脏腑为始源,参以《内经》论述,着重分析少阴经脉理论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一句出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对该句的“精”字多解释为精神爽慧,“柔”字多解释为筋肉柔和(如《内经选读》北京中医学院主编,1978年版)。然而笔者对这一解释有不同的看法。“精”字在古时亦可作清字解。如《史记·天官书》言:“天精而见景星。”精即清明之意。《素问·四  相似文献   

11.
正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指入睡困难、睡而不酣、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或整夜不能入睡的一类疾病。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率为38.2%。睡眠作为大脑重要的生理功能,对全身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睡眠障碍不仅是某些疾病的症状,更与许多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学习记忆受损、焦虑和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与失眠有明确的相关性,且睡眠剥夺可能导致  相似文献   

12.
辛疆 《湖南中医杂志》2016,(10):114-115
正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和兼伴症状,其发病率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而逐年增高[1]。本病病因复杂,病程迁延日久,治疗困难且易复发,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是临床常见但较为难以根治的疾病之一。笔者在跟随导师学习期间,接触了大量的失眠  相似文献   

13.
<正>洁古《此事难知》有曰:动而得之曰中热,静而得之曰中暑。此言不能无议。夫中热、中暑,均自夏月感受之热邪也。故中暑即是中热,初无有分,但其得之则有别者。如行人、农夫,奔走劳动于道途田野之间,此时热气充斥,一时昏闷猝倒,此谓中暑,即谓中热,是皆动而得之者也。若静而得之者,如安逸之人,乘凉于大厦高堂、凉亭水阁,一时阴寒之气遏郁,周身之阳气不得舒越,而肌肤粟栗、头疼、发热,此是夏月感寒病,而不得以中暑名之也。中暑者,中天令之热邪,岂有  相似文献   

14.
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的根基。《黄帝内经》为中医理论之根源,为医不读《内经》,则学无根本;而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为辨证论治之典范。之后,中医学术虽然代有发展、流派纷呈,医学著作汗牛充栋,然而追溯这些学说、流派、著作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黎崇裕  黎嘉莉 《中国民间疗法》2023,(23):118-122+114
历代医家辨治失眠从五脏论治者多,从六腑论治者少,偶有从胆或胃论治者,从大肠论治者少之又少。该文从大肠与失眠的关系入手,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进行阐述,认为大肠主传化的生理特性是从大肠论治失眠的理论基础,大肠主津液生理特性是从大肠论治失眠的分型依据,因寒热虚实皆可影响大肠主津,津液异常可影响五脏六腑,进而影响睡眠。因此,从大肠论治失眠有据可依,也是临床中可以落到实处的一种失眠辨证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内经》阳气理论为指导,论述了阳气对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作用,言阳气动则"机体应",阳气不动则"机体忒",用以阐释抑郁症状与阳气不足及郁滞的关系。结合《内经》阳气理论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在中药、针灸、食疗、运动、睡眠等方面应如何温补阳气、宣通畅达元阳气以缓解其"不动"状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罗艳超  蔡超产  陈喆  徐峰 《天津中医药》2023,40(12):1543-1546
焦虑性失眠归属于中医“不寐”“惊悸”范畴,其病机为“木郁”所致三阴三阳枢机不利,阴阳失衡。初病在气,因气机失调,五脏升降失常,气血逆乱而见不寐。久病入络,营血瘀滞;脏腑气机不调,营血瘀滞不解,则营卫无所化生,由实转虚,遂成本虚标实之不寐证。“达之”以斡旋厥阴少阳枢机,转运三阴三阳为大法,初期开达气机,调和脏腑,久病入于营血,以化瘀养血,调和营卫。枢机得利,阴阳相交,气机调畅,营卫和合,则不寐可愈。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8.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主要强调阳气的重要性,阳气既能养神,又能柔筋。笔者在本文中重点强调阳气柔筋的功用,并将其应用于痹证的治疗中。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阴虚多为致痹之本,因此很多医家善从滋补肝肾阴精治疗痹证。而笔者认为无湿不成痹,湿邪是致痹的重要因素,湿邪又与阳气有密切关联,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或湿胜则阳微,因此可推断阳气与痹证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而阳气本身也具备养筋之用,唯有散寒祛湿,温补阳气,使阳气通畅、充足,筋脉才得以濡养,则痹证自除。故痹证病机可概括为“阳虚为本,阳郁为标”,并提出温阳、通阳的治则,为今后治疗痹证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现代遗传学、心理社会因素和个性特征角度论述抑郁症发生的原因,结合传统医学阴阳消长论、营卫循行论、心主神明论和脑主神明论论治失眠,通过探讨两者的发病机理和相互联系,揭示了抑郁会导致失眠,失眠也会诱发和加重抑郁。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抑郁和失眠之间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临床中,治疗抑郁症的同时要治疗失眠;反之,治疗失眠的同时也要去积极改善抑郁症状,两者紧密结合运用,常常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性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临床发病等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中医体质学说理论渊源和内涵的阐述,提出不同的体质对高血压性失眠的临床发病类型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高血压性失眠难控制、易反复的特点,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类型对其可能发病的趋势进行早期干预,达到中医调体抗邪、调体防病和调体防复的目的,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性失眠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