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该书简明扼要,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现就《金匮要略》黄疸病篇条文1、条文2、条文8提出笔者自己的理解,供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山 《河北中医》2009,31(10):1584-1585
案例教学法,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案例为媒质,以个案分析为切入点,以学生共同研讨和观点碰撞为主要施教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相对于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教学理念的创新,因此,各级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和推行。近年来,案例教学被国内诸多中医高等院校运用于《金匮要略》教学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也对《金匮要略》案例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具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教研《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场“读《论语》,学做人”的讨论激活了“中国哲学史”课的教学 ,开启了大学生在中国哲学经典中寻找人生智慧的风气。它的主讲者 ,系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郭齐勇教授 ,郭教授因之获得该校 1 995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有关人士据此提倡 ,高校应大兴读经典原著之风。有感于斯 ,笔者将多年来教研《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的心得整理成文 ,以期激活《金匮》课的教学 ,防止中医现存的经典葬送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声中。1 上溯与下联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称 :《伤寒杂病论》的创作撰用了《素问》、《九卷》、《八十一难》…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脉诊运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鲁芬 《国医论坛》2001,16(1):9-10
探析《金匮要略》的脉诊运用,展现仲景凭脉识病、确定病位、推求病因病性、阐述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独到之处,并具有广泛、准确、巧妙等特点,进而说明该书为脉学的发展做出了具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首次提到百合病,原文:"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根据其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非常相似.笔者仔细研读原文结合在教学和临床中的体会,对百合病病因病机和治疗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通读原文,初得概貌《金匮》论治杂病,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指出疾病证候的产生,乃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应。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原著共计二十五篇。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可谓全书的总论,条文虽不多,却应用举例的方法对杂病的预防、治疗,从原则到具体作了必要的阐述,体现了天人相应、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第二篇至第二十二篇,重点论述内、妇科各种杂病,兼论外科、皮肤科的某些病证,对其中病机相同,证候相似,病位相近的分别归类,以便比较,对范围较广或不便合篇的疾病则单独成篇。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逾今已有两千多年,但在现代对其研究从未停止过,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已经涉及到了《金匮要略》各方面,补法为《金匮要略》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此,对《金匮要略》的补法适应症以及补益方临床研究进行钻研探讨和临床的实证分析,以期获得较为全面、深入的应用认识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8.
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奠定了治疗杂病之基础,其中温法也得到广泛运用。纵观全书,言及温者达40条之多.立方约30余首。然条文比较分散,不便研读,今就其主要方证予以归纳,简述如下:1温散寒湿《痉湿病脉证治第二》第二十余曰:“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寒湿侵渍肌表,当发热、恶寒、无汗、身疼重着、不能转侧。治法当从汗解。但湿性濡滞,不易骤泄,发汗之法,不在重用表药,而直用温药振奋阳气,蒸发湿邪,使汗出病除。麻黄加米汤.麻桂相配.温散寒湿.麻术相配.虽发汗而不致过汗.且能行表…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著作,其中包括内科、外伤科及妇产科等疾病,共22篇。《金匮要略》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创制了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在治疗上以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为用药的依据,奠定了治疗杂病的理论基础,其中温法在《金匮要略》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根据我们的学习体会及临床实践,现将其中温法的运用概括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纵观古今,以湿作为独立病名,而且理法方药兼备者,当首推《金匮要略》一书。其不仅详细地论述了湿病的发病机制、部位,还提出了具体的治法治则,如汗法、利小便法等,用方遣药依据头中寒湿、寒湿在表、风湿在表,立宣通利湿、固表止汗之法,可谓是古今之典范,为后世医家治疗湿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认为痹证的形成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表现为人体本身之气虚及阳虚,外因为风、寒、湿邪之侵袭.因此,在治疗上以益气温阳、解表散寒、祛风除湿药为主药.观其用药,在众多的此类药物中,又偏重于黄芪、附子、麻黄、桂枝、白术、薏苡仁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金匮要略》内涵的研究,总结提炼出了《金匮要略》杂病辨治的基本思维模式、思维原则,杂病治略思维方法,杂病辨证的思维方法,杂病制方思维、用药思维,药物制剂、炮制与煎服法思维及护理思维。这对构建内伤杂病临床思维方法体系,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称便秘为"大便难"、"大便坚"、"脾约"、"不更衣"、"阴结"、"阳结"等,多与外感、津亏肠燥、阳虚寒凝、阴血亏虚等有关。临证治疗也有侧重。仲景治疗便秘,泻有轻重缓急,三承气汤主之;素体赢弱有别,抵当汤、麻仁丸及大黄附子汤区别应对;局部灌肠通导,蜜煎导、土瓜根及大猪胆汁通之。诸法中尤重大黄配伍灵活运用,以达精准把握病机,求本为上。  相似文献   

15.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一般被认为是治疗梅核气的专方,这严重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剂的适应范围应当依据方证来定。以方测证,半夏厚朴汤是以小半夏加茯苓汤为底方,加入解表行气的苏叶、降逆化痰的厚朴而成,故半夏厚朴汤适用于水饮上逆所致咳症的治疗。文章不仅从《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出发阐述了水饮致咳的理论源流,而且从方证分析、医案举例方面论述了临床可运用半夏厚朴汤利饮降逆来治疗水饮上逆所致咳嗽。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以课堂理论教学及少量实践课程相结合,面对愈发严峻的医疗环境和就业情况,显示出其相对局限的弊端。南京中医药大学近年来积极探索医学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逐步开展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临床一体化教学改革,依托附属医院优势,将理论课程授课地点拓展至附属医院,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取得有益效果。结合我院开展情况,积极探索临床一体化教学模式,讨论实施规范,力求使临床一体化教学成效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越婢汤是出自《金匮要略》的经典用方,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广泛。历代医家对其方名解读、方中麻黄与石膏用量,以及针对主证均存不同理解。但该方为解表剂或利湿剂并不矛盾,解表与利湿相互促进,共奏“提壶揭盖”之用。近年来,越婢汤及其加减方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多取其“发汗行水”之功,体现中医“异病同治”思想。  相似文献   

18.
触摸医学发展的脉搏——读尤怡《金匮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翼》一书羽翼《金匮要略》,对杂病详其证候,析其治法,颇多新论,有益临证。从归纳《金匮要略》论痰饮、虚劳、咳喘的证治规律,补充其过简,填补仲景未备三方面加以阐述、剖析,旨在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尤怡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证论的特色与经验,进而体现中医学不断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9.
姚佳音 《中医药学刊》2010,(6):1263-1264
北周时期姚僧垣编撰的《集验方》反映了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医学特色,此书虽已久佚,却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参考辑校本《集验方》,比照宋定本《金匮要略》的相关内容,从脉证、方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集验方》"充金匮之脉证","补金匮之缺漏","考金匮之方药",为研究《金匮要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医学科研设计属于一门应用性学科,培养医学生科研思维是医学科研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科研设计的理解以及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具有良好的临床知识和科研水平,并且还要掌握良好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设计能力的科研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