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症。笔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满意。叙及体会如下。1肝胃不和症见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胃镜下见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或有胆汁反流。治宜舒肝解郁,理气和胃。  相似文献   

2.
吴朝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433-1434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乃临证之常见病及多发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影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面对复杂的临床症状,从寒热虚实进行辨治,力求抓住疾病本质,拨冗见真,除繁就简,常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心得总结如下,以襄同行。  相似文献   

3.
4.
胃脘痛的病位在胃 ,但胃与脾互为表里 ,而肝为刚脏 ,性喜条达而主疏泄 ,故胃痛与肝、脾有密切关系。其发病的基本原理是脾胃纳运升降失常 ,气血淤阻不畅 ,即所谓“不通则痛”。治疗上多用通法 ,使气血调畅 ,纳运复常 ,则其痛自已。“理气止痛”是临床常用之法 ,但当辨虚实寒热 ,在气在血 ,分别施治。此外 ,由于胃痛多兼气滞 ,所以常用辛香理气药 ,一般应中病即止 ,不可过量 ,更不宜长服 ,以免耗气伤阴。1 饮食停滞 有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馊腐食物。治以消导行滞 ,和胃止痛。方用保和丸 (山楂、神曲、法夏、云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  相似文献   

5.
王芸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1007-1008
胃脘痛属临床常见及多发病症,病机关键为胃阴不足、气滞血瘀、脾胃气虚或湿浊中阻。现将笔者分型论治体会叙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疾患。近年来,笔者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及发病特点,进行辨证治疗,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胃脘痛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宏  张亚荣 《四川中医》1997,15(4):9-1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胃院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之势,笔者在临证时审征求因,辨证施药,将其分为湿热蕴结、寒凝气滞、胃阴不足三型进行治疗,常收显效,现将临床点滴经验举之,以供同道参考。1.湿热蕴结清利消导湿热蕴结于中焦,扰乱胃腑是引起小儿胃院痛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人在临床诊治中体会到 ,胃脘痛的辨证治疗 ,首先须辨明虚实。治疗上胃宜降则和 ,“降”是胃的生理功能特征 ,而“滞”是胃的病理特点 ,所以治疗胃脘痛要着眼于一个“通”字 ,“通则不痛”,胃实者宜导滞祛邪 ,胃虚者宜补虚行滞 ,灵活运用 ,方可收效。以下是本人辨治胃脘痛的一点体会。1 肝胃郁热本证以胃脘灼痛 ,嘈杂呕吐泛酸 ,口干苦喜饮 ,大便干结 ,小便色黄 ,舌红苔黄 ,脉弦数为主症。治宜降逆通便 ,疏肝和胃。方用生大黄、吴茱萸、制香附、延胡索、广木香、乌贼骨、煅瓦楞子、浙贝、川朴、砂仁、白豆蔻、青皮、陈皮、半夏、炒枳实。此…  相似文献   

9.
2003年~2005年,我们观察治疗胃脘痛58例,以舌诊指导辨治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寒邪犯胃杨某,男,76岁。有气管炎病史,因冷食胃脘胀痛,喜暖喜按,畏寒,手足冰冷,呕吐清水,咳嗽白痰,舌苔白厚腻滑,脉象沉紧。患者阳虚,受凉饮冷,致寒湿停于中焦,中阳被困,寒湿内生,痰湿中阻,故舌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肝阳虚辨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医家对肝虚之辨治,多独重阳虚血亏而略于阳虚,近年来出版的大、中专教材亦未述及,遂成空白,因而影响了中医脏象学说的完整性,可谓一大憾事。其实,肝阳虚是客观存在的,医圣张仲景对此早有阐述,治法方药亦颇精详,只是诸家目于旧论,未能弘扬而且。现笔者就此问题初探于后,尚希方家教正。1病因病机仲景认为,肝阳虚证多由“医者以火迫劫之,亡阳”;或“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或“失精”;或素体阳虚,病后失于调养;或少阳病治疗不当,攻伐无度,耗伤肝阳;或寒邪直中肝经,经脉之气受损,以致肝阳亏虚。肝主疏泄,“体阴而…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辨治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古代文献称之为“心下痛”、“胃心痛”、“胸腹痛”等等。多由情志不舒、饮食失调、寒邪外侵等因素而致,病理关键在脾胃升降失常、气血瘀滞不畅,不通则痛。治疗上则以“通”为法,理气和胃而止痛。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病因病机胃居于中焦,通过经脉与脾相连,合称“后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辨治     
一、外寒束表,湿蕴于中。江××,男,48岁。84年4月5日诊。因受寒后胃脘冷痛,有气攻撑,喜按喜温,腹胀纳呆,泛恶欲呕,舌质淡,苔白腻。脉左大于右。拟以温中散寒,理气化湿。药用:苏梗15克、干姜10克、台乌9克、姜半夏12克、制香附12克、白蔻5克(杵,后下),藿梗12克、厚朴12克、苍术10克、炒枳壳12克、炒莱菔子12克。连进2剂。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临床中肝阳虚证容易被忽视,易与肾阳虚证、脾阳虚证相混淆,从而影响临床疗效的提高。通过对肝阳虚证病机特点的解析,以及对肝阳虚证与肾阳虚证、脾阳虚证等相似证的鉴别,来认识肝阳虚证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4.
纵观今年内有关胃脘痛辨治的临床报告,可综合为以下五点分而述之:经方新探、新法初探、名老中医经验、临床冶验和中西医合参.  相似文献   

15.
胃脘痛辨治一得赵胜权浙江省绍兴市中医医院(312000)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一般的教课书上对本病的辨治分型较细,如常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瘀血停滞等。但临床接...  相似文献   

16.
李寿山 《中医杂志》1990,31(2):14-15
胃脘痛系泛指上腹部痛而言,脘者即上腹部近心窝处上下左右是也。盖贲门为上脘,幽门为下脘,上下脘之间为中脘,此三脘部通称为胃脘.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当胃体充盈之时其  相似文献   

17.
<正>1病机以气滞为要一方面胃主纳且降浊,脾主化而升清;胃喜润而恶燥,脾喜燥而恶湿。二者纳化相合,升降相因,燥润相济,共主化育。一旦气机壅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形成气滞。又脾胃虚弱,传化失司  相似文献   

18.
王林玉  范翼湘 《光明中医》2009,24(11):2170-2171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痛甚时牵连胁背或兼见神疲乏力、胃脘部胀闷不适、纳差、恶心呕吐、嗳气、泛酸、大便溏薄或便秘,甚则呕血便血等。中医胃脘痛包括了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消化道息肉等。  相似文献   

19.
胃脘痛辨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振盛 《中医杂志》1992,33(4):19-20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以上腹部近剑突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常兼有纳差、嗳气、呃逆、腹胀、呕恶,甚至呕血、黑便等症状。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疡、胃下  相似文献   

20.
胃脘痛系指发生在心窝部或两胁部疼痛之证而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厥阴之胜……胃脘当心而痛。”《顾氏医镜》说:“胃脘痛,俗呼心痛。盖胃之上口名贲门,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