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气管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l例气管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结果,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物大小2.5cm×1.5cm×1.0 cm,表面光滑,不规则结节状,切面灰白,半透明,质软韧,无明显出血和坏死.光镜下由上皮组织和间质组织两种成分构成,上皮细胞呈巢状、条索状及梁状漂浮在软骨黏液样间质背景中,局灶可见到腺样结构,细胞胞浆嗜酸性,无明显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肌上皮细胞CK,S-100和P63阳性表达.腺上皮CK,CK7和CK19标记阳性.结论:气管多形性腺瘤少见,诊断气管内肿瘤时要考虑到这个鉴别诊断,以免漏诊或误诊.未来需要研究更多气管多形性腺瘤病例以进一步完善其临床进程、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 M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MP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MPA发病年龄27~76岁,平均50岁,中位年龄53岁;男女比为6∶5。肿瘤部位:腮腺7例,颊部2例,腭部1例,咽旁1例;其中10例为原发性肿瘤,1例为复发性肿瘤。恶性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包括:唾液腺导管癌4例,肌上皮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多形性腺癌1例,癌肉瘤1例。其中,侵袭性癌3例,非侵袭性癌8例。侵袭性癌中,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复发,1例死亡。非侵袭性癌中未出现淋巴结转移、复发或死亡。结论 MPA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组织学通常同时具有良性多形性腺瘤成分和恶性肿瘤成分,恶性成分多为唾液腺导管癌和肌上皮癌,侵袭性癌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21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方法手术治疗21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传统手术方法118例,改良方法100例,随访0.5~5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手术治疗118例中出现面神经功能损害32例占27.1%,出现涎瘘8例占6.7%,出现Frey’s综合征8例占6.7%,复发4例。改良方法手术治疗的100例中出现暂时性面瘫7例占7%,涎瘘3例占3%,无Frey’s综合征发生及复发情况发生。结论改良方法并发症较传统方法少。 相似文献
5.
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16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经病理复片诊断为MPA的161例临床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1例MPA中,152例为原发性肿瘤、7例为局部复发性肿瘤、2例为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灶。152例原发MPA中发生于腮腺85例、腭部39例、颌下腺21例、颊部3例、唇部2例、磨牙后区1例、上颌骨1例;男性95例,女性57例,男女比为1.7:1;发病年龄为27~92岁,平均59岁。恶性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肌上皮癌62例、非特异性腺癌59例、腺样囊性癌8例、黏液表皮样癌7例、导管癌3例、腺鳞癌3例、上皮-肌上皮癌3例、癌肉瘤3例、未分化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1例。组织学高、中、低度恶性的分别为45、69、38例。同一肿瘤中恶性成分≤50%的为21例,〉50%的为131例。侵袭性、微侵袭性、非侵袭性癌分别为106、10、33例。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与肿瘤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1)。结论MPA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渐大性肿块,以近期生长迅速为特征;组织学表现为常同时具有良性多形性腺瘤成分和恶性肿瘤成分,侵袭性癌多见,恶性成分常多于良性成分,恶性成分以肌上皮癌和非特异性腺癌为多见;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高度恶性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应用5种中间丝单克隆抗体和S—100蛋白多克隆抗体对21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肿瘤组织内腺管样结构的外层、片块状结构和粘液软骨样区的细胞波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S—100蛋白阳性,表明由于肿瘤干细胞向腺上皮和肌上皮的分化,致使其细胞成分具有多形性表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9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作保留面神经和腮腺浅叶切除术及保留腮腺导管+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结果暂时性面瘫15例,复发1例,涎瘘2例,皮下积液10例,Frey’s综合征8例,耳垂麻木10例。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切除+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有效的术式,有利于保留残余的腺体功能及面部的美观,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性,52岁,2018年11月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耳下包块,无疼痛,质地软,活动度可,一直未引起重视,后包块缓慢增大,未予治疗。头颈部CT示:左侧腮腺内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较清,直径约1.8 cm;右侧腮腺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颈部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左侧腮腺内结节,混合瘤可能性大(图1)。专科检查:左侧耳垂下方膨隆,皮温正常,可扪及一大小2.0 cm×1.5 cm包块,质地较软,活动度尚可。2019年4月18日行左腮腺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复发及恶变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细胞间黏附分子与多形性腺瘤复发及恶变间的可能关系.结果:E-cad、NCAM、β-cat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情况不是判断涎腺多形性腺瘤预后的有效指标;而CD44和MUC1的表达异常可能与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复发和恶变有关.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一种可靠的预测多形性腺瘤复发与恶变的黏附分子,而且国内外学者对同一种黏附分子在多形性腺瘤复发与恶变中所起的作用意见并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结论:研究黏附分子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异常以及基因的改变等因素的关系,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涎腺多形性肿瘤的复发与恶变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特点,探讨CT对鉴别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15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2岁。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30例多形性腺瘤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5岁。回顾性分析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多形性腺瘤CT表现。结果 15例腮腺腺淋巴瘤中多发9(60%)例,双侧同时发现病灶12例,共发现42个病灶,39(92.9%)个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双期增强动脉期CT值平均上升(38.5±12.8)Hu。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中多发1/30(3.3%)例,仅1/30(3.3%)个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双期增强动脉期CT值平均上升(15.5±9.2)Hu。结论对于中老年男性,发生于腮腺后下象限,病灶多发,内密度不均,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应首先考虑为腮腺腺淋巴瘤。 相似文献
13.
男性乳腺泌乳性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6,(2)
男性乳腺泌乳性腺瘤1例关键词男性,乳腺肿瘤,泌乳性腺瘤张仁亚患者,男性,62岁。发现右乳房肿块20d。查体:右乳头内侧触及一花生米大小肿块,质硬,活动,与皮肤和基底部无粘连,无触痛,压之乳头有血性液体溢出。对侧乳腺稍隆起,但未触及明显肿块。临床诊断为... 相似文献
14.
15.
宫颈恶性腺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宫颈恶性腺瘤(cervical adenoma malignum,CAM)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 对6例CAM的临床资料及3例阳性涂片进行分析,选用CEA、c—erbB—2、CD44v6、Ezrin(p81)和mucin5种抗体采用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AM临床表现均有白带大量增多,但白带检验结果无异常。3例细胞学涂片显示特征性图像。CEA在6例CAM中有阳性表达,而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仅1例表达。其余4项免疫组化指标对CAM和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尢差异。结论 细胞学检查在CAM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CEA阳性对CAM与良性宫颈病变有一定鉴别意义。临床白带长时间大量增多且化验无异常发现时应警惕CAM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淋巴结转移性多形性腺样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8岁。发现左腋窝肿物10个多月,于1991年7月15日入院。体检:神清,慢性病容,轻度贫血。左腋下触及6cm×5cm肿物,质实。临床诊断:左腋下囊肿。病理检查:4 5cm×4 0cm×3 2cm带少许皮肤结节状肿物一个,包膜完整,切面灰白略灰红,质中。镜检:肿物为淋巴结,被膜下见少量残存淋巴滤泡。淋巴结结构已破坏,由大量胞质丰富、嗜酸性大细胞所组成的病变取代。大细胞在多数区呈弥漫性排列,背景为散在的小淋巴细胞,网状纤维弥漫性增多、不成巢。在少数区大细胞形成不粘聚的细胞团如腺泡样及腺样,在个别区排列成条索状。大细胞异型性十分明显:有各…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四例病理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材料与方法本院 195 9~ 1999年从 2 6 5 6例胎婴儿尸检中 ,经病理解剖验证发现 4例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 (Congenitalcysticadenomatoidmalformationoflung ,CCAM) ,检出率 0 .15 % ,各脏器按常规取材 ,石蜡切片 ,HE染色。二、结果在我们研究的 4例CCAM中 ,1例为未经产前诊断而足月自娩 ,羊水少 ,Ⅲ°污染 ,生后 2h死亡。另 3例为B超发现胎儿肺畸形后行引产 ,其中 1例伴有胎儿水肿、腹水 ,1例伴有母体羊水过多。病变按Stocker的标准分为 3型。Ⅰ型病变 1例 ,伴有纵… 相似文献
18.
19.
乳腺腺肌上皮瘤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女 ,2 1岁。因发现右侧乳腺无痛性肿块 4个月于1998年 4月 16日入院。体检 :右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 0 .5cm× 0 .5cm肿块 ,质硬压痛 ,可活动。拟诊为乳腺纤维腺瘤。术中见肿块边界清楚 ,包膜完整 ,约 0 .5cm× 0 .5cm大小。病理检查 :肿块为 0 .5cm× 0 .6cm× 0 .4cm ,灰白色 ,质硬 ,包膜完整。光镜检查 :肿瘤被覆完整包膜 ,中心区由密集的腺体和细胞巢团组成 ,间质稀少 ;腺体管腔及细胞巢团大小不一 ,腺体上皮呈复层排列 ,由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组成 ;腺上皮细胞呈低柱状或立方形 ,靠腺腔内侧排列 ,其游离缘可见胞质突…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 ,2 0岁。因反复发作性抽搐 2年多 ,头痛 2 0多天于 2 0 0 2年 4月 2 4日入院。患者自 1999年起无诱因的出现抽搐 ,发作时昏迷、四肢抽搐 ,牙关紧闭 ,口吐白沫 ,双目上翻。发作无明显的规律性 ,每年抽搐 8、9次 ,每次持续时间约为 3、4min ,经系统抗癫痫治疗无效。CT检查发现右颞叶区脑囊肿。手术见右侧脑室有多房的囊性肿物 10cm× 10cm× 15cm ,含淡黄色液体 ,囊壁薄、透明 ,侧脑室下角、后角受挤压扩大 ,基底部有灰黑色的肿瘤结节 2cm× 3cm ,与脑室壁和脉络膜有粘连。临床诊断 :(1)脑室脉络膜乳头状瘤 ?(2 )血管母细胞瘤 ?病理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