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手术体位改变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观察手术患者体位改变时血压的变化,预防因体位变化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高龄食管癌侧卧位手术患者随机分组,Ⅰ组:手术毕全麻药物停止后,观察患者侧卧位时血压情况及手术毕侧卧位转变成平卧位1 min、2 min、3 min时血压情况;Ⅱ组:手术毕全麻药物停止后,患者侧卧90°位时血压情况,侧卧90°位→侧卧45°位1 min、侧卧45°位→平卧位1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侧卧位转变为平卧时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在侧卧位转变为平卧位1 min时下降最明显,P<0.05;而由侧卧90°位→侧卧45°位→平卧位逐步转变时,血压变化不大,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全麻侧卧位转变为平卧位时血压有明显波动,尤其是老年患者,侧卧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可采用逐步放平身体的方法,即由侧卧90°位→侧卧45°位→平卧位,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双管型喉罩和气管导管时呼吸和循环的变化。方法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喉罩组(LAM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30例),麻醉后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Pmax)、气道平均压(Pmea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动态顺应性(CL)的数值及插管(罩)期、拔管(罩)期、术后24h相关并发症。结果①HR、MAP变化:插管(罩)期和拔管(罩)期TT组明显升高(P<0.05),LAM组无明显变化(P>0.05)。②两组PETCO2、PaCO2、Pmax、Pmean随麻醉、气腹的影响变化是一致的,组间比较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SpO2一直保持稳定水平。结论该研究显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双管型喉罩可以达到与气管插管一样满意的通气效果,应激反应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双管喉罩通气麻醉在老年人侧卧位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建民  张志刚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37-1139
目的观察间歇正压(IPPV)通气下双管喉罩通气麻醉在老年人侧卧位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侧卧位行全髋关节置术患者60例,ASA1Ⅰ~Ⅲ级,年龄〉60岁,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P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T组,30例)。记录进入手术室连接监测5min后(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min(T3)、拔管时(T4)和拔管后5min(T4)的MBP和HR,两组侧卧位正压通气10min(Ta)、手术开始后60min(Th)、术毕(Tc)时的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两组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P组插管后即刻(T2)及拔管时(T4)的HR、MBP均较T组降低(P〈0.05);两组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期呛咳和体动发生率T组明显高于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T组术后咽喉痛发生率高(P〈0.05)。结论本观察显示双管喉罩通气全麻可以达到与气管插管一样满意的通气效果,且双管喉罩组插管期和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更小,拔管期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侧卧位腹膜后气腹对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择期侧卧位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患者,ASA分级为I~II级。术中调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维持气腹期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40 mm Hg。记录气腹前、气腹后20、40、60、80和90 min以及气腹结束后10 min时的分钟通气量(MV)和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结果气腹后和气腹结束后各时间点的MV和VCO2均显著高于气腹前(P0.05),气腹后0~60 min期间MV和VCO2成梯度逐渐上升(P0.05),60~90 min时处于相对稳定的峰值(P0.05)。结论侧卧位腹膜后二氧化碳气腹导致二氧化碳排出量随时间逐渐上升至相对稳定高平台期,应加强呼吸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组合快速程序诱导无辅助通气技术用于择期手术麻醉诱导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患者30例.ASAⅠ~Ⅱ级且气道评估无困难插管因素.给面罩5min纯氧(8L/min)吸入后静脉注入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5mg/kg及罗库溴铵0.9mg/kg,60s后行气管插管,诱导期间不给予正压辅助通气.观察并记录入室(T1)、芬太尼静注后1min(T2)、2min(T3)、3min(T4)、插管前即刻(T5)、插管后1min(T6)、2min(T7)、3min(T8)、5min(T9)共9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气分析,记录有无麻醉诱导期并发症发生.结果:T5点SBP、DBP较T1明显减少(P<0.05),PaCO2较T4点明显上升、pH值较T4点明显降低(P<0.05);T6点PaCO2较T5点明显下降(P<0.05),但与T4点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T6后各点PaO2及PaCO2与T4点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点pH、SpO2及SaO2与T4点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5min纯氧预吸入后,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快速程序诱导无辅助通气技术诱导期无低氧血症发生,仅有PaCO2暂时性升高,可安全用于择期手术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且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采用水平仰卧位,B组采用侧卧位,C组采用膀胱截石位。在摆好体位后5min、15min、30min和45min,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值(Ppeak),观察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各时间点HR、MA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C组15min、30 minMAP与5 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15 min、30 min PETCO2、Ppeak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15min、30min Ppeak与5min比较明显升高(P0.05);三组15min、30min PETCO2与5min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体位变化对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并发症、HR和MAP的影响相似,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Supreme喉罩用于侧卧位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择期泌尿外科全麻下侧卧位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2072岁,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40):Supreme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麻醉前所有患者均口服亚甲蓝胶囊。S组根据患者体重选择喉罩型号,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T组在直接喉镜下行气管插管。(1)记录基础值(T1)、插管前(T2)、插管后3 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3 min(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2)记录S组仰卧位和侧卧位喉罩气道密封压,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分,以评价喉罩对位情况;(3)记录术中潮气量(VT)、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气道压变化、喉罩的漏气情况;(4)手术结束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根据亚甲蓝染色情况判断是否发生反流及误吸;(5)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亚甲蓝染色情况及咽部并发症。结果与T组比较,S组喉罩置入后HR、SBP、DBP、MAP明显降低。S组出现反流3例(7.5%),T组出现反流1例(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误吸。S组拔管时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T组(P<0.05)。两组套囊血迹、咽喉痛以及声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SpO2、PETCO2、气道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喉罩仰卧位气道密封压为(28.1±4.0)cmH2O,明显高于侧卧位(25.6±4.7)cmH2O(P<0.01),S组仰卧位与侧卧位纤维支气管镜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reme喉罩可安全应用于泌尿外科侧卧位腹腔镜全麻的手术,通气效果满意,气道密封性良好,与气管插管相比不增加反流误吸的发生率,且置入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拔出后呛咳率低,可安全应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全麻的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患者体位的变化对血压的干预,预防循环系统的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方法将100例高龄食管癌侧卧位手术患者随机分组,Ⅰ组:手术毕全麻药物停止后,观察患者侧卧位时血压情况及手术毕侧卧位转变成平卧位1min、2min、3min时血压情况;Ⅱ组:手术毕全麻药物停止后,患者侧卧90°位时血压情况,侧卧90。位一侧卧45°位1min、侧卧45°位一平卧位1min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侧卧位转变为平卧时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在侧卧位转变为平卧位1min时下降最明显,P〈0.05;而由侧卧90°位一侧卧45°位一平卧位逐步转变时,血压变化不大,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全麻侧卧位转变为平卧位时血压有明显波动,尤其是老年患者,侧卧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可采用逐步放平身体的方法,即由侧卧90°位一侧卧45°位一平卧位,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卧床时间对腰椎穿刺术(腰穿)后病人头痛影响程度.[方法]将680例腰穿病人随机分为30 min组、2 h组、4 h组和6 h组;4组均采取侧卧位,穿刺点选择腰椎第3间隙~第4间隙,使用9号穿刺针,留取脑脊液均为3 mL;30 min组留取脑脊液后去枕平卧30 min后起床活动,其他各组在留取脑脊液后去枕平卧术后去枕平卧30 min后采取自由卧位进行到相应时间后起床活动.[结果]4组病人腰穿后去枕平卧相应时间后在头痛及不舒适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显示不同卧床时间对病人头痛及不舒适的影响较小.[结论]腰穿后卧床时间长短(30 min至6 h)对头痛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故腰穿术后病人需要去枕平卧30 min后,可根据自身情况下床活动或者以自由体位继续卧床2 h ~6 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二氧化碳(CO2)充气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腔镜下行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患者20例,ASA I级,分别于CO2充气前,充气后10、30、60 min和关闭充气后30 min,抽取颈静脉球血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比较不同时点动、静脉血气及脑动一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的变化.[结果]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颈内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jvCO2)在充气后各时间点与充气前相比显著上升(P<0.05).动脉血pH值(apH)、颈内静脉血pH值(jvpH)、Ca-jvDO2在充气后各时间点与充气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关闭充气后apH、jvpH、PaCO2、PjvCO2逐渐恢复至充气前水平(P>0.05).动脉血乳酸(aLac)、颈内静脉乳酸(jvLac) 、动脉血糖(aGS)、颈内静脉血糖(jvGS)在充气后各时间点与充气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二氧化碳充气后,脑血流量显著增加,未发现脑无氧代谢增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邹林义 《妇幼护理》2024,4(1):74-77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采用侧卧位用力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产妇,随机分为平卧组与侧卧组,每组各35例.平卧组采用第二产程行平卧位用力,侧卧组采用第二产程行侧卧位用力.对比两组的自然分娩率、分娩指标(第二产程时间、用力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以及镇痛满意度.结果 侧卧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平卧组(P<0.05).侧卧组的第二产程时间、用力时间均短于平卧组(P<0.05).侧卧组的待产时、分娩时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平卧组(P<0.05).侧卧组的镇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在心脏术后早期对体位的改变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心脏术后患者80例,心脏术后患者除去护理体位不同之外其他的护理方法具有均衡性,随机平均分为平卧组、半卧组、侧卧和逐渐升高组各20例。平卧组:护理人员按照体位摆放常规平卧位安置病人平卧;半卧组:给予40°半坐卧位,抬高床头是略抬高床尾;侧卧组:采用侧卧位。逐渐升高组:采用低坡卧位然后逐步抬高床头至半卧位。分别在术后5min、10min和15min三组之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四组患者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明显(P0.05);术后100min和15min时间节点,逐渐升高组HR、SBP、DBP、CVP水平优于半卧位组、平卧位组和侧卧位组,半卧位组HR、SBP、DBP、CVP水平优于平卧位组和侧卧位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低坡卧位后逐渐升高床头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中心静脉压,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杨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102-2103
目的 研究喉罩通气全麻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气管导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记录两组各时间点的循环和呼吸功能监测指标.结果 两组在间歇通气10 min和30 min时MV、VT、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 min时L组的Ppeak和PETCO2高于T组(P<0.05),L组置入以后各时点的MAP和HR较T组降低(P<0.05).结论 喉罩通气全麻用于乳腺癌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递增法肺复张(RM)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ICU病房收治ARDS患者42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采用PEEP递增法实施RM,全程监测呼吸频率(RR)、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平台压(Pplate)、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外周动脉平均压(ABPM);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氧动力学指标:PaO2实施RM后10分钟(79.3±24.1)mmHg、30分钟(80.5±28.2)mmHg、1小时(82.7±26.3)mmHg、4小时(84.1±25.9)mmHg、24小时(87.6±23.2)mmHg与实施RM前(87.6±23.2)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aO2实施RM后10分钟(92±4)%、30分钟(93±3)%、1小时(94±3)%、4小时(96±3)%、24小时(97±3)%与实施RM前(8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aO2/FiO2实施RM后10分钟(134.6±40.1)mmHg、30分钟(142.8±37.4)mmHg、1小时(152.3±38.1)mmHg、4小时(163.5±34.2)mmHg、24小时(176.4±41.5)mmHg、与实施RM前(101.8±38.2)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力学指标:RR实施RM后10分钟(31.8±4.9)次/min、30分钟(30.4±5.2)次/min、1小时(29.6±5.4)次/min、4小时(30.2±4.8)次/min、24小时(28.8±5.0)次/min与实施RM前(34.6±5.3)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实施RM后10分钟(34.83±5.68)ml/cmH2O、30分钟(36.69±6.82)ml/cmH2O、1小时(38.43±7.02)ml/cmH2O、4小时(39.06±7.18)ml/cmH2O、24小时(40.12±7.38)ml/cmH2O与实施RM前(32.26±4.82)ml/cmH2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late实施RM后10分钟(24.2±3.2)cmH2O、30分钟(23.8±2.8)cmH2O、1小时(23.2±3.0)cmH2O、4小时(22.6±3.3)cmH2O、24小时(21.3±2.5)cmH2O实施RM前(25.9±3.8)cmH2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ABP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P递增法RM改善肺部氧和情况的同时,不增加二氧化碳蓄积,顺应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能够减少呼吸功耗,降低吸入氧浓度,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观察在肺癌根治术中单肺通气(OLV)时不同潮气量(VT)对呼吸力学和血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术中OLV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VT=10 mL/kg,f=12次/min)、B组(VT=8 mL/kg,f=15次/min)、C组(VT=6mL/kg,f=20次/min).术中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并在OLV前(T1)、OLV后30 min(T2)、OLV结束前(T3)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OLV期间T2、T3时点的Ppeak及Raw与T1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3组间比较,OLV期间随着VT减低,Ppeak及Raw逐渐减少;C组Ppeak及Raw最小,A组的Ppeak及Raw显著高于B、C组(P<0.05).PETCO2在T3时点较T1、T2明显增高(P<0.05),OLV期间C组的PETCO2较A、B组明显增高(P<0.05).相对于T1,OLV后各组患者的PaO2均明显下降(P<0.01),而OLV后各时点的PaCO2则呈上升趋势(P<0.05);其中C组的PaO2较A、B组明显减低(P<0.01),而PaCO2较A组及B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肺癌根治术中,OLV时采用VT=8 mL/kg,f=15次/min是较为合适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侧卧位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病例各10例,监测气腹前,气腹后10、30、60min呼吸循环指标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各时间点组内比较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值压(Ppeak)较气腹前有明显升高,pH值则相应下降(P<0.05),而且侧卧位腹腔镜组Ppeak明显高于后腹腔镜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术中需加强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丙泊酚或异氟醚麻醉下头低位CO2气腹期间PaCO2、PETCO2变化及二者相关关系.方法 24例ASA 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以丙泊酚或异氟醚、维库溴铵及芬太尼行全麻诱导及维持,机械通气VT=7 mL/kg,f=14次/min;建立气腹后立即取头低位,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10、20和60 min时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步记录PETCO2并计算二者的差值pa-ETCO2.结果 与气腹前比较,气腹后PaCO2及PETCO2均显著增加(均P<0.01),气腹后10、60 min时Pa-ETCO2显著增加(P<0.05及P<0.01).气腹后20min时PaCO2与PETCO2相关关系不显著.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期间PaCO2及PETCO2均显著增加,应适当增加通气量,PETCO2不能准确反映PaCO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猪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和心率(HR)、血压的影响。[方法]先制作小猪ARDS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呼气末正压(PEEP)5cmH2O组和10cmH2O组,予机械通气30min后进行密闭式吸痰。监测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1min、3min、5min、10min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及HR、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在密闭式吸痰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下降,直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而吸痰后舒张压(DBP)与吸痰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在PEEP5cmH2O组,吸痰后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ean)均升高,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显著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肺静态顺应性(Cs)、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均降低,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在PEEP10cmH2O组,吸痰后1min及3minPpeak显著升高(P<0.05),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lat、Pmean在吸痰后1min显著增高,在吸痰后3min、5min、10min仍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在吸痰后1min及3minCs显著下降(P<0.05),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论在PEEP5cmH2O还是10cmH2O水平,密闭式吸痰可引起ARDS小猪较严重的低氧血症,使气道压力增高、肺顺应性降低、血压下降。但在PEEP5cmH2O组,吸痰所引起的缺氧、气道高压及低血压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平卧位与侧卧位对意识障碍患者置胃管的效果。方法将64例意识障碍需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2例采用平卧位插胃管;B组32例采用侧卧位插胃管,比较2组患者插胃管时的不适症状及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结果侧卧位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平卧位(P<0.05);侧卧位置胃管时患者的不适症状明显少于平卧位(P<0.001)。结论对意识障碍患者采用侧卧位置胃管可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有效的测量工具和在适合的测量时间段采集侧卧手术体位老年患者基础数据,找出患者眼压变化随体位变化的规律,旨在制订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3—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心手术室完成胸科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31例。使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分别于患者入手术室后、全身麻醉插管后、侧卧5 min、侧卧30 min、术中1 h、术中2 h、术中3 h、翻身拔管、出室前9个时间点测量双眼眼压,同时记录每个时间点患者的血压、心率数据,记录手术过程中液体出入量、特殊用药等。结果患者侧卧5 min、侧卧30 min、术中1 h、术中2 h、术中3 h的血压与入室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插管后患者双眼眼压均低于入室时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30 min、术中1 h、术中2 h、术中3 h的双眼眼压与入室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5 min、侧卧30 min、术中1 h、术中2 h、术中3 h的受压侧眼压与非受压侧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平均动脉压与受压侧眼及非受压侧眼的眼压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138、0.0179,P>0.05)。进入手术间时患者测试视力与术后6 h回病房后测试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的眼压随手术体位变化而波动,从侧卧5 min开始眼压出现变化,2 h内受压侧眼眼压达到高峰,体位恢复平卧位后,眼压随即恢复到入室时水平。本研究未发现血压与眼压变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