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内区域性和接触性溶栓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溶栓的临床资料。治疗时间为起病1~24h。DSA全脑血管造影,找到闭塞的责任血管。根据闭塞的血管的情况选择区域性动脉溶栓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尿激酶以微量泵持续泵入,过程中经造影管或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8例,血管再通5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58例,血管再通38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及明显好转90例、占总病例60%,再次闭塞5例,脑出血5例,其中2例因脑疝死亡。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确定急性闭塞脑血管后将导管微导管先端送至脑血管闭塞部位,将尿激酶(UK)经导管或微导管泵入行溶栓治疗,动态观察血管再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0例,闭塞血管再通率76.89%。结论UK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而安全,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7例因急性脑梗死行超选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病距溶栓治疗的时间为3~12h,根据闭塞血管部位,采取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微量泵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30万U。结果颈内动脉闭塞再通率为80%(4/5)。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率为68.7%(11/16)。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或部分再通率为83.3%(5/6)。2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及有明显好转23例,总有效率为85.2%,症状无改善2例,溶栓术中出血1例,术后塞亡1例。结论早期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英  肖佐才  胡向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072-2073
目的: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超选择性造影技术,将微导管送至脑血管闭塞部位,将尿激酶(UK)经微导管泵入行溶栓治疗,动态观察血管再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3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3例,闭塞血管再通率68.75%,并发无症状脑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临床治愈。结论:UK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而安全,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21例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病变16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6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者7例。椎基底动脉闭塞5例,闭塞血管再通者,大脑中动脉4例,椎基底动脉2例。其中7例患者动脉溶栓的同时进行了血管内治疗,5例球囊成形术和2例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7例,明显好转或进步8例,无效3例,死亡3例;溶栓后脑出血2例.存活病例无1例并发脑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结论对选择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么士珍 《中国医药》2006,1(5):299-300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经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且自发病高峰起12h内来就诊并同意溶栓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均采用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其中7例采用溶栓加球囊扩张,1例支架置入。结果16例患者中,血管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7例,未通3例。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结论经动脉内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的分类分型,初步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缺血性卒中的适应证。方法回顾1998年3月至2006年8月,急诊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87例,男63例,女24例,年龄36-80岁,平均58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小时以内;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平均87.5万U。结果把脑血管造影的结果按闭塞程度分为完全闭塞、狭窄、未见异常三类。完全闭塞55例,狭窄组15例,未见异常组17例。闭塞组中,按责任血管和闭塞部位分,颈内动脉组18例,再通11例,溶通率为61.1%;大脑中动脉组20例,再通14例,溶通率为70%;椎-基底动脉型组12例,再通8例,溶通率为66.7%;双侧颈动脉系统多血管或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明显病变者称为多发型,多发型5例中再通2例,溶通率为40%。神经功能评价:闭塞组35例再通患者中24例改善,占68.6%;闭塞未溶通者22例,5例改善,占22.7%;完全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9例中1例恶化;狭窄组13例改善,2例无变化;未见异常组15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恶化。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是治疗完全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适合心源性栓塞者、椎-基底动脉闭塞及颈内动脉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  相似文献   

8.
陈军  陈覃  吴海滨  施辉  刘希光 《江苏医药》2002,28(5):324-326
目的:评价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空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尿激酶(UK)行溶栓治疗,对6例颅外段血管狭窄者,采用PTA消除,并注向罂粟碱扩张颅内血管,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0例,大脑中动脉16例,椎基动脉系统4例中,血管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12例,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100分20例,75-95分6例,占86.67%,结论: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配合PTA和罂粟碱可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笔者所在医院2003-09~2006-05收治急性脑梗死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41.79岁。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2.5~12h.其巾颈内动脉系统发病在6h之内,椎-基底动脉系统在12h之内。患者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渐进性加重,均经CT或MRI除外脑出血,无出血倾向。无严重心、肝及肾疾病。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4例.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9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尿激酶(UK)行溶栓治疗,对6例颅外段血和狭窄者,采用PTA消除,并注入罂粟碱扩张颅内血管。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0例、大脑中动脉16例、椎基动脉系统4例中,血管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12例,治疗3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100分20例,75~95分6例,占36.67%。结论: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配合PTA和罂粟碱可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塞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椎底动脉血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52例的符合溶栓条件的椎底动脉血栓患者,行椎底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结果52例患者29例血管完全再通(55.77%),16例部分再通(30.77%),总溶通率86.54%,无变化7例(13.46%)。结论急性椎底动脉血栓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脑血管病变,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椎底动脉血栓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增加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急性椎底动脉血栓患者的预后,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是治疗急性椎底动脉血栓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合并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系统病变13例(其中颈内动脉病变9例,大脑中动脉病变3例,大脑前动脉病变1例),后循环系统病变27例,均采用尿激酶选择动脉溶栓,然后对明显的残余血管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100%,支架定位准确,血管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率为67.5%;溶栓后脑出血6例(15.0%),而且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越高,治疗有效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开始时间的延长,治疗有效率降低(P<0.05)。结论对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选择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而且该治疗方法的有效率与术前的NIHSS评分及治疗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56例脑梗死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前循环)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后循环)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56例患者中,单纯颅外动脉、单纯颅内动脉及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分别为30.4%(17/56)、28.6%(16/56)和32.1%(18/56),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内动脉(53.1%、46.9%)。颈内动脉脑梗死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稍高于颅外动脉(54.1%、45.9%),椎基底动脉脑梗死组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颅内动脉(61.8%、38.2%)。颈内动脉脑梗死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椎基底动脉脑梗死组(40.0%、18.18%),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低于椎基底动脉脑梗死组(10.0%、54.5%)。结论 DSA检查有助于明确脑梗死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8例自起病至溶栓时间在 1h~ 12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闭塞血管后 ,先用导丝及微导丝通过血栓到达血栓远端 ,撤出导丝后将导管置于靶血管闭塞点或患侧颈内动脉内 ,用注射泵缓慢注射尿激酶行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2 8例中 14例完全再通 ,8例部分再通 ,6例无效 ,2 4h ,1个月 ,3个月NIHSS评分 ,分别较溶栓前≤ 4分 ,治疗后 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70 % (2 2 / 2 8) ,3例合并无症状性脑出血均痊愈。结论 :本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 70 % ,经股动脉插管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可使闭塞血管再通 ,此疗法是目前治疗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84例椎、基底动脉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观察组31例,给予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100%,术后基本痊愈80.6%;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为80.5%,术后基本痊愈62.3%。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术后24h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较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时间窗应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基底动脉(VB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分别对19例发病<6h及21例发病6~9h不同血管(ICA12例MCA18例,VBA10例)闭塞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90d用修正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溶栓后血管再通率:MCA组77.8%,VBA组5010%,ICA组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6h组和6~9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间NIHSS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时预后良好率:MCA组77.8%,ICA组41.7%,VBA组3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发生颅内出血4例,血管再闭塞1例。结论动脉溶栓治疗MCA闭塞的疗效最好,ICA闭塞次之,VBA闭塞较差。动脉溶栓时间窗<6h与6~9h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对PWI/DWI不匹配的患者,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放宽到9h。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急诊动脉溶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脑血行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主干及其较大主要分支闭塞12例。符合动脉溶栓条件,予r-TPA超选择接触性动脉溶栓的病人12例。结果12例病人溶栓后血管成功再通8例(66.7%),血管部分再通3例(25%)。溶栓后栓塞复发l例,颅内出血1例,死亡1例,病死率8.3%。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是有效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方法,可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及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28例给予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及机械碎栓,同时给予扩容、抗血小板等治疗,评价治疗后即刻血管再通率、术后1 h、2周、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日常活动量表( ADL)评分情况。结果本组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率为75%,部分再通率为25%,4例血管再通后残留狭窄〉80%,给予支架置入术;除1例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外,其余27例术后1 h、2周、3个月NIHSS、ADL评分较治疗前改善( P〈0.05)。结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结合机械碎栓治疗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冯清泉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5):62-62,64
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尽快使闭塞血管再通是最理想的治疗措施。近年来,溶栓治疗广泛开展,动脉内溶栓治疗对大脑中动脉(MCA)等大血管闭塞引起的严重脑卒中患者,如果发病在6h以内,经过严格筛选,可进行适时有效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我院通过对5例患者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张宏光  杜玲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85+89-85,89
目的探讨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介入溶栓治疗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5月-2010年6月对本院20例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患者,进行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DSA造影清晰显示肢体动脉闭塞段部位、范围及程度。20例均为急性病例,其中溶栓后16例闭塞血管完全再通,溶栓成功率为100.0%,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2例闭塞血管部分再通,开通程度〉85.0%,临床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90.0%。结论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通过介入溶栓治疗,治疗效果良好,而且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段.同时为外科手术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