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治疗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位于胰体尾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4例,均成功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术后均在门诊随访,内容包括腹部B超和CT检查,肿瘤标记物和胰腺外分泌功能,并由专人测量其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患儿手术过程顺利,切除肿瘤及部分胰体尾,全部成功保留脾脏,肿瘤直径介于4.0~12.5em,包膜完整,手术过程中无脾脏动、静脉损伤及脾实质撕裂伤,无术中输血。术后3d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进食,恢复过程顺利,住院时间为6~9d。无围手术期出血、胰瘘等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Ki-67〈5%。所有患儿获得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均健康存活,生长发育正常。腹部B超、CT检查未见肿瘤复发,肿瘤标记物及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发生在胰体尾部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虽然肿瘤直径较大,但是包膜完整,与胰腺血管关系疏松,易于将脾脏动静脉分开而成功保留脾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SPTP)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8例;中位年龄11岁5个月.结果 小儿SPTP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CT检查均提示胰腺囊实性或实性占位.手术证实肿瘤位于胰头、颈部4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3例.肿瘤直径2.8~16.4 cm,无腹腔或肝脏转移.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术)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4例,胰腺节段切除、胰肠吻合术1例、胰尾联合脾脏切除术1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1例.9例肿瘤标本在显微镜下均具有SPTP的典型病理学表现.随访3个月~8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CT是小儿SPTP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术式的选择应依据术前CT和术中对肿瘤部位、包膜是否完整和是否侵及周围组织的探查来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胰腺体尾部病变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7例胰腺体尾部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为研究对象,7例均采用保留脾脏与脾动脉或脾动脉、脾静脉的方法切除胰腺体尾部,保留胰腺头颈部,保留脾脏和脾动脉、动静脉;2例保留脾脏和脾动脉.结...  相似文献   

4.
儿童保留脾动静脉与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 1 996年至今共施行儿童胰腺损伤后保留脾动静脉与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1 2例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共 1 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4~ 1 3岁 ,平均 1 0 .2岁 ,均为闭合性损伤。车祸伤 6例 ,重物击伤 3例 ,自行车车把碰伤 2例 ,牛角顶伤 1例。上腹部伤 9例 ,腰背部伤 3例。单纯胰腺断裂伤 3例 ,合并伤 9例 ,其中合并脾破裂6例 ,腰椎及肋骨骨折 2例 ,肝破裂 2例 ,肾挫伤 2例 ,四肢骨折 1例。胰腺断裂伤 5例 ,胰体尾广泛挫裂伤伴胰液外溢 7例。本组未发现十二指肠破裂和肠系膜血管损伤。本组除 1例疑胰腺损伤 …  相似文献   

5.
小儿胰腺恶性肿瘤1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胰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选取1992年7月-2004年5月收治的11例小儿胰腺恶性肿瘤。男5例,女6例;年龄3~14岁。7例患儿表现为腹痛,5例表现为腹部包块;其他症状包括黄疸3例,呕吐、厌食和发热各2例。11例患儿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脾及胰体尾切除术,2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仅行病理活检术,并对3例患儿分别给予化疗或放疗。结果11例患儿病灶术前至少一项影像学检查定位于胰腺,3例术前B超误诊为后腹膜肿块;术中探查可见5例患儿肿瘤位于胰体部,3位于胰头体部,2例位于胰尾部,1例位于胰头部;瘤体直径4~12cm,平均长径约6.5cm;肿瘤主要侵犯十二指肠和脾脏,均无远处转移。肿瘤类型包括囊实性乳头状肿瘤4例,胰母细胞瘤3例,无功能胰腺内分泌肿瘤2例,腺泡细胞癌及不典型胰腺类癌瘤各1例。术后随访2个月~9a,4例死亡,7例健在,其中1例复发后行胰头部和十二指肠切除处理。结论儿童胰腺恶性肿瘤少见,类型多样,完整切除后能长期生存,预后较成人好,但存在复发的可能,同时化疗和放疗的效果还不确定。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方法。方法:本组16例,1985年1月前腹腔引流以治疗5例,此后11例以坏死组织清除或胰体尾切除加腹腔灌洗引流治疗,其中6例在发病后5-9天手术,并尽早给予TPN治疗。7例胰体尾切除术中。5例保留了脾脏。结果:1985年以前及之宾的病死率分别是06%和9.09%,。发病5天后手术者无1例死亡,胰体尾切除7例均成活,结论:根据病情适时延迟手术,尽早给予营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15岁。入院前3个月发现左上腹肿块,约鸡蛋大小。患儿无任何不适。经静脉肾盂造影提示左肾不显影,以“肾肿瘤”收入院。体检:肝脾未触及,左上腹触及6cm×6cm×5cm肿物,质硬、活动、无压痛。术中见左上腹胃结肠韧带后一肿物6cm×5cm×4cm,颜色苍白、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剪开胃结肠韧带,游离肿物见为脾脏,有2个切迹,脾门相邻胰尾,脾扭转720。脾血管已闭锁纤维化,穿刺无血,遂切除脾脏。探查左肾为多囊肾。切除的脾脏病理检查报告:脾组织退行性变及坏死。最后诊断:游离脾扭转致无菌性脾坏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胰腺肿瘤手术切除方式的因素及精准手术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儿童胰腺肿瘤15例的临床资料.15例中,女10例,男5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8岁4个月.肿瘤位于胰头部9例,胰体尾部6例,伴肝转移1例,合并肝、肠系膜病变1例.结果 本组均接受手术治疗.肿瘤位于胰腺头部9例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肿瘤切除术2例,此2例肿瘤均来源于胰头钩突部;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6例,均行胰体/尾+脾切除术.病理检查报告: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胰腺母细胞瘤3例,浆液性囊腺瘤1例,胰岛细胞癌1例,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1例.15例患儿术后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12年,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1例患儿死亡,余者均存活.结论 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儿童胰腺肿瘤得重要手段,多数患儿仅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可长期存活.手术原则是尽可能保持胃肠道连续性,精准手术,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的胰腺组织.影响决定小儿胰腺肿瘤术式的主要因素是肿瘤部位、周围重要组织是否受累肿瘤是否累及胆管、主胰管及脾血管.CT、MRCP属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可多平面分析,且无需注射造影剂,可对胆管及胰管状况肿瘤进行术前评估,为胰腺肿瘤确定精准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胰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胰腺疾病9例,其中胰腺假性囊肿1例,行囊肿内引流术;局灶性胰岛细胞增生症1例,行单纯胰腺肿瘤切除;弥漫性胰岛细胞增生症2例,胰腺假乳头状瘤3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胰管扩张2例,行扩张胰管空肠侧侧Roux...  相似文献   

10.
探讨小儿闭合性胰、十二指肠严重外伤的诊治特点。本组小儿闭合性胰断裂2例,十二指肠破裂4例,胰、十二指肠复合伤6例。手术探查并采取远端胰切除及十二指肠“憩室化”(Berne1974年首先提出,其手术方法为:修补十二指肠损伤,切除胃窦,关闭十二指肠,行胃空肠吻合术。同时可行胆总管T型管引流,再作十二指肠插管造口术及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3例术前确诊,另9例为手术探查后确诊。治愈8例,死亡4例,其中2例与术式选择不当有关。术前确诊困难,主张早期探查。推荐注射美蓝法寻找断裂胰管。根据不同伤情选择创伤小、安全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9例十二指肠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确诊为十二指肠损伤,均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5例为十二指肠破裂;2例为严重十二指肠断裂:2例为严重十二指肠粉粹性断裂合并胰腺挫裂伤。4例单纯行十二指肠修补术,3例行十二指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胰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予十二指肠减压、胰腺引流等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探查,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发生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6年确诊的21例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例,女16例,发病年龄平均10.3(5~15.5)岁,临床表现:上腹痛12例(5例伴呕吐,1例伴皮肤巩膜黄染、大便色浅及尿色深;2例因急腹症入院),发现腹部包块9例。影像学(超声=21,CT=20,MRI=9)均提示胰腺囊和(或)实性占位。实验室检查:除3例淀粉酶和白细胞升高外,余未见异常。21例均行胰腺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同时行Whipple手术),1例先行胰腺囊肿内引流术后,再择期行肿瘤切除。肿瘤部位:胰头10例,胰体3例,胰体尾4例,胰尾4例。全部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后,仅密切随访未再行化疗。随访结果:仅1例术后11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所有患儿仍在随访中。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属较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外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征性。病理组织学见上皮样细胞形成的实性或假乳头状结构。若瘤体较大,且有明确的包膜、血管及周围神经的浸润,异型性明显及核分裂活性增加,以及肿瘤坏死明显等,则提示恶性的可能。肿瘤的完整切除既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也是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比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肿块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儿童胰头肿瘤的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探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肿块切除术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从2007年到2015年,收治并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肿块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治疗的胰头部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我们定义保留十二指肠肿块切除术为:①肿块剜除术;②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DPPHR).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为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PPD).结果 共收集11例患儿临床资料,平均年龄(8.4±3.7)岁.其中7例行保留十二指肠手术,术后病理证实4例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为胰母细胞瘤;4例行PPPD,3例病理结果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保留十二指肠组患儿平均肿瘤最长径为:(9.4±4.5)cm,PPPD组最长径为(5.9±2.1)cm,两组肿瘤长径无统计学差异(P=0.17).保留十二指肠组手术平均时间为(6.0±3.5)h,而PPPD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1.3)h,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根据国际胰漏小组的定义,4例行保留十二指肠手术的患儿出现A级胰瘘,pp-PD组患儿均无术后胰瘘.根据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的定义,11例患儿均未出现临床相关胃排空延迟(B级或C级).除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失访外,余10例患儿术后经B型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随访时间为4个月到32个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临床症状随访时间为6个月到4年,10例患儿均存活,且未诉与疾病相关不适.结论 针对儿童胰头肿瘤,根据术中情况,在肿瘤未侵犯十二指肠且能保证胆道及十二指肠血供的前提下,采取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肿块切除术,能减少手术创伤,保留胆道及胃肠道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小儿胰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介绍小儿胰母细胞瘤的诊断治疗经验。临床资料:手术病理诊断8例。年龄1~8岁。男6例,女2例。多以腹块(6/8)、腹痛(4/8)就诊。可误诊为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畸胎瘤及黄疸性肝炎。5例AFP有轻~中度升高(20.56~598.87μg/L),X线平片及CT均可见不同程度钙化。肿瘤部位:胰头3例、胰体3例、胰尾2例。局部切除5例、扩大切除(Whipple术)1例、活检2例。术后分期:Ⅰ、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3例。组织学特点:分界清,略分叶,肉眼见有包膜,光镜下与胚胎期8周时的胰胚基相似。治疗结果:本组6例化疗者均生存,最长者已8年。1例Ⅲ期患儿活检后化疗肿瘤消失、AFP降至正常,无瘤生存至今已4年。1例Ⅳ期患儿化疗3年至今带瘤生存。化疗药物以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为主,复发者加放疗及顺铂。结论:胰母细胞瘤影像学检查有非特异性钙化。血AFP值可作为瘤标用于诊断及随访。肿瘤对化疗敏感,难以一期切除者活检后先化疗,再酌情施行根治性手术。其预后比成人胰母细胞瘤及胰腺癌要好,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8岁。左上腹饱胀不适2周,伴恶心呕吐入院。体检:左腹部深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不明显,余(-)。B超发现左上腹占位病变,大小约15cm,血常规示WBC计数1.3×10~9/L,Hb8.9g/L;术中所见:腹腔内有混浊白色腹水约400 ml,大网膜及肾结肠韧带,肝肾韧带可见散在白色结节。肿块位于左上腹胃后壁,胰体尾及结肠牌曲,左肾脏前方,脾脏肝门内侧,大小约18cm×16cm×10 cm,与腹主动脉鞘粘连固定,与胃后壁,大小弯侧,食管下段,双侧膈肌脚均粘连,胰体尾,横结肠系膜均有侵犯,予以姑息性近端胃大部及脾脏切除,残胃食管吻合。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9岁,因发现上腹部包块并偶感疼痛1年入院。腹部包块逐渐增大,脐上可触及。患儿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无腹泻、腹胀等其他不适。检查: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脐上可触及约11cm×10cm质韧包块,边界欠清楚,表面不光滑,轻度压痛,活动度差,未闻及血管杂音。CT扫描提示胰腺占位性病变,约10cm×9cm,包块与整个胰腺分界不清。彩色B超提示包块表面有动脉频谱,血管丰富。入院诊断为:胰腺肿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胰头、胰体可触及大结节肿物,长约12cm,色黄白,胰腺增宽、增厚,仅尾部约2~3cm质地正常。肠系膜血管起始部可及多个淋…  相似文献   

17.
患儿:女,3岁。因腹壁包块2年余入院。体检:脐部上方可扪及一约3cm×3cm大小包块,质中,固定,边界欠清。B超示:腹壁脐上方见2.1cm×2.1cm包块,无明显包膜。手术探查:包块位于脐上腹白线处腹膜外,与周围粘连紧密。质较硬,内有多个小囊并有囊液。切除包块。术后病理检查:纤维组织内见胰腺组织,成分叶状,小叶间可见小导管。诊断为腹壁胰腺组织异位,术后B超探查胰腺未见异常。讨论:异位胰腺可发生于任何脏器,但大多出现在消化道,约50%分布于胃、十二指肠,空肠占10%~20%,回肠占5%~10%,另…  相似文献   

18.
超声多普勒血管显像在内结扎法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血管显像在内结扎法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脾相关血液病患儿28例,均行内结扎法腹腔镜脾切除术。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管显像探测脾蒂血管解剖类型、走行及与胰腺的关系,并将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多普勒血管显像与术中记录脾血管分支类型(X^2=1,P〉0.05)及与胰腺的关系(X^2=2,P〉0.05)基本符合。28例腹腔镜脾切除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结论超声多普勒血管显像可明确脾蒂血管解剖分支类型、走行及其与胰腺的毗邻关系,有助于弥补腹腔镜缺乏手部触觉功能和三维视觉效果的局限,指导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完全腹腔镜下小儿胰腺肿瘤切除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腹腔镜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大部分小儿外科腹部疾病的诊治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小儿胰腺肿瘤的诊治方面,由于胰腺血供丰富,解剖复杂,一旦发生并发症,后果比较严重.因此,腹腔镜胰腺外科的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腹腔镜下小儿胰腺肿瘤的切除病例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小儿外科于2006年5月和2007年3月分别对2例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实施了完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腹部闭合伤致儿童胰腺外伤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腹部闭合性损伤导致胰腺外伤的病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8年5月间收治14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导致胰腺外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1例,女3例,男∶女=3.7∶1.致伤原因依次为自行车把致伤5例、交通事故4例、踢伤或殴伤3例、跌伤2例.临床表现有腹痛、腹部压痛、白细胞及血清淀粉酶升高和发热.实验室检查14例均有不同程度白细胞升高.10例(71.5%)血清淀粉酶升高,二者升高水平与胰腺损伤程度无关;重复血清淀粉酶值测定对胰腺外伤具有诊断意义.11例(78.6%)CT检查发现胰腺损伤6例(54.5%),5例CT检查正常但剖腹探查胰腺外伤2例;12例B超检查发现胰腺损伤8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1例.保守治疗成功9例,包括轻微损伤6例,远端胰管损伤1例,入院时有胰管损伤但未发现2例.剖腹探查及胰腺外引流术5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后手术4例.结论 胰腺外伤在儿童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并不常见.诊断以血清淀粉酶升高、CT及B超检查为主,少数需剖腹探查.白细胞及血清淀粉酶升高水平与胰腺损伤程度无关.重复血清淀粉酶测定及CT检查对胰腺外伤具有诊断意义.大多数胰腺创伤包括胰管近端损伤儿童可以先保守治疗而不是冒风险手术干预,如果形成假性囊肿再后期引流.胰管远端损伤(Ⅲ级)最好选择保脾胰尾切除术.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轻微胰腺损伤而采用腹部闭式引流措施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