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伟娴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86-1087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分娩的114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母婴同室可能发生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进行研讨,根据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然后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相关因素有产妇消毒、卫生观念不强、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产妇或家属新生儿抚育知识掌握不足、护士经验不足、护士人员配置不足、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有:健全护理规章制、加强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管理、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采取相应预防措施,1143例产妇中未曾发生1例护理安全问题。结论:母婴同室是增强母婴交流,加强母乳喂养,促进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有效方法。但是母婴同室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应给予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护士在母婴同室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母婴同室管理水平,预防新生儿及产妇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方法:建立健全母婴同室管理制度,护理人员按照护理程序加强母婴两方面的观察及健康教育,并指导产妇及家属学会观察护理婴儿。结果:促进了母婴身体健康。结论:做好母婴同室管理工作,护士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母婴同室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分娩产妇1146例及新生儿1162例进行分析研究,做好产妇的健康教育,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喂养、脐带、皮肤、大便、小便。结果:新生儿母婴同室护理效果很好,没有出现医院感染及并发症,也没有丢失新生儿的现象,全部产妇及家属均很满意,无医疗纠纷发生。结论:通过母婴同室能够使新生儿得到更好的照顾,也会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CM)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及对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母婴同室病房住院的产妇1441例,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651例和实验组7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产妇和家属参与健康决策及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比较2组产妇产后抑郁状态、护理婴儿能力、院内感染发生率、产后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抑郁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婴儿护理知识和产后护理知识掌握更好,院内感染发生率更低,产妇和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用协同护理模式可减少产妇焦虑情绪,并提高产妇护理婴儿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母婴同室管理水平,预防新生儿及产妇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方法:建立健全莓婴南室管理制度,护理人员按照护理程序加强母婴两方面的观察及健康教育,并指导产妇及家属学会观察护理婴儿。结果:促进了母婴身体健康。结论:做好母婴同室管理工作,护士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产科母婴同室实施床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寻求以人为本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模式.方法 将200例母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实验组实施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能使产妇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和婴儿护理技能,提升产妇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母婴同室与新生儿疾病的关系于秋梅(广西区第二人民医院产科桂林市541002)关键词新生儿;母婴同室;疾病实行母婴同室,创建爱婴医院是产科制度的改革,有异于以往的产后母婴分离、定时抱哺乳、婴儿室集中护理婴儿的方法。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产妇及其家属...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母婴同室区内新生儿潜在的安全问题,认为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工作制度执行不到位、母婴同室管理制度中存在缺陷、产妇及家属不科学的喂养方法、社会因素等都可能成为威胁新生儿的不安全因素,针对问题提出管理对策,通过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确保了新生儿安全,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整体护理过程中,母婴同室产妇的健康教育对产妇及婴儿的健康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全荷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1):4344-4344
<正>胎儿娩出后实行母婴同室是爱婴医院的根本,与传统的护理方法对照有明显的效果。我院从1997年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至今,共护理1502例,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母婴同室产房内胎儿娩出常规护理后,在30 min内让婴儿与母亲进行皮肤裸体接触,早吸吮,至少30 min,告诉产妇婴儿的状况、体重、性别及注意事项,通过观察婴儿的动作和各种反应,以减轻产妇分娩时造成的疲劳和疼痛,使产妇有轻松愉快的感觉,产后如无异常,观察2 h,将母婴送回病房。  相似文献   

11.
分析评价护理安全策略预防产后24 h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 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正常分娩的68 例产妇采用的护理安全策略(包括护理安全制度、质控评价、弹性排班制度、护理操作考核及护理满意度调查共5 个方面)并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2015 年1 月-2015 年5 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正常分娩的62 例产妇采用的常规专科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两组实行产后24 h母婴同室护理,对比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包括脐部感染、红臀、肺炎及腹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产褥期感染率、正确喂养、产妇和家属手卫生执行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产褥期感染率减少,正确喂养、产妇和家属手卫生执行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提高。根据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运用护理安全策略、产褥期无感染、正确喂养和手卫生及时执行均是避免新生儿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护理安全策略可有效预防产后24 h 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母婴同室病房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茹 《医学争鸣》2005,26(Z1):71-71
0引言 自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母婴同室在全国已逐步推广.我院自2000年实行母婴同室,我们体会其优点是:及时按婴儿的需要喂哺,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但产妇和家属在护理新生儿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如:窒息、呛咳、烫伤、捂被综合征等,加之母婴同室病房探视人员较多,对病区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母婴同室病房的安全管理方面,应重点作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3.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喂养中最具科学、最为有效的喂养方法。而建立母婴同室、促进婴儿早吸吮、勤吸吮是取得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环节。我院在创建爱婴医院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新生儿娩出后半小时内即行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24小时不分离;协助产妇不定时给婴儿哺乳,帮助婴儿正确吸吮母乳,要求实施母乳喂养等,从而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率。1 母乳喂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我科实行母乳喂养 ,母婴同室以来 ,临床上出现了一系列喂养问题 ,如母乳量分泌不足 ,乳房问题造成的婴儿吸吮困难 ,早产儿吸吮能力不足等 ,影响了纯母乳喂养的成功进行。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对喂养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 ,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1 方法  加强产前母乳喂养宣教 ,提高产妇及家人对母乳喂养的认知[1] ,为分娩后产妇对母乳喂养方法的适应性打下基础。  充分有效的皮肤接触、早吸吮 ,可加速乳汁分泌排出 ,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家属及保健人员的支持提高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信心 ,表现出愿意学习哺乳知识和技巧的愿望。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疾病的传播,保障母婴和工作人员的健康,降低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总结和探讨2000年至2005年间,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的方法和经验.结果 母婴同室的空气,医疗护理操作,产妇及要儿用具、医务人员的手,产妇、要儿的排泄物等方面加强消毒管理,方可控制医院感染.结论 控制医院感染,护理部的工作举足轻重,严格无菌操作,规范监测管理是降低及控制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孙琴  杨烨  朱凌怡  芮小平 《中外医疗》2012,31(25):138+140-138,140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2011年5—11月住院的200例产妇进行试验研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对母婴同室的产妇按临床路径进行床旁护理。对照组按传统的母婴同室模式进行产科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各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对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路径的床旁护理注重连续性、针对性的护理过程,极大地满足了产妇、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产褥期保健知识的需求;显著增加了医患沟通,从而提高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前(婴儿室)、后的管理、消毒、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病种,进行了对比,分析新生儿感染原因:在母婴分离前,所有新生儿集中于一室,感染源未能及时发现,医护人员连续性操作,做不到一操作一洗手,导致新生儿感染率增高.母婴同室后家属自己护理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下降,提示:医院类似婴儿室的情况如新生儿、儿科、多人间病室等,应实行病房隔离、床边隔离,切断传播途径,杜绝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12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传统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照组63例)与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观察组63例),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较为认可我院母婴床旁护理工作,组间数据相比(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产妇展开产后护理时,可采取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有效掌握,并提高护理满意度,符合于优质化护理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母婴同室可以增强母婴之间的交流,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几率,是促进产妇和新生婴儿健康的有效措施.但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母婴同室病房一直是安全隐患发生的高风险部门,对于母婴同室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安全隐患,医护人员要根据潜在的危险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然后进行临床观察护理,并查看效果.针对母婴同室可能存在的一些威胁,医护方面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主动防范措施,防止出现事故.本文对母婴同室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针和办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分析协同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016年住进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观察2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2组产妇产后SDS评分、婴儿护理知识掌握度、产后护理知识掌握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婴儿护理知识掌握度、产后护理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协同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能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增强产妇的自护能力,改善产后心理状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