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RBAS)是由Caplan于 1 980年首先提出的 ,基底动脉尖顶端 2cm内有 5条血管交叉 ,即双侧大脑后动脉 ,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了“干”字型结构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该区域的循环障碍 ,幕上幕下的脑组织同时受累 ,包括中脑、丘脑、丘脑下部  相似文献   

2.
董洪亮 《吉林医学》2006,27(11):1317-131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BA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5条血管交叉部,即由双侧大脑后动脉、双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的“干”字形结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该区域的循环障碍,使幕上和幕下的脑组织同时受累,包括中脑、丘脑、丘脑下部、桥脑上部、小脑、枕叶和颞叶的梗死。临床表现为以神经眼动障碍、视觉障碍和意识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其病因主要为栓塞和血栓形成,其次为解剖变异等,根据资料统计发病年龄平均为59.4岁,占脑梗死发病的5%,现将我院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12例病人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晶  崔勇  常红 《中国乡村医生》2002,18(19):37-3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BO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RBO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5条血管交叉部,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主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该部位的血液循环障碍,可引起中脑、小脑、丘脑下端、桥脑上部、枕叶、小脑、颞叶的病变。临床表现为较快发生、相对恢复较快的意识障碍,运动及感觉障碍较轻,伴有动眼神经麻痹、偏盲或皮质盲、记忆障碍、幻觉等神经功能缺损。1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8例,女2例。发病年龄:40~75岁,平均51.2岁。…  相似文献   

4.
基底动脉尖端综合征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端综合征 (RBA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了 15例RBAS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 ,对发病特点、梗塞部位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 6 0 .5岁 ,多有高血压、糖尿病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史。梗塞部位多在丘脑、中脑、脑桥上部、枕叶及小脑。一次发病可有多个病灶。结论 传统型RBAS较可逆型RBAS治愈率低应尽早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首先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约占脑梗死的7.6%.椎基底动脉尖是基底动脉顶端2cm范围内,5条动脉(2条大脑后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的分叉部.一旦血液循环障碍可导致单侧或双侧2个或2个以上相应供血区域(如中脑、丘脑、小脑、枕和颞叶)多发缺血改变.本病临床少见,且诊断困难,笔者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部位,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其中任何二条以上血管闭塞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上述五条血管供给中脑、小脑、丘脑下端、枕叶、颞叶,血管闭塞后引起相应供血区的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由Caplan于1980年首次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临床上较罕见。TOBS由Caplam1980年首先提出[1],基底动脉尖部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部位,即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小脑上动脉(SCA)和基底动脉上端(BA上端),组成一个“干”字型结构  相似文献   

8.
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 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或皮层盲、偏侧或四肢无力、共济运动障碍为该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特征。6例经头颅CT确诊,余15例经MRI确诊,丘脑、中脑、桥脑、小脑、枕叶病灶为主。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多以中脑、丘脑缺血症状为主,头颅CT最具特征性改变为双侧丘脑蝶形低密度;MRI上为长T1长T2信号。MRI对该病的诊断较CT明显敏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死,预后较差。头CT及MRI检查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小辉  储照虎 《吉林医学》2012,(34):7539-7541
<正>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早由Caplan在1980年提出[1]。TOBS是各种病因所致的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 cm范围内的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交叉部位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黄华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95-1396
目的:探讨MRI与减影CT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65例,回顾性分析其颅脑MRI和减影CTA的影像资料。结果颅脑MRI发现,患者脑内均存在多发或单发脑缺血及梗死,呈斑片状,病变位于双侧者40例,位于单侧者25例;主要分布于丘脑、小脑、脑桥、枕叶、中脑、颞叶部位。减影CTA检测显示,45例(69.2%)患者均存在后循环动脉异常表现,其中椎动脉病变19例,占比42.2%,基底动脉病变41例,占比91.1%,大脑后动脉闭塞或狭窄23例,占比51.1%,小脑上动脉闭塞或狭窄9例,占比20.0%。结论MRI与减影CTA能以不同角度和状态,清晰地显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脑内部血管及脑实质的病变情况,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于1980年由Caplan [1]首先报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系血管病,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在中脑、丘脑、间脑、桥脑上部、小脑、枕叶及颞叶内侧有缺血性损害.临床症状和体征复杂多样,预后极差,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现将我科收治的TOBS患者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继森  贾玉臻  王淑静 《医学综述》2006,12(22):1400-140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病因所致的以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综合征。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意识障碍、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眩晕等。CT以双侧丘脑成蝶形对称性低密度灶为特征。DSA示基底动脉顶端有血管狭窄或闭塞。治疗基本同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治可改善预后。多死于脑疝及呼吸循环衰竭。  相似文献   

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系基底动脉尖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以中脑、丘脑、枕颞叶、小脑有不同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收治的16例TOBS报告如下并讨论。  相似文献   

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系基底动脉顶端血管闭塞出现供血区内多发梗死[1],包括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脑桥上部和丘脑下部.临床表现眩晕、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障碍、偏盲或皮质盲、偏身感觉障碍、肢体瘫等,起病凶猛,救治难度大.现就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20例诊断明确且有溶栓适应证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例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其余9例按急性缺血性卒中常规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对2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老年患者为主,病因及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心脏病等,临床常见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及运动障碍。影像学特征常为中脑或丘脑合并枕叶、颞叶、小脑等部位的梗死,尤以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为特征性改变。本病预后不良。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基底动脉尖综台征(TOBS)系基底动脉尖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以中脑、丘脑、枕颞叶、小脑有不同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收治的20例TOBS报告如下并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vndrome,To-BS)的概念最早由Caplan在1980年提出,他将TOBS从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疾病中分离出来,并对其在临床及影像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首次阐述。TOBS是指由于各种病因所致的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组成“干”字形结构的5条血管(即双侧小脑上动脉、双侧大脑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3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 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或皮层盲、眩晕、肢体瘫痪、共济失调、记忆障碍为该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特征。影像学MRI特征: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合并梗死病灶为主。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幕下多处梗死病灶的表现,结合头颅MRI检查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治疗及判定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金波  许静  向鸣  陈阳美 《重庆医学》2006,35(13):1248-124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指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范围内的5支血管分叉部位(即2支大脑后动脉、2支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常累及单侧或双侧大脑半球2个或2个以上的相应供血区。该类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国外报道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7.6%,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临床诊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将我院2003~2005年收治的4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深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5例基底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意识障碍11例,眼球运动障碍9例,瞳孔异常6例,眩晕、呕吐为首发症状8例;CT及MRI显示丘脑梗死11例,中脑梗死9例,枕叶梗死6例,小脑梗死3例,颞叶梗死2例。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中老年人多见,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CT及MRI发现单侧或双侧丘脑、中脑、枕叶、小脑、颞叶病灶可确诊,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