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陈旸  贺涛  刘明江  陶剑虹 《西部医学》2012,24(11):2131-2133
目的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心内科近两年382例伴不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左侧旁道、右侧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后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数据的差异。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74例,其中左侧旁道113例,右侧旁道6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8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4%,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达98.4%。射频消融术后总复发率为2.6%,并发症发生率为1.8%。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右侧旁道消融复发率高于左侧旁道及双径路。  相似文献   

2.
黄晶  李冬益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84-4085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4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经验。方法:左房室旁道消融二尖瓣室侧,右旁道三尖瓣房侧;房室结双径路通过下位能量递增消融法,改良房室结慢径,房扑采用三尖瓣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峡部行线性消融的方法;房速采用双大头电极顺序法。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5例,右侧旁道10例,左侧旁道15例,其中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8例,房扑4例,房速1例,房扑消融成功3例,1例未成功用胺碘酮后一直维持窦性心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多房室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6例,其中心电图呈显性预激综合征12例,正常4例。治疗采用先消融显性旁道,后消融隐匿性旁道的方法。结果 本组16例患者,共33条旁道,其中双旁道15例,三旁道1例。消融阻断所有旁道,成功率100%。结论 多房室旁道大多数是在心腔电生理检查和消融术中被诊断,心电图可提供某些诊断线索。逐条消融旁道是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隐匿性希氏束旁道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方法。方法:射频消融治疗伴隐匿性希氏束旁道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结果:术后随访至今,病人未服用任何抗心率失常药物,未发生心动过速。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伴隐匿性希氏旁道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手段,但术中需要仔细标测与消融,以减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报道 9例射频消融 ( 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初步体会。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RT) 7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NRT) 2例。RFCA后 9例均不再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些左右难辨的后间隔旁道 ,可先标右后标左。在左后间隔难以消融成功的病例 ,不妨在右后间隔标测消融。  相似文献   

6.
对17例预激综合征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施行射频消融术。16例为单房室旁道(AP),1例为双AP。14条左侧旁道及1条右侧旁道消融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2.4%。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13个月仅1例右前膈AP复发。射频消融是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今后应加强右侧AP消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我科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5a的工作进行总结,对1847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810例,计有旁道869条,其中左侧旁道532例,右侧旁道278例,其中双旁道15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21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753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T)139例,房性心动过速(AT)29例,心房扑动(AF)32例,心房颤动(A)f84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67%,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所致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9%.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2.22%.并发症发生率为3.14%,其中1例患者并发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无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适合于各类人群,以AVRT和AVNRT的疗效最佳.并且能够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合并有房室结双径路(AVNDP)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术式的选择。方法对6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进行电生理检查,观察PSVT发作时传导的顺序,然后进行消融治疗。结果640例PSVT中检出AVRT AVNDP 68例,检出率为10.625%; 8例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对此类患者进行慢径消融治疗。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AVRT合并AVNDP者阻断房室旁道是消融成功的关键。房室旁道作为旁观者时也应作房室旁道消融。如仅有AH跳跃但无心动过速者,无需接受房室结改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右侧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导管射频消融右侧旁道 42例 ,根据心内电生理检查 ,确定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采取左前斜位 30°透视下 ,细标消融导管沿三尖瓣环寻找靶点 ,即最短AV和VA间期且A/V比例≤ 1/ 4或AV或VA波融合处即可消融。结果 :除 1例右侧游离壁显性旁道未阻断、逆传阻断外 ,其余 41例旁道均被消融阻断 ,成功率 97 6 %。随访期 2 2± 3 6 ( 1~ 6 4)个月 ,未发现术后并发症。复发 7例 ,4例再次消融成功 ,复发率 2 2 8%。结论 :RFCA治疗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预防射频消融术后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l02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邻近希氏束和房室结旁道患者射频消融的临床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首次消融成功率97.5%(829/850),邻近希氏束和房室结旁道首次消融成功率97.1%(170/175);总复发率2.5%(26/1025),均再次消融成功,无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积累经验,熟练心电生理和心脏解剖知识,及时处理手术中的房室传导阻滞,可有效地避免射频消融并发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相关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951例(男532例,女419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结果,患者年龄6~78(42.5±14.6)岁,心动过速发作史1个月~42年,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69例,计有旁道578条,其中左侧旁道患者462例(分布位置:左游离壁364例,左前壁41例,左后侧壁57例),右侧旁道79例,双旁道9例(右侧6例,左侧3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19例(右侧5例,左侧1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41例,其中260例存在前向跳跃式传导,16例存在逆向跳跃式传导,65例无跳跃式传导。室性心动过速(VT)19例,房性心动过速(AT)22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9%,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9.5%。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1.7%。8例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后有2例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交替出现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后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12例发生假性动脉瘤,1例气胸和1例心包填塞。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尤以AVRT和AVNRT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我院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自1993~2004年住院行射频消融根治术的291例快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性、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291例快速心律失常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3例;隐匿性旁道178例,其中左侧旁道91例,右侧旁道87例;显性预激(WPW)18例,其中A型预激10例,B型预激8例;合并房扑2例,合并室速1例,多旁道者13例,经射频消融均获成功。3个月内复发者2例,出现一过性2∶1房室传导阻滞1例,致右侧气胸1例。复发者经再次消融成功。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高,且安全、可靠,是目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程俊  李睿  邹永光 《海南医学》2011,22(15):128-129
左侧旁道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较为常见,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目前对于左侧旁道消融的成功率高达95%以上。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或消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复杂的现象,需要扎实的电生理功底以及详细的标测才能弄清其机制,并为寻找最佳靶点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在临床应用以来 ,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2 ] ,现已成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我院采用该项技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6 2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99~ 2 0 0 1年 6月我们所做的 6 2例射频消融患者。男 34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34±2 1)岁。预激综合征 (WPW )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 6例 ,共有旁道 2 6条 ;房室结双径路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3例 ;房性心动过速 1例 ,Ⅰ型AF 1例 ;左室特发性VT 1例。 3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其中冠心病、肺心病、高心…  相似文献   

15.
老年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构成、发病机制方面的特殊性及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方法:189例老年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99例,年龄60~84岁,平均(67.1±5.3)岁,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01例,占52.1%,左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4例,占33.0%,右侧旁道参与的AVRT 20例,占10.3%,房性心动过速(AT)有9例,占4.6%.除1例AT未消融成功外,其余均消融成功,成功率99.5%.AVNRT 2例消融后出现高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术后1个月复查恢复正常,较大的腹股沟血肿1例,经理疗后自行吸收,并发症发生率1.5%.平均手术时间(2.4±1.0)h,X线曝光时间(16.2±11.5)min.随访3个月至7.5年,复发6例(房室结双径2例,左侧旁道2例,右侧旁道及房速各1例),复发率3.0%.结论:老年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中,AVNRT占大部分,可能与Koch三角区及周围纤维化等退行性变有关;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动过速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350例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患者,常规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左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时采用主动脉瓣逆行途径或穿刺房间隔途径标测和消融,右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右股静脉标测和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径路.结果 3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1例(57.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49例(42.6%).3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手术即时成功率为99.4%(348/350),术后复发率2.9%(10/348).350例PSV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6.5±23.3) min,其中20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7.2±21.9) min,14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8.4±26.6)min.350例PSVT出现手术并发症6例(1.7%),所有患者均无瓣膜损伤、心包填塞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术前完善发作时体表ECG和术中详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是明确诊断、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西宁地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一步提高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410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8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2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心房扑动(Ⅰ型)2例.结果:第一次消融成功率为95.0%,未成功者行第2次消融后总成功率98.1%;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总成功率96.0%,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总成功率97.6%,特发性室速总成功率100%,心房扑动(Ⅰ型)总成功率50%,随防(1~5)年,7例复发,复发率1.7%,并发症发生率1.7%.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希氏束旁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电生理检查,确定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采取左前斜位(LAO)30°~45°透视下细标消融电极沿三尖瓣环寻找靶点,即最短V-A和A-V间期,影像学证实该类旁道位于右前间隔的前上方,邻希氏束5 mm以内,有效消融靶点记录到H波,其振幅明显小于希氏束电图H波振幅.强调在窦律下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低能量放电.结果 10例患者均消融成功;1例短暂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余8例无术后并发症出现.随访6~40(19.5±10.9)月,仅1例术后7个月复发,但再次消融成功.结论 在准确标测和消融下,消融希氏束旁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是比较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我院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取得成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取得成功曹克将单其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南京210029)关键词射频消融;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新技术。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房室结折返和房室旁道折返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20.
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2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我科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6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1268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682例,计有旁道691条,其中左侧旁道542例,右侧旁道140例,其中双旁道9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1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53例。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62例,房性心动过速18例,心房扑动17例,心房颤动36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5%,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9.8%。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2.4%。并发症发生率为0.79%,其中2例患者并发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于各类人群,以AVRT和AVNRT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