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敏 《中外医疗》2013,32(11):48-49
目的探讨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对减少受血者输血反应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进行输血治疗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0年3月—2012年3月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的1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08年6月—2010年2月输注非去白红细胞悬液的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情况,并对两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149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输血反应11例,占7.38%,对照组67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输血反应17例,占25.37%,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可减少受血者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对保护受血者安全及促进其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洗涤红细胞治疗肾性贫血的适应症、临床意义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 12 2例已输注洗涤红细胞的患者为实验组 ,选择 12 1例同种疾病输全血组患者为对照组 ,对比输注前后的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B)值的变化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洗涤红细胞与同量全血相比 ,其疗效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副作用大大减少 (P <0 .0 5 )。结论 洗涤红细胞治疗重度肾性贫血 ,不仅临床疗效好 ,减少了输血反应及对机体的种种不利 ,而且又节省了血源。  相似文献   

3.
丹麦一项临床试验表明,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与白膜法处理的红细胞相比,前者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然而,其对长期预后的影响仍然未知。截止2003年,对142例输注白膜法处理的红细胞、118例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以及329例未输血的癌症患者进行了为期7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去除白细胞输血组(46例,41%)与白膜法处理输血组的生存率(59例,45%;P=0.51)无显著性差异。虽然输血降低了生存率,但这两种输血策略间并无差异。输注白膜法处理的血液和去白细胞血液的结直肠术后长期生存率比较:一项随访研究@Jensen L.S.$Dep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  相似文献   

4.
应用白细胞滤器的临床效果及输血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使用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Febrilenon h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 ,FNHTR)的效果。方法 调查各种血液成份发生FNHTR的情况 ,将其分为滤白血组、未滤白血组和其他血液成份组 ,观察各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 ,并进一步与患者的输血状态、输血次数进行综合分析 ,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使用南京赛尔金 (Cellgene)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RF Ⅰ 2 0 0× 2及RF Ⅱ 2 0 0型一次性去白细胞输血器 ,在血液出库前 1小时内、交叉配血完成后进行血液滤白 ;询问病人或其家属 ,了解其输血反应情况 ,制定输血反应评判标准。结果 主要反应是发热及 /或皮疹 ,扣除手术用血影响 ,滤白组、未滤白组和其它血液成份组输血反应率分别为 0 .5 2 %、7.96%、1.92 % ;患者输血次数越多 ,越易出现输血反应 ;输注机采血小板较浓缩血小板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 ;应用抗过敏药物可以减轻输血反应程度 ;血液滤白不能完全阻止输血反应 ,洗涤红细胞可以避免这一情况 ;应急输血情况下 ,适当的加压过滤对血液滤白影响不大。结论 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 ,联合使用抗过敏药物 ,还可减轻FNHTR的程度 ,应提倡使用白细胞滤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济源地区2013—2016年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6年济源市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其中47例过敏性输血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该地区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结果济源市4 a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32%(88/27 447),过敏性输血反应占53.4%(47/88),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7%(47/27 447);引起过敏输血反应的血液成分主要是血浆,去白细胞红细胞次之,洗涤红细胞最低;其中有输血史占72.3%(34/47),女性中74.1%(20/27)的患者有妊娠史;复核血型血清学结果符合率100%(88/88);对过敏性输血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后治愈率为100%(47/47)。结论济源地区2013—2016年过敏性输血反应的发病率较低;发生过敏反应与输注血浆的量相关,提倡成分输血;多次输血及妊娠在过敏输血反应中占重要地位;谨慎选择血浆制品,输注红细胞宜选择洗涤红细胞,有过敏史者可提前应用药物预防并注意严密观察输血过程。  相似文献   

6.
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主要手段之一,有时是不可替代的手段,便输血不良反应影响响应床救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已知非溶血性发热反热(FNHTR)、包括血小板输注无效在内的同种免疫、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A-ALI)、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与输人白细胞的方法有离心法去白膜法、洗涤法和白细胞滤器过滤法等,本文旨在观察滤自细胞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相关指标,为两种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红细胞输注对预防血液病患者发生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FTR)的效果。方法临床观察研究组63例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患者和对照组52例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发生NHFTR情况。结果研究组63例共输血226例次,发生NHFTR2例次,占0.9%;对照组52例输血205例次,发生NHFTR49例次,占23.8%;二者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去白细胞红细胞输注可有效地减少NHFTR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普通悬浮红细胞和滤白悬浮红细胞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推广滤白悬浮红细胞的临床使用。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输血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输注滤白悬浮红细胞的患者有1745例为观察组,输注普通悬浮红细胞有788例为对照组。结果:输注滤白悬浮红细胞的患者15例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率0.86%;输注普通悬浮红细胞的患者24例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率3.0%,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滤白悬浮红细胞可有效预防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两种红细胞制品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09-2014年入院治疗的50名PN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输注红细胞制品分为去白悬浮红细胞组和洗涤红细胞组,观察两组患者输血疗效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去白悬浮红细胞组和洗涤红细胞组的血液成分输注后红细胞(RBC)增值、血红蛋白(Hb)增值和红细胞比容(Hct)增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7,P=0.462;t=0.795,P=0.428;t=-0.006,P=0.995)。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χ~2=0.318,P=0.573),均未出现明确的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去白悬浮红细胞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贫血疗效确切,输血不良反应并未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高海拔地区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质量、输注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采集的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作研究组,另将同期以正常血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作为对照组。检验血液质量,观察临床输注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无临床不良输血反应发生,血液质量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结论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与正常血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标准一致。  相似文献   

11.
余霞 《当代医学》2012,(26):64-65
目的研究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输血反应.方法对27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分别采用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三种方法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出现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通过对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阻塞性肺梗死等输血反应进行比较,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的患者输血反应率为1.1%,红细胞悬液输血的患者输血反应率为3.4%,全血输血的患者输血反应率为6.7%.三组患者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患者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另外两组.结论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有着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悬浮红细胞复温后输注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方法 :追踪调查悬浮红细胞 12 6 6袋 ,分为复温组 ;未复温组。复温组是将悬浮红细胞在 37℃恒温水浴 5min ,输注后观察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 :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及皮疹。输血反应发生率 :复温组 3.0 % ;未复温组 6 .6 % ,复温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复温组。结论 :悬浮红细胞在 37℃恒温水浴 5min ,复温后输注可有效地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温后的悬浮红细胞输注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方法:把2538袋悬浮红细胞分为未复温组和复温组。进行观察比较输注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复温组是将悬浮红细胞在37℃恒温水浴箱中水浴5min。结果: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及发热。输血反应发生率:未复温组6.96%,复温组3.31%,复温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37℃恒温水浴箱中水浴5min的悬浮红细胞,复温后输注可有效地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悬浮红细胞复温后输注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方法:追踪调查悬浮红细胞1 266袋,分为复温组;未复温组.复温组是将悬浮红细胞在37℃恒温水浴5 min,输注后观察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及皮疹.输血反应发生率:复温组3.0%;未复温组6.6%,复温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复温组.结论:悬浮红细胞在37℃恒温水浴5 min,复温后输注可有效地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比较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普通红细胞悬液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方法 240例反复输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照组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结果 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的患者8例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率7.14%;输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患者仅1例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率0.83%,二组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可有效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夏琳静 《中外医疗》2011,30(26):21-21
目的探讨去白红细胞悬液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100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患者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随机分组。50例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50例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观察效果。结果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发热反应明显减少,P〈0.01,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白红细胞悬液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国产库型白细胞滤器在储存添加剂红细胞过滤效果。方法 使用国产血库型白细胞滤器 (BC·L 2 0 0 -1型 )过滤 15袋 10天以内的储存添加剂红细胞 (去白RBC) ,检测过滤前后WBC、RBC、PLT的浓度 ,并求出WBC、PLT的去除率 ,WBC残留量及RBC回收率 ;比较过滤前后RBC渗透脆性。并将去白RBC和非去白RBC分别用于两组患者 ,每组患者 2 0 3人 ,观察去白组与非去白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NHFTR)的发生率。结果 平均白细胞去除率、血小扳去除率及红细胞回收率分别为 99.3 9%、97.42 %及 93 .5 1%。开始溶血点 :过滤前后比较的t检验得P1 >0 .5 ,完全溶血点 :过滤前后比较的t检验得 0 .2 0 >P2 >0 .10。过滤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无显著差异 (P1 >0 .0 5 ;P2 >0 .0 5 )。去白组NHFTR发生率为 1.48% ;非去白组NHFTR发生率为 12 .3 2 % (P <0 .0 0 5 )。结论 该型白细胞滤器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临床少白RBC输血的要求。使用该种去白RBC可以大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7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均为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其分组的依据为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法,其中Ⅰ组(n=31)、Ⅱ组(n=28)、Ⅲ组(n=20)的输血方法分别为洗涤红细胞输注、悬浮红细胞输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输血反应发生率及输血前后的Hb、RBC、网织红细胞及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1)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的较高(P〈0.05);(2)三组间的输血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输血后三组患者的Hb、RBC均显著升高,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Ⅰ组比较.Ⅲ组的Hb、RBC、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均改善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条件允许时选择红细胞制剂输注联合应用血液置换,能够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RhD阴性血液的冻融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RhD阴性血液的冻存及复融的效果和输注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冻存的RhD阴性红细胞利用M115红细胞洗涤系统解冻去甘油洗涤 ,并比较冻存前和洗涤后红细胞的总量、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最大分布宽度、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甘油残余量、2 ,3 二磷酸甘油酸 ( 2 ,3 DPG)含量等指标 ,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利用M115红细胞洗涤系统对冻存的RhD阴性红细胞进行解冻去甘油洗涤 ,除红细胞收率 ( 76 3 4% )略低于国家标准 ( 80 % ) ,其它项目均符合要求 ,临床效果明显。结论 :利用M115红细胞洗涤系统对冻存的RhD阴性红细胞进行解冻去甘油洗涤的方法是稳定而可靠的 ,且临床输注后疗效显著 ,无明显的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170次急性输血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方法 对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32 056人次输注了88 439 U的各种血液成分,主要是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和去白血小板;观察到153例患者发生170次急性输血反应,反应发生率为0.45%(401/88 439),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和过敏性输血反应(allergic transfusion reactions,ATR)占95.88%(163/170);不同的血液成分中,输注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和去白血小板的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2%(120/37 462)、0.71%(312/43 779)和1.73%(55/3 186);输血次数为0、1、2、3次和大于3次的构成比分别为23.53%(40/170)、20.00%(34/170)、7.06%(12/170)、4.71%(8/170)和44.70%(76/170)。结论 急性输血反应主要是FNHTR和ATR,以输注血小板的反应发生率最高,发生急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中输血次数超过3次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