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②方法 对1968~1998 年收治的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2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68.2% 的病人发现胰腺包块,B超和CT检查包块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0.0% 和87.5% .肿瘤钙化率和强化率分别为43.8% 和83.3% .术前超声引导包块穿刺活检9 例,8 例能定性诊断。22例中良性11 例,可疑恶性5例,恶性6 例。20例采用手术治疗。④结论 B超、CT和术前超声引导包块穿刺活检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胰岛细胞瘤临床少见,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容易误诊[1].笔者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4月我院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的9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2011年收治的29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胰岛细胞瘤患者包括无功能胰岛细胞瘤5例(17.24%)和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4例(82.76%).24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有21例的胰岛素释放指数>0.3.B超、CT、MRI、超声内镜的定位诊断率分别为21.43%、66.67%、40%、75%.29例胰岛细胞瘤中,14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术,6例行胰腺体尾或脾、十二指肠和肿瘤切除,1例剖腹探查未发现占位.结论:胰岛细胞瘤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明确定性和定位诊断有利于治疗.手术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胰岛细胞瘤3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38例胰腺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1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7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以反复发作低血糖或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无功能者以反复中上腹隐痛和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5例为恶性,均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38例中胰头、体、尾部分别占21.1%(8/38)、31.6%(12/38)、47.3(18/38)%,3例为多发肿瘤。本组均行B超和增强CT检查,92.1%(35/38)胰腺有占位病变。胰体尾切除术、肿瘤局部切除术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胰瘘是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胰腺胰岛细胞瘤多数为良性,发病隐匿,特别是无功能瘤,术前诊断困难,根据临床症状及B超和CT检查等可明确肿瘤的位置,而最终定性还是要依据术后病理检查,良性肿瘤预后良好,恶性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胰岛细胞瘤发生于胰岛β细胞,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该病发病率低,既往诊断较为困难。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有了显著提高。我院自1992年至今共收治该病种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初步诊断的 4 5例胰岛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 :根据临床最后诊断 ,将其分为胰岛细胞瘤组 (3 5例 )和反应性低血糖组 (10例 ) .详细总结临床资料 ,比较有关指标 .结果 :①饥饿及冷汗、昏迷、whipple′s三联征、饥饿试验、空腹静脉血胰岛素 (IRI)与血糖 (G)的比值大于 0 .3在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②发作时低血糖值、精神症状、癫痫、馒头餐试验、B超、CT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上述结果①中的各指标对其初诊鉴别贡献价值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总结6例胰岛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功能胰岛细胞瘤术后血糖全部恢复正常;2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例为恶性,1例为良性,手术后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胰岛细胞瘤容易误诊,早期诊断是关键,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诊治,提高对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胰岛细胞瘤10例临床资料。结果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肿瘤加胰腺部分切除术3例,作胰体尾加脾切除术3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1例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定位者,行保守治疗;2例分别行胰头部肿瘤及胰尾肿瘤切除术,术后血糖恢复正常;1例行胰体尾加脾切除术,术后2个月复查血糖为1.53mmol/L并在此期间出现低血糖临床症状。结论临床医生首先对胰岛细胞瘤要有足够的认识。CT、MRI是胰岛细胞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DSA的检查,对进一步明确肿瘤的位置有肯定的作用,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术前影像学定位检查资料的综合细致分析,可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胰岛细胞瘤为起源于胰岛细胞的内分泌肿瘤。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为无特征性内分泌表现的胰岛细胞肿瘤 ,临床上较少见。我们两家医院自1995年2月~2002年8月共收治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3例 ,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13例中男8例 ,女5例 ;年龄25~66岁 ,平均47岁 ;病程5d~5年。表现为上腹部或腰背部疼痛5例 ,腹部肿块伴饱胀不适3例 ,仅腹部饱胀不适1例 ,腹膜炎1例 ,因腹部外伤后B超发现胰腺占位病变1例 ,体检B超发现胰尾肿块1例 ,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术中发现胰腺肿瘤伴肝转移1例。本组无低血糖及水样腹泻…  相似文献   

10.
无功能性恶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惠文  邱铝  史讯 《河北医学》2007,13(8):906-909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恶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1993年6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13例无功能性恶性胰岛细胞瘤患者资料.结果:13例无功能性恶性胰岛细胞瘤患者中男3例,女10例,中位年龄32.3岁,表现为上腹部无痛性包块(46.1%)和腹部饱胀不适(38.5%),位于胰头部8例(61.5%),胰体尾部肿瘤4例,胰头颈部1例.肿瘤平均最大径8.1cm,术前CT及MRI的定位准确率较高.1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脾、胰体尾切除术3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活检 胆道内引流术1例,1例仅做活检.术后1年生存率为92.3%,3年生存率为73.8%,5年生存率为59.1%.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无功能性恶性胰岛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配合化疗有望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表现,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3例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52~73岁。病变均为单侧,左侧10例,右侧13例。直径2~17 cm。有症状者11例,主要表现为患侧腰部胀痛不适;有体征者5例,均表现为腹部包块;另7例体检时行超声检查发现。B超均表现为质均、边界清楚的实性回声;CT表现为肿瘤密度均匀,瘤体中央有星状结构。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2例,肾部分切除术11例。免疫组化染色重组人细胞角蛋白18(CK18)强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阴性。术后病理回报均为肾嗜酸细胞腺瘤。18例患者随访2~62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综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特点可考虑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确诊靠术后病理。选择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总结经CT与胃肠钡餐低张造影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无功能胰细胞瘤16 例, 分析其CT与胃肠钡餐低张造影的征象。指出典型的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瘤体较大, 对周围脏器有推压征象。CT平扫为稍低密度肿块病变, 大多数病例瘤体内可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造影增强后病变无明显强化, 其包膜有间断的不规则增强。胃肠钡餐低张造影对鉴别胃肠源性肿块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成人胰岛细胞同种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治疗I型糖尿病可以达到不依赖胰岛素。应提高胰腺消化、分离、纯化、保存技术,解决移植免疫排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5例的诊治结果,其中14例可扪及腹部肿块,3例伴有急性胰腺炎,2例伴有黄疸。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本病,其中3例为恶性。B超检查阳性率为100%,定位准确率66.6%;CT检查8例均为阳性,定位准确率75%。12例良性者术后随访效果良好。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经适时手术,除恶性外,预后均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自1975—06~1994—06共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的肺泡癌34例,分析其临床,X线及病理特点,并对其生存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局限性肺泡细胞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50%,比其它型肺泡癌相对好,弥漫肺泡细胞癌预后不良,中位生存期只有2.5个月。结论:肺泡细胞癌的诊断、治疗与预后因病理分型而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神经内分泌标记嗜铬粒蛋白(CG)、突触素(Syn)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对我院收治的1988-2001年间共14例无功能膜岛细胞瘤石蜡标本进行了嗜铬粒蛋白(CG)、突触素(Syn)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14例无功能膜岛细胞瘤中NSE、CG和Syn的阳性表达分别有12、8和12例,阳性率分别为85.7%、51.7%和85.7%。除1例外,其余病例中3种激素至少有一种阳性表达。结论:CG、Syn、NSE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中呈强阳性表达,是胰腺无功能膜岛细胞瘤的良好标记,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2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情况,并应用4种抗体(C-Kit、CD34、SMA、S-100)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7例行完整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切除率为73.9%,C-Kit阳性表达率91%,CD34阳性表达率85%,患者均未辅以化疗,18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56%。结论 C-Kit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中的正确判断对指导术式选择也至关重要。对无法手术切除和(或)肿瘤复发、转移的患者建议应用格列卫。  相似文献   

18.
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克  韩威  李建设  张忠涛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1655-1657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11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主要临床表现、分型及诊治方法 进行总结.结果 11例患者均经开腹手术治疗.术前确诊3例.McSherry Ⅰ型5例: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 T管引流术;McSherry Ⅱ型6例:行胆囊切除 瘘口修补 T管引流术.术中无胆管损伤发生.术后患者均临床痊愈.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较困难.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 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术中胆管损伤的关键.各种辅助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不可过分依赖检查报告.根据不同的分型合理选择术式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肥胖人群逐年增加,由其所致的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已成为一常见疾病。1974年Weisinger等首次报告了本病,2002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在国内首次报告了本病。临床实践显示,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可完全或部分逆转病情。本文就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