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犬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早期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犬粗大神经的长段缺损,观察早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方法:去细胞神经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各3犬,分别桥接坐骨神经5.0cm缺损。术后3个月观察其运动功能及神经再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功能恢复;移植段内新生神经纤维、新生血管及许旺细胞;吻合口远端有髓神经纤维等方面非常相似。结论:化学去细胞神经作为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在修复粗大和长段神经缺损时不会被宿主排斥和吸收,其早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犬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的粗大和长段缺损,观察其近期神经电生理恢复。方法:12只犬随机分成去细胞神经移植组(实验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对照组)各6只。右侧坐骨神经造成5.0cm长缺损,以两种神经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6个月行神经电生理观察,包括小腿三头肌运动诱发电痊、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感觉诱发电位等。结果:(1)方波(1.0mA-2.0mA,0.1ms,1.0Hz)刺激移植段近侧神经,均在小腿三头肌上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曲线。(2)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实验组平均为47.2m/s、对照组为60.9m/s、正常值为122.0m/s。(3)方波(5.0mA-10.0mA,0.2ms,1.9Hz)刺激胫神经远端,均在颅顶部记录到感觉诱发电位曲线;两组动物的感觉恢复程度相似,但均不及正常侧。结论: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长段缺损,术后6个月近期感觉及运动传导功能恢复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坐骨神经 ,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的粗大和长段缺损 ,观察其近期神经电生理恢复。方法 12只犬随机分成去细胞神经移植组 (实验组 )和自体神经移植组 (对照组 )各 6只。右侧坐骨神经造成 5 0cm长缺损 ,以两种神经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 6个月行神经电生理观察 ,包括小腿三头肌运动诱发电位、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感觉诱发电位等。结果  (1)方波 (1 0mA~ 2 0mA ,0 1ms,1 0Hz)刺激移植段近侧神经 ,均在小腿三头肌上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曲线。 (2 )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 ,实验组平均为 4 7 2m/s、对照组为 6 0 9m/s、正常值为 12 2 0m/s。 (3)方波 (5 0mA~ 10 0mA ,0 2ms,1 9Hz)刺激胫神经远端 ,均在颅顶部记录到感觉诱发电位曲线 ;两组动物的感觉恢复程度相似 ,但均不及正常侧。结论 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长段缺损 ,术后 6个月近期感觉及运动传导功能恢复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  相似文献   

4.
犬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神经再生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 观察犬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后近期神经再生的情况。谅15只家犬分成实验组(去细胞神经移植组,6只犬),对照组I(自体神经移植组,6只犬),对照组Ⅱ(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3只犬),制成犬坐骨神经缺损5.0cm的模型,以上述3种神经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6个月行神经再生的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移植段内有大量的新生神经纤维,新生血管及雪旺细胞;远端胫神经内出现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靶肌肉运动终板的数量,形态及分布均良好。实验组和对照组I非常相似。结论 化学去细胞神经作为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在修复术的粗大和长段神经缺损时不会被宿主排斥和吸收,其神经再生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异种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神经功能恢复,从而为临床应用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5只,致左侧坐骨神经1 cm缺损,以等粗兔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修复.每2周测定坐骨神经指数,移植后4个月动物麻醉后暴露移植段神经,刺激近侧神经干、于同侧胫后肌群记录运动诱发电位,之后取移植段神经切片后行HE组织化学及NF-16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物未被宿主排斥,大量神经纤维长入移植物,神经电生理及坐骨神经指数显示宿主坐骨神经功能有部分恢复.[结论]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可以作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优化法去细胞大鼠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优化法去细胞大鼠神经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缺损,观察术后动物的免疫排斥、早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情况。[方法]以优化去细胞方法处理新鲜取材的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移植修复同种异体1.0cm坐骨神经缺损,以自体神经和新鲜异体神经移植为对照,术后1个月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价、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动物在功能恢复、免疫排斥及神经再生方面的情况。[结果]自体神经和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动物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大体观察均可见神经连续性良好。电生理检测表明2组动物移植神经均已恢复电传导能力,在传导速度(CV)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未达到正常神经水平(P<0.05)。组织学观察则显示2组再生神经纤维均已长入移植段远端。S-100免疫组化显示两者在雪旺氏细胞数、形态和排列等方面无明显差异。2组在CD8 T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移植神经中段轴突密度后表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都比正常神经小(P<0.05),比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大(P<0.05)。[结论]优化去细胞神经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在免疫排斥、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方面无显著差异。优化法去细胞神经在移植修复同种异体神经缺损时,可以达到免疫耐受,其早期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情况良好,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时可以作为自体神经移植的一种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优化法去细胞兔臂丛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免疫排斥情况、早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情况。方法 以优化法处理新鲜取材的新西兰大白兔臂丛神经分支,移植修复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1.0cm缺损,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行功能评价、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免疫排斥、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在免疫排斥、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方面无显著差异,却明显优于新鲜兔神经移植组。3个月取材时的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情况优于1个月取材时。结论 优化法去细胞神经在移植修复异种神经缺损时,可以达到免疫耐受,其早期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情况良好,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时有望作为自体神经移植的一种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别以优化法去细胞(OA)大鼠坐骨神经及兔臂丛分支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免疫排斥情况、早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情况,以比较此优化法处理的同种异体及异种神经移植物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能力. 方法 以新鲜新西兰大白兔臂丛分支、自体坐骨神经、OA处理过的新鲜取材的SD大鼠坐骨神经及新西兰大白兔臂丛分支,移植修复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1.0 cm缺损,即新鲜异种神经移植组、自体神经移植组、OA异种神经移植和OA异体神经移植组,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行功能评价(SFI)、电生理(CV)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免疫排斥、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情况. 结果 术后1个月,OA异体和OA异种神经移植组的SFI、CV、轴突密度分别为:61.38±5.59、(32.23±0.91)m/s、(22.26±1.74)m/s和(0.782±0.081)(个/100 μm2),3个月分别为59.00±5.40、(31.80±0.99)m/s、(23.35±2.40)m/s和(0.778±0.046)(个/100μm2);术后1个月,异体和异种神经移植CD8+T细胞和巨噬细胞染色阳性百分比分别为0.17385±0.01805、0.09299±0.01565和0.30223±0.09449、0.19537±0.02010.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与异种神经移植组在免疫排斥、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都明显优于未处理新鲜神经移植组(P<0.05).3个月时的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情况优于1个月组(P<0.05). 结论 优化去细胞法处理的同种异体及异种神经移植物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时,均可以达到免疫耐受,移植动物早期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发展新的化学处理方法,清除灵长类周围神经中的细胞和髓鞘,降低其抗原性,萃取粗大和长段的去细胞神经移植物,并观察其同种异体移植的早期神经再生。方法以Triton X-100和脱氧胆酸钠溶液化学处理猴长段正中神经和坐骨神经。萃取的去细胞神经行普通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查,观察其组织结构。以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猴正中神经3.0cm和胫神经5、0cm缺损,术后3周和8周,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早期神经再生一结果细胞和髓鞘已被彻底清除,神经基底膜和雪旺细胞基底板层保留完好,去细胞神经成为空的神经基质管。移植术后8周轴突再生已通过远端吻合口,移植段再血管化及雪旺细胞增殖良好。结论该化学处理可萃取灵长类粗大和长段的去细胞神经,作为同种神经移植物不会被排斥吸收。  相似文献   

10.
大鼠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再血管化的过程.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取16只SD大鼠坐骨结节至胫、腓神经分叉处的坐骨神经干,制备去细胞神经移植物.取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2只.制备大鼠有侧1.0cm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实验组采用去细胞神经移植物进行桥接修复;对照组采用自体神经原位桥接修复.观察大鼠术后一般情况,并于术后5、7、10、14、21、28d及2、3个月,取材行大体观察及ALP染色观察. 结果 两组大鼠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两组大鼠出现右足拖行,足趾不能伸展,术后6周改善.大体观察见两组移植物均与两端神经连接良好,移植物外观与正常神经相似.术后5 d ALP染色观察,实验组移植物内无微血管长入,对照组移植物内可见微血管长入;7 d实验组移植物内可见微血管长入,但两组移植物中部均未见微血管;10 d、14 d及21d分别见少量纵行微血管贯穿两组移植物;28 d,两组移植物内微血管网未见明显差别;2个月和3个月两组移植物内微血管构筑与正常神经相似. 结论 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后,新生微血管能及时长入移植物内.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test whether chemically extracted acellular nerve segments can be used to repair the sciatic nerve gap. Fifteen canines were divided into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ing group (ANG, six canines), autografting group (AG, six canines), and fresh nerve allografting group (FNG, three canines). The sciatic nerve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animals were exposed, and 5-cm-long segments of the nerves were removed from the midthigh level and replaced by the three types of grafts. At 6 months after grafting, all animals in the ANG and AG had similar patterns of right posterior limb gait cycle and right ankle movements. Moreover, the animals in the ANG and AG had similar nerve regeneration, with dense regeneration fibers in the distal tibial nerves and obvious motor end plates in the target muscle. But in FNG, the area surrounding the graft was scarred as the result of inflammation, and there was a brown central area where there was little nerve regeneration. All of the above shows that chemical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ing can be used to repair a gap as long as 5 cm in the continuity of the sciatic nerve in canines and has similar effects to autograftin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含有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去细胞异种神经基膜管作为神经移植替代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于术制成右后肢坐骨神经长10 mm的神经缺损,取兔胫神经制成去细胞神经基膜管,电镜及HE染色观察神经基膜管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去细胞前后神经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Ⅱ(MHC Ⅱ)的变化情况.A组以含有NGF的去细胞异种神经基膜管桥接神经缺损,B组单纯采用去细胞异种神经基膜管桥接神经缺损,C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术后1个月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即胫后肌群运动诱发电位,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等方法对移植体远端吻个口再生神经纤维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对再生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密度、直径及雪旺细胞的密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移植前新鲜神经组MHC-Ⅱ检测值为72.14±19.88,去细胞组MHC-Ⅱ检测值为4.19±3.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7,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为胶原性管道,无细胞成分.术后4周,处死前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神经传导速度A组为(21.16±2.31)m/s,B组为(13.37±1.89)m/s,C组为(21.43±2.18)m/s,A组与 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 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见3组移植体远端吻合口横切面再生神经纤维呈微束状,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具有正常的形态和结构.A、C组再生神纤纤维数量及直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化学萃取的去细胞兔胫神经基膜管能够移植于大鼠,成功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而且复合NGF的去细胞基膜管在神经修复质量上优于单纯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更加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兔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以化学去细胞兔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从而探索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能性;方法:以30%TritonX-100和40%脱氧胆酸钠顺序处理新鲜取材的兔神经(直径15nm左右),移植修复成年wistar大鼠l.0cm坐骨神经缺损.4个月后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移植神经未被宿主排斥,大量再生的神经纤维长过移植物,并恢复电传导功能;结论: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可以作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长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神经长度是否影响化学去细胞神经的质量及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犬神经缺损的适当长度范围。[方法]切取犬的坐骨神经全长,截取直径近似段长度12cm,去除神经外膜的脂肪组织及血管,在5.0%Triton X-100和5.0%脱氧胆酸钠中重复消化得到化学去细胞神经;部分神经用于组织学评价,将12cm神经按顺序切割为6段,石蜡包埋制备切片,厚度5μm。HE染色和Fastblue染色,观察去细胞程度、神经细胞外基质结构完整性、髓鞘染色强度,观察每段神经的差异。在体内实验中,用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桥接犬的坐骨神经缺损,缺损长度分别为8、10cm组,每组各有6条成年犬,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动物肢体功能恢复、肌电图变化及再生神经组织学表现,包括HE染色、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结果]去细胞神经全长各段在去细胞程度、结构完整性及残余髓鞘染色综合评价中无差异。体内移植实验结果显示8cm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的犬在术后12个月踝关节可直立行走,而10cm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犬12个月时踝关节不能直立行走。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动物的手术肢体均可记录到诱发的运动和感觉电位。肌电图波幅、时限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显示,8cm移植组明显高于10cm移植组(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8cm移植组再生的神经轴突通过移植段神经到达远侧的神经中,并与所支配的肌肉建立新的运动终板联系,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三头肌中有大量新生的运动终板形成。在10cm移植组有部分再生的神经纤维通过移植段神经进入远端的神经,小腿三头肌中新生的运动终板数量和大小明显低于8cm移植组(P〈0.05)。[结论]在化学去细胞神经的制备中,神经的长度对去细胞的质量无影响;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长度若不超过8cm可取得较满意的功能康复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复合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 体外试验检测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冈的重组腺病毒(Ad-HGF)对小鼠骨骼肌细胞的转染效率以及转染细胞对目的 蛋白的表达.化学玄细胞异体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后,近、远端吻合口附近肌肉分别注射腺病毒介导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Ad-HGF),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对照,通过步态分析、肌肉湿重测定、轴突生长速率测定、神经电生理、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指标评价神经移植后再生效果.结果 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随着病毒滴度的增加,Ad-HGF对骨骼肌细胞的转染不断增加.骨骼肌细胞对目的 蛋白(HGF)的表达可以持续两周.大鼠动物实验术后16周,去细胞异体神经可以修复周罔神经缺损,同自体神经移植对比,肝细胞生长因子明显增强了去细胞异体神经的神经再生能力.结论 复合肝细胞生K因子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能促进神经轴突牛长速度,显著增加移植物内新生血管,满意修复一定长度周围神经缺损,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