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是内皮细胞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特异性受体。高脂血症、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可以促进LOX-1的表达。LOX-1表达通过诱导各种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激活蛋白激酶、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促进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并转化为泡沫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是内皮细胞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特异性受体.高脂血症、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可以促进LOX-1的表达.LOX-1表达通过诱导各种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激活蛋白激酶、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促进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并转化为泡沫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氧化应激以及在氧化应激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衰老、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本文阐述了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氧化应激不仅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和脂质过氧化,而且可以诱导血管基因表达的改变和促进细胞增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近年有新的研究认为,轻度的氧化应激对机体可能产生有益作用,这为进一步明确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轻度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mm LDL)激活巨噬细胞上Toll样受体4(TLR4)、信号转接分子脾酪氨酸激酶(Syk)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导致细胞骨架重构、液相摄取增强、活性氧簇产生、炎症因子分泌等,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故而,该通路中涉及的信号分子或将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受体,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首先在内皮细胞表面发现,后来发现在巨噬细胞以及SMC表面也有表达。这种受体被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活化后,可导致内皮功能改变,诱导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内皮细胞的凋亡。这种受体能被一些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机械刺激以及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诱导表达;能识别结合多种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的配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引起的,以动脉壁内脂质的沉积甚至粥样斑块的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巨噬细胞内胆固醇的堆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标志.然而,泡沫细胞形成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于此,我们推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组成了一个促进泡沫细胞形成的"信号通路",在泡沫细胞的形成乃至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始动作用.在这一通路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这种经过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是"激活子";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作为内皮细胞上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受体是信号"转导子";活性氧,这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结合后的直接产物是"催化子"和"诱导剂".  相似文献   

7.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是一种炎性细胞分泌的能促使氧化磷脂水解的磷脂酶,血液循环中该酶的活性与年龄性别血脂水平及基因多态性等多种因素有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主要以与脂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它既能通过水解血小板活化因子、氧化磷脂等炎症介质达到抗动脉硬化的效果,又能通过水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分子中的氧化磷脂,使其产生促炎症物质溶血卵磷脂和氧化型游离脂肪酸而起到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特异性抑制剂已被证实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正被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一个新靶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脂质沉积推动、以粥样斑块在动脉壁堆积进而造成动脉狭窄为主要病理过程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重要因素。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是机制复杂的慢性退化过程。氧化应激是机体活性氧成分与抗氧化系统之间失衡时引起的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机制之一。本综述将从机体内活性氧的不同来源出发,总结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归纳动脉粥样硬化中氧化应激对不同生物分子及生物过程的影响,并简要介绍抗氧化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是一种主要累及大中肌性动脉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组织学特征是富含脂质的粥样斑块,其中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内膜中,同时伴随单核细胞黏附于管腔的内皮细胞上。单核细胞受炎性内皮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趋化,而进入内膜下并分化为巨噬细胞~([1])。巨噬细胞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后不能利用脂质,最终转变成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活化后,可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增加活性氧产生、促进氧化应激进展~([2])。巨噬细胞可通过一些清道夫受体(SR),  相似文献   

10.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新成员,它能和五种受体包括两种死亡受体和三种诱骗受体结合,分别能促进和抑制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及其受体可表达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细胞如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各种炎症细胞,发挥着促凋亡和抗凋亡的双重调节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一种伴随糖尿病出现的重要的生化异常,本文将总结AGEs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进展过程中的分子学、细胞学机制以及最新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包括AGEs在细胞外基质、低密度脂蛋白修饰、血管损伤、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AGEs与其受体相互作用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促进活性氧产生及相关基因表达改变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因此,更好地理解AGEs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生化机制,将有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预防及治疗糖尿病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炎症在血管壁粥样硬化损害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脂质代谢、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之间密切关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与系统炎症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使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倍受关注。白介素10通过抑制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下调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和抑制免疫反应等从从发挥抗动脉硬化作用。近几年,白介素10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新发现,在稳定性斑块与不稳定性斑块疾病血浆白介素10水平的临床研究结果不确定。因此,本文就白介素10在斑块内表达,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白介素10血浆水平对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估计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证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活性氧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32%,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高120%,并减轻叔丁基氢过氧化物促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以及提高巨噬细胞的生存数。此结果提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高杭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可能是其虽增加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的摄入却能阻止泡沫细胞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受体,属C型血凝素家族,LOX-1可通过损伤内皮细胞,促进单核细胞黏附聚集,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炎症因子、一氧化氮缺乏等因素可促进 LOX-1表达,一些相关药物通过抑制LOX-1的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作用,为临床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综述由炎性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机制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新进展。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包括脂质浸润、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激活等。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Wnt信号通路等通过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AS形成。中医药主要通过干预炎性信号通路、氧化应激而发挥抗AS,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残粒脂蛋白被认为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脂肪细胞分泌的各种促炎脂肪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慢性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肥胖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残粒脂蛋白通过刺激促炎脂肪因子的释放、诱导前体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此外,脂肪细胞对残粒脂蛋白代谢的调节也可能影响残粒脂蛋白在体内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为特点的炎症性疾病,高脂血症和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的两大主要研究方向.血脂异常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风险因素能激活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及T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引起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刺激产生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和一些促炎因子,从而引起大量炎症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浸润.  相似文献   

18.
肺炎衣原体是一种专性胞内病原体,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调查研究显示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相关。肺炎衣原体通过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传播,并在血管细胞中进行复制,一旦进入血管组织可以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所有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细胞过量生成活性氧,从而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同时参与炎症反应和血管生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作用。本文就肺炎衣原体感染诱导的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以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为依据,着重分析了微生物感染、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细胞因子等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从核因子κB、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等基因调控的角度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综述了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核因子κB抑制剂、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激动剂、环氧化酶2抑制荆、抗生素等药物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干预将可能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作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CD40-CD40配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炎症介质CD40-CD40L被发现广泛存在于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各种细胞及血小板中,可促进其他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内皮的促凝活性,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协同作用促进动脉的粥样硬化和斑块的不稳定,在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