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启神胶囊对全脑反复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Wister大鼠 ,采用 4-血管反复缺血再灌注造模 ,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喂药组 ,30天后取脑 ,用HPLC—ECD法测定 ,结果表明 ,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NE、MHPG、5—HT含量下降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中药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E、MHPG、5—HT、HVA比模型鼠显著上升 (p <0 .0 5 )。模型大鼠大脑皮层中NE、MHPG、DA、HV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中药组NE、HVA含量均比模型组显著提高 (p <0 .0 5 ) ;MHPG、DA虽也有提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 ;5—HT含量 ,模型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中药组低于模型组 (p <0 .0 5 )。启神胶囊能影响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  相似文献   

2.
D—氨基半乳糖给35只雄性大白鼠腹腔注射。于48小时内引起不同深度的昏迷。Ⅲ、Ⅳ级昏迷者脑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总氨基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Ⅱ级昏迷者除脑中5—HT外,其余各项测定亦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我们以往工作表明,ACTH可激活中脑中缝核,使海马、中桥脑和下丘脑内5—HT含量增多。据报道,应激或脑室内注射5—HT可使血糖浓度升高,但是ACTH能否使上述脑和脊髓内5—HT含量和血糖浓度发生相应的变化,迄今未见报道。本实验用体重150~250克大鼠88只,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和脊髓内5—HT含量,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途径 ,探讨补经合剂对初老大鼠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功能的影响。方法 :雌性初老大鼠为自然肾虚模型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该方对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 (NE)、5 羟色胺 (5 HT)含量的影响。结果 :补经合剂低剂量组 (7 8g·kg 1)、高剂量组 (3 1 g·kg 1)均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下丘脑内NE的影响 (P <0 .0 5 ) ;同时低剂量组还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脑内DA的含量 (P <0 .0 5 )。结论 :补经合剂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下丘脑内NE、DA含量 ,提示该方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而对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进行调节 ,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通过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KA)致癫,观察电针大椎、腰俞,微电泳麦角新碱(Ms)对海马痫样放电和海马脑电的影响,初步分析5—HT与电针抑制癫痫的关系。结果表明:1.电针穴位能抑制海马痫样放电和脑电,而电针穴位同时微电泳Ms时,Ms能80%翻转电针中的作用,表明内源性5—HT和5—HT能神经元能被电针穴位  相似文献   

6.
探讨适宜游泳应激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衰老作用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实验分为对照组、适宜应激组、D-半乳糖致衰老组和衰老应激组。检测下丘脑NE、5-HT,以及血浆ACTH、皮质醇的含量。适宜应激组NE和皮质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5-HT和ACTH含量无明显变化,5-HT/NE比值明显减少;D-半乳糖衰老组NE和ACT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皮质醇含量降低不明显,而5-HT含量和5-HT/NE比值明显升高。但是,衰老应激组NE、ACTH和皮质醇含量均明显高于衰老组,而5-HT含量和5-HT/NE比值明显降低,并与对照组相近。提示神经内分泌机制可能参与适宜游泳应激对小鼠衰老进程的延缓。  相似文献   

7.
脑内激素受体的研究是神经内分泌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证实大鼠脑内皮质酮受体集中分布在海马,近年来报道,海马皮质酮受体数量受脑内5—HT能系统的调节。本文用放射配体结合测定法研究了去肾上腺大鼠海马胞液皮质酮受体的结合持性以及对氯苯丙氨酸降低海马5—HT含量后,海马胞液皮质酮受体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建立快速、简便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分析法,一次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单胺类递质(NE.E.DA、5—HT)及其前体氨基酸(Tyr、Trp)和主要代谢产物(HVA、5-HIAA共8种化合物。应用该法检测了SRBC免疫小鼠大脑皮质、间脑、脑干8种单胺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免疫后第3天,皮质DA/HVA、间脑NE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5天,间脑5-HT和脑干5-HIAA含量明显升高(P<0.05)。支持免疫应答可以影响中枢单胺类递质代谢的推论。  相似文献   

9.
迷走神经不但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主要传出神经,而且还含有大量的传入纤维。早年的实验表明,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可导致脑内乙酰胆碱(Ach)含量增多,从而引起垂体后叶释放加压素和催产素;近年的研究指出,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使脑内脑啡肽含量增加,兰斑核释放出甲肾上腺素。另据报道,迷走传入冲动能促进睡眠,提高和降低脑内5—HT等神经递质也可影响睡眠和清醒过程。然而,迷走传入冲动能否使脑内5-HT含量发生变化?迷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大鼠侧脑室注射(icv)去甲肾上腺素(NE)和α受体激动剂可乐宁的心血管效应与脑内几种阿片肽的关系。实验用颈总动脉插管的麻醉动物完成。 一、侧脑室注射NE和可乐宁的降压效应及α阻断剂的预防作用:大鼠icv 10μg NE,引起降压和心率减慢反应,70分钟内血压与心率的最大降低百分数分别为-26±5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明,海马结构内存在痛敏神经元和痛抑制神经元。它们的电活动受电针穴位和外源性吗啡类物质的影响。近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缝核群是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的主要集中地。本工作的目的在于探讨刺激5—HT—神经元对海马单元放电的影响,以了解它在痛调制中的作用。实验用健康家猫20只,雌雄不分。乙醚麻醉下手术,用箭毒制动,在人工呼吸条件下用约40伏的方波脉冲刺激隐神经作为痛刺激;用充以3Mkcl溶液的玻璃微电极在对侧的海马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荧光法研究小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正常昼夜节律变化以及人参总皂甙、利血平等药物对中枢儿茶酚胺昼夜节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小鼠脑内NE、DA生理节律00:00时NE达峰值,08:00时DA含量最高,12:00时NE、DA均为凹值,人参总皂甙对中枢儿茶酚胺的作用依赖于给药的昼夜时辰而异。在00:00和08:00时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犬和大鼠回肠壁丛内 5 羟色胺能神经元。方法 应用 5 羟色胺 (5 HT)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改良法对正常小狗 (5只 )回肠切片标本、正常大鼠 (8只 )和 5 羟色胺酸前处理大鼠 (4只 )回肠外纵肌全层铺片标本内含 5 HT免疫反应性 (5 HT IR)神经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 正常大鼠回壁内神经节 (丛 )内可见少数 5 HT IR核周体 ,及肠肌丛周围和节间束中含有丰富的 5 HT IR纤维。 5 羟色胺酸 (5 HTP)处理后大鼠与正常鼠相比较 ,回肠壁丛内 5 HT IR胞体和带膨体纤维的可见数稍多 ,及免疫反应性增强。正常狗远端内 5 HT IR神经元胞体和纤维非常丰富 5 HT IR基础丛内有 1~ 4个 5 HT IR神经元胞体。结论 本研究对犬和大鼠肠内 5 HT能神经元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 ,肠 5 HT能神经元与胃肠运动的调节功能及其可能的受体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妊娠第8周至第28周人胚胎视网膜5—羟色胺样免疫反应(5—Hydroxytryptamine like immunoreac-tion,5—HT—LI)神经元的定位和发育,观察了切片和平铺片共40例。结果表明,第10周人胚胎视网膜开始出现5—HT—LI神经元,它们分散在内成神经细胞层,胞体圆形,卵圆形,直径6—7μm。人胎第11至第13周5—HT—LI神经元数量增加,细胞大小比较一致,并处于迁移之中;此时约49.5%的5—HT—LI细胞位于节细胞层,其余位于节细胞层以外。第17至第18周位于节细胞层的5—HT—LI细胞达88.5%,位于内核层约11.5%;其中位于内核层最内缘的细胞约7.3%,这些细胞大致可分为大、中、小3型,其直径分别是8—10μm,6—7μm,和5—6μm,每平方毫米细胞数为8.1±2.19细胞(平均数±标准差)。第21周时为10.7±2.16细胞/mm~2。第14周以前可见5—HT—LI纤维分布在神经纤维层,自此之后,未见5—HT—LI纤维存在,上述结果提示,5—HT—LI神经元是发育中的无长突细胞,这些细胞在第10周人胎视网膜出现,至第17至18周已发育到相当阶段,但未见细胞间的纤维联系,此后神经元继续发育至成熟。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在电针镇痛(AA)中的作用各家报告结果不一。本工作分别研究了脑和脊髓内NE及其不同的受体在电针镇痛和电针耐受(AT)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造成大鼠癫痫发作,用多管微电极记录背海马的痫样放电。继而刺激延髓中缝核区,微电泳5—HT,观察海马癫样放电和海马脑电的变化,以探讨内、外源性5HT对海马痫样放电的作用。大鼠海马CA_1区共记录62个癫样放电单位。电刺激中缝核后1min内,  相似文献   

17.
锂盐是临床防治情感障碍的重要药物,但锂盐的作用机制仍未研究清楚。我们曾发现在慢性给锂盐的过程中能提高动物的痛阈,同时有脑内5—羟色胺代谢的加强。为此,我们继续研究了锂盐对中怄神经系统内去甲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由腹腔给大鼠注射氯化锂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放免测定法及电刺激鼠尾测痛法,观察了大鼠脑室内注射单胺类递质、脑啡肽和吗啡对下丘脑、纹状体和海马内P物质(SP)含量的影响及其与痛阈变化的关系。结果如下:(1)骑室内或中缝背核内注入5—HT前体5—HTP,可使痛阈明显提高和下丘脑内SP样免疫活性物质(Ir-SP)含量显著降低(P<0.01)于脑室内注入5-  相似文献   

19.
用成年SD大鼠20只在脊髓的低位胸髓完全横断损伤,分别在1周和1月后,用富含5一羟色胺(5—HT)神经元的胚鼠脑干中缝组织悬液植人损伤尾侧的脊髓内,动物存活2个月,脊髓作5—HT免疫组化观察.结果:(1)胚5-HT能神经元能在成年大鼠脊髓内存活,5-HT纤维大多在灰质中延伸并向靶区分布,(2)损伤后1周移植组的5-HT能神经元存活量,5-HT纤维在宿主脊髓内延伸距离,以及5-HT末梢再分布的密度都优于损伤后1月移植组.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晚期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理,本文测定了兔红细胞裂解产物(EBP)和血小板对牛离体基底动脉的收缩效应。结果表明,EBP和血小板均有强烈的缩血管效应;温育5~10天后EBP的效应减弱而血小板的效应则有所增强;加热100℃10分钟,EBP的缩血管效应消失,而血小板及对照5—HT、组胺和NE的效应均不减弱;血小板的缩血管效应能被酚(艹卡)明阻断,为阿斯匹林减弱;EBP能诱导血小板聚集,促进其TXA_2合成。这些结果提示:EBP和血小板在晚期CVS发病中都可能有重要作用;血小板的缩血管效应与血管活性胺和前列腺素类物质有关;EBP一方面可直接引起血管收缩,另一方面则可能通过激活血小板而加重CV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