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若  马利峰  康建省  乔娜 《河北医药》2012,34(11):1748-174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研究表明,ITP与血小板表面的免疫球蛋白(血小板抗体PAIg)有关[1],ITP患者血浆PAIg是正常人的7倍,这些血小板抗体产生的部位主要在脾脏,ITP患者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器官也是在脾脏,因此,脾切除既减少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又消除了血小板破坏的场所,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ITP患者,脾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腹腔镜脾切除(l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我科2002年6月至2011年1月行腹腔镜脾切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7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清平  仲照东 《医药导报》1999,18(6):393-395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亦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点是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血小板更新率加速。本文主要介绍ITP的药物治疗[1,2]。1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1958年Dameshik发现泼尼松(prednisone)治疗ITP有效后,至今临床上仍广泛应用,对泼尼松疗效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有作者报道约半数患者在4周内完全缓解(血小板>100×109/L),6周内约90%达到完全缓解。也有作者报道所有成人ITP患者在4周内均获得持久的部分缓解(血小板>50×109/L)。短期随访的缓解率较高。但在长期随访的ITP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获得性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8例AA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一时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1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巨核细胞(MK)、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进行测定.结果 MK总数AATP组明显减少甚至缺如,ITP组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1.5)vs(195.0±47.3),P<0.01].AATP组在MPV正常范围,ITP组大于正常[(7.1±2.4)vs(14.5±3.8),P<0.05].初诊时PLT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gG阳性率AATP组55.6%,ITP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ATP是临床上少见的以巨核细胞再生障碍伴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与ITP有本质区别.AATP在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在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力龙及环孢素A能获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慢性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临床综合症,其发病机理不明。本文报道对9例慢性ITP患者和1例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应用人免疫球蛋白(SG)治疗,对另1例ITP患者用改制的免疫球蛋白治疗。静脉注射剂量为0.25~0.4g/kg体重,5~7天为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能使大部分患者获得缓解,但经糖皮质激素和脾部分栓塞术后复发或无效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常规治疗无效,过低的血小板常常是出血危象的主要原因,也是(ITP)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讨论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治疗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120例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在经过不同治疗方案后临床疗效及不同出血部位对血小板减少程度的影响对比。结果单用激素治疗与激素+IVIG治疗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激素+免疫抑制剂,组件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黏膜出血与非黏膜出血对血小板减少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持续性ITP和慢性ITP患儿施以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可以明显减弱出血症状,降低贫血症发生,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ITP的临床特征及常用治疗方法的疗效及预后。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回顾性分析134例接受治疗的ITP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 13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或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出现治疗反应者100例(75%),无反应者34例(25%)。治疗结果显示,发病时血小板计数越低(<20×109/L),其治疗效果越佳(P=0.011)。18~40岁的患者较41岁以上患者疗效好(P=0.000)。30(23%)例患者在治疗时出现了与治疗相关的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血糖升高。1(0.74%)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而导致死亡。结论 ITP患者出血程度与发病时的血小板计数无关,而糖皮质激素仍是ITP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对于需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还应密切观察药物的相关副作用,以便发现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8.
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ITP患者,将之随机分为3组:单用强的松、单用升血小板胶囊、强的松联用升血小板胶囊组.第4组为强的松治疗无效再联用升血小板胶囊组.观察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时间为12周,分组统计疗效.结果:强的松组有效率为93.33%,升血小板胶囊组有效率为93.75%,强的松和升血小板胶囊联用组有效率为95.65%,强的松治疗无效再联用升血小板胶囊组有效率为70.8%.结论:升血小板胶囊对ITP的治疗有一定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小板过早破坏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部分患者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经过正规抗HP治疗,此类患者血小板明显上升,较单用抗ITP治疗效果好,说明HP感染的ITP患者,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引起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我院对1例ITP住院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及中药治疗,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曾明  程樱  钱婷  侯伶俐 《河北医药》2016,(10):1494-1497
目的 研究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检测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作用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ITP患者50例(A组),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20例(B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0例(C组),另征集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D组.测定4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以及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水平,对ITP患者进行病情分级,并对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统计各个分级的ITP患者及不同疗效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结果 4组PLT、PAC-1、PAIgA、PAIgG、PAIg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IgA、PAIgG、PAIgM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患者(P<0.05).ITP 1、2、3级患者PAIgA、PAIgG、PA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ITP分级升高,患者PAIgA阳性率呈升高趋势(r值分别为0.712、0.614、0.732,P<0.05).显效、进步、无效组患者PAIg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效果的改善,PAIgA阳性率呈降低趋势(r=0.642,P<0.05).显效、进步、无效组患者PAIgG、PA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疗效改善,患者PAIgG阳性率呈升高趋势(r值分别为0.723和0.721,P<0.05).结论 ITP患者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较正常人有所升高,且血小板相关抗体高低与病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ITP的诊疗.  相似文献   

12.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血小板减少所致的皮肤黏膜出血为临床特征,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收治ITP患者4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部分脾脏栓塞治疗多种药物应用无效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8例ITP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后在脾动脉释放聚乙烯醇(polyvingl alcohol,PVA)颗粒,造影观察栓塞满意后拔管,术后监测血小板水平,并随访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近期疗效(术后3个月):4例完全缓解(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ITP患者,将之分为3组:单用泼尼松组、单用升血小板胶囊组、泼尼松联用升血小板胶囊组。结果泼尼松组有效率为88.23%,升血小板胶囊组有效率为80.00%,泼尼松和升血小板胶囊联用组有效率为94.44%。结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升血小板胶囊配合激素更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疾病。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是特异性的血小板刺激因子,可调节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与成熟,有效增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可能成为治疗难治性ITP的一种新选择。本研究观察了23例难治ITP患者对rhTPO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难治性ITP患者2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18~69岁,中位年龄37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达那唑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ITP患者,以达那唑为主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并于治疗前、后行血小板计数检测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完全反应17例,部分反应7例,微小反应5例,无反应2例,总有效率为93%。患者的血小板数目提升。结论达那唑治疗ITP的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提升患者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及健康对照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结果ITP、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数较健康对照明显减少(P<0.01),ITP组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较健康对照明显减少(P<0.01),ITP较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小板GPⅡb/Ⅲa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GPⅡb/Ⅲa对ITP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用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在巨核细胞系改变的原因。方法观察47例ITP患者,其中急性ITP20例,慢性ITP27例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急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颗粒巨核细胞增多(P<0.05),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P<0.05),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急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慢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急性ITP组与慢性ITP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观察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有助于对ITP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曹波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8):1540-1543
目的观察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ITP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300 U/(kg·d),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升血小板胶囊,1.8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清相关血小板抗体(PAlgG)升高例数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5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1.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AIgG水平大于108 ng/10PA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能显著缩短ITP患者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提高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0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0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ITP患者经治疗后全部有效(100%),其中显效68例(85%),良效6例(7.5%),进步7例(7.5%)。结论 ITP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数对PRED治疗有反应,无反应者改用VCR多数仍可有反应,IVIG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