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和病种,为及时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青岛市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合计96所学校进行了因病缺课的网络直报,直报系统报告率为79.34%。因病缺课总人次为3118,因病缺课总天数为4140d。缺课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85%、5.33%、4.13%(P〈0.01);男生为6.69%、女生为6.67%(P〈0.01);农村地区学生为7.60%、城镇学生为5.53%(P〈0.01);缺课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外伤和传染病,分别占55.19%、19.79%、8.27%和6.92%。中小学生均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初中和小学胃肠道疾病居第二位,高中外伤居第二位。[结论]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传染病、外伤4种疾病是中小学生缺课最多的病种,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2.
镇江市京口区2006-2007学年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掌握镇江市京口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状况,以便提出防制措施。方法对2006—2007学年京口区18所中小学校23938名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节假日外,学生因病缺课全年均有发生,学生缺课最多的前4位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传染病、消化道疾病和伤害。2006—2007学年京口区学生因病缺课发生比例为17.32%,因病缺课率为1.74‰。结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上呼吸道感染是降低因病缺课的重要措施,另外还需强化安全教育避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洛阳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病因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洛阳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病因及发展变化趋势,为探讨预防对策开展保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5~2004年市县4所监测点校4次因病缺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结果]1995~2004年近10年间,洛阳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位于1.96‰~2.78‰之间,人均缺课天数位于0.39~0.57 d之间,小学生的人均缺课天数和因病缺课率均高于同期的中学生;城市学生的人均缺课天数均高于同期的县城学生,而因病缺课率则差别不大;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意外伤害和急性传染病是中小学生因病缺课主要病因。[结论]加强对学生常见病、多发病及意外伤害的预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本校学生疾病发生情况及其基本规律,笔者对本校1992~1993年度学生因病缺课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两年来我校共有在校生1060人,因病缺课者207人次,因病缺课率为19.5%。在因病缺课病因中非传染性疾病178人.占缺课人数的85.99%;意外伤害27人,占13.04%;传染病1人;其他2人。主要疾病的平均缺课时数,肝炎为270课时.急性阑尾炎63课时,意外伤害42课时。中专生因病缺课以非传染性疾病为高.其中又以呼吸道疾病为多。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应当成为本技防病工作的重点;同时发现中专生意外伤害所占比例较高,缺课时数也最长,平…  相似文献   

5.
学校因病缺课监测系统传染病疫情发现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学校因病缺课监测系统在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现工作中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学校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学校因病缺课监测信息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进行核对,确定监测哨点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及传染病患者缺课登记情况,同时对2个系统报告传染病患者的及时性进行比较。结果因病缺课监测系统传染病患者登记的比例为60.8%;未登记者中有74.2%的患者是由于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就诊而未缺课,有28.8%缺课而未被记录。传染病患者缺课记录日期比医院网报日期平均早1.1d。结论单纯的因病缺课监测并不能发现学校所有的传染病患者,应建立因病缺课和晨午检相结合的日报告监测系统,并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6.
唐杰  杨道凤 《中国校医》2011,25(10):769-770
目的掌握阜宁县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因病缺课状况,以便提出防制措施。方法对2010年阜宁县中、小学校及幼儿园5 973名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节假日外,学生因病缺课每月均有发生,学生缺课最多的前3位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传染病、胃肠道疾病。2010年3所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率为0.2‰,学校间因病缺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防控上呼吸道感染和传染病是降低因病缺课的关键。学生应注重个人卫生,接种相应疫苗提高个人抵抗力、形成群体免疫屏障;卫生与教育部门加强配合、联合督查;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等措施降低因病缺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中小学校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在学校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完善学校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提供科学方法。[方法]对直报系统建立和应用以来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直报系统报告率建立初期为23.95%,2009年12月提高至60.06%(P〈0.01);接收中小学校网络直报近25万人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预警1.1万余次。[结论]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对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儿少卫生     
990961杭州上城区.1987~1994年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宣萍…//中国学校卫生.一1997,18(6).一459~460 小学生因病缺课发病率平均为32.40%,以1990、1993、1994年为低,1988年最高;人均缺课O.97d。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因病缺课发病率逐渐下降,平均因病缺课天数呈下降趋势。因非传染病缺课占总缺课人数的64.53%;缺课时间占总天数的42.73%。传染病占缺课人数的21.43%,占缺课天数的40.97%。图O表2 ·1]8·参O(子丰)990962济南7中学生因病缺课调查分析/毕永兰…//4j国学校卫生.一1997,18(6).一468 该校因病的缺课率为22%,1993~1995年因病缺课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成都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发生规律,为开展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学校卫生综合监测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成都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0.18%,小学生因病缺课率为0.20%,中学生因病缺课率为0.15%,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79,P0.01)。学生因病缺课以感冒为主,其次依次为胃肠道疾病、传染病(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气管炎肺炎、意外伤害。结论成都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小学高于中学,主要为常见病、传染病,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和病种,为及时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青岛市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合计96所学校进行了因病缺课的网络直报,直报系统报告率为79.34%。因病缺课总人次为3 118,因病缺课总天数为4140d。缺课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85%、5.33%、4.13%(P<0.01);男生为6.69%、女生为6.67%(P<0.01);农村地区学生为7.60%、城镇学生为5.53%(P<0.01);缺课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外伤和传染病,分别占55.19%、19.79%、8.27%和6.92%。中小学生均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初中和小学胃肠道疾病居第二位,高中外伤居第二位。[结论]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传染病、外伤4种疾病是中小学生缺课最多的病种,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南通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探讨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的措施。方法:对2012学年02011.9-201 2.06)南通市已开展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的532所中小学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因病缺课率0.05%,平均因病缺课天数1.38d。学生缺课原因前5位是一般感冒、水痘、胃肠道疾病、腮腺炎、意外伤害。冬春季节是学生患病的高发期。结论:预防和控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疾病是降低因病缺课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杭州上城区1987—1994年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病缺课是反映学生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增强学生体质、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对我区31所小学学生的因病缺课情况作以下分析。1资料来源与方法由学生或其家长填写因病缺课请假单或医院病假证明交班主任后,经保健教师校实,填写统一登记表格,按月上报卫生防疫站汇总统计。2结果与分析2.l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因病缺课发病率平均为32.填叽,以1990、1993、1994年为低,1988年最高;人均因病缺课天数为队对天,以1988、1992年为高,1990年最低(见表1)。2.2各年纽因病缺课情况:随着年级升高,年龄的增大,学生因病缺课发病率逐渐下…  相似文献   

13.
探讨高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预警系统模式,为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青岛市某高校2009-2010学年因病缺课系统的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大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报告传染病缺课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报告传染病缺课种类有10种,共有106人次;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流感)和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菌痢)为主,因传染病缺课的病种由高到低前4位依次为水痘(31人次)、感染性腹泻(27人次)、流感(15人次)、传染性结膜炎(14人次).因传染病缺课发生比例为4.72‰,缺课率为0.068‰,平均缺课天数为2.74 d;传染病主要以12月(30人次)、11月(17人次)、3月(13人次)及9月(12人次)为高发;大一学生因传染病缺课率高于其他年级(P<0.01),男生因传染病缺课率高于女生(P<0.01).结论 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对学校防控传染病起重要作用,是防控传染病的前期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07~2008学年常熟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常熟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探讨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的相关措施。方法对2007~2008学年常熟市已开展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的58所中小学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因病缺课发生比例10.55%,因病缺课率0.92%,平均因病缺课天数1.68 d。学生缺课原因前5位是感冒、其他疾病、水痘、胃肠道疾病和意外伤害。春季是学生患病的高发期。结论预防和控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疾病是降低因病缺课率的重要措施,同时需加强安全教育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幼儿园因病缺课资料的分析,了解幼儿的因病缺课率及因病缺课病因,为幼儿园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成都市某幼儿园2009年9月~2010年7月的因病缺课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幼儿的因病缺课率为2.8%,婴班、小班较高(婴班5.29%,小班3.02%,中班1.72%,大班1.85%,)。各年级多以10月、11月、3月、4月因病缺课率较高,均以呼吸系统疾病的因病缺课率最高。[结论呼吸系统疾病是幼儿因病缺课的主要病因,婴班和小班是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浦口区学生因病缺课状况与预警系统监测情况,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9-2020学年南京市浦口区所有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因病缺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预警系统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0学年浦口区中小学生人均因病缺课天数为1.39 d,因病缺课率为0.36%,托幼机构学生人均因病缺课天数为1.42 d,因病缺课率为0.55%.因病缺课症状构成显示,发热是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咳嗽是托幼机构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因病缺课疾病构成显示,感冒是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也是托幼机构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呈现12月及5~6月两个高峰,托幼机构学生因病缺课呈现11~12月及6月两个高峰;缺课预警系统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和托幼机构学生疾病预警的主要病种是感冒,中小学生症状预警的主要原因是发热,托幼机构学生症状预警的主要原因是咳嗽.结论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是传染病防控工作关口前移的重要措施,通过缺课预警系统,实现对学校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可有效减少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这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陈秀琼 《中国校医》2002,16(5):413-414
因病缺课是反映学生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为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 ,减少学生因病缺课 ,对我省 10 9所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作以下分析。1 资料来源和方法由学生或家长填写因病缺课请假单或医院病假证明交班主任 ,经保健教师核实 ,填写统一登记表格 ,按月上报卫生防疫站统计[1] 。2 结果和分析2 .1 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因病缺课发病率[2 ] 平均为 2 3.97% ,1995、1994、1992年较低 ,1993、1996年较高 ;人均因病缺课率天数为 0 .2 2d ,1993年较高 ,1995年较低 (表 1)。表 1 云南省 1992~ 1996年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学年 调查人数因病缺课…  相似文献   

18.
分析2011-2015学年金山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流行特征和原因,为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学年金山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系统监测数据,描述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流行特征,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因病缺课情况.结果 2011-2015学年金山区中小学生总因病缺课率为0.28%,缺课的首位原因为发热,占全部缺课病例的42.95%;其次为呼吸系统症状/疾病(22.24%)、消化系统症状/疾病(10.60%)以及传染病(6.45%);缺课病例集中于11-12月及3-5月,各种病因所致缺课分布高峰的时间不同;各学年男生缺课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不同学段之间,小学缺课率最高,高中最低,各学年不同学段缺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传染病和伤害所致的平均缺课天数最多(6.7,5.2d).结论 小学生及男生是缺课的重点关注人群.应根据中小学生缺课的主要病因及其时间分布特点提前采取措施,降低学生缺课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杭州市小学生因病缺课的特征和主要原因,为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提供依据。方法从学生健康系统收集2016—2017学年杭州市小学生因病缺课系统监测资料,分析小学生因病缺课发生率、病因、发生时间和年级分布。结果 2016—2017学年杭州市小学生总因病缺课率为34.73/万,女生因病缺课率为35.67/万,高于男生的33.86/万(P0.05)。因病缺课前三位病因分别为感冒或流感、胃肠道疾病和其他传染病,因病缺课人天数构成比分别为67.66%、8.88%和8.01%。因病缺课病例集中在11月、12月和3月,缺课率分别为45.63/万、47.26/万和49.56/万。一至六年级小学生因病缺课构成比依次为25.23%、20.32%、17.07%、17.11%、10.74%和9.54%。其中,一年级男生感冒或流感缺课率最高,四年级男生其他传染病缺课率最高;一年级女生感冒或流感和耳鼻喉疾病缺课率最高,三年级女生意外伤害缺课率最高,四年级女生胃肠道疾病和其他传染病缺课率最高(均P0.003)。结论呼吸道传染病是小学疾病防控的重点,低年级学生是重点关注人群,秋冬和冬春之交是防控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发生状况与发展规律,为探索切实可行的学校疾病监测与预警系统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学年闸北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9学年闸北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为0.53%,人均缺课天数1.01天,小学生因病缺课率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学生因病缺课以秋冬季节为最高,且以发热伴上感为第一缺课病因,占79.10%;其他依次为呕吐腹泻、哮喘和传染病。建议在老师、家长和学生中加强常见疾病、传染病的防控宣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与健康技能,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