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身体内结缔组织广泛存在非化脓性炎性反应,使多个器官受损,本文收集了在我院治疗的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患者男,59岁。2001年5月因四肢关节痛,同年9月因头晕,外院检查发现血压增高。降压药物治疗后出现面部、肩背部皮疹及下肢水肿,渐加重。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双面颊部、鼻梁部、双耳廓及背部见红斑性皮损,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底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率75次/min,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明显可凹性水肿。实验室检查:WBC(0.94~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3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SLE合并PAH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特点、SLEDAI积分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抗nRNP阳性、抗心磷脂抗体IgG异常、浆膜炎、SLEDAI评分和肺间质病变出现率均增高,与PAH的发生率成正相关结论: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合并PAH较常见的疾病,对于出现雷诺现象、皮肤血管炎、抗nRNP阳性、抗心磷脂抗体IgG阳性以及浆膜炎和肺间质病变的SLE患者应警惕PAH的可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相关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DNA免疫吸附联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6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SLE患者52例,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予以单纯激素及CTX冲击治疗,观察组予以DNA免疫吸附治疗联合激素及CTX冲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ds-DNA抗体滴度、ANA、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G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观察组ds-DNA抗体滴度、ANA滴度、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X冲击联合DNA免疫吸附治疗较单用环磷酰胺治疗重症SLE更有效且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imic lupus erythematosis,SLE)是一种可累多器官、多组织的自身免疫病,其预后与受累脏器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有关。目前在SLE治疗方面有许多新进展,如生物制剂主要是针对SLE病理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运用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等进行阻断,但它毕竟只是阻断某个环节,难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国内外仍以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环磷酰胺(CTX)治疗老年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选取初诊且未经治疗的老年SLE患者23例。予CTX每2周1次,3次后改为每4周1次,每次用量500mg,总量3g。泼尼松0.8mg·kg^-1·d^-1。于治疗前后对SLE患者进行SLE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测定尿蛋白、血清补体、血清抗双链DNA抗体(ds-DNA)。结果共有19例患者随访至24周。治疗4周时与治疗前比较SLEDAI评分下降明显(P〈0.01),8周时继续下降(P〈0.05),治疗4周后尿蛋白量及补体与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ds.DNA明显下降。结论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标准剂量泼尼松对老年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明显,且不增加CTX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方法将1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0例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为研究组,另70例单用环磷酰胺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补体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P<0.05)。研究组补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磷酰胺单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有限,联合泼尼松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个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疾病。在我国患病率高近达0.1%…,临床表现。无固定模式,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如果累及肾脏,约20%的患者于10年内发展至肾衰。可见危害极大,为进一步探索治疗效果,我们对64例SLE进行单行激素治疗,激素与环磷酰胺(CTX)治疗的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中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结果56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34例(60.71%),有效17例(30.36%),无效5例(8.93%),总有效率91.07%。结论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方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疗效,但其临床治疗方法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及时的对症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40-42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的4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给予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疾病活动指数、C3、SCr、尿蛋白、BUN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为(3.57±0.89),较对照组的(5.06±1.25)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3、SCr、尿蛋白、BUN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SF-36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优(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常规及肝功能无明显影响,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确切,用药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促进预后显著好转,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及Cochrane Library,收集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期限为自建库起至2019年9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根据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员手册的风险偏倚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相对于单用泼尼松,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可提高总体有效率[RR=1.21,95%CI(1.13,1.30),P<0.000 01],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IgA:MD=-0.68,95%CI(-0.91,-0.44),P<0.000 01;IgG:MD=-2.96,95%CI(-3.73,-2.19),P<0.000 01;IgM:MD=-0.48,95%CI(-0.53,-0.42),P<0.000 01],提高补体水平[C3:MD=0.23,95%CI(0.17,0.29),P<0.000 01;C4:MD=0.11,95%CI(0.06,0.16),P<0.000 1],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IL-6:MD=-9.17,95%CI(-11.24,-7.10),P<0.000 01;IL-10:MD=-16.53,95%CI(-17.06,-16.00),P<0.000 01;INF-α:MD=-1.98,95%CI(-3.90,-0.06),P=0.04],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RR=0.92,95%CI(0.55,1.52),P=0.73]。结论 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可提高总体有效率,改善免疫功能,无严重不良反应。但本研究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不高,仍需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狼疮肾炎(L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SLE合并L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蛋白、血清肌酐、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尿红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SLE合并LN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常文静  蔡辉 《安徽医药》2014,(9):1617-162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治水平的显著提高,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远期死亡(诊断5年后)原因得到关注。作为SLE远期主要并发症的早发动脉粥粥样硬化,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该文对SLE中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抗Sm抗体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及其在狼疮性肾炎( LN)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70例儿童SLE患者资料,检测所有患儿血清抗Sm抗体,评估 SLE疾病活动性及 LN病理组织学分型。根据抗Sm抗体的定性情况,分为抗Sm抗体阳性组和抗Sm抗体阴性组,分析抗Sm抗体与SLE疾病活动和LN之间的关系。结果抗Sm抗体阳性组出现肾损害高于抗Sm抗体阴性组(82.6%比55.3%,P<0.05)。两组 SLE疾病活动性均以中度活动比例最高,但各活动水平的比较无差异(P>0.05)。抗体阳性组肾脏病理Ⅲ、Ⅳ型中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抗Sm抗体与儿童SLE疾病活动程度无明显相关,但抗Sm抗体阳性患儿更易出现肾损伤且病理表现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管又飞  赵秀 《天津医药》1991,19(6):349-35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易于并发栓塞性血管病变。为探讨其发生机制,本文检测了16例患者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 SLE 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其 PAgT 明显增强(P<0.01);血浆ⅧR:Ag、Fn 浓度显著升高(P<0.01,0.05);APTT 明显延长(P<0.01)。而 ATⅢ:Ag、ATⅢ:C 及 Plg 无明显改变。3例并发血栓栓塞的患者,APTT 皆明显延长,PAgT、ⅧR:Ag 及血浆 Fn 水平都高于正常;而外周血小板计数均严重减少。本研究提示 SLE 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继发性促凝物质(血浆 Fn、ⅧR:Ag)增加而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可能是其易于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_3(MMP_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正常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血浆中MMP_3的水平。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血浆中 ,MMP_3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和正常对照组 (P<0.05)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中 ,出现临床肾损害和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血浆MMP_3水平分别明显高于无上述临床症状者 (P<0.01) ;而出现颊部红斑和 (或 )光敏感以及多发性关节炎的患者 ,与无上述症状的患者血浆中MMP_3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C3血症、低白蛋白血症、高IgG血症以及血肌酐升高的患者血浆中MMP_3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症状者 (P<0.05)。结论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MMP_3呈高水平表达 ,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性系统性病变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方法临床药师通过进行用药干预、监测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学服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性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8月住院的41例男性SLE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204例女性患儿中年龄匹配的41例进行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起病年龄、籍贯分布、家族史、首发临床表现、炎性指标及免疫学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常见首发临床表现均为发热、皮疹、浮肿和关节肌肉疼痛。组内对比发现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ESR)较C反应蛋白(CRP)的阳性率更高(P<0.05)。男女两组间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损害、心脏损害和神经精神狼疮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例男性和20例女性完善肾活检,两组病理分型均以郁型及以上为主。治疗上均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要药物。以SLEDAI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转归进行评价,好转率男87.8%(36例),女82.9%(34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男4.9%(2例),女12.2%(5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死亡患儿的起病年龄为(8.0±1.9)岁,显著低于总样本82例患儿的起病年龄的(11.2±2.5)岁(P<0.05)。结论:男性SLE患儿以发热、皮疹、浮肿和关节肌肉疼痛为常见首发表现,肾脏、血液、心脏、神经精神系统容易受累,狼疮肾炎以病理郁型及以上为主,起病年龄越小可能病情更危重。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合并感染的SLE患者的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病情活动性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SLE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51.4%,感染发生的常见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条件致病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多因素分析表明激素冲击治疗、年龄、应用广谱抗生素、住院时间延长、病情活动性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感染是SLE患者常见合并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特殊治疗方法、病情活动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可以改善SLE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董笑影  巩路  陈且峰  周蕾 《天津医药》2006,34(3):162-16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雌二醇(E2)刺激前后TNFα和IL-6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提取SLE患者(患者组)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PBMC,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在E2刺激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患者组有或无E2刺激的PBMC分泌的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E2刺激后PBMC分泌的TNFα水平低于无E2刺激时(P〈0.05),而对照组E2刺激前后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无E2刺激的PBMC分泌的IL-6水平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有E2刺激PBMC分泌的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BMC在E2刺激后分泌的IL-6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TNFα和IL-6水平可以作为SLE疾病活动的监测指标,高水平的E2对SLE的PBMC分泌TNFα和IL-6都有明显抑制作用。TNFα的降低可能提示为SLE活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