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存在于子宫肌层中,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大。该病虽然属于妇科良性疾病,但具有恶性肿瘤的某些生物学行为,其确切的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近几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多从恶性肿瘤发生的角度来探讨已成为该疾病研究的突破点。P53基因的突变或失活均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SP法来检测突变型P53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yclinD1/p16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CyclinD1/p16在异位内膜组(43例)、在位内膜组(43例)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7例)中的表达。结果 Cy-clinD1在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16蛋白在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位内膜组与在位内膜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yclinD1/p16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A)与p27蛋白的表达,探讨CyclinA及p27蛋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用Western-blot法定量检测CyclinA和p27在子宫腺肌病组、对照组(子宫肌瘤组)培养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组腺上皮细胞中Cycli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27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也可能与细胞周期调节失控导致细胞不正常生长,增殖活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组织减灭术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45例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根据是否有生育要求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无生育要求的观察组30例采用子宫腺肌病组织减灭术,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子宫腺肌病组织减灭术,对有生育要求的对照组15例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去除术及宫骶韧带切断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月经量、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变化,复发率。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96.95±6.74)min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05.41±13.3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17.35±9.35)m L少于对照组(154.30±12.76)m L;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32.54±11.28)h多于对照组(26.32±8.9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痛经评分(2±0.13)分,对照组痛经评分(4±0.19)分;观察组每天月经垫片(3±0.13)个,对照组每天月经垫片(5±1.12)个;观察组子宫体积(110.18±9.48)cm3,对照组(166.05±14.53)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26%;观察组均无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对照组术后辅助药物治疗12例(占80%)。结论子宫腺肌病组织减灭术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具有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可保留子宫,方法易掌握的优点。但其远期疗效,保留生育功能及手术方法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中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 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和MVD在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5).结论 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和MVD的高表达可能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凋亡基因蛋白(bcl-2)在子宫腺肌症中正位及异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58例子宫腺肌症正位及异位内膜ER、PR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腺肌症病例中,正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Bcl-2都有阳性表达,异位腺体上皮阳性率高于间质细胞(P〈0.05),异位内膜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位内膜(P〈0.05);且增生期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泌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腺肌症病例正位和异位内膜中ER、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异位内膜中ER、PR、bcl-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子宫腺肌症正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均有ER、PR和bcl-2的阳性表达,提示可能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软骨肉瘤中Notch1蛋白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软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软骨肉瘤46例,骨软骨瘤18例及正常骨组织10例.以SP法检测组织中Notch1及P16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Notch蛋白阳性表达为细胞膜和细胞浆内有棕黄色颗粒.在骨软骨瘤及软骨肉瘤中Notch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软骨组织(P<0.05),软骨肉瘤中Notch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P<0.05).Notch1蛋白在Ⅰ、Ⅱ、Ⅲ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软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逐渐增高(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为细胞核或/和细胞浆内有棕黄色颗粒出现.P16蛋白在正常软骨组织及骨软骨瘤中的均为阳性表达,在软骨肉瘤中阳性表达率为39.1% (18/46).软骨肉瘤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组织(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软骨肉瘤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 (11/16)、30%(6/20)和20%(1/10),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越低而降低(P<0.05).Notch1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积大小及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ch1蛋白高表达、P16蛋白低表达可能协同促进软骨肉瘤的恶性细胞的增殖能力,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27KIP1和P21WAF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27KIP1和P21WAF1在胃肠道间质瘤良性组、潜在恶性组、恶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5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27KIP1和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3%和54.5%。随着恶性潜能的增加,P27KIP1的阳性表达逐渐降低,P21WAF1的阳性表达逐渐增高,在良性组和潜在恶性组及恶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别。两者表达情况与患者GIST的肿瘤大小、有无坏死、组织学分型无关。结论 P27KIP1和P21WAF1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恶性潜能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冰己抑瘤丸对胶质瘤患者化疗敏感性及P21、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例确诊为神经脑胶质瘤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冰己抑瘤丸+替莫唑胺)30例、B组(汉防己+替莫唑胺)30例、C组(安慰剂+替莫唑胺)30例。对比3组总有效率、化疗敏感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分析治疗前后3组P21、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组总有效率、化疗敏感率高于B、C组(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B、C组(P〈0.05)。A组治疗后P21、V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C组(P〈0.05)。结论冰己抑瘤丸可提高胶质瘤患者化疗敏感性及治疗效果,抑制P21、VEGF表达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P14、P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P14、P16在56例宫颈鳞癌组织、20例CIN Ⅲ组织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14和P16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CIN Ⅲ组织和宫颈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P14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年龄、肿瘤大小或脉管有无癌栓无关(P>0.05);P16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 0.05),与临床分期、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或脉管有无癌栓无关(P>0.05).结论 P14、P16基因的高表达发生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阶段,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故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宫颈癌的临床筛查及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53、P63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标本46例、另选肿瘤旁肝硬化组织包埋蜡块20例和肝良性病切除肝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肝硬化、正常肝组织中P53和P63的表达,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P6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癌基因的作用,在低分化肝细胞癌及有淋巴转移组中呈高水平表达,P5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门脉癌栓浸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肝细胞癌中P53和P6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P6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癌基因的作用,P5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P53基因突变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与观察检测rasP21蛋白表达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单克隆免疫检测法对6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rasP2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rasP21蛋白表达量与鼻咽癌患者的恶化程度呈正比的关系,鼻咽癌患者rasP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0%,正常人鼻咽膜rasP2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8%,两者差距达32%,P < 0.05,表明不同临床分期患者rasP2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分期,随着恶化程度的增加,rasP21表达量上升.结论 检测rasP21蛋白表达对鼻咽癌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地进行探讨和学习. 相似文献
18.
卵巢上皮性瘤组织中C-erbB2、Ki67和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erbB2、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抑癌基因P5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124例卵巢肿瘤组织中(其中61例良性肿瘤,19例交界性肿瘤,44例恶性肿瘤)C-erbB2、Ki67和P53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及病理学的关系。结果(1)C-erbB2、Ki67和P53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均呈梯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Ki67与P53在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及黏液性癌组织(P<0.05)。(2)P53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3)C-erbB2 Ki67 P53联合表达与Ki67 P53联合表达在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erbB2、Ki67和P53蛋白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变的分子标志;Ki67和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卵巢上皮肿瘤鉴别诊断的客观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BRCA2及P21^waf的表达,探讨BRCA1、BRCAZ及P21^waf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及35例乳腺腺病组织中BRCA1、BRCA2及P21耐蛋白的表达。结果BRCA1在乳腺腺病及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7.14%(34/35)、71.11%(64/90)。BRCA1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年龄无相关性。BRCA2在二者中的表达率为91.43%(32/35)、73.33%(66/90)。BRCA2与患者年龄有相关性,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相关性。乳腺腺病组织中不表达P21^waf,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P21^waf表达率为57.78%(52/90)。BRCA1与P21^waf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BRCA1、BRCA2及P21^waf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在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及肝功能、HCV-RNA,探讨血清IL-21水平变化与肝功能各项参数及HCV-RNA的关系,研究IL-21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21的水平。同时检测患者HCV-RNA、肝功能等指标,并与患者的其他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显著高于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且其血清IL-21水平与ALT、AST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647,P〈0.01;r=0.591,P〈0.0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与HCV-RNA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L-21与慢性丙型肝炎肝脏炎症密切相关,是反应慢性丙型肝炎炎症程度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