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重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体重在10 kg以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体外循环(ECC)方法。方法:对临床106例体重在10 kg以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进行了ECC下的外科矫治术,ECC分为低温停跳组(Ⅰ)和常温不停跳组(Ⅱ);术中超滤组(Ⅲ)与非超滤组(Ⅳ)。结果:与停跳组(Ⅰ)相比,不停跳组(Ⅱ)ECC时间明显缩短(P<0.05),温度显著提高(P<0.001),总液体量显著减少(P<0.05);与非超滤组(Ⅳ)比,超滤组(Ⅲ)血液稀释度显著减小(P<0.001),稀释后HCT显著提高(P<0.001),术后呼吸极辅助时间明显缩短(P<0.05),胸腔引流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小婴儿手术中减少ECC预充量,选择合适的转流方法,积极超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67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园生  刘威 《广州医药》2000,31(5):16-17
目的: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疗效。方法:总结67例1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结果:左向右分流常见先天性心脏病50例,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的复杂先心病17例,术后死亡3例。结论:婴幼儿先心病应尽早手术治疗为宜,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尤为适合;术后强调持续保温、镇静、呼吸道通畅,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处理的注意事项,以减少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10kg以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婴幼儿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儿年龄11~26月,平均(19.4±8.5)月;体重5.5~10.0kg,平均(7.6±2.3)kg;室间隔缺损(VSD)20例,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肺动脉高压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3例。所有患儿均手术一期矫治,彻底纠正心内畸形,CPB转流时间32~110min,平均5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30min,平均22min;心脏全部自动复跳,均顺利脱机;l例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病死率4.5%,余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充分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操作熟练,重视体外循环管理、围手术期处理,尤其是新技术、新药的合理应用,都有助于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低体重先心病婴幼儿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22例低体重先心病婴幼儿进行了手术,对术前准备、外科技术、体外循环和术后ICU监护加强了重视和改进,并对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了分析.结果 手术死亡率5%,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7~78min(平均3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46min(平均22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3~90h(平均26.8h),术后住院时间10~17天(平均12天).结论 重视和改进术前、术中、术后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灌注特点。方法:52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均进行胶体预充。采用中度低温高流量灌注43例,深度低温低流量灌注8例,深低温停循环1例。采用泵灌法,4℃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38例,4℃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14例。22例病人于主动脉开放后进行超滤脱水,全部机血均回输。结果:体外转流/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8—157)/(11—113)分钟、心脏自动复跳率达96.2%(50/52),开放后室颤发生率达7.69%(4/52)。结论:⑦胶体预充时,减少预充量。②把握灌注技巧,稳定血流动力学。③4℃冷血停搏液优于传统的冷晶体停搏液。④积极预防灌注肺,提倡超滤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连续288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病儿年龄50d~36个月,平均(9.1±3.4)个月。体重3.5~10.0 kg,平均(6.5±1.1)kg。包括室间隔缺损或合并肺动脉高压、房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肺动脉狭窄、完全性房室隔缺损、单心室合并肺动脉狭窄、主肺动脉隔缺损、室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右室双出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结果:全组288例病儿,术后30d内死亡20例(7.1%),余均痊愈,顺利出院。随访265例,30d~24个月,无远期死亡,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对策.方法我院2001年1月~2003年6月连续手术治疗10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婴92例,男56例,女36例,平均月龄为(6.3±2.6)个月(2.5~12.7个月),平均体重为(6.8±1.2)kg(3.5~10.0 kg).室间隔缺损(VSD)55例(56.5%),法洛四联症8例(8.7%),房间隔缺损7例(7.6%),动脉导管未闭18例(19.6%),主动脉缩窄、单心室、右室双出口和假性动脉瘤各1例(1.1%).结果全组死亡2例,死亡率为2.2%.并发症呼吸机通气相关性肺炎3例(3.2%),残余VSD 2例(2.2%),暂时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应性肺高压危象、术后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假性动脉瘤形成伴乳糜胸各1例(1.1%).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幼儿期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符合婴幼儿生理特点的治疗对策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32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林  罗昭全  张伟  赵雄飞 《四川医学》2009,30(2):238-239
目的探讨对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文回顾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32例10kg以下低体重先心病婴幼儿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资料,对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了分析,并对术前准备、外科技术、体外循环和术后监护等围手术期处理进行了探讨、总结。结果全组术后住院死亡1例,病死率3.1%,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6~85(平均4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70(平均42)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4~72(平均16.5)h,术后住院时间7~15(平均9)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出血等。结论重视和改进术前、术中、术后的各个环节,是低体重婴幼儿心脏外科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2 kg以下低体重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5月~2004年10月手术纠治32例体重在12 kg以下危重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结果: 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6.3%,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机械通气(18±8.6) h,平均重症监护(4.5±1.5)天。随访2个月~2年,生存患儿心功能显著改善,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结论: 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低体重危重先心病患儿的外科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5 kg以下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VSD)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5kg以下VSD婴儿134例,年龄(3.9±1.9)月。患儿均于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同期合并畸形矫治术。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0.7%,死亡原因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术后并发肺炎14例,肺高压危象6例,肺不张4例,心律失常4例,低心排4例,胸腔积液1例。133例随访6个月~6年,生长发育良好;VSD残余分流2例,1年后超声心动图证实已自动愈合。结论:低体重婴儿VSD的外科治疗效果良好,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时机、正确合理的体外循环和手术方法、加强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0kg以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55例4-24个月龄、体重5-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外科手术治疗(53例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手术,2例动脉导管未闭直接结扎)。结果住院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误吸所致心脏骤停1例。结论对10kg以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时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68例体重小于10kg婴幼儿体外循环(CPB)下,先心病直视手术的临床工作进行总结。方法采用高流量灌注为主,132例为中度低温,36例复杂先心病应用深低温灌注技术。28例应用常规超滤,以减少组织细胞间隙水肿和炎性反应。采用全胶体去白细胞库血及抑肽酶预充,体外循环期间红细胞压积(HCT)多在25%左右,术中持续进行各项监测。结果死15例,占总数的8.25%;并发症35例,包括心律失常、低氧血症、肾功能衰竭、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结论CPB中要有良好平稳的灌注技巧,保持内环境平衡有效的循环灌注压力;婴幼儿CPB应以高流量灌注为主,预充应为全胶体并充分利尿。  相似文献   

13.
体质量小于10 kg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咏  肖颖彬  钟前进  陈林  王学锋  刘梅 《医学争鸣》2004,25(11):1005-1008
目的: 分析我院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的296例体质量低于10 kg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低体质量先心病患儿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在296例中,男177例,女119例,体质量3~10 kg,平均 (7.52±1.82) kg,年龄3 d~32 mo,平均(14.23±5.65) mo,其中体质量≤5 kg的23例(7.8%).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58例(19.6%);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38例(80.4%),后者主要用于简单心内畸形的矫治.比较心脏停跳与不停跳组在体外循环(CPB)期间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 全组死亡17例,死亡率5.7%.其中体质量≤5 kg患儿4例,死亡率17.4%(4/23),体质量>5 kg患儿13例,死亡率4.8%(13/273),两者之间相差显著(P<0.05).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死亡率为2.9%(7/238).死亡原因:10例复杂畸形的死亡患儿中,死于低心排6例、心律紊乱3例和呼吸衰竭1例;其他7例患儿死于低心排2例、心率紊乱3例和呼吸衰竭2例.结论:低体质量和畸形复杂是增加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安全应用于简单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在CPB管理方面优于婴幼儿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4.
5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5 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策略,以减少婴儿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 kg以下婴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的CPB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34例,年龄13 d至9个月,平均(3.71±2.25)个月、体质量2.5~5.0(4.23±0.59)kg;采用中低温中等流量CPB 18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3例、深低温低流量CPB(DHLF)9例、DHCA结合DHLF 4例;26例行超滤.结果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34例(100%),无严重心律紊乱;32例顺利停体外循环,无严重的CPB并发症.死亡4例,死亡率为11.8%.结论小预充、CPB中较高的血球压积(HCT)和胶体渗透压、充分静脉引流及与温度匹配的足够灌注流量、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脑保护是低体重儿成功CPB的关键,适时的超滤是减少CPB术后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年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病儿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0月共对288例体重10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行外科手术治疗,就其术后呼吸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病理解剖和生理特点认识的不断提高及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技术不断完善,近年来,婴幼儿心脏外科发展迅速,心脏直视手术的死亡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的外科治疗时机及时病变瓣膜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儿先心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外科治疗经过,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及感染控制情况。结果:16例康复出院,1例因早期右心衰竭死亡。结论:小儿先心病并感染性心内膜早期外科手术是必要的、有效的、瓣膜成形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措施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12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病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死亡14例,死亡率为12.50%;98例存活者随访3~36月,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生长发育良好;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酸血症、使用临时起搏器及Aristotle评分等多项围手术期指标与预后相关。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与患儿自身情况及手术中多个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附1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成活率,回顾分析了116例婴幼儿心脏病手术治疗情况。平均年龄(17.06±5.57)个月,平均体重(8.45±1.37)kg。病种有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61例,法乐四联症12例,动脉导管未闭35例,房间隔缺损2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2例,三房心、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房室管畸形及部分性房室管畸形各1例。除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外,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死亡7例,死亡率为6.03%。表明婴幼儿心肌有其特殊性,手术死亡率高,必须在手术时机、心肌保护、体外循环及术后监护诸方面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