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DSA诊断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SA诊断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诊断不明确的急性或慢性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穿刺右侧股动脉后,将5FYashiro导管选择性插管至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以及髂内动脉造影,对部分疑有病变部位以3F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造影有阳性发现时,保留靶血管内导管,将患者送往外科手术;对有栓塞适应证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止血。结果血管造影阳性率为66.67%(12/18);5例可见对比剂外溢,间接征象包括肿瘤血管及染色2例,血管性病变5例。6例DSA阴性。5例经导管栓塞后即刻止血。结论 DSA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胆道大出血的导管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术对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运用Seldinger技术对11例胆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急诊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和栓塞术,栓塞材料运用明胶海绵粒或明胶海绵粒加方纱线段。结果 7例胆道术后、1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1例肝脏外伤后及2例巨块型肝癌破裂后大出血的患者,行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有9例发现异常,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9例),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征(2例)和假性动脉瘤形成(4例)。经导管栓塞术后,11例患者出血均停止,2例导管治疗48小时后复发大出血。结论 胆道大出血的急诊导管治疗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导管治疗后保持胆道引流的通畅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介入诊断及治疗。方法 3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造影检查,查明原因的进行栓塞或外科手术止血,仍然不明原因的,于造影血管灌注加压素及立止血后,结合内科治疗。结果 有17例病人查明出血原因,介入或手术治疗后止血。19例不明原因的出血,灌注加压素及立止血后,结合内科治疗,15例止血。结论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造影能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对造影仍不明原因的出血,局部用止血药也能达到止血目的,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25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特殊检查(如纤维胃镜、结肠镜、气钡结肠造影、急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以及核素扫描)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和核素扫描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78.6%和86.4%,而气钡结肠造影的阳性率为67%,急诊结肠镜检查的阳性率仅为41%。结论 尽管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是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和核素扫描.但急诊肠道镜检查仍应为下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规检查。如果血管造影疑为肠血管性疾病出血时则应保留导管,术中注入亚甲兰有助于术中的定位诊断,且术中肠道镜检查也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下消化道大出血41例诊断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41例下消化道大出血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①41例中,29例有13种明确的出血病因,其中肠血管畸形8例。12例原因不明。②明确出血病因的29例中,18例借助纤维结肠镜、钡剂灌肠X线、核素显像或选择性腹腔内脏动脉造影获诊,8例经手术探查、2例经术后病检、1例依 赖临床资料建立诊断。经手术探查获诊者仅占27.6%。③3例进行了^99mTc-红细胞显像,9例进行了选择性腹腔内脏动脉造影,均获阳性发现,其中小肠良性肿瘤3例,肠血管畸形6例。结论 ①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繁多,除常见病因外,应注意肠道血管畸形。②剖腹探查对下消化道出血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有限,除非同时存在肠梗阻症状,腹部触及肿块或具有腹膜刺激征者,只要全身状况允许,均应进行核素显像和/或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方行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5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特殊检查(如纤维胃镜、结肠镜、气钡结肠造影、急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以及核素扫描)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和核素扫描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78.6%和86.4%,而气钡结肠造影的阳性率为67%,急诊结肠镜检查的阳性率仅为41%。结论尽管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是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和核素扫描,但急诊肠道镜检查仍应为下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规检查。如果血管造影疑为肠血管性疾病出血时则应保留导管,术中注入亚甲兰有助于术中的定位诊断,且术中肠道镜检查也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非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导管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导管治疗非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运用Seldinger技术对38例非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经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和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对常规造影无病变发现的患者进行药物诱导后造影;对有血管病变的部分患者进行外科术前介入定位。结果 本组31例造影发现异常,占76.3%;7例常规造影表现正常,但经药物诱导后3例发现病变;经导管超选择栓塞13例,占36.2%;对3例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外科术前定位;20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手术后的诊断与介入诊断的符合率为95%。结论 非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导管治疗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能达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
陆永良  顾凤元 《腹部外科》1997,10(5):219-220
作者自1988年1月至1995年1月,对38例经常规检查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作定位和/或定性诊断,出血诊断率84%(32/38)。31例手术治疗,送病理检查均明确病因。并提出选择性动脉造影后,动脉内留置导管,术中推注美蓝作定位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切除出血病变肠段。亦可用于经导管动脉内推注血管收缩性药物,作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9.
虽然,应激性溃疡与胃炎造成胃肠道大出血的发病率正在增高,但对其治疗仍十分不力。除非术前专门确定了出血部位,否则探查术可能遇到极大困难,并发生许多错误。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被成功地应用于术前出血的定位;而且,选择性动脉内注入血管收缩剂可以控制出血。 1970至1972年,作者对18例糜烂性胃炎与应激性溃疡造成上胃肠道出血的病人进行了紧急内脏血管造影。作者采用软质的、不透X线的聚乙烯导管给病人进行了腹腔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左胃动脉和十二指肠动脉做为次选择性动脉造影。作者还给6例病人动脉内注入血管收  相似文献   

10.
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分析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应用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指导注入栓塞剂达到止血目的。结果 11例患工行13次选择怀腹腔动脉造影及栓塞,10例获得满意止血效果。结论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脉影响结合介入栓塞入止血,能够使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患得到及时的定位诊断和迅速、有效的治疗,是处惠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影响诊疗的因素。方法对45例临床确诊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选择性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动脉后采用栓塞治疗或注射加压素治疗。结果 45例中37例发现出血征象,阳性率为82.22%(37/45)。对其中31例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治疗有效率为87.10%(27/31);6例注射加压素治疗,其中2例止血成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DSA不仅可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还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止血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内镜难治性胃肠道出血介入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1例内镜难治性胃肠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行出血动脉栓塞治疗,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结果血管造影发现出血阳性率为80.65%(25/31),28例行栓塞止血治疗,1次栓塞止血成功率75.00%(21/28),2次栓塞总成功率82.14%(23/28)。7例介入术后行外科手术,包括2例空肠间质瘤及5例胃恶性肿瘤。4例胃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术后30日内再发间断出血,其中2例因基础疾病致心肺衰竭死亡。除1例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患者栓塞止血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经支持治疗后恢复出院,余患者未出现严重胃肠缺血坏死。结论介入诊疗对胃肠道出血的诊断及止血治疗高效、安全,尤其对胃恶性肿瘤出血亦能取得良好效果,可作为内镜难治性胃肠道出血的一种较好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应用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指导注入栓塞剂达到止血目的.结果!!例患者共行!'次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栓塞, !%例获得满意止血效果.结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结合介入栓塞止血,能够使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得到及时的定位诊断和迅速、有效的治疗,是处理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7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方法对 1988年 5月至 2 0 0 1年 7月临床收治的 78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 ,将导管超选至出血动脉 ,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 ,共栓塞 86根动脉 ,其中胃左动脉 4根、胃十二指肠动脉2 1根、肠系膜上下动脉分支 5 9根、隔动脉 1根及肝动脉 1根。全部患者随访 1~ 10年。结果技术成功率 10 0 % (86 /86 ) ,立即止血 10 0 % (78/78) ,2 0 5 % (16 /78)复发出血。 78例患者中 71例出现腹痛、4 9例腹胀等轻微合并症。无胃肠道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定位准确、安全有效 ,同时为外科手术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5.
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10月以来采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来诊断及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13例。结果13例病人经14次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12例发现出血动脉,阳性率92%。  相似文献   

16.
DSA和介入栓塞术在急性动脉性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介入栓塞术对急性动脉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急性出血患者22例,包括肝脏损伤出血4例,产后大出血7例,人流术后出血2例,大咯血6例,消化道出血3例。对出血部位行选择性DSA,明确诊断及出血动脉后在超选择插管基础上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和/或聚乙烯醇颗粒。结果所有病例DSA均显示出血阳性征象,表现为造影剂外溢。22例栓塞治疗后出血均立即停止,随访3~24个月,1例大咯血患者在治疗后第4个月出血复发,遂行二次栓塞止血。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DSA对诊断急性出血有较高的价值;介入栓塞术微创、并发症少,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出血,宜作为急性出血治疗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入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