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纤维化与瘢痕组织形成可引起硬膜及神经根粘连、受压,导致术后残余症状.甚至手术失败。我院自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采用带蒂脂肪浅筋膜瓣移植,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纤维化与粘连,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手术临床较常见,目前多采用半椎板或开窗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毕取游离脂肪覆盖硬膜。但由于骶棘肌强大或脂肪片移动,仍会现硬膜及神经根与骶棘肌粘连在一起,牵拉硬膜和神经根,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症状复发的重要原因。为此,作者从1997年8月起,在腰椎间盘手术中采用此术式,经临床应用及随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志明 《成都医药》2005,31(1):30-30
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采用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手术治疗2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术中术后采取多种排除空气和预防空气进入颅内的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对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后外伤性气颅的防治方法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微创理念和微创技术在脊柱内镜外科领域的发展,单侧入路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UBED)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UBED通过双通道分离技术为操作通道和观察通道分离,在操作空间上赋于更大的范围和灵活度,同时关节镜摄像系统在持续地液体灌洗下视野清晰且操作安全[1]。UBED术在水介质作用下可清晰地显示神经根、硬膜囊,避免术中神经根的损伤和硬膜囊的撕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引起的椎管狭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对比。方法2003年4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腰椎管狭窄患者26例,其中腰椎峡部不连,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2例,骨性增生小关节突增生、黄韧带肥厚椎体失稳8例,合并腰问盆突出16例,行全椎板切除9例,全椎板切除TENOR或MaSSMIAMI系统椎弓根固定7例,半椎板切除,同时保留关节突行神经根管扩大术10例。结果经6月~3年的随访。优:占70%,良:占23%,中:占7%,差:占0%。结论全椎板切除术后,对脊柱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亦可发生脊柱后方软组织与硬膜粘连等,本组病例随访结果2例中等,均为全椎板切除术后。全椎板切除Tenor或MassMiami椎弓根内固定术,就很好的解决脊椎不稳定这一难题,且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较满意,半椎板切除,同时保留关节突行神经根管扩大术,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3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技术。结果 307例患者成功施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2例因椎管内严重粘连发生脑脊液漏,用棉片填塞,术后切口加压包扎,头高足低位卧床休息4~5d即停止脑脊液漏。其中1例发生2束神经束被钳出,随访1年9个月,患者下肢的功能无明显减弱。本研究随访3个月~2年,平均1年1个月,优199例,良96例,可9例,差5例。优良率为95.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技术具有微创、创伤小、出血少、看得清、取得净、神经根减压彻底、治疗时间短、相对安全、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特点,但也存在定位错误、出血、损伤硬膜囊或神经根、椎间隙感染、切口感染、硬膜外血肿、术后下肢放射痛加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张陆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2):38-39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和适应症。方法:采用后路椎同盘镜手术系统在C臂或X线下定位后,取腰背部后正中纵切口,长1.5cm.椎板开窗后置入内窥镜,在电视监视下解除嵌压硬膜、神经根的纤维软组织或骨性组织。结果:本组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16例,随访8~24个月,其中优186例,良21例,可9例,优良率95.83%(207/216)。结论:本术式能彻底解除嵌压硬膜及神经根的纤维软组织或骨性组织,出血少,创伤小,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88年3月~1989年10月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的病人,采用将注入地塞米松的皮下脂肪,置入被剥离的神经根周围及裸露的硬膜表面以防止术后粘连,经随访3个月~1.5年,效果满  相似文献   

9.
筋膜蒂岛状脂肪瓣移植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146医院骨科(山东临沂276003)刘茂文冯承臣陈沂民刘瑞军杨殿玉徐前锋脊柱外科手术中,椎板减压后无论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还是肿瘤或椎体骨折行内固定,术后神经根粘连和瘢痕形成压迫脊髓及硬膜囊,均是手术不理想的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腰椎神经根的形态、结构、走行及与比邻组织的正常解剖关系及病理改变后的变化特点,提高微创手术时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6具无脊柱疾患的成人腰骶椎段标本,依照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介入术及经椎弓根椎体介入术的习惯入路,分别对下腰部椎管和神经根后方冠状面、神经根管后壁、前壁及椎间盘横断面进行解剖及观察,并对有关数据进行测量。结合临床1200余例腰骶椎微创手术所见,相互印证。结果下腰部神经根自硬膜囊穿出后,随着序列的下降,与硬膜囊的夹角也随之减小,而出发点则随之升高,椎间孔的形态亦随之改变;在途径椎管内及椎间管内两个阶层中,前段一般不受退变及异常应力作用产生形变,增厚的黄韧带多为致病因,后段为纤维管道,不越过间盘组织,可能与骨退变及增生有更大的相关性。结论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后,因序列不同,出发点及角度均不同,与椎间盘及椎弓根关系亦不同,椎间隙、椎板间隙和椎间孔是微创手术的重要工作通道,因外伤或自身的增生退变或以合并存在的形式导致神经根与比邻组织关系亦会改变,微创操作亦应作及时的调整以解除症状,避免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56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回顾。结果54例术后均痊愈,2例出现硬膜下积液,无死亡病例。结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确诊的首选方法是颅脑CT,必要时辅以MRI检查;双侧钻单孔微创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院 2 0 0 3年 1月至 2 0 0 4年 4月采用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手术治疗 2 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中术后采取多种排除空气和预防空气进入颅内的措施 ,取得较好效果 ,现对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后外伤性气颅的防治方法加以总结。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相似文献   

13.
规范式护理程序在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纤维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是将传统的开放式椎间盘摘除术与内窥镜术相结合的一种脊柱微创手术。它具有适应证广,创伤小,出血少,减压彻底,利于保持腰椎节段的稳定性,术后卧床时间短,术后硬膜和神经根粘连轻,恢复快等优点。本科由2000年9月到2009年5月共开展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METRx系统按显微内窥镜下椎问盘髓核摘除术MED方法,经椎板间隙切除黄韧带、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充分减压硬膜囊和神经根,并根据改良功能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12 min,平均术中出血90 ml,平均住院日10.1 d,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其中优15例,良2例,可3例.结论 显微内窥镜下手术能够充分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较好地保持腰椎稳定结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脊柱三柱结构理论,设计了一种保留棘突切除部分椎板潜行椎管扩大的新术式。结果:术后随访2-48月,优良率为89.89%,术后卧床时间缩短为28天左右。结论:该术式保留棘突棘上韧带及关节突椎管潜行扩大,扩大的椎管能不遗漏压迫部位,恢复硬膜囊的转动以及神经根在仙隐窝和椎间孔部位正常滑动范围,而又相对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可不行脊柱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6.
韩东风  刁艺  曹垒 《江苏医药》2023,(3):260-263
目的 分析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式与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关系。方法 HICH患者124例分为行额颞顶部标准大骨瓣的去骨瓣减压术46例(A组)和额颞顶部马蹄瓣的去骨瓣减压术78例(B组),比较两组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分析HICH患者骨窗面积、骨窗最高水平面至头顶水平面的距离、骨窗最低水平面至中颅底的距离与硬膜下积液的关系。结果A组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高于B组(P<0.01)。HICH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比例随骨窗面积增大而增高(P<0.01),骨窗最高水平面至头顶水平面的距离越大,则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比例越低(P<0.01),骨窗最低水平面至中颅底的距离越小,则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比例越高(P<0.05)。结论 需在有效减压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去除的骨瓣相对位置并缩小其面积,从而更好预防HICH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根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3例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均给予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情况,并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23例患者的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时间增加VAS评分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比术前明显增加,但术后各时段的JOA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管减压术可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充分减压,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植骨内固定,可有效维持手术部位的稳定性,术后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损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腰胸段椎体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类损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结果 术中发现硬膜囊撕裂28例,同时合并马尾神经从裂口疝出8例;发现局部神经根卡压9例。急诊手术28例术后1年随访20例,神经功能均有恢复;1周内手术和1周以后手术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结论 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治疗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急诊手术,后路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一般是指在受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硬膜下积血,发病率占硬膜下血肿的25%。以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开颅血肿清除和颅骨钻孔引流,由于创伤大,易引起脑实质损伤、颅内感染、颅内血肿等并发症,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我科自1998年2月~2002年6月采用微创碎吸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3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中常见的硬膜囊撕裂位置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70岁以上接受腰椎后路手术患者151例,其中行腰椎后路术中有硬膜囊撕裂34例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方法。结果术中硬膜囊撕裂发生率为22.5%,17例位于硬膜囊后外侧,9例位于根袖,5例位于硬膜囊外侧,3例位于硬膜囊腹侧。结论70岁以上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中硬膜囊撕裂发生率较高,位置常见于硬膜囊后外侧及根袖。应熟练掌握脊柱解剖结构、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及在术中精细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