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浆中心钠素(ANP)的浓度。方法对在湘岳医院2002~2003年间住院的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取静脉血2ml,采用放射免疫技术非平衡法,在γ计数器上直接测定血浆ANP的浓度。同时与健康者作对照。结果急性、慢性、巨脾型晚期和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等患者均高于对照组,急性(P<0.01);慢性(P<0.01);巨脾型晚期(P<0.05);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P<0.01)。而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与慢性、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脾型晚期与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与急性、慢性与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体感染血吸虫后,血浆中ANP的含量升高,其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将71例胆囊炎患者(均经B超检查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4~66岁,其中急性胆囊炎12例,慢性胆囊炎22例,慢性结石胆囊炎2例。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2~68岁,其中急性胆囊炎5例,慢性胆囊炎20例。中医辨证:治疗组肝气郁滞型22例,湿热蕴困型14例;对照组肝气郁滞型15例,湿热蕴困型10例。 治疗方法:均应用抗生素和中药治疗。肝气郁滞型给以清胆行气汤;湿热蕴困型给以清胆利湿汤。治疗组加用复方氨基酸250ml,每日1次中速  相似文献   

3.
<正>【据《J Clin Virol》2014年2月报道】题:比较慢性和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戊型肝炎感染的后果:香港3所地区医院的10年回顾性研究(作者Chow CW等)在香港,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成为近来最常见的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多数为基因型4型戊型肝炎病毒。中国大陆的研究表明:和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感染急性戊型肝炎病毒会产生更坏的后果。在印度,基因型1型戊型肝炎病毒更为流行,慢性肝损伤(包括乙型肝炎)患者合并戊肝时更易发生肝衰竭。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军澳医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用7S-丙种球蛋白制剂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本组18例,其中男7、女11例,年龄18~74岁。急性ITP 2例;慢性ITP16例,其中4例已行脾切除术。全部患者均给予免疫球蛋白0.4g/kg静脉注射,连用5天为1个疗程,其中6例使用过2个疗程。如以血小板数升高至少为治疗前的两倍,总数不少于5万/mm~3为治疗有效,则2例急性ITP中有1例、12例慢性ITP未行脾切除者中有7例、4例慢性ITP已行脾切除者全部治疗有效。于治疗后第4~5天血小板数达到峰值。1例急性ITP完全缓解;慢性型的疗效是暂时的,持续18~25天。5例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2月在达县人民医院就诊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值、心率、呼吸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89.3%)高于对照组(67.9%)(P<0.05)。治疗组患者Pa O2、p H值均高于对照组,Pa CO2、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2例患者转为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患者停用无创呼吸机;对照组有7例患者转为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气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由于患者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本病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慢性型患者约90%为成人,其治疗目前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和脾切除为主要措施,但约15%~30%对激素和脾切除治疗无效或不能为患者接受(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此种难治性ITP 的治疗现已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问题。本文就其治疗现况作一概述。ITP 的治疗方法一、激素和脾切除治疗无效,血小板计数(BPC)不能维持安全范围[(20~30)×10~9/L]的患者,可采用下述治疗。1.长春生物碱早期研究用长春花碱(VLB)或长春新碱(VCR)静脉注射,10/88例(11.4%)完全缓解持续0.5~4年,31/88例有暂时疗效,47例无效。另报道6/28例完全缓解。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蒋景芹  高晓荣 《山东医药》2005,45(20):39-39
1999年1月~2004年2月,我们对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鼻(面)罩式无创通气,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过程和结局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大多数HCV病人会发生慢性肝病,约25%的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性丙肝)病人在3~20年内会发生肝硬化,出现晚期肝病的并发症,包括肝衰竭、门脉高压症和肝细胞癌。本文主要综述干扰素(IFN)治疗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1.急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急性丙型肝炎(简称急性丙肝)的特点是7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肝炎,在急性病变期间有效地治疗可以防止进展为慢性化。目前使用不同型和不同剂量的IFN治疗急性丙肝时,判断治疗反应的标准是检测HCV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控制收缩压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加重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CHF急性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28例)。急性发作期,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吗啡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控制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CHF急性发作前后1h、2h和3h的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及治疗效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8.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2,P=0.04);治疗后实验组HR、RR和SpO2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制收缩压可以明显改善CHF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黄芪注射液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在门诊对45例单纯型缓解期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患者肌注黄芪注射液,并设对照组观察,发现黄芪注射液能较好地预防慢支的急性发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81例单纯型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50~65岁,平均59岁;病程5~14年,平均8...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强力宁(浙江海宁制药厂生产)治疗病毒性肝炎460例,疗效显著,现予报道。一、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本组460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临床分型依据198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方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0例,急性黄疸型56例,慢性迁延型(CPH)52例,慢性活动型(CAH)102例,亚急性重型20例;男182例,女48例,年龄7~70岁;对照组230例,性别和各型肝炎病例数均与治疗组相同。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强力宁60~100ml,加10%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一次,1~3月为一  相似文献   

12.
176例急性乙型肝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以同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型)作为对照,观察176例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病毒学标志及治疗结果,并调查其传播途径。结果急性乙型肝炎除有少部分(19%)发热外,其发病时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均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型)极为相似,经常规护肝治疗后,急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均较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型)恢复快(P<0.05),其HBsAg及HBV DNA均在四个月内阴转。17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性接触传播者为98例,占55.7%。结论成人急性乙型肝炎一般预后好,是否应抗病毒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杜绝不洁性交,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阻止目前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瑾  李桂娟  常丽霞 《内科》2014,(5):564-56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为观察组,选择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缓解期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值;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CRP值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值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RP明显增高,而经治疗后,病情好转,CRP值明显下降,故CRP的检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恶化提供较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同时又可作为观察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支气管哮喘组)和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单纯型慢支组)各21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30mg/d或相当剂量的氢化可的松。3组研究对象均采用荧光酶标法pharmaciaCAP检测系统测定治疗前、后血清ECP及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结果3组研究对象治疗前ECP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两比较支气管哮喘组与单纯型慢支组,支气管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亦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单纯型慢支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患者治疗前、后ECP间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支气管哮喘患者FEV1治疗前(62±12)与治疗周后(79±1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清ECP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一项特异指标,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其水平,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钟宁  刘传芳 《山东医药》2003,43(22):43-4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包括急性型和慢性型 ,患者常出现全身皮肤粘膜紫癜及出血倾向 ,部分急性型 ITP患者可出现鼻、牙龈 ,甚至是颅脑、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为尽快使这类患者血小板增加 ,减少出血 ,我们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 ITP患者 2 3例 ,并对其近期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 3例患者中 ,男 6例 ,女 17例 ,年龄 12~ 6 7岁 ,均符合 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出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病时间 5天至 14年。治疗前血小板 8~ 47× 10 9/ L。急性 ITP15例 ,其中 6例治疗前未用其他…  相似文献   

16.
郭玉延  王磊 《山东医药》1997,37(1):56-56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丙型肝炎(下称丙肝)的发病机理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直接致病和免疫损伤有关。与乙型肝炎相比,丙肝的肝损害较轻;但易发生慢性化,50%~80%的患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炎,且自然缓解者少见;约20%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干扰素(IFN)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经用于丙肝患者治疗,取得了肯定疗效。1 急性丙肝 急性丙肝易发生慢性化,应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阻断其慢性化过程。一般认为,急性丙肝经一般治疗3个月后ALT仍异常者,可采用IFN治疗。但也有学者认为,及早应用IFN可防止约1/3的患者向慢性化发展,使治愈率提高到60%~80%,慢性化率降至30%以下。常用剂量为3~6MU/次,3次/W,疗程为6~12周。2 慢性丙肝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IFN可有效地抑制慢性丙肝的进展,使多数患者病情缓解,ALT及HCV—RNA水平降低,肝组织学改善。另外,IFN还有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对伴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血浆B型利尿钠肽(BNP)及尿酸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急性发作患者58例,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单纯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29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别嘌呤醇治疗。治疗12 w后,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分析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NP、尿酸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BNP、血尿酸、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急性发作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别嘌呤醇疗效较好,改善患者血浆BNP及尿酸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胸腺瘤是前纵隔最常见肿瘤 ,其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类、外科治疗方式、术后辅助治疗等问题目前仍有争议。1 984年 3月~ 1 999年 1月我院收治胸腺瘤患者 6 5例 ,现就其外科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8例 ,女 2 7例 ;年龄 2 0~ 70岁( 2 5~ 6 0岁者 5 6例 ) ;病程 1周~ 4年。其中临床无症状经查体发现者 2 4例 ,有胸闷、胸痛、咳嗽等 2 0例 ,有眼睑下垂、全身乏力、吞咽困难等重症肌无力症者 1 5例。Osseimen分型 : 型 (眼肌型 ) 2例 , a 型 (轻度全身型 ) 3例 , b型 (中度全身型 ) 7例 , 型 (急性暴发型 ) 1例 , 型 (慢性全…  相似文献   

19.
疗效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治疗ITP 的首选药物。激素对急性型ITP 疗效好,控制出血的作用最明显,较大剂量能提高血小板数。激素治疗后,60~90%的病例在6周至6月内痊愈,部分转为慢性型。对慢性型,激素疗效稍差,20~25%完全缓解,34~60%部  相似文献   

20.
我院应用环孢菌素 (CSA)免疫抑制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31例 ,疗效较好 ,现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31例 ,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17例。年龄 8~ 45岁。按 1987宝鸡全国再障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 ,其中急性再障 (SAA- 型 ) 6例 ,慢性重型 (SAA- 型 ) 5例 ,慢性再障 (CAA) 2 0例。上述病例曾应用雄性激素治疗 6个月以上无效 ,其中 1例曾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 G)治疗无效。治疗药物用 CSA3~ 5 mg/ (kg· d) ,连续服用 3个月 ,如无效则停用 ,有效则再继续服用 3个月。所有病例均加用康力龙、复方皂矾丸及成份输血。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