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例拔除T管致胆漏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卫星 《河北医学》2002,8(12):1073-1075
目的:探讨拔T管致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对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19例拔T管致胆漏的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首选非手术治疗,3例中转手术治疗非手术治愈率为84%(16/19),3例手术病人亦治愈,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拔T管致胆漏与病人的全身情况及术中、术后细小环节的技术操作是否严格要求及是否规范有关。胆漏发生后应视胆漏大小、病情轻重选择非手术与手术治疗。预防应从手术前、中、后三个环节着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10年12 月收治的22例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 肝毛细胆管和副肝管损伤14例,胆总管损伤2例,胆囊管残端瘘2例,T管早期脱落1例,拔T管后胆瘘2例,T管堵塞致T管旁漏1例.保守治疗16例,再手术治疗5例,除1例转院外其余均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多发生在胆囊切除术,胆道手术及拔T管后,主要与解剖变异,炎症粘连,操作不当及患者全身情况等因素有关.大部分胆漏可经非手术方法治愈,少数须再手术治疗.胆漏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3.
吴文军  张银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822-3823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至2006年收治的11例拔T管后胆漏患者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10例首选非手术治疗,其中9例治愈,1例经非手术治疗观察效果不佳,转手术治愈,1例首选急诊手术治愈。结论:拔T管后胆漏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胆漏及腹膜炎的情况、病情轻重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9年我院出现的5例拔T管后胆漏患者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3例首选非手术治疗治愈,2例经非手术治疗观察效果不佳,转手术治愈.结论:拔T管后胆漏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腹膜炎的情况、病情轻重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T管拔除后胆漏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重新认识T管拔除后胆漏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6例T管拔除后胆漏患者治疗过程。结果 36例中28例保守治疗治愈,其中19例行瘘道内尿管引流治愈,6例行穿刺或置管引流治愈。8例手术治疗,无死亡。非手术治愈率77.8%,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平均值25%。结论 根据“置尿管瘘道内引流、穿刺或置管引流、手术治疗”三步处理方案,大部分拔T管后胆漏患者可行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95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2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管切口漏胆13例,其中4例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9例联合内镜乳头切开和鼻胆管引流治愈。术后T管早期滑脱4例和常规拔T管4例均导致胆汁性腹膜炎,经再次手术置T管和腹腔引流管治愈。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管切口漏胆、术后T管早期滑脱和T管瘘道形成不全是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保持或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和胆管引流是治疗胆漏的主要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因拔T管所致胆漏、腹膜炎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因窦道穿孔胆漏较小重新置管引流;3例因窦道断裂或窦道形成不完全,用胆道镜寻见胆管壁上的漏口进入胆管,在导丝引导下重新置管引流;1例单纯行腹腔引流术;1例行腹腔引流加内镜鼻胆管引流;1例再次行手术引流治疗。结果: 13例试夹管后拔管均成功,治愈出院。结论: 拔T管后致胆漏、腹膜炎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胆漏、腹膜炎的情况决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型引流管拔除后致胆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收治的T型管拔除后致胆漏12例临床资料。结果10例经保守治疗和体外置管或联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治愈,非手术率83%(10/12),2例经手术治疗治愈,手术率17%(2/12)。全组治愈率100%(12/12),死亡率0%(0/12)。结论T型管拔除后致胆漏的原因是多种因素所致,需综合考虑,全面预防;T管拔除后胆漏首选保守治疗和体外置管或联合内镜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仍是有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漏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9年6例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拔除T型引流管出现胆漏的情况,提出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结果:4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痊愈,2例患者行再次开腹置管引流术。结论:拔T管后胆漏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胆漏及腹膜炎的情况、病情轻重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陶革方  吴海明 《浙江医学》1999,21(11):693-694
T管引流是胆总管探查术后最常用且较安全的引流方法,而拔T管后胆漏是T管引流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们三家医院1988年~1997年共行带T管引流的胆道手术2556例,发生拔T管后胆漏所致胆汁性腹膜炎23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9~76岁。原发病除2例为胆道肿瘤外,其余均为胆道结石、感染等良性疾病。全组病例拔T管前常规作T管造影及夹管试验,未见异常。拔管时间为术后14~25d,均于拔管当天出现右上腹持续性剧痛,经腹穿抽得胆汁样液体而确诊。其中8例经原T管窦道插入导尿管引流行保守治疗治愈,余15例均在发生胆漏后12h内手术探查,行胆道、腹腔引流等处理而治愈 讨论 1.发生原因:拔T管后发生胆漏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手段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昆明地区开展肝移植的医院1999年6月至2006年2月完成的10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13例出现胆道并发症(包括胆漏,胆道狭窄,胆道结石及胆道铸型综合征等),6例经微创胆道外科手段确诊,8例行微创方法治疗,包括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后胆管气囊扩张、胆道置支撑管1例,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引流(EST)3例,B超下经皮置外引管流1例,经T管电子胆道镜取石冲洗2例,内镜下鼻胆管外引流(ENBD)1例.结果13例术后胆道并发症中6例经微创手段确诊,8例中6例行微创方法治愈,治愈率为75%.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复杂,治疗相对困难,应首先考虑微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重视ERCP等微创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做好预防工作. 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整群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期间该院收治的3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回顾性分析入组病例临床资料,总结胆管损伤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入组320例患者中胆管损伤共计11例,经临床对症救治后治愈9例,另行肝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1例患者术后伴有发热以及胆漏症状, 临床采取引流处理后治愈;1例胆管损伤病例于术后发现,行肝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时发生胆漏,给予引流后治愈.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中胆管损伤较为常见,术者应严格、系统地训练腹腔镜操作技术,熟悉并掌握胆管解剖以及变异知识,手术过程中应高度警惕胆管损伤,细致辨认肝外三管,做好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 Y  He XS  Zhu XF  Wang GD  Wang DP  Ju WQ  Wu LW  Hu AB  Tai Q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05-107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及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的36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68例肝移植患者中与胆道相关的并发症共36例,发生率为9.8%(36/368);其中单纯吻合口胆瘘7例,误伤和遗漏副肝管所致胆瘘1例,吻合口狭窄5例,肝内胆管狭窄3例,胆管扭曲继发胆道狭窄1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瘘后继发胆道狭窄2例,胆道狭窄合并肝内胆汁瘤形成2例,胆道狭窄合并胆泥形成2例,胆道铸型综合征5例,胆道出血1例,肝内脓肿3例及括约肌功能失调2例。所有36例发生胆道并发症患者中,23例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13例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其中7例为接受再次肝脏移植。所有因胆道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严重胆道感染和腹腔感染,占该组肝移植患者死亡的13.9%。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临床处理棘手,应注重预防。胆道并发症大多可经非手术治疗而获得满意的疗效;如经反复多次放射和内窥镜治疗无效以及同时伴有肝动脉栓塞或狭窄且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或行再次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总结胆囊切除术后或拔除“T”管术后发生胆漏9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6例。结果 1例因合并十二指肠瘘、肾衰、心肌梗死而死亡,8例治愈。结论 胆漏发生主要与炎症、解剖变异和解剖不细致或拔除“T”管有关。预防上应规范术中操作,延长常规拔除“T”管时间。治疗应视腹膜炎程度和胆汁流量大小采取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张正祥  周茂松 《吉林医学》2012,33(20):4349-4350
目的:分析胆道手术后"T"型管引流异常的原因及治疗,以提高诊疗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胆道手术后"T"型管发生引流异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例引流异常增多,4例引流异常减少,2例引流血性胆汁。结果:全部患者在找到病因后给予针对性处理,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胆总管下端残留结石嵌顿转外院行EST取石术,其余12例经积极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T"型管引流异常患者应积极查找原因,一旦发生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病情多能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6.
胆漏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非手术,4例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非手术治愈率为80%。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T管拔出后,主要与肝外胆道的解剖变异、炎症、粘连等病理改变和操作不仔细有关,预防应从首次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着手,依据胆漏量多少、病情轻重选择非手术和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诊治的12例胆管损伤。结果 12例中8例为术中发现;7例见病理及解剖异常。肝、胆总管破损5例,结扎切断7例。分别行修补、胆管端端吻合T管支架引流及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再手术1例。全组治愈。结论 提高对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高危因素的认识,仔细辨认并解剖Calot三角,必要时行胆囊及其颈部的特殊处理,有助于减少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干预的胆道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十二指肠镜在胆道术后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胆道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24例,结石残留12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取石成功率为94.4%。3例胆漏患者中1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1例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内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后开腹手术治愈。4例胆总管损伤狭窄患者中2例行鼻胆管引流后,经再次手术治愈,2例置入塑料胆道支架,症状消失。4例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中3例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消失,1例无效。3例盲袢综合征患者中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改善。ERCP发现遗漏胆总管下端肿瘤3例。十二指肠镜术后并发胰腺炎2例,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5.36%,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胆道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残留是内镜干预最常见的适应证,十二指肠镜治疗部分胆漏和胆总管良性狭窄有效,对胆道术后遗留病变的识别和处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