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亚春  王立  李晶 《黑龙江医学》2001,25(7):503-504
目的 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 4 6 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 因良性病变及非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绝经后阴道出血占 71 2 % ,恶性肿瘤占 18 8%。患者出血时年龄大、绝经年限长 ,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 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应注重常规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以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可以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明确高原地区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6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中,阴道炎最多,占30.34%(81/267),其次宫颈炎,占21.35%(57/267),恶性肿瘤逐年减少,占9.73%(26/267),但随年龄增长,绝经时间延长,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大。结论: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应重视常规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作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2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治荣 《右江医学》2004,32(2):137-138
目的 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及阴道出血距绝经的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 2 2 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检查 ,分析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原因 ,以及绝经后阴道出血距绝经的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构成比 :生殖器炎症 5 2 .9% ,非器质性疾病 2 4.2 % ,良性疾病 12 .1% ,恶性肿瘤 10 .8% ,绝经后阴道出血距绝经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具有高度相关性 ,且呈正相关关系 (r =0 .90 7,P <0 .0 5 )。结论 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生殖器炎症 ,绝经时间越长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发病率越高。绝经后早期开展定期妇科检查 ,能及早发现并及时诊治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绝经后出血的病因、病理类型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16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分别是炎症(包括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息肉)(24.26%)、功能性子宫内膜(67.46%)、恶性肿瘤(7.1%).从病理类型分析:功能性子宫内膜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者最多,绝经10年以上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升高(8/30)26.67%.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病因复杂,要重视临床症状及初步检查,明确病因.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越大,绝经年限愈长,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  相似文献   

5.
14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症状之一.过去一直认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是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征兆,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绝经后出血与老年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无关.为了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现就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诊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16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6):108-109
目的探讨绝经后出血的病因、病理类型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6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分别是炎症(包括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息肉)(24.26%)、功能性子宫内膜(67.46%)、恶性肿瘤(7.1%)。从病理类型分析:功能性子宫内膜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者最多,绝经10年以上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升高(8/30)26.67%。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病因复杂,要重视临床症状及初步检查,明确病因。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越大,绝经年限愈长,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阴道出血224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2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分析是以良性肿瘤和非器质性疾病为主,而恶性肿瘤占11.25%。患者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结论: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要做到早检查、早确诊、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祝惠兰 《右江医学》2002,30(6):505-505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绝经年限与出血时间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内分泌失调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占 42 .60 % ;其次是炎症 ,占 3 0 .3 9% ;恶性肿瘤占 2 3 .12 % ,且患者年龄越大 ,绝经时间越长 ,出血时间越长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结论 :要重视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的体检工作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早期诊断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4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理诊断依次为非器质性病变96例(39.4%),良性病变124例(50.4%),恶性肿瘤23例(10.6%)。患者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病因复杂、多样,临床应根据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综合诊断,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莫捷 《微创医学》2003,22(6):858-859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分析23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生殖器炎症占43.2%,非器质性病变占28.4%,恶性肿瘤占9.3%.结论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生殖器炎症,但随着年龄增长、绝经时间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我院外科1986-1995诊断的小肠大出血23例,急性坏死性肠炎和肿瘤是最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采用常规检查,如钡餐、钡灌肠、纤维胃镜检查排除食道、胃、十二指肠球部、胆道和大肠出血后考虑为小肠出血,部分病人术前采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帮助定位诊断。术中常规手法检查不能明确病变部位时采用术中肠镜检查或分段盐水灌水透光检查,找到出血部位后,20例切除病灶。作者认为治疗小肠出血的外科技术并非难事,而困难在于明确出血来源于何处。本文对小肠大出血的定位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胃癌根治术后出血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第一次手术时间、切除范围、重建方式、联合脏器切除情况、出血间隔时间、出血部位、出血原因、术中处理方案、其他并发症及二次手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根据术后出血部位将患者分为腹腔内出血和消化道内出血2组,对比2组患者上述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36例患者出血发生于术后1~247 h,其中29例立即再手术,7例保守治疗无效再手术。术中探查明确血管活动性出血18例,予血管结扎或缝扎;脾脏出血1例,予脾脏切除;腹腔积血10例,予积血清除、充分引流处理;消化道内出血7例,予加固、缝扎处理。1例患者二次手术后2 d因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并发胰瘘,1例并发肺炎,该3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1例术后伤口裂开重新缝合后愈合出院;其余患者二术手术治疗后均无继续出血表现,顺利出院。腹腔内出血组(29例)和消化道内出血组(7例)患者在年龄、BMI、性别、第1次手术时间、重建方式、二次手术后住院时间、联合脏器切除、出血间隔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切除范围方面,腹腔内出血组2例(6.9%)行近端胃大部分切除、5例(17.2%)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17例(58.6%)行全胃切除、5例(17.2%)行残胃切除,消化道内出血组分别为0例、5例(71.4%)、2例(28.6%)、0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胃切除术后出血可表现为消化道内出血、腹腔内出血,积极再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应吸取的教训和处理对策。方法对5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7例再次手术,治愈33例(89.2%),死亡4例(10.8%);经腹腔内动脉插管介入治疗2例,止血成功1例,另1例再行手术治愈;非手术治疗18例,治愈10例(55.6%),死亡8例(44.4%)。12例死亡病人再次出血距首次手术时间均在48h内。结论对该类病人采取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关键是寻找再出血的部位和原因以及用非手术疗法止血,并掌握好再手术的时机和正确的探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愈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48.95),食道静脉曲张(20.9%)、胃癌(14.0%),胃粘膜病变(14.0%),以及十二指肠憩室(2.3%),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1)无症状黑便为首发者占相关比例;(2)消化性溃疡以胃溃疡多见,部分以胃体部位为主;(3)解热镇痛药是重要原因之一。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疾病的急重着,积极的内科治疗和及时手术,能使大多数病人的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行动脉栓塞对泌尿系大出血的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泌尿系大出血患者45例,其中外伤性肾出血26例、经皮肾镜术后出血11例、膀胱癌大出血8例。结果:45例患者中非医源性肾损伤26例,21例栓塞后第1d出血停止,肉眼血尿消失,3例术后第3-5d肉眼血尿逐渐消失。11例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中,7例为穿刺误伤小动脉出血,3例穿刺误伤小动脉并伴动脉瘤及动静脉瘘形成。8例膀胱肿瘤大出血患者栓塞后均在清除血块后尿呈洗肉水样并逐渐转清亮。结论:泌尿系急性大出血采用急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是一种积极、有效、快速、安全的止血措施,疗效显著,且能最大限度保留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发生静脉破裂出血风险大,预后不同。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其控制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7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分析临床各项指标及内镜指标与出血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的预测因素。针对出血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分析临床各项指标及内镜指标与控制出血成功与否的关系。结果 27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113例(41.54%)合并出血,159例(58.46%)未发生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感染、曲张静脉的美国分级、红色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红色征是出血的预测因素。控制出血成功组与失败组在肝功能CTP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红色征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预测重要参考因素,而肝功能CTP评分与控制出血成功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212例绝经一年以上的子宫出血病例进行宫颈刮片时,宫颈活检,宫内膜诊刮,并分析其临床与病理关系。结果 其病理诊断分别是生殖器炎症占46.22%,功能性子宫出血占27.36%,恶性肿瘤占12.74%,其他良性病变占13.68%。结论 引起子宫出血最多的原因是生殖器炎症。年老绝经年限愈长的妇女,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愈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浆D-二聚体在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疾病的变化特点。方法 运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3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25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出血,26例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52例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结果 消化道良性溃疡出血血浆D-二聚体在正常范围,消化道肿瘤出血组升高,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明显升高。结论 D-二聚体的测定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大出血的原因及相应预防。方法选择本院接受PPH术式的术后大出血患者46例进行分析,总结PPH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本组753例中46例发生大出血,其中术后24 h以内的32例,大于24 h的14例,其中有2例为术后超过15天;镜检发现吻合口广泛渗血的有11例,予0.1%肾上腺素5~6 mL注入到直肠内,同时予纱布包裹排气管置于吻合口,观察一段时间可视出血情况可予重复使用;搏动性出血的有35例,均予可吸收肠线做8字缝合止血。所有术后出血患者经处理均未再发生出血。结论手术者经验、肛管直肠吻合器的质量及有效使用次数、术后大便的干燥、感染等因素均是该术式大出血的原因,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原因提前干预做好预防工作,对于已大出血者应采用多种止血方法,以达到准确、快速止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行鼻内镜检查,以电凝止血结合可吸收材料微创填塞鼻腔治疗。结果:26例一次治愈,1例行二次治疗痊愈,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难治性鼻出血的常见出血部位以嗅裂区和下鼻道后端多见,鼻内镜检查可准确定位出血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止血治疗,是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