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初步评价心腔内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对心肌激动及传导的显像功能。方法10只开胸犬心室起搏前后,采用心腔内TDI加速度图模式,分别观察窦性心律和室性心律时房、室间隔与室壁的加速度分布变化。结果心腔内TDI加速度图模式可检测到窦性心律时房、室间隔的加速度增高区域的分布与下移过程;心室起搏时检测到的最早的高加速度区与起搏电极放置部位相一致。结论心腔内TDI技术能够实时显示与心肌电活动密切相关的机械运动,从而使观察心肌兴奋的发生和传导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分辨力心内超声组织组织勒显像技术标测心脏传导系统心肌电兴奋诱导心肌收缩的可行性和应用范围。方法 用5条狗开胸模型,通过11F血管鞘从右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插入10F心内超声导管分别置留于上腔静脉、右心房和右心室,刺激电极随机置入心室壁内(心外膜下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应用二维灰阶超声观察并测量窦房结、右心房壁、房室交界区,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的解剖结构;采用心内超声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获取窦性心律上述各点的二维、M型心肌速度和加速度图像;在心室起搏时记录心肌速度和加速度起始的分布,其心肌机械兴奋的空间部位和时相分别与刺激电极的部位与电刺激时相比较。结果 心内起声清晰显示窦房结、心房壁、房室交界是区和室室间隔及心室游离壁的细微解剖结构。心电图P波起始后,窦房结区域内速度和加速度明显增高,窦性尽律心房壁心肌收缩和舒张期为均匀一致速度和加速度分布,心电图P-R间期内,房室交界区心肌速度或加速度增高起始于其上部并向下分布传导至室间隔上部,心电图QRS波起始处,室间隔内心肌速度和加速度分布呈“Y”字形,人工电刺激诱导心肌速度和加速度增高的起始点位于电刺激局部,直径小于5mm;心肌机械收缩延迟小于7 s(帧频为140帧/s);心室壁内心肌速度和加速度传播分布呈同心圆状。结论 心内超声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能够实时同步精确标测心脏传导系统解剖和与电活动相关的心肌机械运动,此超声成像技术对心律扮演的诊断和治疗具重要潜在影响。有助于准确指导心脏介入治疗,观察心室壁内心肌速度和加速度时间顺序的分布和大小变化,有可能提示心室心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tissueimaging,DTI)技术对异位激动及收缩顺序评价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使用AcusonSequoiaC256仪器,观察9只杂种开胸犬的心脏活动,异位起搏电极安置于左室后壁乳头肌水平。结果异位起搏时,心肌最早激动点与电极安置部位一致,其传导顺序与窦性激动明显不同,各室壁不同区域收缩顺序不一致。结论DTI可定位心室异位激动起源,评价心肌激动收缩顺序。DTI技术无创、安全、可重复的特点,可以使其作为电生理检查的补充,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心腔内超声的适用切面。方法应用AcuNav心腔内超声探头对9只实验犬进行心脏成像检查。结果探头分别在右房、房室环、右室内3个节段,以不同角度成像,可以完成对整个心脏的扫查获得相应心内结构。结论心腔内超声可以从多角度高质量成像,且成像安全,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异位激动及收缩顺序评价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使用Acuson Sequoia C256仪器,观察9只杂种开胸犬的心脏活动,异位起搏电极安置于左室后壁乳头肌水平。结果 异位起搏时,心肌最早激动点与电极安置部位一致,其传导顺序与窦性激动明显不同,各室壁不同区域顺序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估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室间隔与左心室侧壁收缩非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4例右心室心尖起搏(RVAP)、14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RVOTP)患者和20名健康者进行检查,应用QTVI对心尖四腔观的室间隔和左室侧壁二尖瓣瓣环水平、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8个心肌节段的同步组织运动速度曲线进行分析.结果RVAP患者起搏后室间隔收缩期速度峰(Sm峰)无明显改变,左心室侧壁收缩期速度峰(Sm峰)基底段和瓣环部较起搏前减小(P<0.05),靠心尖段及中段相对大于基底段和瓣环部;RVOTP患者起搏后室间隔收缩期速度峰(Sm峰)较起搏前稍增大,以基底段明显(P<0.05),左室侧壁收缩期速度峰(Sm峰)较起搏前稍减小,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另外,RVAP患者起搏后室间隔与左心室侧壁基底段收缩早期速度峰延迟明显延长(P<0.001),RVOTP患者起搏后稍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QTVI显示RVAP和RVOTP患者室间隔与左心室侧壁收缩的非同步性,且RVAP者更为明显.QTVI是定量评估心脏室壁运动同步性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检测不同程度缺血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检测不同程度心肌缺血时的左心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 ,并探索评价缺血心肌收缩功能的新指标。方法 将 15只开胸犬左前降支 (L AD)血流减少造成中度、重度心肌缺血模型。以 QTVI观察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在不同程度缺血时等容收缩期、收缩早期心肌组织峰值速度 (Vivc、 Vs1 )和收缩中期速度 (Vs2 )的变化。结果  Vivc由基础状态时以正向波为主变为中重度缺血时以负向波峰为主 ,变化具有显著意义 (P<0 .0 5 )。缺血导致 Vs1 迅速显著地降低 (P<0 .0 1)。 Vs2 随缺血也有所减低 ,但部分节段变化不明显 (P>0 .0 5 )。结论  Vivc和 Vs1 是定量评价缺血心肌收缩功能的最佳指标 ,QTVI可以敏感、准确评价不同程度心肌缺血时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多普勒组织显像动态检测猪慢性心肌缺血心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了解心肌冬眠的发生机制和组织多普勒各指标识别心肌早期缺血的敏感性。方法:10头正常家猪,开胸通过Ameroid环套扎猪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于术前及术后2周、5周进行超声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0头猪中5头猪成功建立冬眠心肌模型,病理结果显示心肌细胞变性为主,除心内膜下小灶性梗死外,无明显梗死灶。超声检查发现术后2周、5周心脏各腔室大小正常,回声无改变,有2头猪局部收缩明显异常,部位及范围与伊文思蓝显示的LCX供血区范围一致。放置Ameroid环2周后,局部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后壁(心内膜、心外膜)的心肌运动速度(Vendo、Vepi)、收缩期及舒张期运动速度峰值跨壁梯度(MVGm 、MVGm^-)、乳头肌短轴观左心室后壁均厚率均明显下降,术后5周Vendo、Vepi和MVGm 较术前下降,但术后5周与术后2周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整体心功能指标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无明显变化。时间运动曲线的最大值无论是阻塞区还是对照区,放置Ameroid环2周和5周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对局部心功能指标的检测可以敏感地反映心肌血流灌注状态、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心电图T波时心内膜运动速度、心肌运动跨壁梯度可反映心肌内膜下缺血。  相似文献   

9.
心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正常组与疾病组室壁运动速度的对比分析,以验证该技术的准确性,为定量评价局部室壁运动提供新方法。方法:分别对28例正常组与15例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组、20例扩张型心肌病组(DCM)前间隔及左室后壁运动速度进行测量,并同时将二维图像作对比分析。结果:陈旧性心肌梗塞组室间隔收缩期峰值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DCM组前间隔与后壁收缩期峰值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2DE-TDI显像中,正常组收缩中期前间隔与左室后壁以明亮的蓝色及红黄色编码,疾病组彩色编码暗淡或消失。结论:TDI将M型与多普勒超声技术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评价心脏整体功能,而且还能够对局部室壁的运动速度进行分析,是一有价值的显像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成像技术(QTVI)评价3支血管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各时期纵向运动特点和在等容舒张期出现的收缩后收缩现象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30例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30例无任何心脏疾患者(对照组)的左心室局部心肌,获得纵向上不同壁的基底段和中间段同步多普勒速度、时间速度积分曲线,测量其等容收缩期(IVC)、射血期(S)、等容舒张期(IVR)、快速充盈期(E)、心房收缩期(A)的峰值速度(VIC、VS、VIR、Vg、VA)和最大时间速度积分(TVImax)。结果 MI组纵向上心肌各节段运动峰值速度均较对照组下降,梗死节段更明显。等容舒张期多个节段出现的异常正向波提示收缩后收缩。此外,梗死组多个节段时间速度积分出现收缩期末和等容舒张期两个波峰,TVImax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3支病变血管的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减低;等容舒张期的异常活动提示收缩后收缩,存在局部心肌的室壁运动异常;等容舒张期的VIR是局部心肌室壁运动异常和心肌缺血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组织多普勒曲线M型 (CMM )技术检测右心起搏时心室肌的收缩起源和顺序的可行性 ,并比较其组织速度图 (TVI)和应变率图 (SRI)两种成像模式的特点。方法 应用CMM的TVI和SRI成像模式 ,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 ,分别在心尖四腔观、左室两腔观以及心尖左室长轴观评价 2 5例安装右心起搏器患者与 2 0例健康成人局部心肌收缩 (或形变率 )的先后次序。结果 ①正常心肌的收缩起源位于室间隔中部 ,室间隔中部早于心尖部收缩的显示率为 90 %;而右心起搏心律组则显示室间隔心尖部最先收缩 ,TVI图和SRI图显示室间隔心尖早于中部、基底部心肌收缩的比例为 84%和 92 %;正常心肌和右心起搏心肌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②右心起搏心肌的心室收缩顺序与正常心肌迥异。右室游离壁心尖部和室间隔心尖最早除极收缩 ,右室游离壁较室间隔中部、基底部心肌收缩早 ;左室的侧壁、前壁和左室后、下壁心肌的收缩明显延迟 (P <0 .0 5~ 0 .0 0 5 ) ,并呈现由心尖至心底方向依次收缩减慢的特点。结论 高帧频的组织多普勒曲线M型的速度和应变率曲线 ,为超声准确客观地评估心肌电活动状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TMAD)检测长期右心室起搏(RVAP)对左心室整体与节段收缩功能的影响,为左心室早期心功能受损检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入选行DDDR模式起搏的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均为RVAP,在术前以及术后1年采用TMAD技术检测二尖瓣环六个位点二尖瓣环位移(MADseg)、整体位移(MADglobal),采用M型超声检测左心室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AS-POST以及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室检查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根据起搏器程控检查计算心室累计起搏比例(Cum%VP)。同期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术前以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术后DDDR组LVEF、NT-proBNP无显著改变(P>0.05),然而其二尖瓣环各位点MAD以及二尖瓣环MADglobal均减低(P<0.05);与术前比较,DDDR组术后TAS-POST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ADglobal与Cum%VP显著负相关(r=-0.646,P=0.000)。结论长期RVAP左心室纵向整体与节段收缩功能以及同步性减低,TMAD可早期监测心功能受损,为长期RVAP患者早期心功能异常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正常人心动周期时间间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组织速度图中速度-时间曲线确定心脏心动周期的时间间期及其正常参考值。方法获取29例健康志愿者标准心尖二腔、心尖长轴和心尖四腔观组织速度图,根据心肌各节段的速度曲线,测量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和中段收缩期与舒张期的时间间期。结果组织速度图在各室壁的基底段进行采样和分析,其成功率为100%。对左室室间隔基底段与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各时间间期进行配对t检验,显示两者在等容收缩时间、加速收缩时间、收缩达峰时间、等容舒张时间、R波至快速充盈峰值时间、快速充盈时间、心房收缩时间、舒张后期时间、快速充盈加速时间、心房加速时间和舒张早期达峰时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或<0.001)。对左室不同室壁的基底段与室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或舒张期时间间期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显示:各收缩时间间期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左室侧壁与室间隔基底段在快速充盈时间、等容舒张时间、舒张后期时间和R波至心房收缩峰值时间差异均存在极显著性意义。结论组织速度图不仅可以更为精确、直观、定量评价正常人心脏心动周期的时间间期,而且可以定量测量等容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收缩加速时间和减速时间、舒张加速时间和舒张加速时间等,是一种比心电图更为全面和准确,而且可以快速、实时评价心脏时间间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心肌运动速度梯度(myocardial velocity gradient,MVG)评价胎儿左、右心室心肌动力学.方法 对孕龄22~40周的30例正常胎儿取横位四腔心切面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采集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获得心肌速度分布图.测量左、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心内膜和心外膜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速度及心肌厚度,计算MVG.分析左、右心室心肌收缩期及舒张期心内膜、心外膜速度及MVG与孕周的关系.结果 剔除图像质量较差的3例后,共有27例胎儿纳入分析.收缩期及舒张期左、右心室心内膜运动峰值速度均高于心外膜运动峰值速度(P<0.01).收缩期及舒张期左室游离壁、右室游离壁心肌运动速度与孕周呈正相关,而左室游离壁、右室游离壁MVG与孕周呈负相关.结论 TDI技术测量MVG能够用于评价胎儿心室心肌动力学,可以了解胎儿心室壁运动速度在中、晚孕期的生理变化特点及规律,有助于更加准确可靠地评估胎儿心功能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研究犬心肌缺血前后等容收缩期运动频谱的变化。方法2 3条犬分为A、B两组 ,A组为开胸实验组 ,冠脉左旋支后壁分支结扎前、后分别记录左室后壁短轴方向组织多普勒运动频谱 ;B组为经胸实验组 ,手术结扎冠脉左旋支后壁分支 ,术前及术后 1周经胸记录左室后壁短轴方向组织多普勒运动频谱 ;对照分析正常与缺血室壁收缩期运动频谱。结果 A、B两组正常室壁收缩期频谱包括前向等容收缩波 (IVC1)、后向等容收缩波 (IVC2 )和射血波 (S)。结扎冠脉后IVC1、S峰值显著降低 ,持续时间显著缩短 (P <0 .0 5 ) ;IVC2 峰值显著增大 ,持续时间显著延长 (P <0 .0 5 )。结论 缺血心肌收缩期运动频谱发生了显著变化 ,等容收缩期的频谱改变有可能作为检测心肌功能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组织多普勒成像在急性心肌缺血心功能异常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对急性心肌缺血区域和二尖瓣环侧壁处的运动速度、移动振幅进行检测,探讨TDI在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只开胸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通过TDI技术速度模式检测缺血区域和心尖四腔观二尖瓣环侧壁处的色泽变化及收缩、舒张期运动速度(VS,VE,VA)、移动振幅(CD,MDe,MDa)、等容收缩期时间,并与基础状态对照分析。结果 LAD结扎后,缺血区域和二尖瓣环处色泽暗淡,局部心肌色彩缺失,结扎15s时收缩期、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移动振幅显著降低,等容收缩期时间延长。结论 TDI技术能准确反映血梗死区域运动异常,精确测定局部收缩、舒张期运动速度、移动振幅,尤其二尖瓣环处的运动能反映整体心肌的运动,为临床早期评价局部心肌缺血及心功能异常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肥厚性心肌病心肌收缩协调性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和20例正常人,采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同步实时获取心尖四腔观、左室心尖两腔观和左室心尖长轴观,通过绿黄红三种颜色半定量显示局部心肌收缩达峰时间(TTP)。采用牛眼图模式分别定量测量HCM组和正常组左室6个壁12个心肌节段的纵轴收缩达峰时间,分别比较:①HCM组与正常组室间隔中段TTP;②HCM组与正常组左室后壁TTP;③HCM组肥厚节段和非肥厚节段TTP。结果HCM组室间隔中段TTP较正常组室间隔中段TTP明显延迟(P〈0.01),HCM组左室后壁TTP较正常组左室后壁TTP明显延迟(P〈0.05),HCM组肥厚节段TTP较非肥厚节段明显延迟(P〈0.05)。结论HCM患者肥厚心肌与非肥厚心肌收缩不协调,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