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三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B组)和微创血肿清除术组(C组)三组,每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等。结果:C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良率和死亡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SSS评分和BI评分均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少、创伤小、疗程短,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去骨瓣开颅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20例,并随机均分成去骨瓣开颅术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和微创血肿清除术组3组(n=40)。分别行去骨瓣开颅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术后痊愈19例,轻度残疾16例,明显高于去骨瓣开颅术组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81,13.09,均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愈率高,创伤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和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94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死亡率、脑功能恢复情况、再出血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等。结果: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微创组术后神经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死亡率、再出血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可以改善术后神经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李超强 《广西医学》2014,(12):1802-1803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4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44例)及锥颅血肿清除术(18例)治疗,观察优良率、病死率及ADL分级。结果 76例中术后共死亡15例(19.7%),其中A组死亡率为37.5%(5/14)、B组为15.9%(7/44)、C组为16.7%(3/18),A组死亡率高于B、C组(P〈0.001)。术后随访6~12个月,优良50例,优良率为81.9%,3组的优良率、AD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方式选择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8例经CT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和微创穿刺术组,每组各49例。分别根据入组情况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或微创穿刺术,于治疗结束后1、2、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手术治疗的病死率及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减少,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4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一步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微创穿刺术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更明显(P〈0.05或P〈0.01)。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术后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微创穿刺术组(χ2=3.78,P〈0.05)。微创穿刺术组病死率[2.04%(1/49)]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4.08%(2/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P〉0.05)。微创穿刺术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4.08%(2/49),显著低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的16.33%(8/49)(χ2=2.84,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好,患者意识恢复快,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正克 《广西医学》2013,(9):1238-1240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出血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及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4.2±18.7)min、(3.6±1.2)d、(22.8±3.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6.8±21.1)min、(5.7±1.8)d、(25.6±4.1)d(P<0.01);观察组的再出血率、病死率分别为18.33%(11/60)、6.67%(4/60),对照组则分别为23.33%(14/60)、16.67%(10/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幸存者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病死率低的特点,是一种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骨窗微创开颅显微镜下手术及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组和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分别进行相应的治疗,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组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2.24±1.06)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09±1.56)分改善为(8.24±1.26)分;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7.23±1.13)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0.78±1.89)分改善为(26.13±1.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组并发症、血肿清除量及疗效指标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开颅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彻底,疗效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病死率、两组血肿清除时间;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SSS)评定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死亡率为16.67%,对照组为20.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时间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ADL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微创清除术能有效清除血肿、有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及其预后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HCH)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手术方案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8例HCH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行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手术。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CH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且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术后脑出血病人的神经功能。方法 我们对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辅以不同的药物治疗的办法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1个月对侧肢体肌力2度以上: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23例中4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4例中13例,对侧肢体肌力3度以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4例中3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辅以神经节甙脂治疗18例中10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结合神经康复31例中15例。结论 采用微侵袭外科治疗血肿清除并辅以神经节苷脂治疗或结合神经康复对病人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钟志坚  徐育林  尹宏  吕加希  陈庆春 《西部医学》2013,(10):1497-1498,1501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2例。A组采用去骨瓣开颅术治疗;B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C组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比较三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B组,A组、B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A、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B组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与A、B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效果好,对患者损伤小,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新疆哈密红星医院神经外科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HICH患者248例,其中131例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微创穿刺组),117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窗开颅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再出血、死亡的发生率,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对患者术后状态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再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L分级显示: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HICH中同等有效,不仅能清除血肿、降低病死率、改善病后日常生活能力,而且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麦晓  欧海荣  覃木秀  李辉 《河北医学》2010,16(3):317-3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ICH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追踪随访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脑水肿A级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D级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Ⅰ级、Ⅱ级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Ⅲ级、Ⅳ级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骨窗清除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术,是高血压性脑出血较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林向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94-3295
目的探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观察组(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每组各30例。对2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有3例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有1例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n=47),对照组予以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性指标、神经功能缺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4.89%)显著低于对照组(38.30%),2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3种术式进行治疗,比较术后1个月患者的病死率及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3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866)。3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2,P=0.004);血肿穿刺引流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分别与小骨窗开颅组、大骨瓣开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11;χ2=9.701,P=0.002);而小骨窗开颅组与大骨瓣开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P=0.564)。结论对于出血量过大,昏迷程度深,出现脑疝前期或已经出现脑疝甚至晚期的患者,临床上应当首先考虑采用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不同外科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行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117例行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B组),137例患者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对其治疗效果、术后KP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1个月c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3个月,C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为28.13%,B组为21.37%,C组为I6.79%;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C组和B组KP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A组(P〈0.05或P〈0.01)。结论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措施相比较, 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改善愈合情况方面效果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18.
陈习 《河北医学》2013,19(4):564-566
目的:探讨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脑水肿、消化道出血、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达到显效及有效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损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式,将其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可以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为微创组,开颅手术治疗为小骨窗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第1天小骨窗组血肿量显著少于微创组(P〈0.01),但术后3天和7天,两组血肿量比较没有差异(P〉0.05)。两组术后NIHSS评分、临床疗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肺部感染显著低于小骨窗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小骨窗组(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可行,适应证较宽,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显微小骨窗微创术与传统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呶方法:1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二组,其中传统骨瓣开颅术组85例,显微小骨窗微创术组62例,观察比较二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意识形态恢复时间、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显微小骨窗微创术组组手术时间明显要短于传统骨瓣开颅术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1周GCS评分明显高于传统骨瓣开颅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小骨窗微创术组ADL分级优良率为56.46%,明显高于传统骨瓣开颅术组的35.2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二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论:显微小骨窗微创术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好,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