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女,52岁,因体检发现脾脏肿大入院。两个多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多汗,尤以夜间为甚,伴乏力、下腹部轻微疼痛。服尼尔雌醇3d后出现下肢紫癜,停药后紫癜消退,未作任何处理。体格检查:无发热,无齿龈出血,无皮肤黏膜出血点,无胸骨疼痛。B超显示脾脏肋间厚51mm,有胆囊息肉和子宫肌瘤。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 116.9×10^9/L,早幼粒细胞0.02,中幼粒细胞0.15,晚幼粒细胞0.10,中性杆状核细胞0.27,中性分叶核细胞0.29,嗜酸性分叶核细胞0.03,嗜碱性分叶核细胞0.06,淋巴细胞0.05,单核细胞0.03,分类100个白细胞见4个有核红细胞,Hb120g/L,BPC234×10^9/L;骨髓涂片见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11.93:1,原始粒细胞0.010,早幼粒细胞0.020,中幼粒细胞0.330,晚幼粒细胞0.160,中性杆状核细胞0.175,中性分叶核细胞0.060,嗜酸性分叶核细胞0.115,嗜碱性分叶核细胞0.025,早幼红细胞0.010,中幼红细胞0.015,晚幼红细胞0.050,淋巴细胞0.015,单核细胞0.010,组织细胞0.005,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菌血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菌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Coulter Gen’s Ⅱ血细胞分析仪共检测了92份人血液标本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其中茵血症患者为40份,健康对照者为52份。同时检测了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DW)、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和中性粒细胞平均散射值(MNS)。菌血症组根据白细胞总数分为WBC≤10×10^9/L和WBC〉10×10^9/L组,以及按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分为≤85%组和〉85%组。结果茵血症组的MNV(fl),NDW,MNC分别为156.29±13.32,25.52±4.87,140.38±5.65;健康对照组的MNV(fl),NDw,MNc分别为147.63±4.77,20.88±1.74,145.87±1.87。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伊分别为17.181,37.088,39.045,P〈0.01)。WBC≤10×100/L组MNV和NDW分别为154.12±17.93fl,23.33土5.02;WBC〉10×10^9/L组MNV和NDw分别为161.13±11.03fl,27.19±3.7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85%组MNV和NDW分别为153.43±15.77fl,24.59±5.77;中性粒细胞〉85%组MNV和NDW分别为163.37±11.41fl,26.62±2.8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血液细菌感染中,当NDW的临界值(cut—off)取22.39时敏感度为72.5%,特异度为84.8%。结论中性粒细胞VCS参数能够反映菌血症患者中性粒细胞形态学变化,其中NDW参数能更加灵敏、特异地反映血液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2岁。2005年4月因间断发热、咳嗽、全身酸痛2年入院。2年前因反复发热38℃~39℃,血象异常,于外院查血象白细胞2.5×10^9/L、红细胞2.66×10^12/L,单核细胞39%。骨髓穿刺结果:原粒5.5%,早幼粒1.5%,幼稚单核2.5%,单核11%,巨核细胞38个,多为小巨核。粒系统易见Pelger核型。红系减少,粒:红=7.0:1。给予叶酸、维生素B小速力菲疗效不佳。此次入院体格检查:T39.5℃、消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脾大于左肋下1.5cm。血常规:白细胞6.4×10^9/L,红细胞2.68×10^12/L,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0岁,因“发现皮肤瘀点瘀斑3d”入院,患者1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传染病史。体格检查:重度贫血貌,面色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下肢见散在针尖大小新鲜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肺部听诊无异常,心率94次/分,心律齐整,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白细胞1.53×10^9/L,血红蛋白67g/L,血小板18×10^9/L,中性粒细胞0.08×10^9/L网织红计数0.23%,骨髓涂片:符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似文献   

5.
二维激光法和电阻法计数血小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二维激光法和电阻法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用德国拜耳ADVIA 2120(Bayer-2120,二维激光法)、美国雅培3700(CD-3700,电阻法)2台仪器及手工法分别对70份血液样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其中对照组30例、大血小板组(大血小板+++)20例、小红细胞组(平均红细胞容积〈60f1)20例。结果对照组检测结果为Bayer-2120:(172.9±89.2)×10^9/L,CD-3700:(165.8±82.7)×10^9/L,手工法:(169.8±78.7)×10^9/L;大血小板组检测结果为Bayer-2120:(70.0±31.8)×10^9/L,CD-3700:(30.9±17.4)×10^9/L,手工法:(65.2±30.1)×10^9/L。小红细胞组检测结果为Baye-2120:(150.6±100.6)×10^9/L,CD-3700:(194.8±124.3)×10^9/L,手工法:(144.6±91.3)×10^9/L。对照组3种计数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组:二维激光法与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阻法与二维激光法和手工法比较,其结果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红细胞组:二维激光法与手工法结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阻法结果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情况下,3种计数方法呈高度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理情况下的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特别是临界值的血小板计数,电阻法结果差异较大,而二维激光法更接近手工法所检测结果,计数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重急变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重急变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2岁。于2003-04-27因消瘦头晕、乏力伴低热,WBC升高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T38.1C,心肺未见异常,脾脏肿大。血常规:RBC1.44×10^12/L,Hb48g/L,WBC167×10^9/L,PLT354×10^9/L。骨髓穿刺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7.82:1,粒系增生极度活跃,占86%,红系占11%。细胞化学染色:NAP积分值为0。[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男,65岁。因腹部肿块、消瘦1年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无出血点,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0cm,质中,无压痛;脾胁下21.0cm,质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43.6X109/L,中性晚幼粒0.03,中性杆状核及分叶核粒细胞09O,嗜酸性粒细胞0.03,嗜碱性粒细胞0.04,Hb1509/L,BPC300X10'/L,网织红细胞0·02;骨髓细胞学检查:骨田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为29:1,分类:早幼粒0.005,中性中幼粒0.015,中性晚幼粒0.05,中性杆状核0.18,中性分叶核。605,嗜酸分时核0.01,嗜碱分叶核0.005,中幼红0.of,…  相似文献   

8.
更正     
患者男,63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5天入院。体检:1137.0℃,P80次/分,R21次/分,RP 158/97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腹略膨隆,上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Marphy征(-).移动性浊音(-),余无异常家旅史:其妹患“胆囊结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70×10^9/L(中性0.83).红细胞5.32×10^12/L,血小板202×10^9/L.血红蛋白191×10^9/L.[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肺结核误诊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肺结核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8岁。主因头晕、乏力、胸闷、发热20d余,加重1周人院。于2007—09下旬无诱凶出现头晕、乏力、发热等不适,症状逐渐加重,体温多在39.5C左右,伴有胸闷、气短等不适,无咳嗽、咳痰、寒战、盗汗等症状,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1.9×10^9/L,RBC5.01×10^12/L,Hb140g/L,PI。T38×10^9/L。抗感染、对症治疗4d无效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 患者男,40岁,头晕,恶心3年余。近13病情加重,于2008年11月25日入院检查,CT检查结果有脑系膜病变,病理诊断脑系膜瘤。当日收住于我院脑外科治疗。在手术前进行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30×10^9/L,红细胞4.52×10^12/L,HBG 121g/L,血小板(PLT)38×10^9/L(EDTAK2抗凝剂),复查两次,PLT结果维持在38—51×10^9/L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进白膜法制备汇集浓缩血小板(PCs)的方法,提高汇集PCs质量。方法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白膜层,经12h解聚,汇集多人份白膜层,二次轻离心,分离出富含血小板血浆,经血小板去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收集血小板。结果该实验制备的汇集PCs(10U/袋),其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及红细胞混入量、容量分别为:(2.52±0.11)×10^11/10U,(0.88±0.03)×10^6/10U,(1.20±0.13)×10^9/10U,260±17ml/10U。结论该法制备的PCs各质量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均一,适宜血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RhD(-)患者输注RhD(+)血液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例摘要 患者,男,51岁。2008年4月17日因车祸伤8h后入本院,确诊为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入院时患者精神面貌差,面色苍白,重度贫血貌,处于半昏迷状态,需急诊作右下肢切除手术。术前检查:体温36.2℃,脉搏13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65mmHg。ABO血型O型,RhD(-),Hb77g/L,RBC2.66×10^12/L,Hct 0.222,Pit171×10^9/L,PT14.9s、APTT43s,WBC4.3×10^9/L,预计出血量3000ml左右,心肺功能及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3.
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低于0.5×10^9/L)时具有很大的感染危险性。现报告1例白血病病人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出现会阴部血肿至局部坏死的病人.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坏死局部创面处理和全身支持治疗,重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教育.病人住院1个月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5岁.右上腹疼痛40余天。血常规:WBC8.5×10^9/L,中性粒细胞58.2%,嗜酸性粒细胞21.9%,淋巴细胞14.2%。超声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实质回声尚可,于肝右前叶中部、第一肝门部及肝右前叶下段可见3.2cm×2.8cm、2.4cm×1.5cm、3.3cm×1.7cm偏低回声团块(图1),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静脉血细胞分析参考值范围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健康成年人及老年人静脉血细胞分析调查研究,建立健康老年人静脉血细胞分析参考值范围。方法采集3302例健康成年人及老年人静脉血,用SymexKX-21N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参数,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健康老年人(男、女)参考值范围,白细胞(WBC):(3.57~9.00)×10^9/L、(3.52~8.39)×10^9/L;红细胞(RBC):(3.78~5.42)×10^12/L、(3.44~4.83)×10^12/L;血红蛋白(Hb):121.40~168.10、107.90~147.90g/L;红细胞比容(HCT):36.62%~49.18%、32.82%~44.03%;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5.10~100.60、84.70~100.6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8.54-34.48、28.20~34.10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2.00~357.00、320.00~352.00p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12.13%~15.10%、10.20%~17.12%;血小板(PLT):(70.00~240.00)×10^9/L、(77.00~262.00)×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MPV):9.77-15.37、9.51-15.55fL;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11.44%~27.77%;血小板压积(PCT):1.10~2.73、1.13~2.99mL/L;大血小板比率(P-LCR):24.35%~70.14%。老年人男、女间参数WBC、RBC、Hb、HCT、MCHC、PLT、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与成年人间WBC、MPV、PDW、P-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文献报道的成年人、老年人血细胞各参数比较,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康老年人、成年人参考值范围有明显差异,有必要科学、合理地建立本地区和本实验室健康老年人静脉血细胞分析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6.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30例围产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围产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血小板计数≥50×10^9/L及3例血小板计数(20~50)×10^9/L无出血倾向者行常规护理。对3例血小板计数≤20×10^9/L及7例血小板计数(20~50)×10^9/L有出血倾向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无效者采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同时行输血小板及新鲜全血等支持治疗,主要针对手术、分娩前血小板〈50×10^9/L、贫血或产时、产后出血者。对产后出血者使用止血药物。本组采用局部麻醉+静脉麻醉,并于胎儿娩出后立即于子宫肌壁或肌内注射缩宫素。结果:应用激素治疗者,7例治疗后血小板升高(4~5)×10^9/L,3例激素治疗无效,血小板持续低于20×10^9/L,行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好转。随访1~3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病例PT、APTT及INR均正常,行剖宫产21例,异位妊娠自然分娩9例,娩出活新生儿30例,产妇情况良好。结论: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可减少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各脏器出血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病死率,使产妇顺利度过围产期,分娩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17.
痰涂片镜检辅助诊断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 临床资料 杜某,女性,52岁,于2006年10月初受凉后出现低热,最高37.5℃,伴有咳嗽,全身乏力不适,无鼻塞流涕,无咳痰,外院予以抗生素治疗,体温降至正常,但咳嗽未见好转,逐渐加重,咳少量白痰,夜间明显。11月21日外院胸片示右上肺野片状密度增高影;血常规示WBC10.8×10^9/L,N0.448.L0.128。M0.047,E0.356,B0.O009,RBC4.12×10^12/L,Hb131g/L,PLT210×10^9/L。2006年11月22日我院门诊拟诊“右上肺阴影待查,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收治住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1岁半,因发热3d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3次/d,略稀,伴发热,体温38.8~40.5℃,无咳喘,流涕,呕吐,寒颤等其他不适。在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23.6×10^9/L,淋巴细胞(L)0.25,中性粒细胞(N)0.71,血小板(PLT)336×10^9/L,血红蛋白(m)118g/L,便常规未见异常。以“败血症”予“铃兰欣,喜炎平”静脉点滴,并口服“希刻劳”治疗3d,地塞米松静点1d,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单独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单独大剂量地塞米松3种方法治疗急重型儿童ITP的疗效。方法:对入院时血小板计数≤25×10^0/L、出血倾向明显的45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联合组:丙种球蛋白400mg/(kg·d)联合地塞米松1.5mg/(kg·d)静脉滴注,连用5d,于治疗第6d起口服强的松2mg/(kg·d);丙种球蛋白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连续监测血小板计数。结果:联合组、丙种球蛋白组、地塞米松组血小板计数≥50×10^9/L时间分别为(2.1±0.6)d,(2.7±0.6)d,(3.9±0.8)d,血小板数达峰值时间分别为(10.1±1.2)d,(11.2±1.3)d,(13.5±1.9)d,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急重型儿童ITP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一种药物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更迅速。  相似文献   

20.
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周血树突细胞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外周血树突细胞(DC)亚群重建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1例HLA单倍体相合的HSCT患者进行研究,12名健康供者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亚群重建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结果白血病患者外周血DC、髓样树突细胞(MDC)和髓样树突细胞1型(MDC1)的百分比分别为0.13%、0.05%和0.03%,绝对值分别为7.89×10^6/L、1.52×10^6/L和1.33×10^6/L;健康对照百分比分别为0.76%、0.65%和0.44%,绝对值分别为42.66×10^6/L、35.56×10^6/L和26.70×10^6/L,白血病患者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白血病患者髓样树突细胞2型(MDC2)、浆样树突细胞(PDC)的百分比分别为0.01%和0.07%,绝对值分别为0.15×10^6/L和2.60×10^6/L;健康对照百分比分别为0.44%和0.14%,绝对值分别为2.40×10^6/L和8.50×10^6/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PDC比值明显减低(P=0.001)。移植后14天(+14天)MDC1、MDC2及PDC绝对值分别为1.45×10^6/L、0.32×10^6/L和1.60×10^6/L,达到患者移植前水平,但+100天内均未能恢复正常水平;MDC/PDC比值+14天(1.40)与移植前(0.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至+30天恢复正常(P=0.602)。+14天高PDC、DC组和低MDC/PDC比值组Ⅱ~Ⅳ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较低PDC、DC组和高MDC/PDC比值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移植前外周血DC百分比、绝对值及MDC/PDC比值均减少;移植后MDC/PDC比值恢复较快,+30天恢复正常,其他指标恢复较慢,+100天内均未恢复正常;且恢复情况与aGVHD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