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艾灸方法。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分别采用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方法(治疗组)及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统计中医症状积分情况,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方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疗效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可以改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症状,达到治疗胃脘痛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火龙灸对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58例胃脘痛的患者采用火龙灸治疗,观察疼痛的变化。结果:火龙灸对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干预疗效确切,与局部热敷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龙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理气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对虚寒型胃脘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雪梅 《中国针灸》2005,25(3):194-196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相关性.方法:用TZ-01型腧穴电阻测定仪观测60例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60例胃脘痛患者均在脾、胃经特定穴出现电阻失衡,足三里电阻失衡最显著.不同证型间经穴电阻失衡反应亦不同.结论: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变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脘痛的辨证分型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对100例胃脘痛患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结果:100例患者中以肝胃郁热型最多32例,其次为肝胃不和型25例,寒热错杂型15例,胃阴亏虚型10例,脾胃虚寒型10例,胃络瘀血型6例,湿热中阻型2例。经用辨证分型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结论:胃脘痛是临床上多见的一种病证,治疗胃脘痛的关键是辨证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对胃脘痛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应用。方法:对158例胃脘痛患者进行归类,根据各中医证型采取不同的辨证施护措施。结果:中医健康教育组患者焦虑状态下降、患者满意度、睡眠质量,及总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根据胃脘痛患者各中医证型进行辨证施护,符合临床需要,对提高胃脘痛患者临床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制暖胃贴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给予自制暖胃贴(生半夏、干姜、肉桂、丁香、白胡椒、阿魏)外贴,每次贴2~4 h,隔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显效42例,有效18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结论:自制暖胃贴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韩立民  张小萍 《四川中医》2007,25(11):34-35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动素浓度的关系。方法:血清放免测定。结果:胃脘痛各证型胃动素分泌大多下降。结论: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动素分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升降散治疗寒热错杂型胃脘痛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欢欣 《中医药导报》2007,13(9):55-55,63
目的:观察升降散治疗寒热错杂型胃脘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寒热错杂型胃脘痛患者运用升降散加减治疗。2周为1疗程。结果:44例中治愈2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2%,治愈率为65.9%。结论:以升降散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胃脘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胃脘痛简称胃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出现的疼痛而言。笔者认为,治疗胃脘痛病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能尽快止痛,因为胃脘痛也属痛证之一,只有痛止,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综合治疗措施。在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可将胃脘痛分为六型,即脾胃虚寒型、寒邪犯胃型、肝火燔灼型、胃阴不足型、肝郁气滞型、饮食停滞型.现将其辨证分型与综合止痛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茴枳散烫熨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拟茴枳散,对肝胃气滞、寒邪犯胃、食滞胃肠、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施行烫熨护理。结果:本组病例共72例,有效66例(91.67%),无效6例(8.33%)。结论:茴枳散烫熨治疗肝胃气滞、寒邪犯胃、食滞胃肠、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