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心脑系病证有着共同的病机,即气、火、风、痰、瘀、虚。外感、内伤、饮食、劳逸等多种病因均可致气、火、风、痰、瘀、虚,进而导致多种心脑系病证发病,针对这些共同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可治疗多种心脑系病证。  相似文献   

2.
王光耀  张倩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65-1267,1280
根据中风病因病机理论多样化的趋势,我们认为中风病急性期是风、火、痰、瘀、气、虚六种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相互影响,于分秒之间病机瞬息万变;虚为中风之本,气机逆乱为中风之基,风、火、痰、瘀为中风之邪,六种病机相兼为病,相互消长;提出“整体性、多元性、一方合多法”围攻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中医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风、火、痰、瘀、虚五个方面探讨眩晕的证治。因风致眩,有肝阳化风、阴虚生风之别;因火致眩,有肝郁化火、痰火上扰之分;因痰致眩,有风痰、痰饮、热痰、湿痰之异;因瘀致眩,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阻络之差;因虚致眩,有气虚清阳不升、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肾精不足之不同。治疗应把握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分清标本,权衡缓急;动态观察,圆机活法:病证结合,随证治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罗玲主任中医师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痰、热、瘀、火相互搏结于肺,但肺、脾、肾三脏气虚、阴虚、阳虚为本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提出运用病证结合思想论治本病,在治疗中,将其分为痰热壅肺证、痰瘀互结证、肝火犯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5种证型,治以清热消痈、化痰止咳,清热化痰、祛瘀通络,凉血祛瘀、清肝泻肺,健脾化痰、益气补肺、佐以清肺化痰,润肺止咳、益气养阴。这些学术思想可为理论探讨和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调气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外乎风、火、痰、瘀、虚、滞几个方面。然临床纵有痰、火、瘀、滞等病理状态存在,若无气机升降逆乱的始动因素,中风病亦不会发生。故气机升降逆乱才是中风病病机之关键。针对中风病气机逆乱的根本病机,采用调气法治之,通过调气达升清降浊、祛瘀、化痰、通络之功。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代血管医学与中医心脑合病的相关性,结合中医异病同治理论,详细阐述了心脑合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认为心脑合病隶属于中医血脉病范畴;病因包括外邪侵袭、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年迈体虚、劳倦内伤5个方面;病机主要为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闭阻,治疗上则多分为痰瘀互结、风痰阻络、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四型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中医将脑出血定义为中风,又名卒中.多数学者认为,中风由内因所致,是在气血阴阳失调基础上虚、风、火、气、痰、瘀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发病,属虚实交替,标本互见,多症并存的复杂病证.  相似文献   

8.
我们根据眩晕风痰火瘀虚的病机特点,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急性期瘀热证探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多年来对脑出血急性或病人临床治疗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出现不同脏腑、不同程度的瘀热证,我们分别给予活血通络、清热凉血的治疗而取效。实践证明对于脑出血急性期的瘀热证若能妥善处理,可加速对病情的控制和降低病残率。1脑出血急性期瘀热证发病机理认识脑出血急性期按其临床表现属中医中风病证。历代医家论述中风病机虽颇为复杂,但归纳不外风、火、痰、气、血、虚六大因素。多数学者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阴虚和气血不足,标实为风、火、痰相因为患。据我们临床观察脑出血急性期部分患者以标实为主,而火热内郁是其重要病理机转。…  相似文献   

10.
《伤寒杂病论》对于郁病证治等各方面统筹兼顾,治病必本于阴阳,但明虚实,便别阴阳,郁病实证多痰瘀为患,具体有三阳合病,气郁化火、湿痰阻滞、凝痰结气、湿热蕴毒、血败浊生,其治则泻其有余;虚证多五脏气血亏虚,具体有肝肾气逆、心肾气虚、心脾气虚、血亏脏燥、肝阴不足、胃热扰心、心肺阴虚,其治补其不足;虚实夹杂使得疾病较为复杂,太阳水气内陷,少阳枢机不利、血弱气尽、邪犯少阳、心气亏虚、痰浊蒙窍、营卫虚弱、热客肌肤、心阳衰微、阴寒上乘;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郁者通之。《伤寒杂病论》原意深奥,须细查精详,才能机圆法活,娴熟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中风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病因不外风、火、痰、虚、血、气六端,其发作则以风、火、痰、瘀标实为主,张建夫教授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认为缺血性中风中痰瘀互结是其病机之关键,辨证用药应以化痰祛瘀为主,并创立化痰祛瘀汤辨治缺血性中风,取得较为良好的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郑丽 《光明中医》2009,24(11):2186-2188
通过探讨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认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中风后常见证型,而本虚多以气血亏虚多见,标实则与痰、瘀、风、火相关,临床常以痰瘀、痰湿、痰火、风痰或夹杂多见。因此,从虚实辨证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基本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是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造成脑组织坏死或软化的疾病,中医认为诱发脑卒中的因素较多,共分为风、火、痰、气、虚与瘀,而其中气、虚、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机。现代中医理论确立了缺血性脑卒中存在"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肝肾亏虚"、"气虚络瘀"等多种临床分型,本研究以气虚血瘀论为基础,辨证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理,探讨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4.
曹晓岚调理气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对中风病病机认识集中在风、火、痰、瘀、气、虚六个方面,然何为其基本病机,仍然认识不一。曹晓岚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气血逆乱是中风病急性期基本病机,气血逆乱导致了中风病所有复杂临床病症的产生,调理气血是中风病的根本治法。  相似文献   

15.
张腾  聂志玲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097+1106
<正>1中风病的发病机制中风的发病虽然有外风与内风之说,但其病理性质乃属于本虚标实证,其中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阴虚阳亢,风火痰瘀相互为患,一遇诱因激发,阴阳严重失调、气血逆乱,导致卒中。中风病的发生病机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虚(阴虚、血虚)、火(肝火、心火)、风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中风病机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风病的致病原因,历代多有争议,现在"风、火、痰、瘀、气、虚"等病因被广大学者认同,但多强调气血逆乱。对于基本病机,观点不一,试参照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机认识,结合现代医学,探求缺血性中风病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7.
祝光礼教授认为,刘完素的火热论核心内容在于"六气皆能化火""五志过激皆为热甚",同时指出心脑血管疾病常因情志之火与饮食、内外环境所致之热、湿、痰相合为病,造成风、瘀、虚等兼夹证候,在论治中风、冠心病、高血压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时需虑及风、火、热、湿、痰、瘀、虚等病机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与转化,以辛散通达法为主,佐以寒凉治之。  相似文献   

18.
眩晕症是一种综合性疾病,西医认为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而中医理论将其作为独立的一种病证.按其病机,应以虚实立论,虚则有阴阳气血之分,实有痰、饮、风、火之辨;在临床上往往以虚实互见,下虚上实为基本特征,而下虚不外气、血,上实不外风、痰、火;下虚是本,上实是标.我师谢道俊,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从医逾二十年,学验俱丰,善治脑病,临床上辨证用药不拘一格,从简练之中获良效,现将其治疗眩晕的部分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金明秀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燥综合征的证候特点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且实证为多,其病机为虚、痰、瘀、火,其中虚是发病基础,痰、瘀贯穿发病始终,火是影响疾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临证治疗紧抓该病虚、痰、瘀、火的核心病机,采取补虚、祛痰、化瘀、降火等法施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三叉神经痛系风、火、痰、瘀、虚所致。其中以风邪、风火多见。病机为外感风湿、内挟风痰、壅遏气血、经络不通。治宜祛风通络、解痉止痛。方用自拟祛风止痉汤,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