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is pigmentovascularis)是以皮肤血管瘤(主要为鲜红斑痣)伴黑素细胞痣或表皮痣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较少见.现将我们所见的多处大面积皮损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ispigmentovascularis)主要特征是皮肤血管瘤(主要为鲜红斑痣)伴黑素细胞痣或表皮痣,较少见。2002年我科报道了1例[1],现将所见的另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21岁,未婚,足月顺产。出生时即见背部皮肤白斑,腰部为红色斑片,随年龄逐渐增大。从8岁  相似文献   

3.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is pigmento-vascularis,PPV)是皮肤血管痣合并广泛性黑素细胞痣或表皮痣的一种综合征.该病例最早报道于1910年,1947年Ota首次将本病作为一个综合征进行报道[1],后来陆续有散发及群组病例报道[1].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患儿男,12岁。面部、胸部鲜红斑痣、躯干、四肢散在蒙古斑,双眼虹膜、巩膜及结膜色素沉着,视力障碍,伴智力低下。  相似文献   

5.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ispigmentovascularis)主要特征是皮肤血管瘤(主要为鲜红斑痣)伴黑素细胞痣或表皮痣,较少见,国内尚未见报告,现将我科所见一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32岁,已婚,因躯干部大片色素性皮疹32年来我科就诊。自诉刚出生时全身皮肤发黑,以后皮肤逐渐变浅,遗留大片色素性皮疹,无不适主诉。平素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胸口V形区可见大小不一浅白色网状斑片,面积约15cm×12cm,摩擦白斑后不发红,符合贫血痣表现(见照片2);背部大片浅灰蓝、…  相似文献   

6.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is pigmento-vascularis,PPV)是皮肤血管痣合并广泛性黑素细胞痣或表皮痣的一种综合征.该病例最早报道于1910年,1947年Ota首次将本病作为一个综合征进行报道[1],后来陆续有散发及群组病例报道[1].  相似文献   

7.
报告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Ⅲa型1例。患者男,70岁。躯干部大片色素性皮疹70年。皮肤科专科查体:后腰背部右侧大片暗红色斑片,边缘逐渐移行为正常皮肤,压之褪色,部分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符合鲜红斑痣表现;胸腹部、右后背上方和腰部后正中线左下侧可见淡褐色斑片,境界清楚,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棕褐色斑点,符合斑痣表现。本病一般不需治疗,鲜红斑痣和斑痣可采用红宝石或Q开关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8.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Ⅱa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1岁。左侧面、颈部为主的广泛性红色斑片伴浅白色斑41年,双侧面颧部散在性褐青色斑片约16年,根据病史、左侧面部鲜红斑痣样皮肤血管瘤损害、左侧面颊部贫血痣样损害及双侧面部太田痣样损害,诊断为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Ⅱa型。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患儿女,3个月26天,因右侧头面部大片鲜红色斑,躯干、双下肢大片蓝色斑、鲜红色斑3个月余,于2016年12月25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家长诉患儿出生时发现右侧头面部分布大片鲜红色斑疹,背部、骶尾部、双下肢大片青灰色斑片和鲜红色斑疹,哭闹时红色斑疹颜色加深、明显,安静及熟睡时斑疹颜色变浅,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无糜烂、渗出,巩膜颜色无改变,之前未予诊治。病程中皮损颜  相似文献   

10.
报告3例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3例患者(2男1女)均为出生后即发现有红色和黑色斑疹、斑片,且随年龄变大,均无系统损害,都在其他医院误诊为鲜红斑痣、太田痣或胎记。  相似文献   

11.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10):692-692
患者男,20岁。出生时即发现左面部有一浅褐色斑,右面部3枚浅红色斑,随着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大。左面部浅褐色斑表面逐渐出现大小不一的深褐色斑点,右侧面颊部红斑的颜色逐渐加深,并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褪色,无破溃和出血,无自觉症状,于2001年8月就诊于我科。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正>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是一种少见的以皮肤血管痣并发广泛性黑素细胞痣或表皮痣的综合征~([1])。笔者将就近期在门诊诊断的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19岁。因左上肢、胸背部红斑及褐色斑片19年,面部及右肩背部灰蓝色斑片6年,于2017年8月1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出生后左上肢、胸部左侧  相似文献   

13.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is pigmentovascularsi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色素性血管异常皮肤病,我科诊断1例,现报告如下. 患儿男,6个月.因面部、躯干及上下肢大片色素性斑疹6个月,于2011年6月来我科就诊.患儿出生时即见双耳后、双肩臂、左上肢外侧及腰骶部青灰色斑片,双上肢、胸背部、左腹及左下肢大片红斑,4个月时额部及双侧巩膜开始出现蓝斑,发病以来无不适症状,无癫(癎)发作史.患儿足月顺产,其母孕期第1周曾行脑CT检查1次,否认父母及家族成员有类似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相似文献   

1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13岁。躯干四肢灰青色皮疹13年就诊。患者出生后发现左侧面部、躯干、四肢灰青色斑片,伴右面颈部、双耳、四肢红斑,压之褪色。13年间渐消退变浅,发育正常。近年发现左面部淡白色斑。无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右小腿灰青色斑片,境界不清,呈蒙古斑样表现(图1);左颧部、左鼻旁点状青灰色斑,左额部融合成片,呈太田痣样表现;左面部岛屿状色素减退,摩擦后不发红,呈贫血痣样表现(图2a);右面部、双上肢、双下肢纤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面部蓝褐色斑片,巩膜蓝斑,左前臂及背部红斑18年.患者出生后即被发现双侧面部有蓝褐色斑片,巩膜蓝斑,双侧面颊部、左前臂、背部红斑,无自觉症状,未予特殊处理.皮疹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和变多.同时左侧而颊和颈部出现边界不规则状浅白色斑片,因影响美容而就诊.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新生儿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患儿男,1 d。出生后发现皮肤异常1 d。皮肤科检查:全身可见大片青紫和暗红色斑片,部分呈弥漫性分布,以面部、双上肢、躯干及右下肢为主。诊断: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  相似文献   

17.
<正>1 病历摘要患者男,20岁。因面部、躯干、上肢大片色素性皮疹20年于2014年3月3日来我科就诊。自出生时面部及躯干出现不同颜色皮疹,随年龄增长逐渐长大。平素身体健康,无青光眼、癫痫等,父母非近亲结婚,兄弟姐妹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颊部、颞部  相似文献   

18.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13岁。出生时发现面部黑斑,右下肢大片红斑,臀部大片蓝斑,胸部白斑。临床诊断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PPV)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分型。方法收集并整理本院2007年至今收治的15例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5例PPV患者中,Ⅱ型多见,占66.67%,其次为Ⅲ型(26.67%);5例有太田痣。结论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临床少见,易导致误诊,同时应全面检查以排除系统损害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PPV)的临床表现和分型特点。方法综合分析本院皮肤科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例儿童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0例患儿中女性多见,根据Happle的传统分类,最常见的为Ⅱ型(70.00%),其次为Ⅲ型(20.00%),1例未分类;根据Happle新分类,7例为phakomatosis Cesioflammea,2例为phakomatosis Spilorosea,1例未分类。7例有太田痣。结论儿童PPV临床上较少见,易误诊及漏诊,综合分析病史和全面检查有助于精准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