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发生率与血压、血糖及血脂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在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为VD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00-02/2001-06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8例,均经头颅CT,MRI确诊,不伴意识障碍、无语言障碍及智能障碍,并在脑血管病发病后3d内就诊或入院,年龄&;lt;80岁。随访3个月,观察VD发生率,并比较VD组和非VD组患者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发生率。结果:共发生VD64例,发生率12,6%,VD组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发生率为62.5%,26,6%,48.4%,非VD组为57,1%。31.4%。55.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可能并非是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青年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总结分析7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临床资料。结果:青年脑卒中预后较好,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血脂.高血糖,肥胖,不良饮食,心脏病,家族史等。结论:高血压,高血脂,酗酒,吸烟,肥胖,不良饮食,是青年脑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国青年脑卒中发病相关因素,寻求青年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个体化最佳效果。方法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36家医院收集1996-01-01/2000-12-31所有脑卒中住院患者64558例,其中18~45岁青年脑卒中患者6305例,抽取2359例统计其发病年龄、性别,是否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因素,有无吸烟、饮酒以及临床体征、影像学检查、血脂、临床诊断和转归等情况。结果反馈调查2359例中,平均年龄40岁(18~45岁),男女比例为2.63:1,男性占77.70%。40~45岁者占青年卒中总数的62.40%,伴有原发性高血压38.02%(897/2359),冠心病7.42%(175/2359),糖尿病4.58%(108/2359),高血脂4.58%(108/2359);家族史中有高血压15.81%(373/2359),有脑卒中12.04%(284/2359),有糖尿病1.74%(41/2359)。结论青年卒中在中国并不少见;男性脑卒中患者居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及家族史原发性高血压是青年卒中最显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在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为VD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00-02/2001-06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8例,均经头颅CT,MRI确诊,不伴意识障碍、无语言障碍及智能障碍,并在脑血管病发病后3d内就诊或入院,年龄<80岁。随访3个月,观察VD发生率,并比较VD组和非VD组患者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发生率。结果:共发生VD64例,发生率12.6%,VD组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发生率为62.5%,26.6%,48.4%,非VD组为57.1%,31.4%,55.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可能并非是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青年脑卒中2359例全国性多中心发病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张微微  张茁  毕齐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9):2694-2695
目的 调查中国青年脑卒中发病相关因素,寻求青年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个体化最佳效果。方法 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36家医院收集1996-0l-0l/2000-12-3l所有脑卒中住院患64558例,其中18~45岁青年脑卒中患6305例,抽取2359例统计其发病年龄、性别,是否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因素,有无吸烟、饮酒以及临床体征、影像学检查、血脂、临床诊断和转归等情况。结果 反馈调查2359例中,平均年龄40岁(18—45岁),男女比例为2.63:l,男性占77.70%。40—45岁占青年卒中总数的62.40%,伴有原发性高血压38.02%(897/2359),冠心病7.42%(175/2359),糖尿病4.58%(108/2359),高血脂4.58%(108/2359);家族史中有高血压15.81%(373/2359)。有脑卒中12.04%(284/2359),有糖尿病1.74%(4l/2359)。结论 青年卒中在中国并不少见;男性脑卒中患居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及家族史原发性高血压是青年卒中最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年男女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从危险因素、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急性期预后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比分析年龄≤45岁男、女性的AMI临床特点。结果:青年女性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阳性家族史以及合并其他疾病。青年男性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病阳性家族史、糖尿病。46%的青年女性AMI有明确诱因,低于青年男性的82%。结论:青年女性AMI与男性相比主要危险因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好发部位等的临床分析,寻求老年脑梗死病人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1月所收治的老年脑梗死者116例作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防治干预。结果:发病者以70岁以上居多,并发症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高血压为首要的危险因素,梗死部位以双侧基底节最多。结论:积极有效地防治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显然可降低老年脑梗死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对350例脑卒中病人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2000年12月住院的350例脑卒中病人的性别,年龄,卒中分类及预后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脑卒中在性别上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94:1。发病年龄从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以60-69岁为高峰,占37.71%。疾病的分类及死亡情况:脑梗塞占86%,死亡比例为5.65%,脑出血点11.14%,死亡比例7.69%;蛛网膜下腔出血占2.86%,死亡比例为20%,≤49岁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64.71%),吸烟/嗜酒(41.18%),≥50岁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73.91%),高血脂(61.87%),超重/肥胖(61.54%),全组病人均较高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72.57%),高血脂(58.57%),超重/肥胖(57.71%)。结论 脑卒中发病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超得/肥胖,糖尿病,吸烟/嗜酒,TIA有关,中老年人发病以高血压,高血脂,超重/肥胖为主要相关因素。中青年人发病以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为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赫连胜  徐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551-3551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TOAST病因分型,将病例分为四型,同时按年龄进行分层;并对其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卒中分型的组间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在小动脉卒中分型中显著增高,吸烟和血管病家族史在大动脉卒中分型中显著增高。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原因不明性卒中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所占比例较高;小动脉卒中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暴露率高,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以吸烟和血管病家族史暴露率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3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总结分析了脑血管病的发病因素,与年龄、性别、遗传、发病时机、生活习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等相关,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点、亚型、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50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病例.结果 男女比例为79.5%∶ 20.5%,亚型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青年脑梗死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肥胖及家族史相关,以吸烟为著,占67.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对比较好.结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逐步增长且男性超过女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肥胖和家族史是青年缺血性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青年卒中的预后相对较好.进一步的研究是必须的,应该积极去除这些危险因素从根本上减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高血压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青年高血压并脑出血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2例中,治愈41例(66%),改善11例(18%),死亡10例(16%);随访至2010年12月,再次发生脑卒中6例,其中脑梗死4例,脑出血2例.结论:控制血压和危险因素对预防青年高血压脑出血至关重要,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检查情况及其他临床资料,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比较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结果:112例患者合并DR占总数的25.0%。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以及高血压、脑梗死合并率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25.0%合并DR,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是DR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佛山某社区中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容桂社区35~74岁的常住居民人群共4 083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病史询问以及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查。结果: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1.3%(标化率);血脂异常41.6%;男女性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MS的相对危险性(度)依次为高血糖、超重、WHR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男性〈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本地区35岁以上人群多项危险因素水平较高,特别要注意高血脂、体重指数、血压、WHR指标测定。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娟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2):124-126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相关因素及其预后,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8年4月本科诊治的141例原发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和CT动态检查资料。结果原发性脑出血发生继续出血的高峰期在起病后的6—24h,主要与高血压、凝血功能、出血部位及血肿形态、血糖升高等有关。原发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增加了病人的病死率。结论对有原发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可能的病人,应密切监测神经体征变化,血压、血糖、凝血功能,以及头颅CT的动态检测,以便尽早采取相关措施,防止病情进行性恶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影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近期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发病7日内急性脑梗死患者530例,对其中174例APCI患者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APCI 30天、90天功能恢复差.造成功能恢复差的主要因素为:完全前循环梗死、平时缺乏运动、人院时NIHSS评分高、年龄偏大、并发呼吸道感染、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入院时心率降低.结论: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积极处理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表现为完全前循环梗死、高龄和入院时心率降低患者,对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提出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减少体位性低血压以及由此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先测卧位上肢血压,然后请患者直立3 min后,测同侧肢体立位血压,记录血压值、患者的主诉,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降压药)等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6%;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无合并基础疾病、无联合用药患者(P<0.05)。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年龄增长发生生理、病理性改变,合并基础疾病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联合用药致血容量变化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护理的关键是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及由此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概念存在的重要性及早期对之进行干预的必要。方法1992年和2007年,对成都市同一人群(711人)进行了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的调查,除去1992年已诊断为高血压的114例患者,将剩余的597人分为正常血压组[〈120/80mmHg(1mmHg=0.133kPa)]和正常高值血压组[收缩压120~139mm/1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对前后两次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与高血压及相关CVD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1992年正常高值血压组的CVD危险因素水平高于正常血压组,到2007年时这种差别仍存在。正常高值血压组的15年累计高血压发病率(91.2%)远高于正常血压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脂及体质量等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正常高值血压仍可预测高血压的形成[HR=5.354,95%CI(4.094,7.002),P=0.001]。1992年两组人群的CV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5年后正常高值血压组的CVD患病率(6.6%)呈高于正常血压组(3.1%)的趋势(P=0.052)。结论正常高值血压是一个特殊的血压阶段,其更易进展为高血压并持续伴随较高水平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为预防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需要对正常高值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西安市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5 380名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 731人,女性2 649人.分为三组:<45岁为青年组,45-59岁为中年组,≥60岁为老年组.体检内容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心率、血常规、生化指标等,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均值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UA患病率为12.7%,其中男性为18.0%,女性为7.3%.HUA组患者的年龄,BMI,SBP,DBP,FBG,TC,TG,LDL-C水平均高于非HUA组,HDL-C低于非HU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2-16.879,P值均<0.01).青、中年组男性HUA患病率(20.8%,15.2%)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女性患病率(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9.076,28.108,P值均为0.000).而老年组女性HUA患病率(19.3%)高于同年龄组男性患病率(1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84,P=0.070).老年组总的HUA患病率(17.2%)高于中、青年组(10.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536,18.000,P值均为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BMI、高血压、高TG血症及LDL-C与HUA呈正相关,而高FBG及HDL-C与HUA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西安市体检人群HUA患病率为12.7%,男性、年龄、BMI、高血压、高TG血症及LDL-C是HU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FBG及HDL-C是HUA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分析38例45岁以下中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病因、临床特点、CT表面及预后,并进行了遗传学方面的调查。结果 中青年高血压患发病前均未进行有效的血压检测及控制,近半数患有明显的家庭遗传史,临床以突然发病,进展快,进行性意识障碍及偏瘫为主。CT表现主要为内外囊间出血,1/3破入脑室,早期(7h内)手术效果好。结论 早期手术可以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加强对高血压家族中年轻人的血压定期监测是降低该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