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管内引流治疗恶性胆管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96年3月-2003年5月,采用T管内引流术治疗不能根治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39例,男28例,女11例,年龄48~77岁。据术式不同分成三组:T管内引流组16例,其中胆管癌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自 1993年 6月至 1998年 9月对 2 2例恶性胆管梗阻 ,经肝正中裂入路行肝内胆管内或外引流术。减黄效果较好 ,病人生命延长。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 2 2例 ,男 14例 ,女 8例。年龄 30~ 79岁 ,平均 5 6 .5岁。2 .全组病人均有胆道梗阻黄疸表现。经术中探查无法根治切除 ,其中高位胆管癌 7例 ,晚期胆囊癌6例 ,胃癌肝门部转移 4例 ,结肠癌、胰腺癌肝门部转移各 2例 ,十二指肠癌肝门部浸润 1例。术前B超及CT均提示肝门肿块 ,肝内胆管扩张 ,术前血清胆红素平均 (2 0 2± 2 1)mg/dl。3.手术方式 :切断肝周韧带 ,游离肝脏 ,采…  相似文献   

3.
胆管空肠搭桥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恶性胆道梗阻更安全简便的手术方法。方法:我院设计采用胆管空肠搭桥术治疗不能行根治术的恶性胆道梗阻病人25例,并与同期外引流组12例和传统内流20例比较。结果:搭桥组及外引流组比内引流组术后黄疸消退快,搭桥组术后不带引流管,生存期生活质量较高,优于外引流组。结论:认为胆管空肠塔桥术是一种简单,创伤小,安全性大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一种简单有效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胆道内引流方法。方法  5 8例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患者 ,分为 2组 :( 1)带药泵旁路置管内引流组 (旁路内引流组 ) ,2 5例。置硅胶管于胆道梗阻上端及空肠内 ,行胆道旁路搭桥 ,并附加化疗药泵于硅胶管中 ,行定期冲洗胆道。 ( 2 )对照组 ,3 3例。仅行胆肠内引流。结果 两组有效退黄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随访期间旁路内引流组黄疸再出现率 ( 9.5 2 % )及胆道感染率 ( 2 0 .83 %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3 2 .14 %和 5 1.61% ,均P <0 .0 5 )。结论 带药泵的硅胶管胆道旁路搭桥内引流术方法简单 ,疗效满意 ,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抗返流管置入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抗返流管行姑息性胆肠内引流,对胆道恶性肿瘤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防治效果 。方法:将自行研制的抗返流装置应用于26例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观察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20例得到减黄,抗返流效果确实,术后造影结果证实无返流 。结论:自行研制的抗返流装置能预防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后返流性胆管炎。  相似文献   

6.
总胆管造口,“T”型管引流术后的病人,常有蛔虫进入胆道,甚至阻塞“T”型管、部分病人可因此引起类似残余结石等不良后果。故对“T”型管引流的病人要警惕蛔虫进入胆道的可能,应及时发现和处理。蛔虫进入胆道,病人可表现:(1)如同一般胆道蛔虫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上腹部钻顶样疼痛等,但较轻。(2)胆汁引流量突然减少或无胆汁流出。(3)多数病人均有发热,部分病人发热是唯一的症状。(4)少数病人可有黄疸或无任何症状,常有蛔虫自“T”型管爬出体外而病人毫无察觉。对可疑蛔虫进  相似文献   

7.
8.
恶性胆道梗阻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胆道梗阻病死率很高,由于肝胆胰区的解剖特点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解除胆道梗阻、通畅胆道引流、减轻黄疸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关键。内镜治疗胆道疾病的成功率较以往大大提高。针对不同疾病导致的恶性胆道梗阻,可以选择鼻胆管引流术、内镜胆管内支撑术及联合引流等多种内镜治疗方式以及在内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以延长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胆道恶性梗阻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起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疾病包括胰腺癌、十二指肠壶腹癌、胆管癌、胆囊癌、恶性淋巴瘤以及一些转移性恶性肿瘤压迫胆管。这类患者中的绝大部分临床分期属于晚期,已失去外科手术切除的机会,预后很差。解除胆道梗阻是消除黄疸,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的姑息性治疗手段。目前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的方法主要包括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外科引流术和内镜下胆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提高晚期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方法:对8例晚期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施行多肝段月牙形切除的改良式肝肠内引流术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瘘,术后2周总胆红素下降72.4%。随访6例,平均生存期19个月。结论:该术式是晚期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有效且可行的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术中观察“T”型管对胆道的损伤程度。方法 自1995年10月~2000年10月,我们对二次胆道手术及带管半年以上的32例患者进行了术中观察。结果 发现“T”型管对胆管壁:(1)有局部毒性作用,可导致橡皮管性胆管炎。(2)为细菌侵入胆道提供通路。(3)胆管对“T”型管产生迟发性排异反应,致胆管壁增厚,胆管腔内粘膜瘢痕形成及挛缩,引流管后方胆道阻塞2例。结论 (1)“T”型管引流不宜长期开放,应间断在每次饮食前夹闭。(2)定期冲洗胆道,使胆管壁上的粘附物及凝结碎片冲入肠道。(3)Roux-en-Y型胆管端与空肠侧粘膜对粘膜间断吻合,可获一次性成功,经3例观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胆道引流是胆道梗阻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手段的限制,过去只有手术引流。近十年来随着经皮穿肝造影和经内窥镜造影的广泛应用,梗阻的部位和形状可以在95%的病例明确查出。80年代以后开始采用可弯导管进行胆道引流,又为胆道非手术引流开辟了几种新途径。本文介绍近年胆道梗阻非手术引流的新进展。定义胆道梗阻是指胆管系统所有因狭窄、缩窄、腔内结石而造成的堵塞。分类引起梗阻的病理可分恶性与良性两大类。恶性狭窄有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前者如胆管癌、乳头状癌;后者如胆囊癌、肝胰恶性肿瘤等。良性狭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目的在于评价手术与PTD这两种方法对因恶性肿瘤引起梗阻的姑息胆道减压的效果。并对技术的成功、死亡、合并症、生存的时间和质量也做了比较。并提出今后治疗这种病人的处理意见。作者分析了1976~1984年经活检或尸检证实而未切除恶性病变的病人。用手术减压有70例;PTD36例。手术病人中56例作了姑息性胆肠转流;14例作了术中姑息性胆道插管而未作转流。病人年龄25~92岁,平均65岁。男61人,女45人。最常见的恶性病变来自胰、胆道和胆囊。13例肿瘤起自胰胆系外的,有肝细胞癌2例;十二指肠癌2例;淋巴瘤转移瘤2例;结肠直肠癌2例;肺2例;  相似文献   

14.
1993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对 15例胃癌晚期致胆道梗阻的病人施行了减黄手术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3例。晚期胃癌所致黄疸 3例 ,胃癌术后复发肝门、肝蒂淋巴结转移压迫性黄疸 12例。其中 5例行肿瘤姑息性切除术 ,2例减黄术 ,10例营养性空肠造口。 12例成功实行胆汁内引流或外引流手术。其中 4例病人沿肝下缘解剖肝门 (2例切除部分肝方叶 ,显露Ⅰ级或Ⅱ级肝胆管 ) ,行胆管十二指肠桥式内引流术。 4例切开胆囊颈部前壁 ,经胆囊后壁试穿吸出胆汁后 ,沿穿刺针切开胆囊后壁、肝实质及第Ⅴ段肝胆管 ,边切…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9岁。1月前因“胆石症、胆道感染”在外院行胆囊切除、总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后病情一度改善。但术后2周出现上腹部胀痛,T管引出胆汁由每日400ml减至每日30ml,颜色浑浊,伴恶心、呕吐、低热及黄疸,食欲不振。体查:急性病容,巩膜、皮肤重度...  相似文献   

16.
外科长期以来对胆管结石的病人行胆总管探查后常规放置T管引流.为了解T管引流对胆道菌群的影响,笔者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152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病人的术中、术后胆汁分别进行细菌培养,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进行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放置胆道金属支架,同时行左右肝管双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7例;伴有远端胰管扩张7例,均成功放置胰管支架,术后黄疸消失,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是一种确切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恶性胆道梗阻的经皮胆道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改进恶性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 对 35例确诊为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 ,先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确定梗阻部位 ,再选择合适的胆管穿刺 ,置入导丝至十二指肠 ,经导丝放置引流管行胆道内外引流。其中 6例立即放置可膨式金属支架 ,8例 2周后放置。结果  3例术后1个月后死亡 ,其余术后血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较术前下降明显。随访 32例 ,6个月生存率占 5 6 %。结论 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胆道介入治疗能延长生存时间 ,减轻痛苦 ,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管汇合处恶性梗阻经皮肝穿刺内支架置入操作难点与对策.方法 对23例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病人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及内外引流术(PTBD).分别观察介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随访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和病人生存期.结果 23例首次介入成功22例,占95.65%;21例总胆红素明显下降(下降百分比>60%),2例无效(下降百分比<10%);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明显下降,平均18 d恢复正常.术后发热2例(38℃),胆道出血1例,右上腹部疼痛6例,穿刺点周围局限性腹膜炎1例,GPT升高3例,经止血抗炎护肝对症治疗后2~5 d后症状消失;引流管滑脱1例;无大出血、胆汁瘘等严重并发症.全组平均生存期8.5个月.结论 肝管汇合处恶性梗阻支架置放操作难度大,导丝通过梗阻段是关键,正确掌握操作方法町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胆道内支架辅以区域性化疗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胆道梗阻的治疗方法很多 ,但效果不佳 ,尤其是转移性者。可膨式胆道内支架口径大 ,操作方便 ,可视性定位 ,效果好 ,为恶性胆道梗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治疗 3例 ,其中 2例还进行了区域性化疗 ,取得一定的效果 ,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例 1 ,女 ,66岁 ,于 1 999年 2月 ,因反复发作性右上腹部痛、发热、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肝门部有一硬块 ,胆总管壁增厚 ,管腔直径为 0 .1~ 0 .2 cm,置 1 2号 T管 ,横臂越过狭窄段达左肝管。术后上述症状复发 ,于术后 1年在 B超导引下行经皮经肝左胆管穿刺 ,经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