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文章基于《周易》"水火既济"理论,探讨从心肾论治消渴病口干症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研究.临床中消渴病患者常出现口干伴烦燥、失眠、下肢怕冷、小便多等症状.这种上热下寒之象多是心肾失交的缘故;治宜交通心肾、固肾止渴;用药当选清心火、滋肾阴、温肾阳之品,根据病情发展阶段有所侧重并随证加减.基于水火既济理论探讨消渴病口干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5.
6.
7.
8.
张志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2):24-25
心肾相交包括心肾水火相交、心肾阴阳相交、心肾之气相交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实现途径是心肾之气的升降相交,在此过程中心肾阴阳和水火完成各自的相交。这三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均会导致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10.
11.
李慧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10):8-9
心衰之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其中气虚、阴虚、阳虚为本,血瘀、水泛为标。而在心衰的发生发展中,肾中精气的不足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平衡于肾中阴阳,阳不足则补其阳,阴不足者益其阴,是心衰治疗中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高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4):90-92
目的 观察真武汤加减方在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辽宁省凤城市中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8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真武汤加减方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未应用真武汤加减方治疗)与试验组(34例:应用真武汤加减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心脏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中医理论指出,“肾主水”在维持机体内水液代谢方面起着主导作用,通过肾气的开与阖决定体内水液的分布,潴留与排泄,对于某些水液代谢平衡失调的相关病症,常从肾论治。水通道蛋白是具有特异性转运水的通道蛋白,充当着细胞内和细胞间水流的调节器,维持水液动态平衡,因其所在部位和表达存在差异,又有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大量研究表明,水通道蛋白广泛分布于肾脏中,其表达的改变对揭示不同疾病所引起的水液代谢平衡失调有着重要意义。历代医家在对中医药调节水液代谢紊乱不断的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药具有整体观、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的独特作用优势,在调节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笔者通过探讨“肾主水”与水通道蛋白表达、水液代谢紊乱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对水液代谢紊乱的调节及作用机制,诠释“肾主水”科学内涵,以期为中医药调节水液代谢紊乱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总结了历代医家对“肾主骨”理论的认识,发现“肾”与“骨”之间存在紧密的生理关联和病理联系,且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性。从基因、分子、细胞及器官发育等方面的物质实证,汇总当下学者对“肾主骨”的理论延伸,论述“肾主骨”理论与肾性骨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究“肾主骨”理论对中医药治疗肾性骨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46%,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显效率为33%,总有效率为7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干细胞治疗是目前脏器损伤后,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或改善损伤组织和器官功能的主要手段。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针对中医药理论体系中"肾精"的定位与功能,提示其与干细胞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中医药参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