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椎弓根螺钉位置与手术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分析螺钉位置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对305例共1214枚椎弓根螺钉位置进行XCT扫描或X线平片分析,以器械中穿破了大螺钉为标准将305例分为好、可、差3组。结果: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占85.7%,螺和部分穿破椎弓根皮质占11.4%,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较多占2.9%,穿破率在T11-T12节段较高为18.7%。好206例、可80例、差19例,好与可组的脊椎骨折复位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可组仅1例  相似文献   

2.
112例椎弓根螺钉位置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相似文献   

3.
椎弓根螺钉不同翻修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增加螺钉直径和长度、钉孔内植骨以及聚四氟乙烯膨胀螺栓强化这四种椎弓根螺钉翻修方法所各自产生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和最大置入扭矩变化,以确定椎弓根螺钉的最佳翻修方法。方法:将6具成人T10~L5椎体标本,分为:(1)增加椎弓根螺钉直径组,(2)延长椎弓根螺钉长度组,(3)增加直径 延长长度组,(4)植骨组,(5)聚四氟乙烯膨胀螺栓组,(6)退出后再置组。将最初置入的直径5.0mm、长40mm螺钉时所测得的最大扭矩和最大轴向拔出力作为对照组数据;记录翻修螺钉最大扭矩和最大轴向拔出力与相应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变化量,各组之间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增加螺钉直径和(或)长度的方法中,当螺钉直径增加2mm且长度增加10mm时,扭矩和最大轴向拔出力的增加最明显,分别为37.06%和18.22%;螺钉直径增加2mm,扭矩增加20.15%,最大轴向拔出力增加19.99%;螺钉直径增加1mm、长度增加5mm,扭矩增加19.23%,最大轴向拔出力增加10.07%;螺钉长度单纯增加5mm与10m,扭矩分别下降32.80%和14.02%,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下降27.36%和增加43.25%;钉孔内植骨后再置入螺钉,扭矩和轴向拔出力分别下降了14.99%和29.34%;聚四氟乙烯膨胀螺栓强化后再置入螺钉,扭矩显著增加,而轴向拔出力下降了37.40%;螺钉退出后再置,扭矩下降了34.22%。结论:螺钉直径增加2mm对椎弓根螺钉翻修最有效,其次为螺钉直径增加1mm、长度增加5mm。钉孔内植骨的方法不可取。聚四氟乙烯膨胀螺栓强化的翻修方法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的CT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7例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术后行CT断层扫描,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记录螺钉穿透骨壁的位置、数目和距离。结果:37例患者共置入405枚胸椎椎弓根螺钉,124枚螺钉(30.61%)穿透骨壁,其中76枚(18.77%)穿透椎弓根外侧壁,32枚(7.90%)穿透椎弓根内侧壁,16枚(3.95%)穿透椎体前壁。66枚(16.30%)穿透距离<2mm,37枚(9.14%)穿透距离在2mm~4mm之间,21枚(5.9%)穿透距离>4mm。结论:胸椎椎弓根螺钉骨壁穿透率较高,应严格按照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仔细操作,避免出现因螺钉置入不当造成神经、血管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三维CT导航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CT导航在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行CT导航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其中胸椎骨折14例,胸椎肿瘤6例,脊柱侧弯4例。向导航系统输入CT资料,选择配准方式为点匹配法,配准成功后,用导航棒预先设置螺钉的最佳位置、直径和长度,按导航计划立体、动态地植入螺钉,术后进行CT扫描,按Rampersaud分类法评估螺钉的位置。结果导航下成功对24例共植入144枚椎弓根螺钉。按Rampersaud分类法:A级136枚(94.4%),B级6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无神经、脊髓损伤。22例平均随访8个月(6~14个月),复查X线片和CT,无螺钉松动和断裂钉,无迟发性脊髓损伤。结论三维CT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6.
对X线图像评价椎弓根螺钉水平面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水平面位置的X线图像判断方法。方法:选用12具脊柱标本(T11~L5)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测量各节段与螺钉水平面位置相关的7个参数:椎弓根水平面成角,椎弓根狭窄处横径,椎弓根中心轴椎后方(PAPP)距正位成像椎弓根阴影中心的水平距离,椎弓根中心轴椎前方距正位成像椎弓根阴影中心的水平距离,直径6mm螺钉在PAPP进钉水平面内的最大允许偏离角度,PAPP距关节突关节中央(胸椎)或关节间隙中央(腰椎)的水平距离,PAPP距上关节突外缘的水平距离。以此作为客观依据对实验性三种水平面位置(好、可、差)螺钉共240枚进行X线评价。结果:经方差分析,7个位置参数在各节段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图像法判断的敏感性为84%~95%,特异性为93%~96%,预估值为85%~92%,与40例经CT扫描证实的螺钉位置进行比较,其诊断价值与实验结果相近。结论:以各节段椎弓根螺钉水平面位置参数为依据的X线评价法是一种简单、相对可靠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椎弓根螺钉应用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括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在脊柱骨折、腰椎滑脱、脊柱畸形和脊柱不稳等疾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脊柱导航三维影像系统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导航三维影像系统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症、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或退行性侧弯、腰椎滑脱、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脊柱导航一术中三维影像系统(A组)和传统X线透视法(B组)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并采用术中三维影像系统评估螺钉位置的精确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螺钉位置、平均螺钉植入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近期并发症。结果:A组螺钉位置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平均螺钉植入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低于B组。A组未发现手术近期并发症。结论:脊柱导航一术中三维影像系统使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更精确、简便、快速和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脊柱手术微创化、精确化、安全化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PS)与骨水泥(PMMA)强化方法在体外提高螺钉稳定性的效果.方法 将60个新鲜成年绵羊腰椎随机分为三组.普通椎弓根螺钉组(CPS组):直接拧入普通椎弓根螺钉;PMMA-PS组:向钉道内注入PMMA(1.0 ml)后拧入CPS;EPS组:直接拧入EPS.24 h后对所有标本进行X线检查,随...  相似文献   

10.
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56例,其中Steffee 8例,RF 11例,AF 21例,Tenor 12例,USS 4例,分别对其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42例获得随访,时间5~2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除5例A级无恢复外,其他级别有1~3级的恢复。5例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固定失败,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结论:椎弓根螺钉能提供短节段脊柱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1例,全部病例均采用两侧钝性分离最长肌和多裂肌间隙显露关节突,置入椎弓根螺钉并复位内固定。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0 mL,平均术后引流量60 mL,无血肿及术后感染。19例经6~12个月随访,无腰背痛,效果优良。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用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治疗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时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植入椎弓根螺钉的CT扫描钉道分析和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应用经皮穿刺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后路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以探究该微创技术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应用菲力浦X线荧屏透视,经皮穿刺植入导针引导的空心椎弓根螺钉136枚,后路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4例。术后CT扫描观察钉道与椎弓根内侧壁、外侧壁的关系,钉尖与椎体前缘的距离、TSA角、SSA角,以及进行术后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其中椎弓根内侧壁破裂4枚,椎弓根外侧壁破裂3枚,经皮椎弓根螺钉方向过于向头端偏斜2枚,过于向尾端偏斜1枚,经皮椎弓根螺钉钉尖稍穿透椎体前缘5枚,本组经皮椎弓根螺钉植钉失误率7.25%。结论: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可以接受,但有较高操作要求,需要有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进行。本组病例在X线荧屏透视下完成,受辐射量大,后来植钉时透视次数明显减少,患者和医师受辐射量下降而且手术时间缩短,如结合导航技术将在微创脊柱外科领域中发挥相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 5 8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 ,用自制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中后路植骨治疗 ,术后卧床 2~ 3周 ,腰背肌锻炼、腰围固定。结果 本组随访 2个月~ 2年 3个月 ,优良率达 81% ,全部患者均在术后 2~ 3周活动 ,无断钉、断杆、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评价有两个方面 :①影像学评价 :包括椎体高度的恢复 ,椎管侵占率的恢复 ,脊柱矢状面的Cobb角。 4 7例患者椎体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 ,远期复查椎体高度无丢失情况。②神经功能和临床评价 :4 1例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人Franke评级平均提高 1 5 1级 ,脊柱无明显畸行 ,无严重腰痛和下肢疼。结论 RF、AF、SF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后路手术不加大创伤的同时 ,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 ,使病人能早期活动 ,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 ,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5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A、B两组,A组27例短节段四钉固定术,B组25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术。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B两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可提高复位质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胸腰段损伤椎弓根螺钉折断原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求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8例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折断原因为局部应力集中及异常活动,多为技术因素。结论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要掌握手术指征,对不稳定骨折治疗要求植骨,术后腰部保护,选择适当拔钉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解剖学上研究胸腰椎骨折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为胸腰椎骨折椎提供一种新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方法 利用50例配套T11、T12 L1、L2脊柱干骨标本,测量各椎弓根宽度和高度.设定改良骨折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方法,确定椎弓根正中轴矢状面在椎体前下缘的交点为a点,椎弓根中点为b点,连接a b点,以此连线作为改良椎弓根钉轴.此连线延长线于附件后面的投射点为改良椎弓根钉进钉点.测量改良进钉点位置,钉轴长度、下斜角度和内斜角度等.结果 T11、T12L1和L2椎弓根上下1/2横径平均为7.5 mm、7.7mm、6.9 mm和6.7 mm,绝大部分可置人直径5 mm螺钉:改良椎弓根钉置入点位于Magel法进钉点上方5~6.5mm,进钉方向下斜(以下终板为参照)约25°,内倾约100°结论胸腰椎骨折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骨折椎改良椎弓根钉置入方法可以应用于椎体后壁1/2处至椎体前下缘连线以上的椎体骨折,以增强固定的稳定性或减少固定节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直视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体位复位结合直视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20例,并与开放手术相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带支具离床时间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结合直视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中透视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3种椎弓根螺钉植入法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水平面植入的最佳方法。方法选用15具胸腰椎脊柱标本(T11~L5),随机分三组,分别模拟Roy—Camille、Magerl和节段性差异法先后植入直径5mm、6mm、7mm椎弓根螺钉,观测进钉点和进钉方向与椎弓根中心轴吻合情况、螺钉穿破椎弓根情况和位于椎体内的最大长度。结果Roy—Camille法进钉点多偏椎弓根中心轴内侧,进钉方向与大多数椎弓根E角吻合较差;Magerl法进钉点与腰椎椎弓根中心轴吻合较好,但进钉点方向与E角仍存在差异;节段性差异法与椎弓根中心轴吻合最好。Roy—Camille法螺钉位于椎体内相对较少,Magerl和节段性差异法螺钉位于椎体内较多。植入5mm螺钉时,3种方法的穿破量均极少,植入6mm和7mm螺钉时,穿破量和穿破率相应增加,三者中Roy—Camille法穿破率较高,节段性差异法较低。在胸腰椎交界处无论何种进钉法,使用6mm或7mm时螺钉均有不同程度椎弓根穿破,而在下腰椎使用7mm螺钉的穿破量仍极少或无。结论根据不同节段选用不同直径螺钉、不同进钉点位置和不同进钉方向植入螺钉,节段性差异法植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