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良、恶性上皮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某些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上皮增生/增殖性病变是乳腺最常见的疾病,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常遇到困难,而且容易误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良性非肿瘤增生性病变(如导管、小叶增生,腺病等)和原位/润癌的鉴别。②肿瘤性增生性病变(如导管、小叶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或浸润癌的鉴别。③假浸润性病变(如放射状瘢痕、硬化性腺病、乳头状病变)与癌性浸  相似文献   

2.
Kan X  Shen DH  Shi B  He JS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4):312-315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特点、形态学分类、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不典型增生与乳腺原位癌的鉴别诊断标准。方法 (1)观察本院30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其病理形态改变。(2)观察86例大切片乳腺癌旁不典型增生病灶与癌灶的关系。结果 乳腺增生症中,纤维腺瘤为主型好发于21~30岁年龄组,而不典型增生病变则多见于40~60岁组。其中囊肿病仅占6.0%,而纤维腺瘤变达25.4%;癌旁组织中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为65.1%,其中以导管原位癌发生率最高,达74.9%。结论 研究证实了1997年(舟山)“乳腺增生症的组织学分类”(推荐方案)的可行性。乳腺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乳腺增生症可归纳为普通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特殊增生细胞具有特别的诊断价值。重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大部分可分。  相似文献   

3.
《WHO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与遗传学分类》于2003年9月出版。在乳腺肿瘤部分.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包括普通导管增生、平坦上皮不典性(flat epithel ialatypia)、不典型导管增生和导管原位癌。新版WHO分类中列出的平坦上皮不典性是乳腺柱状细胞病变的一种组织学类型,因为许多人对这一病变还比较生疏,所以在介绍平坦上  相似文献   

4.
p63显示肌上皮细胞在乳腺癌诊断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比较p63与S-100蛋白、CK(34βE12)、CKl7、actin及calpornin在乳腺上皮良恶性病变中阳性表达的差异,显示肌上皮细胞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筛选出含有正常乳腺组织及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导管原位癌6例,浸润型导管癌20例。根据《诊断外科病理学》标准将这些病变分为5组。选用p63等6种免疫组化抗体对上述病变进行标记。结果 (1)6种抗体在浸润癌以外的各种乳腺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中均可见肌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在浸润癌中很少能找到肌上皮细胞.而在原位癌的癌巢周可见到完整或不连续的肌上皮细胞。(2)p63、actin及calponin在除浸润癌外的四组病变中均可见染色阳性的肌上皮细胞,阳性率达100%。但actin及calponin也可使血管平滑肌及肌纤维母细胞着色。(3)CKl7在正常及增生病变中肌上皮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4)S-100蛋白及CK(34βEl2)在各组肌上皮细胞染色阳性率较低,并可见分泌上皮阳性着色。结论 通过5组不同病变的观察,MEC的存在与否不能成为导管原位癌与不典型增生的鉴别标准,但MEC的有无却是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鉴别点之一。p63对乳腺肌上皮细胞最敏感,是鉴别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首选抗体。actin与calponin亦是乳腺肌上皮细胞最敏感的抗体,在判断乳腺癌有无浸润时,同时选用胞核阳性的p63及胞质阳性actin或calponin,是一种较科学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乳腺黏液性病变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有黏液形成的乳腺病变包括含囊腔内黏液的乳腺纤维囊性变、黏液囊肿样病变(mucocele-like lesion ,MLL)、良性病变和(或)伴有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黏液性乳头状病变、黏液癌和其他伴间质黏液样物质的病变.除了这些与细胞外黏液相关的病变外,小叶肿瘤、DCIS和浸润性癌,尤其是浸润性小叶癌含有胞质内黏液,还有间质的黏液样变在许多病变如纤维腺瘤和叶状肿瘤,多形性腺瘤和结节性黏蛋白沉积症均可见,恶性类似病变包括产生基质的癌和鳞癌伴黏液间质.本文重点讨论伴有细胞外黏液形成的黏液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该组病变在良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性癌的鉴别上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6.
乳腺肌上皮细胞免疫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病理诊断工作中,乳腺某些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往往给病理医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某些腺病与癌的鉴别、导管/小叶普通型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的鉴别、原位癌与浸润癌的鉴别、导管内乳头状瘤与高分化囊内乳头状癌的鉴别、微腺性腺病与小管癌的鉴别等。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除微腺性腺病外)都存有肌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7.
从乳腺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切片658例(良性病变647例和原位癌11例)中,检出68例(10.3%)乳腺异型小叶(AL)进行病理组织学探讨。部分切片尚采用AB/PAS、磷钨酸苏木素和镀银染色,结果显示甲型异型小叶(ALA,54例)比乙型异型小叶(ALB,14例)常见。31~45岁中年妇女组检出率最高。AB/PAS染色在AL和原位癌(CIS)之间只有量的差异,并无定性意义。区别ALⅣ级与CIS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是细胞异型性程度以及有否坏死。除11例CIS癌旁检出不同级别的ALA和ALB外,并在导管原位癌(DCIS)旁发现ALB2例。从而提示AL与癌变关系密切,ALA和ALB可分别发展为DCIS和小叶原位癌(LCIS)。本文着重讨论了AL的分型、分级与组织发生。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切除标本内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免疫表型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癌切除标本内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浸润癌的关系。方法筛选出浸润性导管癌切除标本内有较多癌旁组织的病例36例和同期乳腺良性病变28例(对照组),选用CK5、CK34βE12、S100蛋白、SMA、CK8、Ecad、cerbB2等7种抗体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乳癌组36例中28例伴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单纯或复合出现的病变包括:普通性导管增生7例,柱状细胞病变12例,不典型导管增生4例,导管原位癌24例,伴两种以上病变者10例,4种病变同时存在者2例。对照组中计普通性导管增生23例,柱状细胞病变9例。免疫组化提示CK5在旺炽型UDH中腺系上皮细胞有大量表达,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中其表达明显降低直至完全失表达;CK34βE12表达类似于CK5,但较CK5为强,二者并不完全重合;S100蛋白表达于肌上皮细胞和增生的腺系上皮细胞,其在UDH的腺系上皮中的表达近似于CK34βE12,却不表达SMA;在24例高级DCIS中,11例肌上皮对S100蛋白的反应性先消失,但对SMA仍呈强反应;Ecad在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中出现再表达和(或)阳性等级升高;cerbB2在高级DCIS和IDC中呈清晰的膜表达。结论77.87%浸润性导管癌伴有不同的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这些病变不仅形态学表现不同,且免疫表型有异,可据此协助诊断与鉴别诊断。仅据对活检诊断的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患者长期随访而得出的后来发生浸润性乳腺癌危险度的结论,与当初诊断的病变并无直接相关,而更可能与当初残留或后来发生的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宫颈炎、宫颈鳞状上皮Ⅰ—Ⅱ级不典型增生,外阴尖锐湿疣、宫颈原位癌及浸润癌共91例及男性肛门、包皮尖锐湿疣(3例)、寻常疣或扁平疣(6例)、食管癌(15例)和晚期卵巢癌(2例)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PAP法)检测组织细胞核内HPVCA。结果表明,HPVCA多见于尖锐湿疣(14/27例)、寻常疣类(4/6例)及轻中度不典型增生(6/21例)等病变组织,而且主要分布在上皮的浅表层。这些组织中也有不少挖空细胞,但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宫颈浸润癌HPVCA阳性率最低(1/17例)。卵巢癌及食管癌均呈阴性。  相似文献   

10.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宫颈原位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 ,NGF)及其受体 p75在宫颈原位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宫颈鳞状上皮原位癌 30例、正常上皮组织 13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13例和浸润癌 14例石蜡包埋组织中NGF和 p75的表达。 结果 NGF在宫颈鳞状上皮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原位癌组中的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 ,而浸润癌组的表达却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χ2 =9 90 6 ,P <0 0 5 ) ,正常组与不典型增生组、原位癌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t =2 0 0 7,P<0 0 5 ;t=2 0 0 8,P <0 0 5 ) ,浸润癌组与不典型增生组、原位癌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t =2 37,P <0 0 5 ;t =2 4 4 ,P <0 0 5 )。p75在宫颈鳞状上皮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原位癌组、浸润癌组中的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 ,其差异有显著性 (χ2 =18 5 6 8,P <0 0 1) ,浸润癌组与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原位癌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t =2 5 6 ,P <0 0 5 ;t =2 5 6 ,P <0 0 5 ;t=2 6 5 ,P <0 0 5 )。结论 NGF的高表达是宫颈瘤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p75与宫颈癌的恶性进展有关 ,p75表达减少在原位癌是维持现状还是进展为浸润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第5版WHO乳腺肿瘤分类(2019), 将小叶瘤变定义为"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erminal ductal lobular units)失黏附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 伴或不伴有终末导管的派杰样播散"。小叶瘤变包括不典型小叶增生(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和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根据细胞形态将小叶原位癌细分为经典型小叶原位癌、旺炽型小叶原位癌和多形性小叶原位癌3种组织学亚型。近年来, 随着分子病理学不断发展, 对组织学形态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 加深了对小叶瘤变及其亚型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将对小叶肿瘤各组织学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病理学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p53基因突变与肺癌发生的早期遗传学损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进行肺癌与p53基因关系的系列研究过程中,发现1例支气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1例原位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p53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发现支气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组织中有明显的p53蛋白阳性染色细胞,从而进一步证实了p53基因突变可能是肺癌发生的早期遗传学损害。  相似文献   

13.
第5版WHO乳腺肿瘤分类(2019), 将小叶瘤变定义为"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erminal ductal lobular units)失黏附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 伴或不伴有终末导管的派杰样播散"。小叶瘤变包括不典型小叶增生(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和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根据细胞形态将小叶原位癌细分为经典型小叶原位癌、旺炽型小叶原位癌和多形性小叶原位癌3种组织学亚型。近年来, 随着分子病理学不断发展, 对组织学形态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 加深了对小叶瘤变及其亚型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将对小叶肿瘤各组织学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病理学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的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p63和Cytokeratin 5/6(CK5/6)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对150例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的368个病灶分别进行p63和CK5/6染色。结果:CK5/6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肌上皮和导管上皮均阳性表达,35例普通型增生中,33例CK5/6呈马赛克式阳性表达,仅2例弥漫阳性;在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中,CK5/6主要呈阴性表达,仅6例阳性,其中有2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和CerbB 2阴性,符合基底细胞样癌的特点。p63在良性病变和非浸润性肿瘤性增生病变中的肌上皮细胞阳性表达,3例原位癌不表达p63和CK5/6。浸润癌中有3例(3/43)p63散在肿瘤细胞阳性,其余均阴性。结论:不同类型乳腺增生性病变中p63及CK5/6的染色模式存在一定规律,有助于这些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乳腺一种新的交界性病变--不典型囊性导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乳腺疾病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中 ,介于导管或小叶上皮增生和导管内癌或小叶原位癌之间的交界性病变被称为不典型导管增生 (atypicalductalhyperplasia ,ADH)或不典型小叶增生 (atypicallobularhyperplasia ,ALH)。 1998年日本病理学家Tsuchiya(土屋真一 ) [1]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与ADH及ALH完全不同的又一乳腺交界性病变———不典型囊性导管 (atypicalcysticduct,ACD)。 1999年Oyama(小山 )等[2 ] 也报道了与其相同的病变并将其称为不典型囊性小叶 (atypicalcysticlobules,ACL)。 2 0 0 1年秋山太等[3 ] 直接将其归为非浸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及c myc基因在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意义及二者相关性。方法 所用标本包括 14例子宫内膜单纯增生 ,8例复合增生 ,10例不典型增生 ,42例内膜样癌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ERT和c mycmRNA表达。结果  (1)hTERT在子宫内膜单纯、复合、不典型增生病变和内膜样癌中阳性结果分别 2 / 14、4/ 8、8/ 10和 92 9% (3 9/ 42 ) ,前两组均为弱阳性表达 ,后两组多为中度和强阳性 ,统计分析表明不典型增生病变和内膜样癌中hTERT表达高于单纯和复合增生 (P <0 0 5)。c myc在子宫内膜单纯、复合、不典型增生病变和内膜样癌中阳性结果分别 3 / 14、1/ 8、5/ 10和 54 8% (2 3 / 42 ) ,后两组c myc阳性率显著高于前两组 (P <0 0 5) ;不典型增生病变的c myc阳性水平高于单纯及复合增生 (P <0 0 5)。(2 )hTERT阳性水平与内膜样癌分化相关(P <0 15) ;c myc阳性率随内膜样癌浸润深度增加而递增 (P <0 0 5)。 (3 )子宫内膜增生和内膜样癌各组中hTERT与c myc表达均不相关 (P >0 0 5)。结论 hTERT及c myc基因过表达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恶性转化相关 ,并与内膜样癌演进以及不良预后有关 ,但其两者表达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是一组发生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且限定于乳腺导管小叶系统的增生性病变,表现为细胞形态多样性和组织结构多样性,包括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 UDH)、不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DH)、不典型平坦上皮增生(flat epithelial atypia, FEA)和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相似文献   

18.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类型及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kakkebaek(1972)首先发现睾丸原位癌(CIS)/小管生殖细胞肿瘤未定类型(IGCNU).CIS/IGCNU是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除精母细胞精原细胞瘤以外各型共同的前驱病变,其来源很可能为原始生殖细胞(PGC)/早期生殖母细胞(gonocyte)的恶性转化.流行病学和表型免疫组化检测证据表明IGCNU是一种发生于胎儿期的先天性病变.PGCs及gonocytes在前减数分裂阶段具有胚胎干细胞样多能性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9.
声带早期癌DNA分析及p53、Ki-67和bcl-X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以声带原位癌和早期微小浸润癌为主要研究对象 ,探讨声带从良性到恶性病变各阶段中DNA倍体及基因表达的变化 ,并结合其临床生物学行为 ,深入了解其实质。方法 对 18例声带肿瘤性病变做激光扫描细胞DNA分析并进行随访。对 6 2例声带病变 ,以声带原位癌 (CIS)和早期微小浸润癌 (EMIC)为主 ,与声带浸润性癌、声带息肉分别分为 3组 ,检测p5 3、Ki 6 7和bcl X的基因表达并作各组间对比。 结果 DNA倍体分析表明CIS、EMIC和浸润性癌不同 ,前两者几乎都是二倍体 ,而后者 90 %为异倍体 ;随访结果示CIS、EMIC病人无 1例死于肿瘤 ;还发现DNA二倍体和有DNA凋亡峰的肿瘤患者预后好 ,而肿瘤呈异倍体的患者预后差。免疫表型 :p5 3蛋白在声带肿瘤性病变中表达异常高 ;86 %的CIS、EMIC和 91%的浸润性癌都表达p5 3蛋白 ,阳性指数分别为 2 35和 2 2 6 ,同时此两组的Ki 6 7的阳性平均指数也分别为 2 9%和 2 7% ,与声带息肉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另一方面 ,bcl X的表达从良性病变到恶性病变呈递减态势 ,以浸润性癌中下降最明显 ,与息肉病变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2 )。结论 声带良性病变、CIS、EMIC及浸润性癌在基因表达和DNA倍体上表现有所不同 ,提示它们各自之间有本质的差别 ,声带原位癌的表现界于良恶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癌变过程中上皮细胞DNA含量和核浆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37例食管癌癌旁粘膜上皮刮片细胞核DNA含量,在同部位取组织切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核/浆面积比值测定。正常上皮和单纯性增生上皮DNA含量在2C-4C范围内。浸润性癌细胞DNA含量4C和>4C的细胞数增多。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DNA组方图可分两型:一型接近于单纯性增生,另一型和浸润性癌相似。说明同一病理组织学诊断却有两种恶性特征。单纯增生上皮核/浆比值接近于正常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特别在中、表层细胞,核/浆比值明显增高,说明后者细胞分化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