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二级预防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151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辛伐他汀组、阿司匹林组和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辛伐他汀组则口服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组则服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加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3组均治疗3 a,观察3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辛伐他汀组与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3 a内复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3 a内复发率明显低于辛伐他汀组和阿司匹林组(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益气活血院内制剂丹芪片和拜阿司匹林在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益气活血组口服丹芪片8片/次,3次/d;拜阿司匹林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片(100mg),每晚1次,随访1年,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缺血性中风复发率及药物副反应.结果 丹芪片在预防缺血性中风复发方面具有与拜阿司匹林相似的作用及明显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结论 丹芪片是一种有效的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及预防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将150例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口服,连续治疗1个月后改为10 mg每晚1次,维持治疗2个月;B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监测血脂和肝功能,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A组治疗及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B组。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卒中并非剂量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SOD、MDA指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干预组(A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30例。A组采用针刺干预;B组采用阿司匹林75mg,每日1次。每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1周期前后SOD、bIDA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每个治疗周期前后SOD、MDA指标,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SOD、MDA具有良性干预作用,本疗法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分层管理的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15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和对照2组,每组79例,治疗组根据分层应用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结果2组病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生活能力,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的分层管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二级预防中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瘫方"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复发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作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服用"治瘫方",对照组40例服用阿司匹林,观察1、3、6、12个月时两组TIA后复发次数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例数。结果:"治瘫方"在早期(1个月前)预防TIA后复发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与阿司匹林相似(P>0.05),但在3个月后至试验结束(12个月)之间,无论不同时段的TIA复发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还是TIA总复发率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总发生率,"治瘫方"均优于阿司匹林(P<0.05,P<0.01)。结论:"治瘫方"可以预防TIA后复发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步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首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三步针法治疗6个月,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三步针法予头穴针刺、体穴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中医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三步针法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2%(5/49)和16.7%(9/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因服用阿司匹林出现胃肠道反应。结论:三步针法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和二级预防均有一定的疗效,是临床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期口服脑心通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预防的效果及其药物不良反应、抑郁症、脑卒中事件、心血管事件、死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发病1个月后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1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随访组360例和对照组357例,2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100 mg,9 d预防复发,随访组同时服用脑心通胶囊3粒,tid,疗程12个月,对照组不提供特殊治疗。结果:随访组抑郁症、脑卒中事件、心血管事件和死亡事件明显减少。结论:长期口服脑心通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预防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他汀类降脂药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全部使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而对照组仅使用阿司匹林。结果半年内对78例患者抽查其复发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7%(3/39)和20.5%(8/39),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LDL-C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2/39)和7.6%(3/3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明确,由于患者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其远期的复发率也低,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较之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9例,2组患者均予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口服降血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用药方案,使血糖保持良好水平,伴有高血脂症者加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阿司匹林100 mg每晚1次,同时予氯化钠液100 mL静点,前列地尔10μg入壶,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服用活血通脉中药,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每日1剂,分2次口服,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因病例数较少,确切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降脂通络软胶囊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降脂通络软胶囊100 m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10 mg,每晚1次。2组均治疗42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均有轻微不良反应。结论降脂通络软胶囊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宁心宝胶囊联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人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宁心宝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接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及他汀类药物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宁心宝胶囊0.5g每天3次,曲美他嗪20mg每天3次;对照组单独应用曲美他嗪20mg每天3次。2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结果2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率及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宁心宝胶囊治疗老年人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蛭龙胶囊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238例本院门诊及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有、无阿司匹林禁忌症分为两组。治疗组118例给予蛭龙胶囊,2粒/次,2次/d,口服;对照组120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次,1次/d,口服。两组均以半年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4例。结论:蛭龙胶囊可以降低血脂,改善凝血功能,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能够达到与阿司匹林同样的功效,尤其对于临床对抗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禁忌症的患者,在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发挥了可以替代阿司匹林的作用,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噻氯匹定(力抗栓)对急性脑梗塞复发的远期效果。方法:2300例急性脑梗塞常规治疗2周后的住院患者随机单盲分为4组。治疗组Ⅰ(噻氯匹定组)576例,治疗组Ⅱ(噻氯匹定→阿司匹林组)570例,治疗组Ⅲ(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组)574例,对照组(阿司匹林组)580例,给予噻氯匹定及阿司匹林治疗,随访6年。结果:4组服药后1年、2年、2.1~5年及5年以上脑梗塞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用噻氯匹定的复发率最低,复发率1年为10.06%。阿司匹林组的复发率最高,复发率1年为31.7%。女性患者服用噻氯匹定较服用阿司匹林复发率显著降低。不同年限的脑梗塞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6年观察中以脑梗塞后1~2年复发率最高,3~4年最低。结论:噻氯匹定对急性脑梗塞的复发预防显著优于阿司匹林。长期使用小剂量噻氯匹定,不良反应小,是脑梗塞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裕成 《新中医》2011,(3):10-11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08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服用脑心通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睡前口服。对照组54例,单给予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睡前口服。分别于治疗12周后观察血脂的变化。结果:临床控制率治疗组33.33%,对照组12.96%;总有效率治疗组94.44%,对照组72.22%。2组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TG、LDL—C降低幅度和HDL-C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可以更好地改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橘核丸、不同剂量的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可多华)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橘核丸组49例,给予橘核丸煎剂,早晚2次口服;可多华1组47例,每晚服用可多华4mg,可多华2组43例,每晚服用可多华8mg,疗程均为2~3月。结果:橘核丸组Ⅲa型总有效率78.57%;橘核丸组Ⅲb型总有效率80.95%;可多华1组Ⅲa型总有效率65.22%;可多华1组Ⅲb型总有效率58.33%;可多华2组Ⅲa型总有效率81.82%;可多华2组Ⅲb型组有效率85.71%。各组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橘核丸、不同剂量的可多华对Ⅲ型前列腺炎有不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收治的135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对照组60例,运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每晚晚餐后服用。实验组75例,运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每晚晚餐后服用的同时加服脑心通胶囊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服用三粒。两组运用的其他预防治疗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的情况变化,与两组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复发率。结果: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效果较好,很好的控制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患者满意率升高。结论:运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二级预防过程中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脉通胶囊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和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对100例存在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片20 mg/次,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脉通胶囊,观察1年后中医证候评分、颈动脉斑块积分、易损斑块和稳定斑个数、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评分、颈动脉斑块积分、易损斑块和稳定斑个数、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通胶囊能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减少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高危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预防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d每晚睡前口服。分析2组血脂变化及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结果预防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5±1.10)mmol/L,对照组(4.36±1.87)m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5 a生存率预防组91%,对照组7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高危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80例CHD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洛伐他汀20mg每晚1次。B组: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阿司匹林25mg;另设健康对照组38例,治疗并随访6个月。于入院第2天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脂水平。结果3个月后A、B2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TC、LDLc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田〉0.05),TG显著低于A组,HDLc显著升高(P〈0.01)。B组冠心病加重百分率较A组降低(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降低CHD患者的TG水平,并提升HDLC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