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60例(男性≥45岁,女性>50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50%判定为冠心病。结果:60例患者中发现并发冠心病者11例(18.3%)。结论:男性≥45岁,女性>50岁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约20%并发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总结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06年9月,对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对其围手术期处理及术中特殊处理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早期出现低心排综合征8例,其中2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3.7%(2/54)。心包、纵隔引流多开胸止血3例,室颤3例,脑梗死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1例,半年后再手术。二尖瓣置换3年后出现下消化道出血1例。二尖瓣置换半年后出现SBE而行双瓣置换1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注意围手术期处理,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防治术后并发症并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老年心脏瓣膜病变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二尖瓣置换(MVR)65例,主动脉瓣置换(AVR)45例,双瓣置换50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0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9例,左房折叠术4例.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3.9%.随访140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死亡2例,其余138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者.结论 术前充分调整心功能,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提高老年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预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冠状动脉心脏病 (CHD)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布及CHD预测指标。方法 :对 6 78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左右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70 %、左主干管腔狭窄≥ 5 0 %判定为CHD。结果 :发现并发有CHD患者 (CHD组 ) 86例 ,平均年龄大于非CHD患者 (非CHD组 ) ,多支病变 4 8例(5 5 .81% )。CHD组中家族史、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多于非CHD患者。有无心绞痛症状与是否并发CHD无明显相关 ,各种瓣膜病变CHD的发生率相似。结论 :CHD家族史、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是风湿性瓣膜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指征 ,心绞痛不是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并发CHD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51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中、低温体外循环下阻断升主动脉手术,二尖瓣置换26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16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48例痊愈出院,随访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结论加强围术期监测和管理可提高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1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老年瓣膜病外科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诊断为瓣膜病,并行瓣膜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并发症及影响手术早期死亡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二尖瓣置换66例,主动脉瓣置换3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15例,三尖瓣置换2例,Betall's术+二尖瓣置换1例,同期行其他手术共105例.早期死亡率8.9%(11/123),并发症出现率41.7%(50/123),晚期死亡3例,其中与心脏有关死亡1例,死于反复心力衰竭.随访6个月~14年,96例存活,失访13例,随访率88.1%(96/109).心源性恶液质、心胸比>0.7是影响手术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 老年瓣膜病患者病因复杂,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可因缺血或心肌梗死造成二尖瓣病变,而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亦可能合并有冠心病。在进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时同期施行瓣膜手术,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疗效,可避免再次手术。2000年5月至2003年10月,我们手术治疗此类患者1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175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对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诊断标准和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1980年 1月至 1998年 2月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 175例 ,其中男性 80例 ,女性 95例 ,年龄 12~ 6 6岁 ,术前心功能Ⅲ级 40例 ,Ⅳ级 135例。二尖瓣置换 111例 ,其中 40例为再次手术 ,主动脉瓣置换 2例 ,二尖瓣 +主动脉瓣置换 6 2例。全组置入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 32例 ,左房血栓清除 17例 ,左房成形12例 ,冠状动脉搭桥、经主肺动脉内关闭未闭动脉导管及异常传导束切割各 1例。结果 :早期死亡 10例(5 6 % )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室颤为最常见原因。结论 :注重术前准备 ,适当选择手术时机 ,合理纠正病变 ,避免手术不当并发症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手术时机和围术期管理.方法近7年对老年患者行113例心脏手术,其中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58例,单纯瓣膜手术39例,瓣膜手术同时冠状动脉搭桥术9例,其它7例.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17.7%),早期死亡5例(4.4%).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左心室射血分数<0.5、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急症和2次手术是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心脏病一旦有手术适应证应尽早外科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重症心脏瓣膜合并巨大左心房的病人外科治疗,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房病人42例的外科治疗经验.结果 采用左心房折叠术可减轻对肺、支气管等压迫,有利于术后早期心、肺功能的改善,本组病死率为12%(5/42).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心房的病人宜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重视围术期的治疗,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LVEF≤35%)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3例有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行CABG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左主干病变18例,合并室壁瘤6例,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16例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死亡2例,21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诊6~36个月,无死亡.2例患者有心绞痛发作。结论CABG术对有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效果取决于存活心肌的多少和可再血管化血管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原则。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患者61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术,1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术,其中2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早期死于心力衰竭,余59例均治愈岀院。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从(52.8±11.3)mm降至(47.9±8.9)mm(P<0.01),LVEF从(46±11)%升至(5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患者,同期处理二尖瓣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瓣膜病合并存在,需同期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以冠心病入院,合并瓣膜病者设为A组(n=19),以瓣膜病为主,合并冠心病者设为B组(n=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患者的年龄、心绞痛症状、主动脉瓣狭窄、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发生率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数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房纤颤、二尖瓣病变、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体质量、心功能Ⅳ级、陈旧心肌梗死、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和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是不同的,术前明确冠心病和瓣膜病复合存在的情况,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瓣膜置换同期手术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1年2月期间,外科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二尖瓣中度反流46例,重度反流13例,二尖瓣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单纯瓣环扩大、瓣叶脱垂或二尖瓣腱索断裂,手术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二尖瓣成形49例;二尖瓣置换10例。结果院内死亡3例(5.08%),50例患者随访3~72个月,二尖瓣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1例,余均为轻微或轻度反流,均无再次手术。结论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应积极处理,其中以二尖瓣成形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讨论川崎病致冠状动脉病变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对13例川崎病致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所有患者均使用乳内动脉。8例体外循环手术,5例常温手术。2例行冠状动脉瘤成形术,1例行血栓清除术。1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体外循环时间41~455(137±136)min,心肌阻断时间18~117(50±37)min,桥血管数量1~3(2.1±0.8)条。随诊3个月~6年,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动脉瘤直径减小。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治疗川崎病致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无需同期处理冠状动脉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告应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结果及分析。方法 对27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应用体外循环(CCABG)21例,其中并发室壁瘤2例、瓣膜病1例;非体外循环(OPCAB)6例。结果 全组手术效果良好,27例患者术后心绞痛完全消失,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无早期死亡。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病例、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技术及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条件具备时可选择性地进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术。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主干重度狭窄搭桥术麻醉处理486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主干重度狭窄患者,行搭桥术临床特点及围术期治疗措施。方法:我们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486例冠状动脉主干重度狭窄行搭桥术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2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2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16例患者在OPCABG过程中,由于发生严重心肌缺血、心动过速及低血压,改为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113例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包括术前、麻醉前放置8例,麻醉后及术中放置78例,术后放置27例。死亡9例,发生在术后72 h内。结论:冠心病冠状动脉主干重度狭窄患者,围术期需要维持心率、血压平稳、合理的血管扩张药和正性肌力药物选用,IABP的积极使用,完备的体外循环和急救药的准备,防治患者围术期冠状动脉痉挛和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心脏泵衰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5例因冠心病行CABG后患者出现心脏泵衰竭,在IABP支持下,术后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恢复稳定的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在术后3-7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冠脉病变严重(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风险较大,特别是术后出现严重的低心排使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术后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i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Eleven patients underwent the combined oper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on the beating heart and AAA repair: 10 underwent off pump CABG and 1 patient required centrifugal pump and pulmonary assist with closed circuit because of unstable hemodynamics. All cases were discharged without severe complications and with patent coronary bypass graf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70岁以上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的经验。方法选择70岁以上患者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例,二尖瓣成形5例,二尖瓣加三尖瓣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整形1例。共旁路移植67支,平均1~5(3.1±1.7)支。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无死亡。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59~163(91.6±35.9)h,机械通气时间12~96(43.8±26.1)h,术后住院时间15~44(21.3±9.2)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明显降低[(50.5±7.7)mmvs(56.5±10.2)mm,P<0.01)],LVEF较术前明显升高[(52.6±10.6)%vs(47.9±10.2)%,P<0.05]。术后随访6个月~1年,死亡2例。结论老年患者同期施行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效果满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恰当处理瓣膜病变、心肌充分再血管化、良好心肌保护和缩短心肌缺血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