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DNA和RNA的存在及其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Chen N  Wang Z  Ren H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1):1309-1312
目的 探讨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RNA的存在及其致病作用。方法 通过原位杂交检测27例HBV相关肾炎患者肾组织中HBV DNA和RNA的存在和分布情况,探讨HBV在肾组织中的致病机理。结果 患者肾组织中存在HBV和RNA,其分布与HBV抗原基本一致,主要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和细胞核内,以及肾小球系膜区,毛细血管袢等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HBV DNA和RNA阳性率分别为81.5%、63.0%,显著高于肾小球内的48.1%、25.9%(P<0.05)。结论 HBV在肾组织,特别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存在并复制。复制时表达的抗原,与来自循环的抗原相似,都可能导致免疫复合物形成或细胞免疫而损伤肾脏致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与小球病变同样决定HBV相关肾炎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乙肝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原位PCR技术检测21例临床诊断为HBV相关性肾炎患的肾活检组织。结果:21例肾活检组织中HBVDNA阳性15例(71%),HBV-DNA主要存在于肾脏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肾小管,以近曲小管为。细胞内主要以浆核型为主。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肝相关性肾炎肾组织中有HBV-DNA的存在,推测HBV感染可能直接引起肾脏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HBV 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入组152例患者,分为3组:乙型肝炎病
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无肾损害患者2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血尿HBV
DNA;乙肝五项定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中尿HBV DNA阳性率33%(22/66),两对照组
中无1例阳性。尿HBV 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8%,具有良好的阳性预测值(0.96)和阴性预测值
(0.60)。尿HBV DNA或尿HBV DNA与血清HBeAg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尿HBV DNA与血清HBV DNA、血清HBsAg、血清
HBeAg联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结论尿HBV DNA可能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一种新无创辅
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表达情况,探讨肾组织HBV抗原的来源及其与组织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于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炎肾组织中的HBV抗原(HBsAg、HBcAg)。5例膜性肾病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血清HBV感染标志阴性肾炎与阳性者的肾组织中HBV抗原沉积一致,且肾小管HBcAg高表达。肾小管HBcAg阳性组的肾组织病变程度明显严重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镜下,血清HBV标志阴性肾炎与阳性者表现不同。结论肾组织中HBV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有原位形成的可能;血清HBV感染与肾炎〔膜性肾病(MG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IgA肾病(IgAN)〕肾组织感染HBV不一致。肾小管中HBcAg可能与上述肾炎的肾组织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sAg,HBcAg及HBV DNA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对63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20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NHBV-GN)患者、12例血清HBV标志阳性的其它肾病(肾结核、肾结石、肾细胞癌、肾萎缩等)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穿刺活检组织HBsAg和HBcAg的表达;继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其阳性病例进一步检测肾组织HBV DNA。 结果: HBV-GN患者肾脏组织中均可检出HBsAg和HBcAg阳性颗粒,阳性率分别为76.2%(48/63),42.9%(27/63);20例NHBV-GN患者肾组织均未检出HBsAg和HBcAg,与HBV-GN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肾病患者肾组织HBsAg和HBcAg阳性率均为66.7%,与HBV-GN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eAg 阳性与血清HBeAg阴性的HBV-GN患者相比,肾脏组织中HBsAg和HBcAg表达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P>0.05)。17例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的HBV-GN患者肾组织检出HBV DNA 13例,阳性率为76.5%,8例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的其它肾病患者肾组织检出HBV DNA 2例,阳性率为2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定位肾脏,不仅可引起肾脏损害,并对病毒的复制、保存及乙型肝炎的传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以抗-HCVNS_3和抗-HCV NS_5单克隆抗体对21例丙肝石蜡包埋尸解肾组织中的丙肝抗原(HCAg)进行了检测。结果:检测出阳性13例(61.9%),其中膜增殖性肾炎(MPGN)11例和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1例.另有1例未见明显病变。HCAg 阳性颗粒定位于肾小球系膜区、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HCAg阴性病例中包括 MsPGN2例、膜性肾病(MN)及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PSGN)各1例,4例大致正常。同本文抽选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照组肾脏病理变化相比,丙肝患者出现肾小球肾炎更为多见,尤其是 MPGN 型(X~2=101,P<0.01),且呈多样化。本文肾组织中 HCAg 的检出为 HCV 相关性肾炎的存在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原位杂交检测HBV相关性肾炎患者肾组织HBV DN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肾脏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地高辛素标记的HBV DNAx+c段探针原位杂交,检测13例HBV相关性肾炎患者肾活检组织石蜡包理切片HBV DNA的存在状况。结果 HBV DNA阳性7例(53.8%)。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其次是肾小球上皮细胞。呈核型或浆核型。其病理类型均为膜性肾病。结论 HBV相关性膜性肾病患者肾组织内存在HBV DNA,  相似文献   

8.
刁宗礼  张东亮  刘文虎 《医学综述》2012,18(10):1497-1499
目前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直接作用于肾脏细胞,是HBV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之一。HBV可感染肾脏细胞,并原位复制,表达HBAg及HBV x蛋白作用于肾脏细胞,参与HBV相关性肾炎的发病过程,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促进其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改变足细胞调节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足细胞凋亡;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HBV相关性肾炎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HBV相关性肾炎(肾组织内可检测到HBV抗原沉积)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其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3例血清HBV标记均阳性的肾小球肾炎患者,对肾组织HBV标记物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3例血清HBV标记物阳性患者中HBV相关性肾炎的发生率为43.4%(23/53);HBV相关性肾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4/23,60.87%),主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11/23,47.80%)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23,21.7%);和非HBV相关性肾炎组相比:肌酐清除率降低((128.64±32.32)μmol/Lvs(88.57±12.25)μmol/L,P<0.05),24h尿蛋白排泄率升高((3.02±0.95)g/24hvs(1.84±0.68)g/24h,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BcAg的阳性率较高。结论:HBV相关性肾炎患者和非HBV相关性肾炎患者在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有不同;对血清HBV标记物阳性的肾炎患者治疗前须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0.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柑关性肾炎(HBV—GN)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宿主免疫调节紊乱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及病理损害的主要原因,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与免疫功能的动态平衡有密切关系。我们前期研究显示HBVDNA阳性血清可诱导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凋亡增加.为此,我们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与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共同培养,分别用健康人和HBV DNA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其影响.观察HK-2的凋亡变化情况.以探讨淋巴细胞在HBV—GN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成人肾小球肾炎(肾炎)之间的联系,及研究HBV对肾脏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39例血清HBV标志物阳性的成人肾有活检组织HBV DNA的存在状态。结果 用PCR法测定肾活检组织抽提物HBV DNA17/39例阳性(43.6%),其中5例PCR阳性者再且地高辛素标记的HBV DNA探针原位杂交,测定肾活检石腊包埋切  相似文献   

12.
应用原位杂交(ISH)技术观察12例血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阳性的肾炎病人肾组织中HBVDNA的存在状况。结果表明,采用地高辛素(Dig)标记HBVDNA全长段探针ISH时10例肾组织中显示有HBVDNA。这10例用S+C段探针检测仍阳性者8例,HBVDNA最常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呈核型或浆核型,其次是肾小球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袢。LSAB免疫组化法示HBsAg与HBVDNA的存在部位相吻合。提示HBV引起的肾脏病变不仅是免疫介导的损害,亦可能有病毒直接侵犯,从分子病理水平为探讨HBV相关性肾炎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临床与病毒血清学特点关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探讨HBV复制在HBV相关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338例经肾穿刺证实的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病毒血清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HBV相关肾炎占肾炎总数的5.3%。在血HBsAg( )的肾炎患者中,HBV相关肾炎发病与HBeAg相关(P<0.05),与血清HBV DNA含量(bDNA)显著相关(P<0.01)。分支链DNA(b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P<0.05)。结论 bDNA是反映HBV复制的最佳指标。HBV相关肾炎与体内HBV复制程度密切相关,HBV在体内大量复制,可能通过循环中的病毒抗原沉积于肾脏和肾脏中该抗原原位表达而致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在间质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PCR及原位杂交法对12例间质性肾炎及10例微小病变肾病患者的肾穿刺组织行EB病毒检测。结果:在间质性肾炎患者肾组织中存在较高的EB病毒阳性率。结论:EB病毒感染与间质性肾炎的发病有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类型的间质性肾炎中EB病毒感染可能有不尽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 44 例 H B V 抗原血症并有尿检异常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及肝、肾经皮活检病理研究,用 P C R 法检测肾组织中的 H B V D N A,根据结果分组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表明, H B V 相关性肾炎发病率为659% (29/44)。29 例中膜性肾病 13 例,膜增殖性肾炎6 例,系膜增殖性肾炎10 例。肾组织中 H B V D N A 检出率为724% 。慢性活动性肝炎并 H B V 相关性肾炎发病率高,用激素及干扰素配合治疗效果好。提示 H B V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肾损害, H B V 抗原血症并尿检异常并非全是 H B V 相关性肾炎。  相似文献   

16.
应用Southern印迹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8例肾穿刺组织中HBV DNA和HBV相关抗原的阳性情况。结果表明15全BV DNA阳性,其中8例成人和4例儿童为整合型,另3例儿童为游离型,有13例HBV抗原阳性。除肾小球外,肾小管亦表达HBV抗原,提示HBV DNA在存在状态在成人主要为整合型,在儿童有整合型和游离型。  相似文献   

17.
原位杂交在诊断小儿乙肝相关性肾炎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SH在诊断HBV -GN的意义及不同病理形态的HBV -DNA的分布部位 ,数量及分布状况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原位杂交 (ISH)法检测肾组织中HBV标志物的存在状况。结果 :在 4 2例患儿中 ,通过检测患儿肾组织中HBV -Ag ,诊断 2 1例为HBV -GN ;PCR法检测的HBV标志物阳性率最高 ,为 6 0 .0 % ,ISH法次之 ,为 4 5 .2 4 % ;HBV -DNA在不同病理形态中 ,不同部位的阳性细胞率各不相同 ,在膜性肾病中 ,上皮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病理类型 (P <0 .0 5 )。而膜增殖性肾炎主要分布在内皮与系膜区细胞中 ;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 :单纯应用免疫荧光法明确HBV -GN的诊断 ,对膜性HBV -GN的漏诊率较高 ;而对膜增生性HBV -GN的误诊率太高。结论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组织中HBV -DNA的存在状况对HBV -GM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组织中HBV -DNA的分布部分对明确病理类型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组织中HBV -DNA的分布部位及存在状况对探讨HBV -GN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44例肾活检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燕  谢泉琨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9):735-737
目的结合该院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探讨肾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4例肾脏疾病进行肾活检,分析其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结果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与尿检异常为主(分别为53.47%,22.2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11例,其中IgA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3.33%和20.7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2例,以LN、HBVGN、HSPGN较常见。结论肾活检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伴有与无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Ig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与IgA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并行肾组织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316例,其中伴HBsAg和(或)HBcAg肾小球沉积的患者(研究组)25例(7.9%),无HBsAg和(或)HBcAg肾小球沉积的患者(对照组)291例(92.1%)。2组患者均行肾组织活检,其标本分别常规进行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测,以及血清HBV感染标志物、肌酐、胆固醇、白蛋白、C3、IgA和24h尿蛋白水平的检测,同时对2组患者肾脏病变按肾小球活动病变积分、肾小球慢性病变积分及肾小管间质积分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肾小球活动病变积分及肾小球慢性病变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肾小管间质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肾组织C1q沉积所占比例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HBV感染标志物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病毒抗原在肾组织中沉积与IgA肾病发病并无直接关系,但有可能加重了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