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α-synuclein与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 synuclein是路易小体的主要成分 ,可能通过破坏多巴胺存储与释放、增加氧化应激等机制 ,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但其内在联系尚不清楚。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的损害可能是不同病因作用的共同途径,故泛素-蛋白酶体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倍受关注,本文就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关系做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流观点认为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PD发病的核心环节之一,近来研究发现PD中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缺陷、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生成过多、钙超载及最终细胞凋亡等可能都与线粒体DNA (Mitochondial DNA, mtDNA)异常密切相关,mtDNA也由此成为PD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近期mtDNA与PD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帕金森病(PD)发病中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等机制与铁死亡密切相关,铁死亡可能是各种机制的共同通路.铁死亡与多巴胺相互作用促进脂质氧化,减少神经黑色素合成,最终导致多巴胺神经元变性死亡,因此铁死亡-多巴胺-神经黑色素网络调控异常在PD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其在PD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D)主要的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及α-突触核蛋白的沉积。多数研究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蛋白质异常修饰及错误折叠等机制导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紊乱是PD发病的核心机制。环境因素或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复合物I功能缺乏可以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异常及运动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在PD发病的早期即已出现,被认为是散发性和单基因遗传性PD的共同特征。本文就线粒体功能异常分别在遗传性PD和散发性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有关α-synuclein的结构与功能、其与PD关系的研究层出不穷。我们对目前有关α-synuclein在PD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从目前研究来看,与遗传、环境因素、感染、衰老、氧化应激、自由基过多形成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有关,是多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主要的氧平衡调节因子之一,其降解和转录活性受多种因素调控,HIF-1活性改变和其下游基因的表达异常在多种神经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帕金森病(PD)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多数研究认为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PD的发病。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铁稳态失衡等参与了PD的发生发展,最近研究发现,HIF-1在细胞自噬、应激、小胶质细胞激活、能量代谢、神经保护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些作用于PD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不甚明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吸烟与帕金森病发病之间存在负相关,提示烟碱系统可能与PD关系密切。本文首先阐述了烟碱受体不同亚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功能及与黑质纹状体损害的关系。进而论述了烟碱对PD的症状改善作用,及其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促进DA的释放、诱导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等机制而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氧化应激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由基氧化应激损伤学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对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亨廷顿病(H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定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研究表明,自由基增多、脂质过氧化、钙稳态失调、细胞色素C释放,是氧化应激增强的主要原因,最终导致神经元凋亡/死亡的发生。氧化应激的增强可能是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基础。随着对神经元凋亡/死亡机制的认识深入,氧化应激在这些疾病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受到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P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家族性PD患者中发现该病与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基因、Parkin基因等突变有关,而在散发性PD患者中发现黑质的生化病理改变与环境毒素、线粒体损伤以及α-突触核蛋白聚集有关,这表明PD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两者通过何种共同机制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最终导致PD的发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对一些PD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发现,这些基因的表达产…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国外报道65岁以上的患病率达到2%,国内60岁以上为1%以上.目前认为PD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几年有关PD的基因发现,为研究PD发病的遗传基础燃起了新的希望.本文概括了目前与PD相关的基因研究状况以及和这些基因改变相关的PD病人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目前普遍认为,多因素可能参与PD发病。遗传因素可增加患病易感性,只有与环境因素及衰老的相互作用下,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钙超载、兴奋  相似文献   

14.
<正>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具体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有研究提示线粒体损伤、蛋白质错误折叠及聚集、氧化应激、"朊病毒样蛋白感染"及神经炎症等均有可能参与PD的发病和进展~([1-2])。其中,免疫介导的神经炎症被认为可明显加剧病情,是PD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促进因素~([3])。明确免疫应答在PD进程中的作用并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控制神经炎症成为该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PD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保护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的实验以及临床研究在帕金森病的保护因素方面有一些新进展 ,新近的研究表明 :PD的发病似乎与氧化应激和自由基的损害、环境毒物造成的代谢障碍、遗传易感性、老化的加速等因素有关。而设想中PD的保护因素 ,无论是抗氧化剂、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型的研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等也都通过阻抑上述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以达到保护神经元 ,从而预防PD的发生或延缓PD的进展。本文就其在遗传、对抗氧化应激和自由基、饮食以及其它方面对帕金森病可能的保护因素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以上的人群,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的PD患病率接近2%,与欧美发达国家持平[1]。其病理特点包括残存神经元胞浆内路易小体(LB)形成、胶质增生和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能神经元丢失。目前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众多研究[2]显示,遗传因素是PD发病的基础,环境因素是其诱发因素,氧化应激反应、免疫异常、炎性反应、线粒体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损害机制不明,可能与环境因素和基因变异共同作用有关[1].由于基底节铁代谢异常和沉积与PD发病有关[2],而铜蓝蛋白具有将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的铁氧化酶活性,与脑内铁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中脑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和丢失.目前,人们对PD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D的发生是遗传易感性与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选择性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和丧失与神经元凋亡密切相关,因此,凋亡学说成为近年来研究PD发病机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百草枯诱导小鼠α-突触核蛋白表达升高并聚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除草剂百草枯诱导小鼠黑质细胞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表达及聚集,探讨环境因素在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小鼠按体重10mg/kg经腹腔注射百草枯,应用原位杂交、RT—PCR分析α—syn mRNA表达.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黑质区α—syn显色.并进一步确定表达rsyn的神经元表型及α—syn聚集。结果注射百草枯组小鼠黑质区α—syn mRNA表达量升高,rsyn阳性细胞数相对增加;rsyn与硫磺素、酩氨酸羟化酶(tyroxine hydroxylase,TH)及硫磺素复合染色的阳性细胞数均升高。结论百草枯诱导小鼠黑质细胞α—syn表达升高并出现蛋白聚集可能是导致PD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鱼藤酮 (rotenone)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 ,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 ,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 V)检测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α synuclein、硫磺素T(thioflavinT)染色研究细胞内蛋白聚集情况。结果 经鱼藤酮处理 2 4h后PC12细胞突起样结构消失 ,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 ;随着鱼藤酮浓度或作用时间增加 ,细胞活性进一步下降 ,呈量效和时效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 ,细胞活力在浓度为 10nmol/L鱼藤酮作用 2 4h时即出现明显下降 ,吸光度A570 值为 0 4 15± 0 0 13(P <0 0 5 ) ;可见Annexin V呈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 ;凋亡率在 5nmol/L为 7 35 %± 0 5 2 % (P <0 0 5 ) ,在 10nmol/L为 13 30 %± 1 80 % (P <0 0 1) ;细胞内出现α synuclein和硫磺素T双标染色呈阳性的蛋白聚集。结论 鱼藤酮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 ,可诱导出现细胞凋亡并出现类包涵体 ,表明鱼藤酮可能通过影响α synuclein的代谢而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