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喹诺酮药物对环丙沙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防变异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4种喹诺酮药物对环丙沙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防变异浓度(MPC)和MIC。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对20株环丙沙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MPC和MIC。结果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MPC90和MIC90分别为6、18、18.4、21.2μg/ml;0.5、1.0、1.0和1.0μg/ml;MPC90/MIC90分别为12、18、18.4和21.2。4种喹诺酮MPC90均高于Cmax。MIC与MPC存在不一致性。结论环丙沙星较其它喹诺酮药物限制富集耐药突变能力更强。4种喹诺酮用药量均落在突变窗内,应提倡联合用药。不能从MIC推测MP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从分类标本中分类的大肠埃希菌共200株,经超广谱β-内酰胺酶酶确证试验,其中105株产生ESBLs。观察105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情况。结果 200株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酶菌株的检出率为5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最低抑菌浓度检测结果,89.5%对环丙沙星最低抑菌浓度值>4μg/mL;87.6%对左氧氟沙星最低抑菌浓度值>8μg/mL,89.5%对莫西沙星最低抑菌浓度值>2μg/mL。尿标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均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耐药率达82.9%;痰标本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为92.3%。结论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所占检出大肠埃希菌中的比例较大,且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临床应用中要调整喹诺酮类使用频率,减少耐药菌株出现。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研究携 带耐药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左氧氟沙星MPC的影响。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对76株大肠埃希菌和60株 肺炎克雷伯菌的MIC、MPC并计算各自的MIC90、MPC90、SI(MPC/MIC)等值。采用PCR扩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qnr耐 药基因,并统计分析产与非产ESBLs和带与不带qnr各组间MIC、MPC的差异。结果 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产ESBLs组和 非产ESBLs组的MIC90分别为4和1μg/mL,MPC90分别为10.24和3.2μg/mL。对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组和非产ESBLs组的MIC90 分别是1和0.0625μg/mL,MPC90分别为5.12和1.6μg/mL。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带qnr基因组和不带qnr基因组的MIC90分别为 0.5和1μg/mL,MPC90分别为12.8和4.096μg/mL。对肺炎克雷伯菌带qnr基因组和不带qnr基因组的MIC90均是0.5μg/mL,MPC90 分别为6.4和2.56μg/mL。产与非产ESBLs组和带与不带qnr基因组的MIC无统计学差异,但产ESBLs组的MPC明显高于非产组 (P<0.001),耐药基因qnr的存在亦显著提高了临床菌株的MPC值(P<0.05)。结论 本研究证明临床上产ESBLs和带qnr基因的肠 杆菌会增加MPC从而导致细菌耐药。测定致病菌的MPC,尽量延长治疗期间血药浓度高于MPC的时间,则最大程度上抑制了耐 药突变株的富集扩增。针对MIC在左氧氟沙星敏感折点以下的产ESBLs和/或带qnr基因的肠杆菌,应结合PK/PD特点和MSW理 论优化给药方案从而达到兼顾临床疗效和耐药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帕珠沙星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帕珠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帕珠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342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帕珠沙星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MIC90分别为0.06~4和1~16μg/ml。对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变形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链球菌的MIC90为0.06~4μg/ml,是左氧氟沙星的1/2~1/8;对肺炎克雷伯菌、金葡菌和表葡菌与左氧氟沙星抗菌作用相当,MIC90分别为0.5、1、1μg/ml;对流感嗜血杆菌、黏膜炎莫拉菌和粪肠球菌的MIC90为0.5、1、16μg/ml,高于左氧氟沙星(0.25、0.5、8μg/ml)。结论帕珠沙星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优于革兰阳性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配比头孢呋辛/三唑巴坦(cefuroxime/tazobactam,1:1、2:1、4: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新药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产酶株,双纸片法筛选ESBLs菌株。结果对本次研究收集的2004年1月~2006年1月共482株致病菌进行MIC测定,其中84.85%的菌株产β-内酰胺酶,36.31%产生ESBLs。不同配比的头孢呋辛/三唑巴坦联合制剂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尤其对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属,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的MIC90值分别从〉256和〉256μg/ml下降至32和64μg/ml,部分细菌,尤其是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下降。头孢呋辛/三唑巴坦3个配比中以1:1配比的抗菌作用最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为一强效广谱杀菌药物,对产ESBLs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本次研究中孢呋辛/三唑巴坦1:1配比的MIC50与MIC90值都低于2:1和4:1两个配比,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突变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方法用环丙沙星琼脂平板筛选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突变株,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各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MPC。结果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株及其突变株的MPC低于环丙沙星。对临床分离株的MPC,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为0.25μg/mL,环丙沙星为2μg/mL;对突变株的MPC,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为1~8μg/mL,环丙沙星为4~32μg/mL。结论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的突变株,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限制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治疗,建议要避免这3种氟喹诺酮类的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性.方法 CLSI表型确证试验(纸片增强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61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33.8%(122/361).产ESBLs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3.4%、90.9%、13.1%;非产ESBLs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9.5%、68.6%、19.7%.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较为敏感;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显著,且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5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和耐药情况。方法:用确证试验对119株大肠埃希菌和73株肺炎克雷伯菌做ESBLs检测,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119株大肠埃希菌检出产ESBLs54株,阳性率45.4%。73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ESBLs36株,阳性率49.3%。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结论:我院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比例增高及对多种抗菌药呈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9.
乙二胺四醋酸使耐药菌恢复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恢复多重耐药细菌敏感性的方法。方法:通过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加入乙二胺四醋酸(EDTA)测定各药物时产ESBLs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杆菌的MIC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米卡星注射液80mg,qd+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400mg,qd+EDTA注射液1g,qd(其中0.5g加入阿米卡星注射液,另外0.5g加入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中,EDTA连续使用3d后停用2d为一疗程)治疗产ESBLs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杆菌感染25例患者,进行10d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大多数受试药物加入EDTA后对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杆菌的MIC都有所降低并恢复敏感性,但氨曲南、头孢噻肟仍然耐药。而进行临床治疗探索也表明,阿米卡星注射液联合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并加入EDTA注射液治疗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杆菌的感染具有较高的有效率。结论:在各抗菌药物中加入乙二胺四醋酸为治疗多重耐药细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厂家生产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环丙沙星注射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临床医生合理选药提供依据。方法用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检测来自7个厂家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4种环丙沙星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结果同一种抗菌药物的MIC从0.06-4.0μg/mL不等,高低相差60倍以上(相差6个质控浓度);7个厂家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从0.25~4.0μg/mL不等,高低相差16倍(相差4个质控浓度)。结论当一个医院同时存在多个厂家的同一种抗菌药物时,应该选用敏感性较高(MIC较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产ESBLs大肠埃希菌77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77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及产ESBLs耐药菌株的初步筛选,再通过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法确认产酶菌株.结果 77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萘定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为36.36%,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明显较非产酶菌株增高,对氨苄西林、萘定酸全部耐药,而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敏感率100%.结论 郑州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菌感染的最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张捍东  李旭 《安徽医药》2008,12(2):160-161
目的 对本院近3年大肠埃希菌进行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监测及产ESBLs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药敏实验和双纸片协同试验对我院 2004年~2006年临床分离的357株大肠埃希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都在50%以上,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都在40%左右,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吡肟耐药率为20%左右,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 2004~2006年分别为 36.5%、38.7%、41.6%.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绝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逐年增加,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积极加强耐药监测,合理、规范选用抗菌药物,才能控制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我国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0-2001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所收集的来自9座城市13家医院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各种致病菌的MIC值,计算MIC50与MIC90,并按NCCLS2002规定的临界浓度,求出各类细菌对所测定的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R%)。以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三维试验检测产ESBLs和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结果在总共341株大肠埃希菌和21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测到产ESBLs菌100株,检出率18.1%(100/553)。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63株,检出率18.5%(63/34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37株,检出率17.5%(37/212)。产ESBLs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ESBLs菌株。酶抑制剂联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和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s菌株有较好作用。81株阴沟肠杆菌中,28株产ESBLs,检出率34.6%;31株产AmpC酶,检出率38.3%;14株同时产生此二类酶,检出率17.3%。在对头孢曲松中介的14株阴沟肠杆菌中,AmpC酶检出率为42.9%(6/14),而ESBLs的检出率高达92.9%(13/14),是AmpC酶检出率的两倍多。但在对头孢曲松耐药的27株阴沟肠杆菌中.情况刚好相反,AmpC酶的检出率为88.9%(24/27),是ESBLs检出率(40.7%,11/27)的两倍多。头孢噻肟中介和耐药株中两酶的检出情况与头孢曲松相似。头孢他啶只有1株中介株,耐药株中AmpC酶检出率(78.4%,29/37)约是ESBLs检出率(56.8%,21/37)的1.4倍。若将敏感和中介株合并计算可见,头孢他啶敏感和中介株中两酶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结论①细菌耐药研究显示ESBLs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为18.1%;②ESBLs在我国阴沟肠杆菌中有很高的检出率;③在阴沟肠杆菌中,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中介的菌株,以产ESBLs为主,而耐药菌株以产AmpC酶为主。  相似文献   

14.
张纪民 《北方药学》2018,(6):174-175
目的:分析2015~2016年我院感染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感染科各类临床标本308个,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本组308个临床标本,共分离大肠埃希菌31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7.26%(117/314);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且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但临床应合理使用此类药物,以防其耐药性升高.  相似文献   

15.
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其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安新  曹鸿霞  熊自忠 《安徽医药》2006,10(11):855-85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法增强法进行产ESBLs菌株的检测,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45.45%(35/7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头孢美唑、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为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舒普深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100%、80%、65.71%、97.14%、94.28%、28.57%、25.71%。产ESBLs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P<0.05)。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发生率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显著。  相似文献   

16.
胡俊彪 《海峡药学》2010,22(5):198-199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株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我院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中分离的120株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其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并测定ESBLs。结果 120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菌株39株,阳性率高达32.5%。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2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50%。产ESBLs菌株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大部分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我院尿路感染中段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ESBLs,对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经验用药可选择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头霉类抗生素,对重症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但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感染性疾病患儿送检的标本进行培养,采用VITEK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对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临床共分离大肠埃希菌86株,其中产ESBLs菌60株(69.77%),83.33%(50/60)来源于痰液标本;肺炎克雷伯菌62株,其中产ESBLs菌57株(91.94%),92.98%(53/57)来源于痰液标本。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1.67%、3.33%、3.3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00%~96.66%;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51%~92.98%。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基本一致(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除外)。二者对大部分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头孢替坦除外),对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安培南)、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临床医师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以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8.
庄惠龙  谢志勇 《海峡药学》2005,17(4):148-149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用VITEK-32专用药敏卡GNS-120对本院2004年度分离的105株肺炎克雷伯菌和61侏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结果产ESBLs和株的阳性率,肺炎克雷伯菌为24.7%(26/105).大脑埃希菌为50.8%(31/61)。结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交叉耐药性显著高于不产ESBLs菌。建议亚胺培南作为治疗ESBLs菌引起感染的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大肠埃希菌致泌尿系统感染(UTI)患者的耐药情况,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以期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院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2022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UTI患者尿液样本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2 776株,排除来源于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统计2018—2022年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统计并计算2018—2022年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统计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情况,并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不同性别患者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情况。结果 2018—2022年,UTI患者尿液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2 776株,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逐年升高,由2018年的17.0%增高至2022年的24.9%。2018—2022年,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具有较高的耐药率,总耐药率均>50.0%,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两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总耐药率均为1.0%。2 776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1 394株,占50.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和亚胺培南共10种抗菌药物对本院临床分离的295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295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株105株,检出率为35.6%。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均敏感、没有耐药株,对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ESBLs菌株对其余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产生ESBLs是导致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首选药物。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