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RP-HPLC测定护肝片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肝片为中药复方制剂,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药典中制订了方中五味子所含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茵陈为护肝片中君药,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 干燥地上部分.有清湿热,退黄疸的作用.绿原酸为茵陈中主要成分,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很有必要.文献报道测定绿原酸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本文在参考文献[1,2]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药品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典》五味子功效描述的衍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锋 《陕西中医》2005,26(6):583-583
五味子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神龙本草经》中列为“上品”,为除1953年版外的历版《中国药典》所收载。在五味子的功效描述上,有一个逐步衍进的过程。《中国药典》1963年版1部“五味子”项下仅收载了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即商品“北五味子”,功能描述为: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主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遗精。与现版《中国药典》相比,对宁心安神及止泻的功效没有描述。五味子能收敛心气,滋肾补阴。故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阴不足,心失所养之心悸怔忪,失眠健忘等症。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市售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临床主要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等症。《中国药典》1995年版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同列五味子项下,而《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把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作为两个品种收入,并分别增加以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酯甲为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项目。虽然2000年版《中国药典》已于2000年7月1日正式执行,但是我们发现,在市售五味子中仍有南北五味子不分的现象。为了进一步考察市售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是否…  相似文献   

4.
李筱玲  邓寒霜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11):1372-1376
目的:调查、评价南五味子药材质量,为避免南、北五味子混用及有效控制南五味子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从药材市场或药店随机购买南五味子药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分析,确定药材真伪,评价药材质量。结果:收集样品14份,经鉴别2份为北五味子,其他12份样品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均符合南五味子药材特征;所有南五味子样品杂质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 3个样品水分含量超标,1个样品总灰分含量超标;全部南五味子样品中五味子酯甲含量均达到药典要求,其中含量最低的为0. 49%,最高为0. 79%,有效成分含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2. 5~3. 9倍之间。结论:陕南及周边地区药材市场流通的五味子以南五味子为主,但存在少数南、北五味子混用现象;陕南作为南五味子主产区,所产南五味子药材品质较为优良;在以后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产地初加工管理,进一步提高药材品质。  相似文献   

5.
孙郁斌  崔金有 《中药材》1993,16(12):19-20
茵陈为常用中药,有清湿热、退黄疸之功效,在肝病制剂中被广泛使用。笔者在对该类制剂的检验中发现一种与《药典》收载品种茵陈有着不同层析谱的茵陈伪品,经追踪调查和鉴定为菊科植物小白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本文从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等方面与《药典》收载品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进行了比较鉴别。一、药材性状本品全株被蛛丝状毛,有灰白色光泽。卷曲、绵软。小叶无柄,2回羽  相似文献   

6.
RP-HPLC法测定五子衍宗丸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怡飚  胡晓炜  倪美文 《中草药》2002,33(4):317-318
五子衍宗丸为常用中成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的收载品种,由车前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组成,具有补肾益精的功效.五味子为方中重要药味,其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为重要有效成分.药典仅确定了五味子甲素的TLC定性鉴别方法,而定量分析方法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与南五味子鉴别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典》1995年版部收载的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中国药典》2000年版部将五味子和南味子分别收载为两个品种。因为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性状、显微不同,所含化学成分也不同。二者均含有机酸、挥发油类成分,但主要含木脂素类成分,而五味子木脂素以五味子醇甲为主要成分,是其特征成分和有效成分,《中国药典》规定不少于0.40%;南五味子则以五味子酯甲为主要成分,也是其保肝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利肝隆片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利肝隆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茵陈、五味子、甘草、当归、黄芪、刺五加进行了鉴别试验,用HPLC法测定药品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用TLC法检出了茵陈、五味子、甘草、当归、黄芪、刺五加。五味子醇甲在0.12—1.8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99.4%,RSD为0.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本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阴行草,1977年版(药典)有收载,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带果全草。实际上在北方地区普遍以阴行草作刘寄奴入药,南方地区以铃茵陈、金钟茵陈、山茵陈等名入药。关于阴行草作金钟茵陈和刘寄奴的本草考证前人已有结论。笔者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华中五味子中五味子酯甲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中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Schisandra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南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等功效,中国药典(1995版)将其列为正品,但药典无含量测定项。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了华中五味子中有效成分五味子酯甲的含量,以此作为药材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五味子多糖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味子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用于治疗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而在此之前临床上都是将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Rehd.et Wils.(习称“南五味子”)共同作为五味子应用。我国五味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对于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也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12.
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是临床常用的补益类中药,具有补肾宁心、益气生津作用.临床常用的炮制品有醋五味子、酒五味子、蜜五味子.五味子经酒炙后其性味酸、温,入肺、心、肾经,为固涩药,其滋肾涩精、止汗止泻作用增强.五味子中主要含木脂素、挥发油及有机酸等三类有效成分,大量文献表明五味子中所含的木脂素类成分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且药典对五味子采用五味子醇甲作为其质量控制的指标[1],关于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已有报道[2,3],本实验对不同产地酒五味子饮片中五味子醇甲进行了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典》规定五味子入汤剂的用法是“用时捣碎”,但临床上一般都以完整的五味子配入汤剂中 ,医师处方中对五味子没有捣碎的要求 ,药房药师也没有主动按药典规定将其捣碎配入方中。医师和药师对药典关于五味子“用时捣碎”的规定没有引起注意 ,以完整的五味子入煎已成习惯 ,对捣碎使用的意义更不了解。古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五味子应该捣碎后使用 ,早在医圣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中即有“五味子 ,碎”的记载 ,其后历代医家也都有类似的要求 ,例如梁代陶宏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强调“五味子 ,打破”后使用 ,唐代孙思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茵陈提取物的规范性问题。方法:对《中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茵陈提取物的原料、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两种茵陈提取物的工艺及标准差异较大。结论:《中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茵陈提取物质量控制存在不合理情况,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利肝隆冲剂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利肝隆冲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 TL C法对处方中茵陈、五味子、甘草、当归、黄芪、刺五加进行了鉴别试验。结果 在 TL C色谱中检出茵陈、五味子、甘草、当归、黄芪、刺五加。结论 本法灵敏 ,准确 ,专属性强 ,重现性好 ,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不同产地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辽宁地区不同产地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1100LC液相色谱仪,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 C18,150mm i.d。流动相为甲醇:水(13:7);检测波长为250hm;柱温为30℃。结果:辽宁省各地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均大于药典规定的0.4%,质量均合格,其中以本溪所产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最高。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7.
五味子为常用滋补强壮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来源于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两者历史上均以不同来源的同一味药物进行收载和使用。李时珍谓:“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良”。2000年版药典Ⅰ部将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别收载为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18.
南五味子种子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志书  崔九成 《中草药》2005,36(10):1471-1472
南五味子系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ls.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早期仅作为正品五味子的一种被广泛收载于各种中药专著及各版药典,然而由于该品种在生境分布、化学成分、组成及药效等方面与五味子S.ch inensis(Turcz.)Baill.(称北五味子、辽五味子)存在一定差异,故《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其作为南五味子的正品来源收载。南五味子种子含挥发油及木脂素类成分等,其中挥发油具有镇咳作用[1,2]。关于五味子挥发油的研究以北五味子较多[3,4],而对来源明确的华中五味子种子挥发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茵陈为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Kit.或茵陈蒿A.capil1aris Thunb.的干燥幼苗.最近在药材供应部门发现茵陈中混有同属植物海洲蒿的幼苗.海洲蒿未收载于《中国药典》,也未见药理和临床应用的报道,不能作为茵陈供药用.现介绍两者的鉴别要点.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和海洲蒿Artemisia haichowensis Chang均来源于本所标本室和山东泰安药材站,并经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吴履中研究员鉴定.  相似文献   

20.
健肝灵胶囊是由五味子、灵芝和丹参三味中药组成的.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首选含量测定指标应为本品君药五味子所含的有效成分,2000版药典五味子药材项下含量测定是以五味子醇甲作对照品,但五味子种子中醇甲含量较低,甲素含量较高,因此,以五味子药材中另一有效成分五味子甲素[1]为含量测定指标,对本品进行含量测定考查,控制其质量,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