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统一的标准筛选60例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术中瓣膜置换+射频消融+术后胺碘酮治疗和单纯瓣膜置换+术后胺碘酮治疗,并随访半年.结果 术后1、3、6 个月试验组房颤治愈率分别为777%、70%和667%,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1、3、6 个月治愈率仅为167%、133%、10%.结论 房颤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可作为快速、有效、安全的辅助治疗手段,并发症发生率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风湿性瓣膜病变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分为射频消融组(60例,在进行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和单纯换瓣组(60例,单纯行瓣膜置换术).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房颤病史、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射频消融组和单纯换瓣组在术毕和随访1年时房颤转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5% vs.18%;70% vs.10%;P< 0.05).1年后复查心脏超声提示,射频消融组内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患者较未转复者左房内径更小[(47.3±5.6)mm vs.(49.1±6.1)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1),这可能与样本小有关.单纯换瓣组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的左房内径与未转复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47.9±6.4)mm vs.(49.0±6.9)mm,P>0.05)].结论 二尖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房颤改良双极射频消融迷宫Ⅲ型(MazeⅢ)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在瓣膜手术同期行改良双极射频MazeⅢ手术,对照组给予单纯瓣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心脏结构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当日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LVEDD明显低于术前,LVEF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12个月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房颤改良双极射频消融MazeⅢ手术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二尖瓣置换同期钳式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的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同期钳式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对术中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进行探讨.结果:2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配合满意.结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钳式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效果确切,清楚了解手术过程,熟悉机器性能和操作是手术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病伴发心房颤动手术同期行单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心脏瓣膜病伴发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在手术同期行双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观察组在手术同期行单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1周心电图指标恢复情况以及1年后心功能等级。结果观察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射频消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1周观察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1年后的心功能Ⅰ级(61.54%)所占比高于对照组(38.46%)(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伴发心房颤动手术同期行单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并分析二尖瓣手术同期行房颤外科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中长期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12月,共选取280例合并房颤的器质性二尖瓣疾病患者入组研究,其中130例患者接受单纯的二尖瓣手术(未消融组),150例患者接受二尖瓣手术同期进行房颤外科射频消融手术(消融组)。150例消融组患者中有80例行双心房消融,70例行左心房消融。所有患者全麻后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建立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后,消融组患者参照Maze Ⅲ路线采用Atricure双极消融钳完成消融,同时切除左心耳,电灼Marshall韧带和Waterston沟。消融完成后,再进行二尖瓣手术。所有患者术后第一天予以口服胺碘酮200 mg,先3次/d×7 d,再2次/d×7 d,然后口服胺碘酮200 mg/d维持至术后3个月(消融组)或12个月(未消融组)。所有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年、3年、5年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胸前标准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等,研究主要终点为术后出现晚期房颤事件的时间点;次要终点为:主要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心衰再次入院。   结果   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有30例患者在术后5年内失访(失访率10.7%),其中消融组有11例患者失访,未消融组有19例患者失访。消融组和未消融组在术后6个月、12个月、2年、3年、5年的无房颤发生比例分别为83.3%和27.7%、72.7%和20.8%、66.0%和15.4%、61.3%和13.1%、43.3%和10.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房消融组和左心房消融组在术后6个月、12个月、2年、3年、5年的无房颤发生比例分别为87.3%和87.5%、92.4%和82.8%、90.5%和85.7%、94.8%和88.1%、75.5%和69.4%,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累积房颤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无术后30 d死亡病例,术后1年内两组病例在脑血管意外、心衰再次入院、肺部感染、纵膈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融组在因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安装较未消融组增多(P<0.05)。消融组术后迟发型心包积液需要再引流的情况高于未消融组(P<0.05)。   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使用双极射频消融装置行改良Maze手术治疗房颤的窦性心律转复维持率显著高于未消融组,手术安全性好,中长期疗效明显优于未消融组。左心房和双心房消融都是安全、有效的房颤外科治疗方法。相对于左心房消融组,双心房消融组在恢复和保持窦性心律上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徐辉  葛建军  汪洋  程光存 《安徽医学》2019,40(4):381-384
目的评价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60例患者作为消融组,行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及窦性心律恢复情况。结果消融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3. 93±30. 06) min,术后监护时间为(1. 97±0. 96) d,术后住院时间为(11. 83±5. 50) d,术后病死率为1. 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 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消融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64. 58±43. 92) min,手术时间为(300. 03±53. 43) min,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术前合并心房颤动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率高。  相似文献   

9.
张海波  孟旭 《北京医学》2004,26(2):123-125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34.5%.根据欧美的统计资料,普通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约为0.4%,并随年龄增大而递增.年龄<60岁的人群中,房颤发病率<1%,而>80岁者的发病率则>6%.  相似文献   

1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雷虹  严中亚  严宇  朱正艳 《安徽医学》2012,33(12):1637-1639
目的对合并房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采用Medtronic公司的射频消融系统对11例合并房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其中包括双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同时三尖瓣成形术4例。结果术毕转为窦性心律11例,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室速,无Ⅲ°房室传导阻滞,无心房穿孔出血,1例术后低心排死亡,随访3~12个月,10例均为窦性心律,1例术后6个月出现房颤复发,余10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明显缩小。结论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手术在治疗合并有房颤的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手术中安全、简便、易于操作,而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病率为0.5%,>60岁人群达6%以上,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率明显增加,需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达50%以上.单纯的瓣膜手术,术后尽管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但大多数患者的心房颤动仍继续存在,在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是近几年来外科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较好方法,能使绝大部分患者恢复窦性心率及心房的正常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56例收缩末期的巨大左心房[内径为78~210(96.5±33.2)mm]行左房折叠术并同期行心房纤颤直视射频消融术及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合并心房纤颤的瓣膜病手术的同时对巨大左心房行左心房折叠术,并同期行改良直视射频消融术.术后恢复窦性心律比例较满意,心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左心房直径(LAD)大小(LAD>45 mm或≤45 mm)的慢性瓣膜性房颤(AF)患者行外科改良双极射频消融术(BRFA)的近中期消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共完成心脏手术同期行改良双极BRFA共2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纳入及排除标准,并对两组患者不同LAD进行倾向性评分,共纳入A组(左心房直径LAD>45 mm)75例,B组(左心房直径LAD≤45 mm)7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及窦性心律恢复情况。结果A组术后1周、半年、1年及2年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84.0%、81.3%、73.3%和69.3%;B组术后1周、半年、1年及2年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90.7%、88.0%、86.7%和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按标准华法林抗凝,两组患者术后近中期随访均未新发脑血管事件。结论二尖瓣手术同期采用改良MazeⅣ行BRFA治疗慢性长程持续性瓣膜性AF手术效果好,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高。然而,手术后随时间延长,LAD越大越不容易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本院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患者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AF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手术.术后常规口服胺碘酮,跟踪随访1~36个月.结果 全组无死亡,其中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和室性心律失常,其余患者未发生与射频消融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即刻窦性心律为100%(74/74),术后1 w时为32/74(43.2%),出院时为47/74(63.5%).术后3、6、12、18、24、30个月随访时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3.8%、89.2%、87.7%、87.0%、83.3%、85.7%.结论 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AF安全、有效,早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术(RFMMⅢ)+心脏神经节丛(GP)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F)的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RFmazeⅢ+心脏GP消融治疗心脏器质性疾病合并AF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3例,切口感染2例.术毕心电图均示非AF心律(窦性心律93.1%,节性心律6.9%),术后随访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84.2%,结性心律6例(6.3%),AF复发9例(9.5%).左房内径和AF病史是术后AF复发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27和0.040).在先天性心脏病与后天性心脏病的射频消融术后,其AF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86).结论 RFMMⅢ+GP消融简便有效、易于操作,可明显提高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具有一定创新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仍需通过长期随访和更多临床应用不断发展及完善,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重点.方法 我院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连续进行该类手术68例,68例患者均诊断为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合并房颤.其中男性25例、女性43例,年龄(54±11)岁,体表面积(1.68±0.18)m2,术前房颤的持续时间为(32±22)...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其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起举足轻重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消融术无效,其中一个主要原因系无法正确评估肺静脉和左心房结构。心脏磁共振成像(c MRI)具有高分辨率的优点,能准确地评估软组织结构,c MRI近年来运用于心房颤动评估逐渐增多,有助于提高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不断的完善,导管消融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房颤的一项重要的选择。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品控制房颤,我科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1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配合科学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手术 (IRFMM)在瓣膜置换手术中治疗心房颤动 (AF)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 2 0 0 3年 12月开始为期 6个月中 ,采用美敦力公司的外科手术射频消融系统 ,在 5例瓣膜置换手术中用IRFMM治疗AF。在 18条迷宫Ⅲ手术切口中 ,5条采用外科手术的“切与缝”技术 ,13条采用冲洗射频消融线取代。结果  5例患者手术后AF全部消除 ,术后随访 1~ 5个月 ,4例维持窦性心律 ,1例为结性心律。结论 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手术在治疗伴有AF的风湿性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手术中 ,安全简便而且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治疗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101例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40例患者为射频消融组,接受药物治疗的61例患者为药物治疗组,对所有患者进行1 a的随访,收集心脏彩超、6 min步行试验(6MWT)、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NYHA心功能分级等评价指标,记录窦性心律维持、心衰再住院、血栓栓塞等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 a后射频消融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药物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小于药物治疗组,左房内径(LAD)小于药物治疗组,6MWT大于药物治疗组,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低于药物治疗组,NT-pro BNP小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维持窦性心律人数多于药物治疗组,心衰再住院率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无心律失常事件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较药物治疗能有效地恢复和维持持续性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衰再住院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